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终_第1页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终_第2页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终_第3页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终_第4页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姓 名 张莉汶 系 别 地理系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级 地理 1002 班 学 号 1090170236 指导教师 王国梁 答辩日期 成 绩 2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内容摘要 人口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由于受地形、地 貌、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以及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水平 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分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不均衡性等特点。正确 揭示临汾市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相互关系,对于当前 及今后一段时间合理布局临汾市人口劳动力,促进临汾市人口、资源、环境及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概括了临汾市人口分布特征 并对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作出分析研究,最后对临汾市 人口的合理布局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临汾市 人口分布 地域特征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Linfen region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Abstract Region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geographic space form. Due to the topography, landform, climate, hydrology,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lements such as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uch a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regional and imbalance. Right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of Linfen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current and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Linfen population labor for a period of time, promote the Linfen city in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Linfen summed up and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Linfen to make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Linfen city population. 【 Key words 】 Linfe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目录 1 引言 (1) 2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概 述(1) 2.1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自然地理概述 (1) 2.2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环境 (2) 3 临汾市人口分布特 征(2) 3.1 资料来源及分析 (2) 3.2 人口分布的地域特征 (2) 3.2.1 人口密度地域差 异(2) 3.2.2 人口广狭度与接近度地域差 异(3) 3.2.3 人口分布不均衡,中部密、两侧疏三大纵列人口 带(4) 4 地域人口分布差异分 析(4) 4.1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 4.2 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5) 5 人口合理布局的对策和建 1 议(6) 参考文 献(6) 致谢 (7) 1 临汾市人口分布地域特征研究 学生姓名:张莉汶 指导教师:王国梁 1 引言 人口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范围内的表现形式。任何地理空间中人 口分布都受到各自然因素以及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正确 揭示一地的空间人口分布特征,对该地地域空间范围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合理布 局劳动力人口,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概述 人口分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都会受到一地各种自 然地理要素以及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等人文要素的综合影响。 2.1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是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除此之外人口分布 还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如气候、矿产资源等。 2.1.1 临汾市地理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最南至北纬 3523,最北至北纬 3657。最东端 至 11234,最西端至 11022。面积 2.0275 万平方千米,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 13%,现管辖范围 1 区、2 市、14 县共十七个县级行政单元。 2.1.2 地形地貌 就地形来看,临汾市整体坐落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全市境区内共分三种地形, 山地、丘陵分布范围广泛,约占 70.6%,其中,丘陵占 51.4%,山地占 29.2%,盆地仅 占 19.4%。临汾盆地位于全市地理位置的中部地区,境内高原分为三大山系,太岳山位 于临汾东部、中条山在中南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吕梁山南段。海拔高差较大,最高点五 龙壑与最低点师家滩海拔相差 2000 多米。 2.1.3 气候条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一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对人口分布最直接的影响 是通过温度的改变,同时气候也影响着该地的植被、土壤、水体等地理因子,通过影 响这些地理因子间接作用于人口分布。临汾市整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地理环境 条件的差异,各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在时段和区域上的差 异也较大,分配极不均衡。 2.1.4 主要河流 临汾市境区内河流共 200 多条。黄河段全长 174Km,流域面积为 7738 Km。临汾 市境内黄河段共有五条一级支流,其中是汾河是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纵贯全市的一条 大河,在临汾市境区内流域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一半。 2.1.5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部分矿产资源在山西省内以及全国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煤炭资 2 源是临汾市第一大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泛,全市总面积的 74%均有煤分布,煤层厚、 埋 3 藏浅、易开采。 2.2 影响临汾市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临汾市各县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 中部,地形以盆地、平川为主较为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和使用。位于 临汾盆地的各县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相对充足以及丰富的光热资源都为农业 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高,这部分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位于东西两山的各县区,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即使有些地 区水资源丰富,但是其他条件的影响使其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农业生产条件差。地形 崎岖,不利于发展交通,而且各县的产业结构也较单一,各种自然条件较中部盆地的 县区差,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 3 临汾市人口分布特征 3.1 资料来源及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尺度为临汾市一区、两市、十四县共十七个行政单元的县域空间尺 度。文中使用的人口数据是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做的计算分析处 理。立足于人口地理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包括单因素相关分析法,揭示与临汾市人口分布的相关地理因素。 3.2 人口分布的地域特征 3.2.1 人口密度地域差异 人口密度是衡量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 析可知临汾市各县市人口密度如下,见表 1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临汾市十七个县 级行政单元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极大。