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作为惯用语的一大种类 ,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 , 是惯用语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 。 本文以温端政先生编纂的 新华惯用语词典 收录的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穷尽式统计。据统计,数词惯用语共 有459 条,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有 237 条,约占数词惯用语的 本文从惯用语的语法结构 、 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研究 。 期望通过剖析这些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对人们的日常表达和数词惯用语等语言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语法结构方面 , 双语节并列型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是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主要形式。并列型的惯用语,更易于数词成对出现,形成对举,使其结构平衡稳定 。在内部结构上 , 结构形式丰富多样 , 主谓 、 述宾等形式都有出现 。 其中 , 单语节性惯用语中以联合和主谓偏多 ; 双语节并列型中又以偏正联合 、 主谓联合结构居多。语义方面 , 大量的数词隐喻和转喻是其特点 , 规约常识在理解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感情色彩方面 , 虽然贬义色彩的惯用语占到总数的一半 , 但中性和褒义色彩的 数字对出 惯用语有增多的趋势 。 数字对出 格式意义方面,对惯用语中出现的对举格式一一进行了罗列和分析,发现 “ 一 . 是最为常见的格式。语用方面 , 主要探讨了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结构的灵活性和能产性以及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段。结构的灵活性和能产性主要是从正体和副体的关系来进行阐述的。正体和副体可以通过变序、替换、增加成分、减少成分等方式进行转换 。 其中 , 替换手段是最为常见的手段 。 修辞手段则从语音 、 词汇 、 句式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 五六七音步的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是最多的 , 且双语节惯用语中 , 平仄对举的惯用语占有绝对优势 。 在辞格的使用中 , 对偶格和夸张格是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最常用的修辞格式。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惯用语;数 字 对 出 ;结构;语义;语用 As t of i m s , I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i t s t i i t i c f e a t s a nd ng c e d a s a s i a l l i t i c i s c s I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i n Xi s Di c t i yc om e d b y We n a s r e s e a r c h s c t s a nd c s t a t i ve s t t e s of h s t i n t o t a l t e a r e 4 59 e r a l i s , a m t 37 a r eI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 t a up a 1.6 c e t i s a s i s f r om gr a m m a t i c a l s t r s e m a c s a gm a t i c s s t i I t a i m s a t d i ng i t s t o s l y e s s i o nd l i t i c r e s e a r c on r a l s i s a f t e r a na l ng t s wi t h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F r om t he s t i ve of gr a m m a t i c a l s t r I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e r a l s wi t h Bi l i r t e r p a r a t a c t i c e r a l s a r e t he m a i n f a t . I n p a r a t a c t i ci s , r a l s a r e e a s i e r t o a r i n r s t o f s ym m e t