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 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 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第四课时课 题6.4 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2.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2.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1.进一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教学难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几种?生三种.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和图象法.师我们知道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讲授新课师生通过图象,共同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投影片(6.4 A)根据下列情境的描述,你能用图象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吗?(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 9 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 20 分钟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 30 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 15 分钟就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出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 s 千米与所用时间 t 分钟的关系的图象.你能帮他画出吗?(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 5 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 2 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 3 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关系的图象吗?师就上面两个问题,同学们可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深入学生中给予指导或听一下学生的想法.)师我刚才看了同学们在下面画的图象,对于第(1)小题,有这么几种画法,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能较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首先我们看同学 A 画的图象:图 613生我认为这个图象不能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离开家的时间t,而因变量是小明离开家的距离 s,前 20 分钟,小明匀速行驶,随着 t 的增大,距离 s 也在增大;然后 20 分钟到 50 分钟是小明在书店里买书,时间t 在增大,而距离 s 是不变的;这两部分表示的都对.而 50 分钟到 65 分钟,小明在从书店往家里返,所以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家应越来越近,即 s应越来越小以至于变成 0,而这个图象在这一部分是上升的,明显的与题意不符.师那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原因是没有弄明白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离家的距离 s,而不是小明行驶的总路程.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画的.图 614生我认为这个图象能更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前 20 分钟,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s 也在增大;中间 30 分钟,小明在书店买书,t 在逐渐增大,而距离 s 不变;而后 15 分钟,小明从书店往家里返,t 在逐渐增大,距离 s 在逐渐减小直至回家 s 变成 0.师因此,我们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一定要明白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我们看第(2)个问题情境.把握上面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画得很好.生老师,我画出来了.师你能展示给大家吗?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生可以,我是这样画的.图 615根据题意,我首先搞清楚了自变量是时间 t,因变量是速度 v.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它告诉我们的是 v 是随 t 如何变化的.在前 5 分钟,小明加速向家跑,说明在这段时间里,v 随着 t 的增大而增大,应用“上升的线”表示小明的速度在增加;在中间 2 分钟,小明匀速向家跑即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不变,应用“水平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最后 3 分钟,小明减速向家跑,到家停下,说明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在减小,应用“下降的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 v 逐渐减小,直到停下,速度 v 变成 0.师大家有不同见解吗?生没有.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大家知道,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2.速度的变化(出示投影片6.4 B)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图 616(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师同样,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横轴、纵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生横轴是自变量时间,纵轴是因变量速度.师同学们可认真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中有“水平线” “上升的线” “下降的线” ,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生 “水平线”表示在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师看来,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图象.下面我们来共同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师生共析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 24 分钟,汽车的最高时速是 90 千米/时.(2)大约在 2 分到 6 分,18 分到 22 分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 30 千米/时和 90 千米/时;(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速度为 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了红灯;也可能是遇到了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只要所说的情况合理即可.(4)可以这样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发就加速行驶 2 分钟.2 分钟后又以 3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4 分钟,快到一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 2 分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 2 分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又开始加速行驶 8 分钟,时速达到 90 千米/时,然后以 9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 分钟后,快到目的地,开始减速行驶,2 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停下休息.(这里主要是关注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学生的答案合理即可).随堂练习1.(出示投影片6.4 C)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图 617师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柿子从树上落下来的过程或利用手中的东西当柿子试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柿子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师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这四个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生这四个图象反映的都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1)的图象是“下降的线” ,说明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然不正确.(2)图象是一条“水平线” ,说明时间在逐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也不正确.(3)图象是一条“上升线” ,而且起点是从零速度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止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渐加快.显然是正确的.(4)显然也不正确.图象是“下降的曲线” ,说明速度在随着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2.(出示投影片6.4 D)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图 618(同学们根据题中的描述,首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生图(1)说明汽车先是匀速行驶,然后再减速,到达车站,接上客人,又开始加速,然后匀速行驶.显然不合题意;图(2)说明汽车先加速度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减速行驶,到达车站,乘客上下车后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显然符合题意是正确的.(3) (4)略.