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空心板上下构计算_第1页
20m空心板上下构计算_第2页
20m空心板上下构计算_第3页
20m空心板上下构计算_第4页
20m空心板上下构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 计 计 算 书 1 目录 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2 1.1 标准及规范 2 1.2 材料及特性 3 2 桥梁结构尺寸 .4 2.1 上部结构尺寸 4 2.2 下部结构尺寸 5 3 上部结构验算 .7 4 桥墩结构验算 .7 4.1 计算方法概述 7 4.2 荷载计算 7 4.3 左幅桥墩盖梁计算结果 .8 4.4 右幅桥墩盖梁计算结果 11 5 桥台结构验算 .13 5.1 计算方法概述 13 5.2 荷载计算 13 5.3 左幅桥台盖梁计算结果 14 5.4 右幅桥台盖梁计算结果 16 6 桩长计算 .19 6.1 1 号桥 19 6.2 3 号桥 19 7 抗震计算 .22 2 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 标准及规范 1.1.1 标准 1)标准跨径:20.0m;计算跨径:19.96m; 2)桥梁结构设计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 级;人群荷载:根据规范计算; 3)桥面宽度: 1 号桥:2.0m(人行道+栏杆) +3.5m(非机动车道) +2.0m(侧分带)+ 15m (机动车道) +2.0m(侧分带)+3.5m (非机动车道) +2.0m(人行道+栏杆)=30m; 3 号桥:2.0m(人行道+栏杆) +3.5m(非机动车道) +2.0m(侧分带)+ 25.5m(机动车 道)+2.0m (侧分带) +3.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栏杆)=40.5m; 4)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5)环境类别:类; 6)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周期为 0.65s,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 7 度,抗震设计方法为 C 类。 1.1.2 规范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以下简称通规 ) ; 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以下简称预规 ) ; 4)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2011) 。 5)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3 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2 材料及特性 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铰缝混凝土均为 C50。10cm 调平层混凝土为 C50, 桥面铺装层采用 9cm 厚沥青混凝土。 2)钢绞线:15.2 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fpk1860Mpa,锚具变形回缩量单端 6mm。 金属波纹管管道摩擦系数 0.25,偏差系数 0.0015。 。 3)非预应力钢筋:采用符合新规范的 HPB300,HRB400 钢筋。 4)钢板应符合 GB70088 规定的 Q235 钢板。 5)材料容重:钢筋混凝土 =26kN/m 3,沥青混凝土 =24kN/m 3,钢板容重 =78.5kN/m 3。 以上各种材料特性参数值参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所需参数如下: 4 5 2 桥梁结构尺寸 2.1 上部结构尺寸 图 2-1 1 号桥横断面图 图 2-2 3 号桥横断面图 6 2.2 下部结构尺寸 图 2-3 1 号桥桥墩一般构造图 图 2-4 1 号桥桥台一般构造图 7 图 2-5 3 号桥左幅桥墩一般构造图 图 2-6 3 号桥右幅桥墩一般构造图 图 2-7 3 号桥桥台一般构造图 3 上部结构验算 1 号桥和 3 号桥上部结构空心板均套用部颁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 心板桥上部构造(1.25m 板宽) ) ,设计参数与部颁图一致,故上部结构计算结果不再列出。 8 4 桥墩结构验算 本次计算以最不利控制,仅计算 3 号桥的桥墩结构。 4.1 计算方法概述 根据预规第 8.2.2 条规定:本节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盖梁,其跨高比 为:简支梁lh ;连续梁或连续刚构 。当跨高比 时,可按本规范第 5 章第2.05.lh2.05.lh5.0lh 7 章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计算。根据本桥桥墩盖梁跨高比,本次均按连续梁计算桥墩盖梁内 力。 4.2 荷载计算 4.2.1 恒载计算 根据桥梁横断面布置,计算各片主梁恒荷载作用下的支反力,见下表: 自 重 现 浇 层 沥 青 层 人 行 道 侧 分 带 栏 杆 合 计 人 行 道 下 446.3 97.2 0 267.8 0 40.0 851.4 护 栏 下 438.5 92.0 76.5 0 0 0.0 607.0 侧 分 带 下 365.7 65.0 54.0 0 91.5 0.0 576.2 行 车 道 下 365.7 65.0 65.0 0 0 0.0 495.7 桥 墩 盖 梁 处 各 片 主 梁 支 反 力 计 算 ( 单 位 : KN) 位 置 边 板 中 板 4.2.2 活载作用计算 1)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计算 2)活载作用内力计算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计算 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按汽车局部加载考虑,取 。=0.3 (2)人群荷载取 。23.5/kNm 9 4.2.3 荷载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的各种组合验算。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计算采用作用基本组合;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计算采用作用效应频遇组合及准永久值组合; 3)结构应力计算采用作用标准值效应组合; 其中作用主要包括:恒载、汽车、人群、均匀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 4.3 左幅桥墩盖梁计算结果 4.3.1 左幅桥墩盖梁模型 左幅桥墩盖梁计算模型简图如图 4-1 所示。 图 4-1 左幅桥墩盖梁计算模型 4.3.2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图 4-2 弯矩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4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0dsMfAz 验算结果如下表。 