r y a nd m a ke i t s s t r n a As f or i t s i r s t r i t i s a i n f a t , s a ss c t - a t e a nd ve r c t s t r Am t s i t e r i s a rm wi t h c i t i on a nd s c t - a t e , e Bi l i t e r a t a c t i c e r a l t h c i t i s c t - a t e c i t i t he a of s e m a c s , i t i s t i i ve i n ng r a l s m e t a a e t S t a t t e c om m on s e ns e ha s i t s gr e a t i m a i n s t a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 F r om t he a s t of e m o t t d i om s a c c f or a ha l f , ne a l a nd c om m e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e r a l s f o w a n i e a s i ng t e F r om t he s e m a c s i de of t he f a t o fs ym m e t r i c a l r a l s , t hi s t i s l i s t s a nd a s a l l s ym m e t r i c a l s , a nd i t f i .a n.n ” a r e t he t wo m c om m on t On t he gm a t i c s i t t i s c e s t he s t r l f l e i l i t y a i y a s we l l a s r c a l c e s i n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s t r l f l e i l i t y a nd i y i s e l a t e d by t he r e l a t i we e nf a l f a t a nd i a l f a t . F a l f a t a nd i a l f a t c a n a c r a o r m a t i on by c ha s e s i t o n, a c t i t a nd l e s s e t i t a m h s i t o n i s t he m c om m on c a l c e sa r e i l l r a t e d f r om a t i s x a nd c l a a s t s . F i s i e ve n f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s t he m a nd c t i o n i s wi t hl e a nd t a r e i n Bi l i r t e r i s . As f or i t sa c a t i on o f f i s o f s c h, d ua l l a t t i c e a nd m a a r e t he m c om m c a l e s i n I s wi t h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K e K s : I s ; S ym m e t r i c a l e r a l s ; S t r S e m a c s ; P r a gm a t i c 第一章 绪 论 . 研究现状和界定 . 研究意义 .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 . 单语节性惯用语 .子型 . 双语节性惯用语 .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语义 .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解释 .用语与概念转喻 .用语与规约常识 . 数 字 对 出 格式分析 .字对出 分析 . 对 出 分析 .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语用 . 结构的能产性和灵活性 .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修辞分析 . 修辞格的运用 .照 .拟 . 语 . . 论1第一章 绪 论1 . 1 研究 现状和 界定1 . 1 . 1 研究 现状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早已存在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并没有统一的名称。最早出现 “ 惯用语 ” 名称是在吕叔湘 、 朱德熙的 语法修辞讲话 中 , 文中把 “ 好不热闹 ” 等一些不合逻辑但是人们习惯的说法称为 “ 惯用语 ” 。这种习惯说法和我们现在认为的惯用语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 马国凡在 谚语 歇后语 惯用语 中才第一次用 “ 惯用语 ” 来指称 “ 撑门面 ” “ 敲警钟 ” 这些固定短语。