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家园_第1页
“蘑菇”家园_第2页
“蘑菇”家园_第3页
“蘑菇”家园_第4页
“蘑菇”家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蘑菇”家园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同学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衣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同学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同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目标: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明能力。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身家园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有自身特色的“蘑菇”家园。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发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同学)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 ,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教学过程1.交流特点。(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考虑:蘑菇是怎么长大的?(2)同学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 。教师小结。2.作品分析。(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置,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3)同学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4)教师小结。3.同学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2) 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身爱家园的情感。(3)同学创作,同桌互相协助,指出存在的问题。(4)作业讲评:教师评、同学自评、互评相结合。4. 回家作业。(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同学)橡皮泥、小装饰物等(教师) “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教学过程:1.分析问题。(1)师生一起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2.欣赏范作。(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局部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缺乏,需要修改?(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同学分组讨论自身的创作目标。3.同学创作。(1)同学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身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协助有困难的同学。4.讲评作业。(1)同学在自身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2)教师评价小结。(3)同学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身的家园或扮演有关的小节目。5.课外拓展。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相关资料:蘑菇的基本常识(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 “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小鸟惊讶地叫道。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小知识: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 。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选自马加等主编: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 ,少年儿童出版社,XX 年) (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不过,它喜欢阴暗潮湿,不需要阳光。在阳光下,它反而不能生长,甚至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蘑菇是一种较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把把小雨伞,有的伞面大如脸盆,有的则小如图钉,而味道也各有不同。蘑菇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质以提供自身生长的需要,它没有叶绿素,它的生长繁殖完全靠菌丝分解,吸取营养茎中一些现成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因为它具备这样较奇特的生理机能和构造,所以生长时不需要阳光。只要留意,你会知道在野外蘑菇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人工培植蘑菇时,都得把窗户封闭起来,还得坚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这样蘑菇才干长得更好。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同学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衣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同学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同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目标: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明能力。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身家园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有自身特色的“蘑菇”家园。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发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同学)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 ,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教学过程1.交流特点。(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考虑:蘑菇是怎么长大的?(2)同学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 。教师小结。2.作品分析。(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置,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3)同学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4)教师小结。3.同学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2) 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身爱家园的情感。(3)同学创作,同桌互相协助,指出存在的问题。(4)作业讲评:教师评、同学自评、互评相结合。4. 回家作业。(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同学)橡皮泥、小装饰物等(教师) “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教学过程:1.分析问题。(1)师生一起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2.欣赏范作。(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局部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缺乏,需要修改?(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同学分组讨论自身的创作目标。3.同学创作。(1)同学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身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协助有困难的同学。4.讲评作业。(1)同学在自身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2)教师评价小结。(3)同学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身的家园或扮演有关的小节目。5.课外拓展。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相关资料:蘑菇的基本常识(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 “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小鸟惊讶地叫道。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小知识: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 。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选自马加等主编: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 ,少年儿童出版社,XX 年) (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不过,它喜欢阴暗潮湿,不需要阳光。在阳光下,它反而不能生长,甚至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蘑菇是一种较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把把小雨伞,有的伞面大如脸盆,有的则小如图钉,而味道也各有不同。蘑菇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质以提供自身生长的需要,它没有叶绿素,它的生长繁殖完全靠菌丝分解,吸取营养茎中一些现成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因为它具备这样较奇特的生理机能和构造,所以生长时不需要阳光。只要留意,你会知道在野外蘑菇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人工培植蘑菇时,都得把窗户封闭起来,还得坚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这样蘑菇才干长得更好。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同学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衣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同学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同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目标: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明能力。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身家园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有自身特色的“蘑菇”家园。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发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同学)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 ,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教学过程1.交流特点。(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考虑:蘑菇是怎么长大的?(2)同学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 。教师小结。2.作品分析。(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置,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3)同学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4)教师小结。3.同学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2) 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身爱家园的情感。(3)同学创作,同桌互相协助,指出存在的问题。(4)作业讲评:教师评、同学自评、互评相结合。4. 回家作业。(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同学)橡皮泥、小装饰物等(教师) “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教学过程:1.分析问题。(1)师生一起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2.欣赏范作。(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局部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缺乏,需要修改?(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同学分组讨论自身的创作目标。3.同学创作。(1)同学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身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协助有困难的同学。4.讲评作业。(1)同学在自身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2)教师评价小结。(3)同学进一步修改自身的作品。(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身的家园或扮演有关的小节目。5.课外拓展。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相关资料:蘑菇的基本常识(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 “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小鸟惊讶地叫道。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小知识: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 。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选自马加等主编: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 ,少年儿童出版社,XX 年) (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不过,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