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_第1页
2、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_第2页
2、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_第3页
2、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_第4页
2、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 2001 年,我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统揽全局,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 动力,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困难,积极开拓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使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效 益进一步提高,为“ 十五” 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一、总量稳定增长 统计结果显示,2001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538.05亿元, 比 2000 年增长 13.9,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2.5。完 成工业总产值 2368.57亿元,增长 17.6,增速同比高 3.6 个 百分点。从全年趋势看,前三个季度增速基本呈现出逐渐提升 的态势,第四季度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增速有所减 缓,但仍在较高的区间内运行。增长点主要在于: 1、新兴行业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001 年在全市规模以上 32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产值实现增长的有 25 个行业。电气机 械及器材制造业(简称电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简称电 子)、塑料制品业等 13 个行业增幅都在 20以上。其中,电器 完成产值 474.75亿元,增长 25.1,拉动工业增长 7 个百分 点;电子完成产值 143.46亿元,增长 39.9,拉动工业增长 2.9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 2001 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净增额中, 有六成多是源于这两个新兴行业的。 2、骨干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产值超亿元的企 业达 301 个,比上一年增加 8 个。其中,最大的 10 个企业分别 是:顺德的美的集团、科龙电器公司、格兰仕公司、顺达电脑厂、 北电公司,市直的普立华照相机公司、佛塑股份公司,南海的 2 志高空调公司、龙光集团,高明的溢达纺织公司。这 10 个企业 全年完成产值共 473.28亿元,比 2000 年的十大企业产值增 长 26.1,净增近 100亿元,占全社会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一 年的 17.7上升到 20.0,这些企业的发展对全市工业增长 发挥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3、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从规模以上工业看,私营 企业完成产值 281.17亿元,增长 18.9。在私营工业所占比 例相对较大的石湾区和南海市,增幅分别达到 79.2和 28.4%。 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规模以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 完成产值 586.23亿元,增长 20.6。可见,私营等非公有制 工业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2001 年,我市继续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工业 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数,从 2000 年的 636 个,通 过转制等途径减为 436 个,缩减 31.4。相反,私营企业则由 643 个增加到 835 个,增 29.9;有限责任公司、外商及港澳 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 164.7和 18.1。 从资产结构看,私营企业占 10.9,有限责任公司占 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41.2,分别比上一年提 高 0.3 个、4.1 个和 0.5 个百分点;而国有和集体所占资本则 由 24.7%下降到 19.9。 从产值看,国有及集体企业所占比重由 2000 年的 17.4 下降到 12.2,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则分别由 5.4、15.3%提高到 10.7和 15.8。 3 数据表明,随着我市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公有制 经济也加快了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工业中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优势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得到壮大。 近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在前十位的行业,2001 年仍 然保持前 10 位,但位次却有所变化(如下表)。 2000 年 2001 年行 业 名 称 比重(%) 位次 比重(%) 位次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5.1 1 26.6 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6 2 9.7 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6.7 3 8.0 3 金属制品业 6.2 4 6.5 4 塑料制品业 5.1 6 5.4 5 纺织业 5.9 5 4.7 6 有 色 金 属 冶 炼 及 压 延 加 工 业 3.4 9 3.9 7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4.0 7 3.8 8 服 装 及 其 他 纤 维 制 品 制 造 业 3.7 8 3.5 9 食品加工业 3.3 10 3.1 10 上表显示,十大行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74.6提高到 75.2%,前五大行业由 53.7提高到 56.2%,电器和电子两大 新兴支柱比重上升,效益较好的塑料行业进一步得到发展,首 次进入前五位。说明我市支柱行业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产业 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1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 491.6亿元,所占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15提高到 20.8。 三、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1、产销衔接良好,基本实现同步增长。2001 年,我市工业 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改善营销策略,实行销售与 效益挂钩等措施。同时,通过政府“搭台” 等各种形式的展销会、 4 博览会,使全市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产品销售率也 达 97.1,比 2000 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产值增长 16.2,实现产销同步增长。 2、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 利润 40.79亿元,增长 23.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 润 14.31亿元,增 26.3。利润增长明显高于生产、销售的增 长率。人均创利能力比上一年提高 20.7。 电力、电器、塑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医药等行业是利润增 长的主要来源,五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 24.93亿元,对全市利 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76.3。 全市实现利润总额超千万的企业 99 个,同比增加 7 个。 四、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内在活力不够强是我市工业经 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表现一: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未有明显改变,工业产品出 厂价格持续下跌。据省城调队资料显示,2001 年全省工业品出 厂价格平均指数下滑到 98.5,多数行业产品的平均价格出现 下降。在我市,不少产品因为供大于求而使到企业纷纷采取降 价手段进行竞争,靠压价保订单、保市场,造成部分企业虽然 产销增加,但利润却下降。由于市场疲软,需求不旺,有的新 投产项目未能如期见效。 表现二:部分大型企业优势减弱。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因素 的制约,以及历史积累下来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显 露,一些原来颇具优势的大型企业优势渐失,弱势显现,企业 运作欠佳。正是由于这部份企业的影响,使全市大型企业在 2001 年产值增长放缓,利润下降。 表现三:工业品出口增长受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 5 口交货值 438.03亿元,增长 10.7,增幅比上一年回落 22.2 个百分点;占销售总值的比重也下降 1.7 个百分点。究其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这主要是由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 缓所造成的影响;但从内部因素来看,也反映出我市工业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出口市场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开拓。 表现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乏力,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据统计,2001 年全市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仅 9.21亿元,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足 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 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 4.2,低于周边发达地区。 五、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2002 年,国际经济形势还不很明朗,不确定的因素较多, 我市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使全市工业经济更健康、持续地发展。 第一,要继续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要加快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大资产重 组力度,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引资参股或进入资本市场, 使大型公有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形成新的机制和体制, 增强企业活力。同时,加快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形成新的 整体优势。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要加 大引进境外资金的力度。目前,佛山工业外向度还不高, “三资” 企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 39.2%,而全省这一比例却达到 点 57.6%强。因此,我们要抓住国际资本寻找新出路的时机, 加大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合资合 作经济。二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 要鼓励民营企业推进品牌、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的整合,鼓 6 励民营企业提升发展规模和档次。三是加大引进市外内资的 力度。在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专项和财政债券专项贷款 计划的同时,争取更多市外资金和企业的投入。 第三,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佛 山的工业特征是以传统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近年来虽然加 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产业层次和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 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发达的周边地区相比较,我市产 业层次还是偏低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还不 多,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扩散和辐射能力还不强,尤其 是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还不大。 2001 年,全省第一大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产业的 行业比重达到 21.4。而这一行业在我市虽有发展,但其行业 比重则只有 8.0,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我们首先 必须要加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吸引海内外各种资本 到我市发展前景好的光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 新材料产业。其次,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 企业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高竞争能力。 第四,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壮大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 通过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和优 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 带动战略,名牌产品带动战略。 第五,加大对国内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