60 年代出版的一些汉语教材已经把惯用语作为一种语汇单位 , 把它和成语 、谚语、格言一起归入熟语。因为这些教材的广泛使用,惯用语一词也流行起来 。从 80 年代起,研究惯用语的著作和论文也多了起来。马国凡和高歌东合著惯用语 1, 较早地对惯用语的性质 、 特色 、 范围 、 来源 、 发展和运用等各方面做了较为系统地阐述。王勤的论惯用语 2、杨知文的谈惯用语 3、周荐的 惯用语新论 4等 , 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惯用语 , 针对惯用语中不同现象作了深入的剖析 。 此外 , 陈光磊 中国惯用语 5、 王德春 新惯用语词典 6、温端政新华惯用语词典 7等惯用语词典的陆续出版,也反映了惯用语研究得到了重视,研究成果日趋成熟。数词 是现代汉 语系统中 独立的 词类之一 ,在组词 造句中起 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数词产生本无特殊之处,其基本功能是用来计数,即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 。但当它和其他词类组合搭配时 , 便产生了丰富的语义 , 因而也备受到学者的关注 。如张德鑫数里乾坤 8 、吴慧颖中国数文化 9、吴红波数词对举出现的模式词分析 10等 , 这些论著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地揭示了数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涵义 , 使人们对数字文化符号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 。 另外 , 周彩莲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 11从汉语语法的角度对数词作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对于数词和其他语言单位的交叉研究 , 主要集中于数词成语的研究上 。 贾吉峰 数词成语研究 12, 从数词成语的结构 、 语义特点以及源头上阐述了数词成语的面貌 , 丁秀菊 数词成语的文化阐释 13从文化角度解读了数词成语 。 此外 ,也有一些数词和熟语交叉研究 , 如寿纪芳 试谈数字性熟语 14, 从语法学和修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马国凡,谚语 歇后语 惯用语, 哈尔滨 :辽宁出版社, 1967第一章 绪 论2辞学的角度讨论了数字性熟语的特点 , 并分析了它们的语言特色 。 关于数词和惯用语的交叉 , 目前 , 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翻译这些方面 , 如戚焱 数词习语的汉英对比研究 15、冯月囡数词在英汉习语中的妙用 16等。尽管在学术界 , 对惯用语和数词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 很多学者在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一些论文 , 其内容大多只是单独讨论惯用语或者数词 , 二者的交叉研究却是寥寥无几 。 由此来看 , 关于惯用语和数词的研究虽开始有了较大的进展 , 但是其交叉研究尚未成熟 , 研究者的重视程度不够,这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1 . 1 . 2 本文 的界定目前在学界 , 关于惯用语的内涵和外延 , 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 。 本文关于惯用语的界定采用的是温端政先生提出的区别的方法。首先,划清语和词的界限 。汉语语汇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 “ 语词分立 ” , 确认 “ 语 ” “ 词 ” 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词是 “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 ,而语则是“ 由词和词组合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 ” 。因而 根据语和 词的关键 性差别 是概 念性的还 是叙述性 的来进行 划分。 譬如“ 试金石 ” 、 “ 连理枝 ” “ 灌米汤 ” “ 穿小鞋 ” ,前三个是属于概念性的,因而是非惯用语,后两个是叙述性的,因而是惯用语一类。当然 , 叙述的不一定都是惯用语 , 这就涉及到第二层次的划分 。 划清语的种类 。 根据叙述性的特征 , 语分为 “ 引述语 ” “ 描述语 ” “ 表述语 ” 。 表述语和描述语的区别就在于叙述的内容是否具有知识性 。 表述语采用推理判断的方式 , 具有知识性 。 而描述语主要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 不具有有知识性 。 引述语在内容上 , 基本属于描述语 , 但是它和一般描述语的区别在于结构形式上的不同 。 它由引子 ( 引语 ) 和注释 ( 述语 ) 两部分构成 。 通过这个层次的划分 , 惯用语和谚语及歇后语就能划分开来 。 惯用语属于描述语 、 谚语是属于表述语 、 歇后语属于引述语。但我们知道,在汉语语汇单位中,还有一个种类是不可忽视的,即成语 。 