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_第1页
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_第2页
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_第3页
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_第4页
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 一、名言悟读: 课件出示荷兰画家梵高的名言: 情感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大家的“每日名言”出自荷兰画家梵高之口,我们一起齐读并背 下来好不好? 学生(齐声):好! 学生们齐读后快速记忆半分钟。 二、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梵高的这句名言中可以读出一个“情”字。确实,亲情、友情、爱情就 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三大情感,拥有了它们,人间便充满了温暖。特别是血浓于水的亲 情,更是人们第一情。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来共同感受一 下家庭的温馨。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好吗? 学生(齐声):好!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兴味盎然地欣赏,不少同学跟着哼唱。 师:唱得多好啊!正像歌中唱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这是多么惬意和幸福啊。可是在莫泊桑的笔下却出现了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惨剧,这是怎 么回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再次走进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课题 三、制定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小说中对比和绘形写神的刻画人物方法; 3、探究小说的主题。 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明确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呢? 学生纷纷举手。一生大声朗读目标。 师:我们学习小说就要把握住小说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这 篇小说的情节线索,刻画人物方法和主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学生(情绪饱满) ,纷纷表示有信心。 四、自主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扫读课文,在两分钟内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各种各样的称 呼。找好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迅速读书圈画。两分钟时间到,只有少数人举手。 师(笑):有那么困难吗? 一生:不知道不是菲利普夫妇语言中的词语算不算? 很多学生:当然算了! 师:那还要看是不是菲利普夫妇也这样称呼于勒。请大家与邻近同学再商量一下,然后举手 示意我。 片刻,大多数学生举起手来。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圈画结果呢? 生 1:第 31 自然段里的“小子” ,第 32 段里的“家伙” ,38 段里的“讨饭的” 。 生 2:38 段里还有“贼”这个词;还有 46 段里的“流氓”! (师生都被逗笑了) 师:找得很对,还有吗? 生 3:第 12 段母亲说于勒是“有办法的人” ,第 8 段中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概也 是吧? 师(问其他同学):是吗? 生 4(大声):是!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是呢? 生 4:这句话前面写到“我们家里人” ,后面的“大家”指的就是“我们家里人” ,里面当然 包括菲利普夫妇啦。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用同样的分析方法看看还有没有对勒的的称呼? 学生七嘴八舌很快找出了第 6 段的“坏蛋” 、 “流氓” 、 “无赖” 。 师:大家找得真好。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中间呢?注意要按照故事发展 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来写。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几名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冲到黑板前。 师:大家真踊跃啊,那就请速度最快的三名同学来写吧! 这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找出这么多的称呼,是不是意味着于勒有许多名字或者绰号呢? 生: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么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前后对于勒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呢?究竞是什么原因呢 ? 教室沉静了一会儿,片刻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 1:是因为钱。 师:那称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说“变化”一词时加重语气) 生 2:因为于勒一开始没钱,后来又有钱,最后又变得没钱了。 生 3:菲利普夫妇一开始骂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不仅是因为他没钱,主要是于勒占用 了菲利普应得的那部分遗产了! 师:是这样吗? 学生们都表示同意。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菲利普夫妇是围绕着于勒是否占用了他们的钱,是否拥有钱,是否 失去钱来决定对他的称呼的。 教师边说边在与称呼相对应位置上方板书“占用钱、拥有钱、失去钱” 。 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反映了他们俩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文中也有明确表示这种 态度的语句,大家能慧眼识珠,找出来吗? 学生读书寻找,陆续有学生举手。 一生:我找的句子是“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说“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生:应该是指于勒有钱了,给我家写信的时候。 师:那“这以前”指什么时候? 生:指占用我家钱的时候。 师:也就是说于勒占用我家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把他看成是恐怖。有钱了就成了渴盼的希 望。 教师边说边在与称呼相对应位置的下方板书“恐怖” 、 “希望” 师:那在游船上看到失去钱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对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学生快速扫读高潮部分,一些同学交头接耳在讨论。 生 1:他们是害怕的。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 1:文中有“怕”和“紧张”这样的词语。 生 2:还有“不安” 、 “哆嗦” 、 “张皇”这些词。 师:读得很细啊,还有表示害怕心情的词语吗? 生 3:还有“脸色苍白” “脸色煞白” “结结巴巴” 。 生 4:老师,文中还有表示憎恨的词呢。 师:你能给大家找出来吗? 生 4(指黑板):黑板上写的于勒失去钱后菲利普夫妇对他的称呼就能看出来。 师:真聪明!不知不觉中大家就掌握了一种读书方法,就是要善于从文中寻找有用信息来解 决问题。