人口密度数值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密度在 500 人 /Km以上的,在 200 人/Km500 人/Km之间的,在 200 人/Km以下的。三个地区人 口密度位于第一级别,四个地区位于第二级别,其余十个县域位于第三级别。人口密 度最低的是安泽县,人口密度为 41.8 人/Km,与人口密度最大的侯马市的 875.9 人 /Km相差近 21 倍,地域人口密度差异巨大。 表 1 临汾市各县市人口面密度表 计量单位:人/ Km 区域 人口密度 区域 人口密度 尧都区 717.4 乡宁县 115.2 曲沃县 542.4 大宁县 67.0 翼城县 271.1 隰县 73.4 襄汾县 339.4 永和县 52.5 洪洞县 490.9 蒲县 71.2 古县 77.1 汾西县 165.5 安泽县 41.8 侯马市 875.9 浮山县 136.3 霍州市 369.8 吉县 59.8 平均 262.7 4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临汾市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根据表 1 中的数据资料可以绘制 临汾市十七个县级行政区人口密度柱状图,见图 1. 3.2.2 人口广狭度与接近度地域差异 为了进一步表现临汾市人口分布特征,引用测评人口区域分布的另外两个指标 广狭度与接近度。广狭度是人口密度的倒数,即表示某区域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数, 单位常用 ha/人或 m/人;接近度是描述某区域内人与人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常用 m 表示。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临汾市各县市人口广狭度及接近度 一览表,见表 2. 表 2 临汾市各县市人口广狭度及接近度一览表 区域 广狭度 接近度 区域 广狭度 接近度 尧都区 0.1394 37.34 乡宁县 0.8680 93.17 曲沃县 0.1844 42.94 大宁县 1.4930 122.19 翼城县 0.3689 60.74 隰县 1.3627 116.74 襄汾县 0.2946 54.28 永和县 1.9042 137.99 洪洞县 0.2037 45.13 蒲县 1.4049 118.53 古县 1.2963 113.86 汾西县 0.6043 77.74 安泽县 2.3911 154.63 侯马市 0.1142 33.79 浮山县 0.7338 85.66 霍州市 0.2704 52.00 吉县 1.6719 129.30 临汾市 0.4772 69.08 5 从表 2 临汾市各县市人口广狭度与接近度一览表中可以看出人口广狭度数值差较 大,数值小的共有六个地区。说明在这些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较其他数值较大的地区 人口的密集程度高。 3.2.3 人口分布不均衡,中部密、两侧疏三大纵列人口带 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是衡量地域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不均衡指数 n yxUni ii122 集中指数 ni iiyxC12 -i 行政单元内人口占研究区总人口的比重iX -i 行政单元内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重yi -行政区数n 数值的大小,表明地区人口分布的均衡和集中程度,数值越大,人口分布越集中 且不均衡。计算得,临汾市人口不均衡指数为 0.042,集中指数为 0.412,表明临汾市 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 结合临汾市各县市人口密度数据,临汾市人口集中分布在位于临汾市的中部盆地 内的七个行政单元,以侯马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分布最集中,其他地区人口也较为集 中。 而位于东部的太岳山的三个县区,和位于西部的吕梁山的七县共十个地区人口密 度均低于 200 人/Km,这是因为临汾盆地地形平坦有利于人们生活且交通出行方便而 东西两山区地形崎岖,因地形因素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较明显,临汾市人口分布总体 呈现不均衡态势,东西两山地域范围广,自然条件差,人口分布稀疏;中部临汾盆地, 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分布密集,形成中部密,两侧疏的三大纵列的人口分布带。 4 地域人口分布差异分析 4.1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临汾市全境区内主要的地形单元有,由东部的太岳山、东南部的中条山以及西部 的吕梁山构成的山地地形与纵贯临汾市中部的临汾盆地。十七个县级行政单元中,有 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侯马市、霍州市等七个县级行政单元分 布于临汾盆地内。其余十个县,古县、浮山县、安泽县三县分布于东部的太岳山,其 余的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七县分布于西部的吕梁山。 中部的临汾盆地地形平坦,如侯马市、曲沃县、襄汾县境内 70%以上都是平川,尤 其以侯马市平原面积比例最高达 89%。这些地方不仅地形平坦而且光热充足,自然条件 6 优越,交通通讯设施发达,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其余多数县域大体 都位于东西两面的山地范围内,很少有平川分布,地形崎岖,自然环境条件较中部盆 地恶劣,环境承载力也比较低,不太利于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 4.2 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4.2.1 GDP 与人口分布 相关分析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值在-1,1范围之间,计算 公式如下: ninini iixy yxri12121 为两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 和 分别表示各要素的平均值: rxy xy 计算结果得出, =0.964,| |=0.964,呈正向相关。rxy1rxy1 对计算出来的要素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临汾市人口( )与 GDP( )之间的相关系数:f=17-2=15,在显著性水平 =0.001 上,得知 =0.7246。因为| |=0.964 =0.7246,所以临汾市 GDP 与临汾市人r01. rxy101. 口分布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也就是说明,在临汾市管辖的一区、两市、十四县的 县域范围内各地区的人口分布与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态势,即在经济发 展水平好的地区人口分布也较多,例如,在 GDP 总量最大的尧都区也同样分布着临汾 市十七个县市中最大的人口比重。同样,GDP 总量最小的永和县人口数量也最少。 4.2.2 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 临汾市矿产资源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量十分丰富,乡宁有世界上储量最大、 质量最好的主焦煤田。从整体范围来看,东西两山的矿产资源尤以煤炭资源较中部地 区丰富很多,这也使得位于东西两山的县区属资源型地区,县域产业基本以采矿业为 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销售矿产资源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 但此类型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为其带去了很大的经济数量,但发展水平低。结合人口 密度数据,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形面积相对于位于中部的临汾盆地内的行政区 域十分广阔,但是人口分布却很少。 位于中部的临汾盆地境内的侯马市、曲沃县、襄汾县地形面积没有东西两山分布 的县域面积广阔,但人口的分布密度却远远高于东西两山。 尧都区是临汾市市政府所在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临汾市前列,不仅是 因为区内临汾市钢铁厂的存在,而且,整个地区作为周边很多县域的服务中心,第三 产业服务业所占地区经济数量比重很大。钢铁产业是曲沃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当地 7 人民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一种产业的发展就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曲沃县经 济做出很大贡献。侯马市历史上一直就是交通要塞,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了商贸物 流业,除此之外主要的产业部门还有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其他产业部门,产业类型 多样,结构复杂。 5 人口合理布局的对策和建议 东西两山地区人口分布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崎岖,交通通讯不便且生 态环境脆弱。所以应该首先加强对此类型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生 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变,综合运用各项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因 地制宜。对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地区,首先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 设和改善,搞好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产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象。提高东西两山 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缓解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的 保障,提高经济人口承载力,使其对临汾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这些地区的聚落重建与空间人口的分布。 除此之外,充分发挥临汾市的资源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利用其资源优势,改变 提供原材料的工业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