成语既具有表述性又有描述性,从第二层次上很难将其和谚语、惯用语区分开来 。这就需要第三层次的划分 , 形式上的判断 。 凡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和描述语即为成语 , 反之 , 剩下的就为谚语和惯用语 。 这就从三个层面上将惯用语的范围确定下来。我们可以用一个图示来表示: 温端政,新华惯用语词典序,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周 旭,从 “ 语 ” 的指称范围看 “ 语汇 ” 的定义,中国科技术语, 2009( 6 ) : 18 22第一章 绪 论3图 1 用语语的分类这种界定惯用语的方法由温端正先生首次提出,并在新华惯用语词典 中践行 。 这种区别方法确定了惯用语的内涵和外延 , 并明确了它和其他语类的区别和联系 ,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因而本文以此为蓝本 , 对词典中收录的惯用语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1 . 1 . 3 数词 惯用语 的界定我们在温先生关于惯用语定义的基础上 , 称其中含有数词的惯用语称为数词惯用语。有的数词惯用语是由一连串数词组成,如 : “ 三一三十一 ” , “ 七十三,八十四 ” 等 ; 有的是由数词性术语组成 , 如 :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 旧称量制以 “ 八两 ” 为半斤 )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推二六五(十六两制中除去一两,珠算口诀为 与退 谐音,故为此 ) ;有的是 由纯数量词组组 成,如:三斤鸭子 半斤嘴、等;还有的在惯用语中含有数词,如:撞一鼻子灰、按着三眼一板等。本文所讨论的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 , 是指含有偶数个数词的非二二相承的描述性固定语 。 它们自身在形式上出现一种 “ 数字对举 ” 现象 , 比如 “ 一把鼻涕一把泪 ” 中数词 “ 一 ” 和 “ 一 ” 的对举 ,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中 “ 九 ” 和 “ 二 ” 的对举以及 “ 一传十,十传百 ” 中的 “ 一、十 ” “ 十、百 ” 对举等等。对于这类特殊的现象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 中进行 分析。引述语 歇后语表述语 非 “ 二二相承 ” 谚语“ 二二相承 ” 成语描述语 “ 二二相承 ” 成语非 “ 二二相承 ” 惯用语语第一章 绪 论41 . 2 研究 意义惯用语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简短精炼,形象鲜明生动 , 含义准确 , 运用灵活 ,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 它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高 、 用处广 , 并且不断地产生和发展 , 有较强的生命力 。 作为惯用语的一大种类,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惯用语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 。汉语中 , 这一类惯用语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 , 在组合搭配上也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口头表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 通过对 新华惯用语词典 中收录的惯用语进行数据统计 , 我们发现 , 数词惯用语共有 4 59 条 ,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有 237 条 , 约占数词惯用语的 , 其比例之大 、 数量之多 、 用途之广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 因而 , 对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 1 )进一步认识惯用语内在特点,明确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语法结构、语义语用特点,更好地认识惯用语和数词两种语言单位组合的内部特征;( 2 )能更好地指导数词惯用语的使用,减少语用中的误解和误用;( 3 )对惯用语词典的收词立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以使词典能根据惯用语自身的特点,合理编排,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实际语用。1 . 3 研究 对象及 研究方 法1 . 3 . 1 研究 对象本文以温端政先生编纂的 新华惯用语词典 收录的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为研究材料,属于封闭语料研究。