我们正是从这些语句当中看出菲利普夫妇对失去钱的于勒的态度是既恐怖又仇 恨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好,请同学们看黑板。从板书上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条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 (教师用红粉笔将教师写的两行词语分别连上)其中一条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 化,这是情感线,我们是从文中的词句当中看出来的,这就是明线。另外一条就是于勒 的命运,文中写没写于勒是怎么发财,又怎么潦倒的呢? 生(齐声):没有! 师:所以这就是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一条暗线,也可以称为情节线。 教师边说边板书。学生记笔记。 五、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任何小说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些活灵活现、充满个性的人物了。这篇小说中 人物的充分表演都集中在船上遇于勒这个情节中了,而且都集中在了人物的语言上。我 们来分角色朗读好不好啊? 学生兴高采烈,推举出四位学生,分配朗读角色。 教师明确要求:朗读者要尽量读出人物此情此境中的语气语调,听读者勾画出写菲利普夫妇 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注意揣摩体会对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位学生朗读。其间老师以菲利普的一句话为例做了一次示范朗读。四生读后,学生们报以 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 (出示课件上的四组讨论题)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个小组 为单位,讨论解决这四组问题,来探究一下菲利普夫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讨 论时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 (讨论题: 一组:发现老水手像于勒时,菲利普的表情、动作、语言如何?表现出他什么 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组:发现老水手像于勒时,克拉丽丝的语言如何?表现出她怎样的心理状态? 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组:确认老水手是于勒后,菲利普的语言、表情如何?此时克拉丽丝语言如何 ?反映了两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组:搜集分角色朗读部分外的情节中,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有关的行为、活动, 分析反映菲利普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在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走到学生当中,适时点拨。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本组问题,通过一人回答或多人补充明确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菲利普夫妇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靠对他们的语言、 动作、神态的描写和前后言行的对比来刻画的,这正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两种常用手 法。哪位同学能够再帮老师一次,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写到黑板上呢? 学生再次踊跃争前,速度快的两人板书: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其余学生 记笔记。 六、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面对自己的亲弟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 化,失望之余又有如此可笑而可憎的表演,这一切都源于什么?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钱! 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上一个大大的铜钱。 师:中国人有句俗语,形容某些人。 “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而菲利普夫妇对 于勒可说是“穷在对面不相认,富在天涯攀近亲”这事发生在亲兄弟身上正常吗? 大多数学生:不正常! 少数学生:正常! 师:既然出现了分歧的意见,那双方就阵述一下自己的理由吧。 生 1:就是不正常嘛。哪有对亲兄弟这样绝情的? 生 2:就是啊,怎么说也是一奶同胞,在我们国家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不被人骂死才怪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生 3:对呀,这事儿不是在中国发生的,是在法国! 教室里又一阵笑声。 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法国呢? 学生(齐声):资本主义国家。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的。正常还是不正常我们都不能脱离小说所反映的社会 生活来谈。在我们看起来不正常的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又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就反 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触目惊心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着一种被异化了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主题,我们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 度上和他们的性格上看得是多么清楚啊! 教师将板书中的称呼、情感线、人物性格用箭头与所画的铜钱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对这篇小说主题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学生沉默。 师:菲利普夫妇是大奸大恶、万恶不赦的人吗? 很快有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菲利普夫妇这样做也是无奈的。因为如果把于勒接回家,不仅他们家将更穷,而 且二姐的婚事恐怕也要告吹了。 师:菲利普夫妇是社会中的上流人物吗? 生:不是,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以他们也要考虑自己的生存,没有办法。 师:好的。其实,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深入探究 之后还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留给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了。但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小说反 映的社会生活去探究。好吗? 学生:好! 师:同学们,我们解读了这篇小说之后,大家一定会有不少感受,想说一说吗? 生 1:我感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温暖。 生 2:我对于勒既同情又气愤,用鲁迅的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生 3:学完这篇文章我才发现亲情真的太珍贵了,真的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生 4:我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 教室里又一阵笑声。 师:这节课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