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夺分自主复习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8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共45张PPT)_第1页
【中考夺分自主复习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8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共45张PPT)_第2页
【中考夺分自主复习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8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共45张PPT)_第3页
【中考夺分自主复习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8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共45张PPT)_第4页
【中考夺分自主复习案(广西)】2015年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8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共4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明确课标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梳理 考点 1 洋务运动 一、兴起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时间: 19世纪 60 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4. 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以 _为代表;地方以_为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主要内容 1前期:以“ _” 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 2后期:以“ _” 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 自强 求富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建立海军:洋务派筹建了 _、 _、_三支海军。军事近代化的表现。 4兴办学堂: 1862年成立 _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成为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南洋 北洋 福建 京师同文馆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三 、 结果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四 、 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 _的自救运动。 2消极影响: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_的开端。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 近代化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夺分点拨 】 (1)什么叫中国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 19世纪 60年代开始启动,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出路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到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再到思想变革 (新文化运动 )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还包含其他的内容,如军事上的近代化 (创办新军、新式海军等 ),教育上的近代化 (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改革学制等 )。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政治领域的近代化 (即政治的民主化 )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洋务运动试图利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不触动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 2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1895年春, 马关条约 签订。 2经过: _、 _联合各省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二、宣传维新思想 1创办报刊:创办 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 _ ,宣传变法。 2组织团体:在北京组织 _,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外纪闻 强学会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三、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 1时间: 1898年 6月至 9月, _发布一系列变法令,变法前后持续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又叫 _)。 2内容 (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光绪帝 戊戌变法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_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_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变法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慈禧太后 谭嗣同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夺分点拨 】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洋务派与维新派在探索中国富强的道路上有何异同?二者实践的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新派主张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结果:洋务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也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 3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 2中国同盟会 (1)成立: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 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 _ ”“_” 三大主义,合称“ _”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东京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 _年 10月 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 _” 。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1月 1日, _在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正式成立。 1911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南京 中华民国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_,使 _观念深入人心。 4结果: _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 袁世凯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夺分点拨 】 (1)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 4 新文化运动 一 、 兴起 1背景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开始:从 1915年起,陈独秀等以 _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代表人物: _、 _、 _、_等。 4口号:高举“ _” 和“ _” 两面大旗。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民主 科学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 _。 1918年, _在 新青年 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 _ 。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每周评论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三、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运动。 2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思想大解放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夺分点拨 】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补课”? 因为新文化运动所要解决的是辛亥革命还没有破除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 (2)探究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结果和启示 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或处于腐朽的封建统治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 )。影响 (作用 )相同: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目的相同:都为了挽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内容相同:都向西方学习,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同点 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同属资产阶级领导的。方式不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属于改良 (改革 ),用的是和平方式;辛亥革命是暴力方式的革命;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上的宣传活动。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导悟 中国近代化探索三个阶段事件 近代化 进程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事件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 ” )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 新文化运动 (“民主 ”“ 科学” ) 领导 力量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代表 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 进程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 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 运动 (改革 )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思想 解放运动 主张 口号 “ 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 民主 ”“ 科学 ” 对我们 启示 无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4玉林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在哪一口号的指导下进行的 ( ) A“科学” B“求富” C“自强” D“民主” 2 2011玉林 “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的萌芽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C A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 2010玉林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此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中国不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B洋务派所办军事企业经营不善 C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国家富强 D中国海军对日本侵略缺乏抵制 4 2014成都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这里的“他”是指 (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5 2014呼和浩特 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 A人民反抗的威胁 B列强侵略的逼迫 C清朝统治的危机 D资产阶级的斗争 C C D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6 2014兰州 同治夷务 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7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所在地是 ( ) A天津 B上海 C湖北 D福建 8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因此他创办了 (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9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大机器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A C A C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1戊戌变法成为中国民主化开启性事件的主要理由是开始了 (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2 2014玉林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辛丑条约 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2014莆田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 A B C D B B B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4 2014河南 郑观应在 盛世危言 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5 2014荆州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身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16 2014天津 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C A C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9费正清在 伟大的中国革命 中提道:“ (1903年 )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20 2013玉林 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2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D B D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3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 A变法 B科学 C民主 D革命 24 2014滨州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 B旗帜 C代表人物 D影响 C B 阵地 新青年 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 民主 ”“ 科学 ”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影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5陈独秀在 青年杂志 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旨在与孙中山合作挽救革命 26 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的地点是在 (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7 2014苏州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 A胡适 B梁启超 C李大钊 D陈独秀 B B A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8 2014绵阳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 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 , 绘制了下列表格 , 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 )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近代化道路探索 D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98年 光绪帝 明定国是 诏 1915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非选择题 29 2011玉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 6月,官员李端棻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堂”。光绪帝让有关部门议复。顽固派以经费困难为由,主张“缓办”。 1898年初,康有为又提出“京师立大学”的建议。 2月,御史王鹏运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光绪帝表示“准其建立”。 6月 11日,光绪帝下诏,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但顽固派敷衍拖延,不予执行。 6月 26日,光绪帝再次发出上谕,严令“迅速复奏”,否则“定即从严惩处不贷”。这才请梁启超代为起草办学章程。 1898年 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 1898年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并于 12月正式开学。由于“京曹守旧,耻入学”,原定招生 500人,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次年增至近 200人。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从材料看,光绪帝对开办京师大学堂持什么态度? 支持。 (意思相近即可 ) (2)材料所涉及的人物中,有两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请指出来。 康有为、梁启超。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大学堂开学时“学生不及百人”的原因。 科举制的存在;人们思想还较守旧;人们对京师大学堂认识不足。(答出两点即可 ) (4)京师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从其创办过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艰难曲折 (新事物总是曲折地发展的;新事物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阻力;新事物的发展必须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 (合理即可 )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0 2012 玉林 近代中国社会 , 在前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 ,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 材料搜集 】 康有为等主张设议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训练新式军队等。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这场运动是“政治变革完成之后的一场思想文化补课”。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问题探究 】 (1)材料的工业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创办的?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 洋务运动。“求富”。 (2)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所提出的主张,哪一个没有在变法令中得以体现? 戊戌变法。设议院。 (3)材料的著作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些思想对材料的事件有何影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戊戌变法的思想武器。 (意思相近即可 )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4)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或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 (意思相近即可 ) (5)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思想文化补课”? 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所要解决的是辛亥革命还没有破除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历史认识 】 (6)结合以上材料和事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认识。 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是一部探索近代化的历史 (或是一部文明演进的历史;是一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是一部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 (能答出两个合理的观点即可;不能从材料和事件得出的观点不可,如是一部反侵略的历史;只就某一个事件答的不可,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只从某一方面答的最多只给一半分数,如是经济近代化的历史。 )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1.2014 江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表现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辛亥革命。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意思相近即可 ) 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2 2014 绥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 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