本文在选词中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 收录的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 , 至少含有两个及以上的偶数个数词 , 如 “ 千中不挑一 , 万中不挑一 ” ; 第二 , 对于词典中同一字头的等义惯用语统计为一条 ,如 “ 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 ” 和 “ 睁一眼,闭一眼 ” ;第三,不同字头的同义惯用语,在释义中有 “ 见 ” 字样,算为 的副体形式,不纳入计量范围 ,如 “ 一阵红 , 一阵白 ” 释义为 “ 见 红一阵 , 白一阵 ” , 我们将其视为 “ 红一阵 ,白一阵 ” 的副体形式 ; 第四 , 对于释义中的例句标点上与原词条有出入的 , 处理为原词条的临时副体形式 , 不予收录 , 如 “ 高一脚 , 地一脚 ” 中的例句 “ 高一脚低一脚 ” 不列入统计数据。本文试图在借鉴先贤的研究成果上,对对举式数词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 。 重点探讨对举式数词惯用语的结构、语义语用等特点,同时对新华惯用语词典 体例也加以讨论 。 我们通过剖析这些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 , 期望对人们的日常表达第一章 绪 论5和惯用语、数词等语言学的研究有所裨益。1 . 3 . 2 研究 方法( 1 )数据统计法通过对 新华惯用语 词典中收录的数词惯用语进行统计 , 定量分析该书收录的有关词条,总结相关规律和特点。( 2 )归纳法采用归纳法 , 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 对对举式数词惯用语的结构 、 语义 、语用特点等进行总结归纳。( 3 )文献分析法运用文献分析法 , 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 、 鉴别和整理 , 形成对数词惯用语的研究现状和动态的系统认识。( 4 )综合分析法除了利用语言学学科对数词惯用语的研究成果外,试图在历史学、文化学 、认知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中 , 挖掘相关内容 , 确立对数词惯用语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6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惯用语属于描述性语言单位 , 在结构上有的是词组 , 有的是词组和词组的组合 。 孙维张曾在 汉语熟语学 17中将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分为两大类 : 单体结构和双体结构 。 单体结构又分为单句结构 ( 如耳朵软 、 喝西北风 ) 和超单句结构 ( 不见棺材不掉泪、偷鸡不成蚀把米 ) ;双体结构又分为 “ 正对儿 ” 结构(陈谷子、烂芝麻 ) 、 “ 反对儿 ” 结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 “ 串对儿 ” 结构(放长线 , 掉大鱼 ) 。依据此观点,我们也可以将对数词举式惯用语分为单语节型对举和双语节型对举 ( 即单体结构和双体结构 ) , 每一个大类型下面 , 根据语法结构的不同 ,有可以以分为若干小类。同时 , 我们将对举的数词剥离出来 , 可以归纳出惯用语中 数字对出 的几种结构。2 . 1 单语 节性惯 用语由一个语节构成的惯用语 , 其结构就是单语节型 , 也可以叫做单体结构 。 “ 语节 , 是构成成语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部件 。 ” 单语节性惯用语一般可分为单语节词组型和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2 . 1 . 1 词组 型单语节词组型的惯用语共有 74 个。根据对举数词惯用语内部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将其划分如下几类:字对出 惯用语是单语节惯用语中数量最多的 , 约占到单语节词组型的 根据内部组合关系的不同 , 我们又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1 ) 其用公式描述即为:数 1+量 1+名 1+数 2+量 2+名 2+.数 n+量 n+名 n( 量词可以省略 ) 。 如 :九个佛墩十八个菩萨 温端政 , 汉语语汇学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7七嘴八舌头三礼拜六点钟“ 九个佛墩十八个菩萨 ” 中的 “ 佛墩 ” 和 “ 菩萨 ” 分别由 “ 九个 ” 和 “ 十八个 ” 这两个数量短语来修饰,用来比喻职位少,任职的却很多。“ 七嘴八舌头 ” 中的 “ 嘴 ” 和 “ 舌头 ” 分别由数词 “ 七 ” 和 “ 八 ” 来修饰 ,形容人多嘴杂,说个不停。“ 三礼拜六点钟 ” 中 “ 礼拜 ” 和 “ 钟 ” 则是由 “ 三 ” 和 “ 六点 ” 来修饰 , 因口语中,星期、礼拜前的量词常常省略,所以,这里也省略了量词 “ 个 ” ,而表示具体几点钟的量词 “ 点 ” “ 分 ” “ 秒 ” 则是不能省略的。:一问三不知阴一句阳一句例句中 “ 一问三不知 ” 中 , 数词 “ 一 ” 和 “ 三 ” 分别修饰动词 “ 问 ” 和 “ 不知 ” ,指不管问什么,都说不知道。