文言文18个虚词
1文言虚词大全文言虚词大全十八个虚词十八个虚词而而何何乎乎乃乃其其且且若若所所为为焉焉也也以以因因于于与与则则者者之之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1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以介词把用拿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
文言文18个虚词Tag内容描述:<p>1、1 文言虚词大全文言虚词大全 十八个虚词十八个虚词 而而何何乎乎乃乃其其且且若若所所为为 焉焉也也以以因因于于与与则则者者之之 虚词是 实词 的对称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 的语法意义 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 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可以把虚词分为副 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见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副 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不能修饰名词 介词。</p><p>2、1 文言文 18 个虚词整理示例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1 以 介词 把 用 拿 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輮以为轮 劝学 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六国论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 依据 凭借 按照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国论 不然 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p><p>3、而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连词 表假设关系 如果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连词 表因果关系 因而 劳苦而功高如此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扣舷而歌之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并列关系前后平等 不分主次 有的位置可互换 承接关系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 行为 有先有后 递进关系表示后者在意义上比前者更进了一层 不能互换 修饰关系连接的前项是修饰语 后项是中心语 一般。</p><p>4、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20052011年高考广东卷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虚词高效学习方法表解法示例,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一、而,吾尝跂而望矣弃甲曳兵而走(寡人)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1.作连词青,取。</p><p>5、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14高考专题复习,07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纲规定掌握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则、者、之、与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 18个文言虚词,2004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虚词高效学习方法表解法示例,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一、而 ,吾尝跂而望矣 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1.。</p><p>6、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9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18 个文言虚词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 笔谈 是一种具有固定 格式 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有哪些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欢 迎阅读 文言文虚词则作为名词的用法 1 同本义 则 等画物也 说文 则 法也 则 常也 尔雅 根天地之气 寒暑之和 水土之性 人民鸟兽草木。</p><p>7、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 一 而 本义 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 胡须 假借义 1 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 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 词 短语等 之间的各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可不译 成语举例 公而忘私 存而不论 避而不谈 成语例释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不一而足 足 充足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 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p><p>8、考试对虚词要求,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返回,高考文言文虚词,虚词基础知识篇,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概念)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p><p>9、精品文档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 以:介词把;用;拿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輮以为轮(劝学)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依据,凭借;按照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p><p>10、1 文言文 18 个虚词及示例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1 以 介词 把 用 拿 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輮以为轮 劝学 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六国论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 依据 凭借 按照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国论 不然 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六。</p><p>11、掌握文言文18个虚词,古文是汉语言的精品,“实词主其义,虚词通其气”。如果文言中的实词是一座大厦的砖石,那么虚词是钢架结构和水泥。人物的语气,对事物的态度,心理都可以通过对文言虚词的体味得出。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402字,有25处用“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21处用“也”字写乐。它之所以历代传诵,成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和他的虚词运用有很大的关系。,一,一、人称代词:你,你的二、连词1、并列。</p><p>12、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 1 而 1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 有时可译为 又 2 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3 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尾 就 接着 来 可不译 4 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 但是 却 5 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 如果 假如 6 表示修饰关系 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 表示因果关系 8 表示目的关系 2 何 一 用作疑问代词 1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可译为 哪里 什么 一般来说在译时 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