课时小结师同学们可以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加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生我觉得这节课不仅要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读懂图形语言.例如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线”表示什么?“上升的线” “下降的线”又代表什么?生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搞清楚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搞明白它们的变化关系.师看来同学们收获还真不小.课后作业1.习题 6.41、2.2.P179 试一试.板书设计6.4 速度的变化一、读图: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上升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水平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不变或为 0.“下降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二、课堂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 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第四课时课 题6.4 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2.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2.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1.进一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教学难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几种?生三种.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和图象法.师我们知道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讲授新课师生通过图象,共同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投影片(6.4 A)根据下列情境的描述,你能用图象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吗?(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 9 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 20 分钟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 30 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 15 分钟就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出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 s 千米与所用时间 t 分钟的关系的图象.你能帮他画出吗?(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 5 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 2 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 3 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关系的图象吗?师就上面两个问题,同学们可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深入学生中给予指导或听一下学生的想法.)师我刚才看了同学们在下面画的图象,对于第(1)小题,有这么几种画法,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能较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首先我们看同学 A 画的图象:图 613生我认为这个图象不能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离开家的时间t,而因变量是小明离开家的距离 s,前 20 分钟,小明匀速行驶,随着 t 的增大,距离 s 也在增大;然后 20 分钟到 50 分钟是小明在书店里买书,时间t 在增大,而距离 s 是不变的;这两部分表示的都对.而 50 分钟到 65 分钟,小明在从书店往家里返,所以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家应越来越近,即 s应越来越小以至于变成 0,而这个图象在这一部分是上升的,明显的与题意不符.师那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原因是没有弄明白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离家的距离 s,而不是小明行驶的总路程.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画的.图 614生我认为这个图象能更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前 20 分钟,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s 也在增大;中间 30 分钟,小明在书店买书,t 在逐渐增大,而距离 s 不变;而后 15 分钟,小明从书店往家里返,t 在逐渐增大,距离 s 在逐渐减小直至回家 s 变成 0.师因此,我们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一定要明白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我们看第(2)个问题情境.把握上面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画得很好.生老师,我画出来了.师你能展示给大家吗?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生可以,我是这样画的.图 615根据题意,我首先搞清楚了自变量是时间 t,因变量是速度 v.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它告诉我们的是 v 是随 t 如何变化的.在前 5 分钟,小明加速向家跑,说明在这段时间里,v 随着 t 的增大而增大,应用“上升的线”表示小明的速度在增加;在中间 2 分钟,小明匀速向家跑即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不变,应用“水平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最后 3 分钟,小明减速向家跑,到家停下,说明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在减小,应用“下降的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 v 逐渐减小,直到停下,速度 v 变成 0.师大家有不同见解吗?生没有.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大家知道,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2.速度的变化(出示投影片6.4 B)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图 616(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师同样,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横轴、纵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生横轴是自变量时间,纵轴是因变量速度.师同学们可认真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中有“水平线” “上升的线” “下降的线” ,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生 “水平线”表示在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师看来,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图象.下面我们来共同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师生共析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 24 分钟,汽车的最高时速是 90 千米/时.(2)大约在 2 分到 6 分,18 分到 22 分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 30 千米/时和 90 千米/时;(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速度为 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了红灯;也可能是遇到了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只要所说的情况合理即可.(4)可以这样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发就加速行驶 2 分钟.2 分钟后又以 3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4 分钟,快到一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 2 分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 2 分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又开始加速行驶 8 分钟,时速达到 90 千米/时,然后以 9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 分钟后,快到目的地,开始减速行驶,2 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停下休息.(这里主要是关注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学生的答案合理即可).随堂练习1.(出示投影片6.4 C)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图 617师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柿子从树上落下来的过程或利用手中的东西当柿子试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柿子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师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这四个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生这四个图象反映的都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1)的图象是“下降的线” ,说明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然不正确.(2)图象是一条“水平线” ,说明时间在逐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也不正确.(3)图象是一条“上升线” ,而且起点是从零速度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止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渐加快.