多指对事情一无所知,或故意装糊涂推说不知道。“ 阴一句阳一句 ” 中 , “ 一句 ” 是指说一句的意思 , 因而用 “ 阴 ” “ 阳 ” 修饰的时候,我们将其视为状心结构。它形容语言隐晦,故意不挑明,让人去捉摸 。( 2 )动宾型联合动宾结构也是惯用语常见的类型 , 在单语节词组型中 , 根据动词后面宾语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用公式描写如下:+数量名短语 1+动词 2+数量名短语 2+.n+数量名短语 n ,如:踩一头儿撬一头儿 吃了五谷思六谷吃一顿没一顿 打一巴掌揉三揉扛七个打八个 买一个又绕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一搭没一搭有一顿没一顿 有一句说一句种一葫芦收一瓢在这一类型的惯用语中 , 作为动词后面的宾语 数量名结构 , 往往不是数量名均齐全的。我们统计了一下,这一类型的惯用语共有 11 个,如下:省略名词的有 9 个,省略量词的只有 1 个,数量名齐全的也只有 1 个。吕冀平等人曾在 惯用语的划界与释义问题 18中 , 谈到了惯用语组成成分对惯用语整体意义贡献大小时 , 曾提出了 “ 重点词 ” 和 “ 伴随词 ” 的说法 。 在上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8面动宾式的惯用语中 , 作为宾语的数量名结构 , 名词因其意义可以由量词体现出来或者意义的有无对整个惯用语没有影响,因而经常省略,属于 “ 伴随词 ” ,而量词和数词,尤其是它们组成的对举结构便成了惯用语中的重点词。比如:“ 种一葫芦收一瓢 ” , 洒下一葫芦种子 , 只能收获一瓢粮食 , 形容收成很少 。人们在理解这个惯用语时 , 首先抓住的词是 “ 葫芦 ” 和 “ 瓢 ” , 二者性状的对比 ,使人产生联想 , 有利于人们掌握其语义 , 因而这两个量词也成了惯用语中的重点词。+数词 1+动词 2+数词 2+.+动词 n+数词 n ,如:见一半不见一半吃一看二拿三说四这一类的惯用语,动词后的数词实际上已经活用为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 。比如 “ 吃一看二拿三说四 ” 中的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代指不同的东西,吃着一样 , 眼睛看着另一样 , 又要拿走一样 , 还要说这说那 。 形容酒席丰盛 , 充分享受。也指贪心不足。“ 见一半不见一半 ” 中的数词 “ 一半 ” 指代某事物的一半 。 本指只看见事物的一半,没有看见另一半;转指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有意不过问。由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 动宾结构单语节惯用语 , 动词往往是单音节的动词 , 而且是汉语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动词,如 “ 吃 ” “ 有 ” “ 打 ” “ 买 ” 等。第二 , 动词后面的宾语成分往往由数词加量词或者数词直接充当 , 但它们已被活用为名词 , 充当名词性成分 。 如 “ 种一葫芦收一瓢 ” , “ 一葫芦 ” 是指一葫芦种子 , “ 一瓢 ” 是指一瓢粮食。 根据谓语的类型 , 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小类:语) + 述宾短语(谓语 ) ,如:九牛去得一毛三文不值二文两只船合一蓬风一家人说两家的话这一类是主谓式单语型惯用语的主体 , 约占到总数的 54% 。 主语由数量名短语充当,但数词、量词、名词均具备的只有 13 个,不到一半。作为谓语成分里面的数量名短语 , 则与前面的主语的数量名相呼应 。 这与 数字对出 惯用语的自身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9的形式有关 : 若主语中省略量词 , 则在谓语中的数量名一般也会省略量词 , 如 “ 九牛去得一毛 ” , “ 九牛 ” 省略了量词 “ 头 ” ,谓语中的 “ 一毛 ” 省略了量词 “ 根 ” 。若主语中省略了名词,则谓语一般也会省略,如 “ 三文不值二文 ” 中 “ 三文 ” 和“ 二文 ” 均省略了名词 “ 钱 ” 。若主语中数量名齐全,则谓语中一般也如此,如“ 两只船合使一蓬风 ” 、 “ 一家人说两家的话 ” 等。语) + 其他(谓语)这一类的惯用语比较少 , 我们只统计到了两条 。 一个谓语成分由述补短语充当,另一个则是由偏正短语充当。如下:两手拍不到一块儿两眼一抹黑“ 两手拍不到一块儿 ” 形容人高兴得失去常态 。 “ 拍不到一块儿 ” 是一个述补结构的短语,数词 “ 两 ” 和 “ 一 ” 构成了数词的对举 。 “ 两眼一抹黑 ” 形容不了解情况,也指不识字 。 “ 一抹黑 ” 是一个状心式的偏正结构,它的 数字对出 格式也是 “ 两 ” 和 “ 一 ” 的对举。字对出 惯用语 , 述语由动词充当 , 宾语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 用公式表示如下:动词 + 宾语(数词;数量词组;定心词组 ) ,如:按着三眼一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退六二五这里的宾语有的由数词直接构成,如 “ 六二五 ” ,有的由定心结构充当,如“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中的 “ 九牛二虎之力 ” ,也有的由数量词组充当,如 “ 按着三眼一板 ” 中的 “ 三眼 ” 和 “ 一板 ” 。而两个数词的对举也往往体现在宾语的成分中。这里的 数字对出 大多体现在宾语成分中,丰富了语义的表达。 述语往往由数词 “ 一 ” 加动词充当 , 补语一般由状心词组充当,列为公式如下:一 + 动词 + 状心词组,例:一踩八头跷这类结构中 , 我们看到的 数字对出 形式往往是数词 “ 一 ” 和其他数词的对举 。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10“ 一踩八头跷 ” ,一脚踩下去,八头都跷起来。形容机灵敏捷,反应很快。 新华惯用语词典 中 , 这一类的对举数词的惯用语只收录了两个 , 而且两个分属不同类型,一个属定心结构,另一个是状心结构。即:八寸三分帽子话一天三个饱这类 对举数词 惯用语中 两个对 举的数词 往往是作 为整体的 成分共 同修饰后面的名词或动词。“ 八寸三分帽子话 ” 中 , “ 八寸三分 ” 两个数量短语用来修饰 “ 帽子话 ” , 指套话,也指言过其实,不着边际的话 。 “ 一天三个饱 ” 一天只是吃饱三顿饭,指混日子,无所作为。 两个 数字对出 , 第一个数词是既做宾语 , 又做后面的主语 ,因而属兼语的成分 。 “ 道三不着两 ” 说三件事,就有两件事没有着落,形容语无伦次,轻重失当。也形容人糊涂,做事颠倒错乱。2 . 1 . 2 句子 型在单语节结构的惯用语中 , 还有一类句子型的 数字对出 惯用语 。 它的结构形式是单语节 性 的,但其语义内容往往不能用单句结构加以分析 。 “ 单句的语义内容是以判断为基础的 , 一个单句结构一般只反映一个命题 。 如果结构形式上单句 ,但其语义内容却包含一种推理在内,那么语法学就认为是复句的紧缩 。 ” 我们可以按照复句的语义关系将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分为以下几类:( 1 )条件关系型这一 类型的惯 用语分为 两个部 分,前一 部分表示 有某种条 件或没 有某种条件,后一部分表示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情况或行为,如:一跺脚地皮要颤三颤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一跺脚地皮要颤三颤 ” 中 “ 一跺脚 ” 是 “ 地皮颤三颤 ” 的条件 , 用来形容权势很大 , 称霸一方 。 “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 “ 做一日和尚 ” 是前提 , “ 撞一天第二章 数字对出式 惯用语的结构11钟 ” 是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2 )连锁关系型在 数字对出 的惯用语中,还有一类我们不能忽视的类型,那就是连锁关系 。这一类的惯用语 , 后面的动作 、 行为都是由前面得动作行为顺带产生 , 我们称其为连锁关系的惯用语 。 根据孙维张先生的定义 , 他认为 “ 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承接的 , 而且其中有一个是承接的结构项 , 使得两段之间交叉环扣 , 衔接得十分紧密。同一般的前后承接关系不同,所以称之为连锁 。 ” 这样的惯用语共有如下几个:一步一个脚印 一拿一个着 十步九回头一步八个谎 一头人情两面光“ 一步一个脚印 ” 走了一步 , 就会留下一个脚印 , 这是一种连锁关系 , 用来形容做每件事都能踏实、稳妥 。 “ 一拿一个着 ” 拿一个就能抓一个,形容很有把握,一下子就能抓住,或一猜就准 。 “ 十步九回头 ” 走十步就有回九次头,形容恋恋不舍,也形容优柔寡断。( 3 )转折关系型前后两部分语义相对立,反转相接。如:戳一针也不知哎呦一声一番手脚两番做“ 戳一针也不知哎呦一声 ” 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吧五一活动方案
- 函数考试题大全及答案
- 广东色彩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构造考试题及答案
- 膏方考试题及答案
- 港股通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监控模板长期发展
- 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及预算编制模板
- 防火防汛考试题及答案
- 儿科进修考试题及答案
- 金太阳福建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英语试卷
- 2025年党校政治学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合规管理与检查表模板
- 家畜繁殖员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协议过户转让协议书模板
- (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 GB/T 22562-2008电梯T型导轨
- GB/T 11638-2020乙炔气瓶
- GB/T 10081-2005矩形内花键长度系列
- GA/T 1968-2021法医学死亡原因分类及其鉴定指南
- GA 1551.6-2021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