显然是正确的.(4)显然也不正确.图象是“下降的曲线” ,说明速度在随着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2.(出示投影片6.4 D)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图 618(同学们根据题中的描述,首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生图(1)说明汽车先是匀速行驶,然后再减速,到达车站,接上客人,又开始加速,然后匀速行驶.显然不合题意;图(2)说明汽车先加速度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减速行驶,到达车站,乘客上下车后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显然符合题意是正确的.(3) (4)略.课时小结师同学们可以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加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生我觉得这节课不仅要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读懂图形语言.例如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线”表示什么?“上升的线” “下降的线”又代表什么?生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搞清楚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搞明白它们的变化关系.师看来同学们收获还真不小.课后作业1.习题 6.41、2.2.P179 试一试.板书设计6.4 速度的变化一、读图: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上升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水平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不变或为 0.“下降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二、课堂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 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第四课时课 题6.4 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2.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2.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1.进一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教学难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几种?生三种.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和图象法.师我们知道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讲授新课师生通过图象,共同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投影片(6.4 A)根据下列情境的描述,你能用图象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吗?(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 9 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 20 分钟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 30 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 15 分钟就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出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 s 千米与所用时间 t 分钟的关系的图象.你能帮他画出吗?(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 5 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 2 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 3 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 v 与时间 t 之间关系的图象吗?师就上面两个问题,同学们可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讨论.(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深入学生中给予指导或听一下学生的想法.)师我刚才看了同学们在下面画的图象,对于第(1)小题,有这么几种画法,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能较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首先我们看同学 A 画的图象:图 613生我认为这个图象不能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离开家的时间t,而因变量是小明离开家的距离 s,前 20 分钟,小明匀速行驶,随着 t 的增大,距离 s 也在增大;然后 20 分钟到 50 分钟是小明在书店里买书,时间t 在增大,而距离 s 是不变的;这两部分表示的都对.而 50 分钟到 65 分钟,小明在从书店往家里返,所以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家应越来越近,即 s应越来越小以至于变成 0,而这个图象在这一部分是上升的,明显的与题意不符.师那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原因是没有弄明白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离家的距离 s,而不是小明行驶的总路程.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画的.图 614生我认为这个图象能更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前 20 分钟,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离s 也在增大;中间 30 分钟,小明在书店买书,t 在逐渐增大,而距离 s 不变;而后 15 分钟,小明从书店往家里返,t 在逐渐增大,距离 s 在逐渐减小直至回家 s 变成 0.师因此,我们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一定要明白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我们看第(2)个问题情境.把握上面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画得很好.生老师,我画出来了.师你能展示给大家吗?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生可以,我是这样画的.图 615根据题意,我首先搞清楚了自变量是时间 t,因变量是速度 v.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它告诉我们的是 v 是随 t 如何变化的.在前 5 分钟,小明加速向家跑,说明在这段时间里,v 随着 t 的增大而增大,应用“上升的线”表示小明的速度在增加;在中间 2 分钟,小明匀速向家跑即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不变,应用“水平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最后 3 分钟,小明减速向家跑,到家停下,说明随着时间 t 的增大,v 在减小,应用“下降的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 v 逐渐减小,直到停下,速度 v 变成 0.师大家有不同见解吗?生没有.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大家知道,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2.速度的变化(出示投影片6.4 B)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图 616(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师同样,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横轴、纵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生横轴是自变量时间,纵轴是因变量速度.师同学们可认真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中有“水平线” “上升的线” “下降的线” ,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生 “水平线”表示在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师看来,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图象.下面我们来共同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师生共析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 24 分钟,汽车的最高时速是 90 千米/时.(2)大约在 2 分到 6 分,18 分到 22 分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 30 千米/时和 90 千米/时;(3)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速度为 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了红灯;也可能是遇到了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五篇
- 农副食品品牌文化研究与传播路径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花卉识别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 2025江苏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翻译专业译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医保新员工岗前培训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度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让学生自由飞翔
- (2024)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 第2课时 我爱我们的祖国 课件
- 手工木工(木模板工)技能考核要素细目表
- 《跨境直播运营》课件-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直播
- 液化气店转让合同范本
- 保温材料 扩散法测定长期吸水率
-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