10 (mm) (mm) ( kN*m) ( kN*m)支 点 1 70 &28 28 55 &28 14 -3395.1 7588.5 满 足 跨 中 70 &28 22 55 &28 14 2035.4 6046.3 满 足支 点 2 70 &28 28 55 &28 14 -2855.0 7588.5 满 足 跨 中 70 &28 22 55 &28 14 2486.6 6046.3 满 足支 点 3 70 &28 28 55 &28 14 -4562.5 7588.5 满 足 弯 矩 设 计值 截 面 抗 弯承 载 力 是 否 满 足正 截 面 抗 弯 承 载 能 力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 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a 抗 压 主 筋类 型 抗 压 主 筋根 数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图 4-3 剪力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5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30 ,0/1.dcuklhVfbhN 按照预规第 8.2.6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3010,4/1(2.6)20d cuksvlbhPfN 箍筋配筋在梁柱交接处两侧 2 米范围内箍筋间距 100mm,其余采用 150mm,验算结果 如下表 (mm) (mm) ( kN) ( kN) ( kN)支 点 1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696.9 3607.9 7465.4 满 足 支 点 1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872.4 3607.9 7465.4 满 足支 点 2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693.3 3607.9 7465.4 满 足 支 点 2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915.5 3607.9 7465.4 满 足支 点 3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3278.4 3607.9 7465.4 满 足 支 点 3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767.9 3607.9 7465.4 满 足 斜 截 面 抗 剪 承 载 能 力 截 面 位 置 a 主 筋 类 型 主 筋 根 数 箍 筋 类 型 箍 筋 肢 数 箍 筋 间 距sv a1系 数 剪 力 设 计值 Vd 抗 力 Vcr 截 面 抗 力上 限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11 4.3.3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按照预规第 8.2.8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预规第 6.4.3 条的公 式计算,但其中系数 C3 取为 。10.4lh123.8stk dWmE (mm) (mm) (mm) 支 点 1 70 &28 28 是 0.139 0.20 满 足 跨 中 70 &28 28 是 0.064 0.20 满 足 支 点 2 70 &28 28 是 0.099 0.20 满 足 跨 中 70 &28 28 是 0.072 0.20 满 足 支 点 3 70 &28 28 是 0.147 0.20 满 足 裂 缝 宽 度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是 否 为 骨架 钢 筋 裂 缝 宽 度 容 许 值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状态频遇组合下,盖梁最大裂缝宽度 0.147mm,考虑中间支 撑处折减,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且有一定的富余。 4.4 右幅桥墩盖梁计算结果 4.4.1 右幅桥墩盖梁模型 右幅桥墩盖梁计算模型简图如图 4-1 所示。 图 4-4 右幅桥墩盖梁计算模型 4.4.2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12 图 4-5 弯矩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4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0dsMfAz 验算结果如下表 (mm) (mm) ( kN*m) ( kN*m)支 点 1 70 &28 28 55 &28 14 -4303.6 7378.4 满 足 跨 中 70 &28 22 55 &28 14 1438.6 5878.9 满 足支 点 2 70 &28 28 55 &28 14 -2306.8 7378.4 满 足 跨 中 70 &28 22 55 &28 14 1917.5 5878.9 满 足支 点 3 70 &28 28 55 &28 14 -2168.4 7378.4 满 足 跨 中 70 &28 22 55 &28 14 1173.6 5878.9 满 足支 点 4 70 &28 28 55 &28 14 -2957.1 7378.4 满 足 正 截 面 抗 弯 承 载 能 力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a 抗 压 主 筋类 型 抗 压 主 筋根 数 弯 矩 设 计值 截 面 抗 弯承 载 力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图 4-6 剪力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5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30 ,0/1.dcuklhVfbhN 按照预规第 8.2.6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3010,4/1(2.6)20d cuksvlbhPfN 箍筋配筋在梁柱交接处两侧 2 米范围内箍筋间距 100mm,其余采用 150mm,验算结果 13 如下表 (mm) (mm) ( kN) ( kN) ( kN)支 点 1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763.1 3805.6 7192.1 满 足 支 点 1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779.5 3805.6 7192.1 满 足支 点 2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198.9 3805.6 7192.1 满 足 支 点 2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824.3 3805.6 7192.1 满 足支 点 3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753.3 3805.6 7192.1 满 足 支 点 3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159.8 3805.6 7192.1 满 足支 点 4左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518.5 3805.6 7192.1 满 足 支 点 4右 1/2h 70 &28 28 10 6 100 0.9 2690.6 3805.6 7192.1 满 足 斜 截 面 抗 剪 承 载 能 力 截 面 抗 力 上 限a1系 数 是 否 满 足箍 筋 肢 数 箍 筋 间 距sv 剪 力 设 计值 Vd 抗 力 Vcr截 面 位 置 a 主 筋 类 型 主 筋 根 数 箍 筋 类 型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4.3.3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按照预规第 8.2.8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预规第 6.4.3 条的公 式计算,但其中系数 C3 取为 。10.4lh123.8stk dWmE (mm) (mm) (mm) 支 点 1 70 &28 28 是 0.128 0.20 满 足 跨 中 70 &28 28 是 0.038 0.20 满 足 支 点 2 70 &28 28 是 0.071 0.20 满 足 跨 中 70 &28 28 是 0.057 0.20 满 足 支 点 3 70 &28 28 是 0.069 0.20 满 足 跨 中 70 &28 28 是 0.034 0.20 满 足 支 点 4 70 &28 28 是 0.115 0.20 满 足 裂 缝 宽 度 裂 缝 宽 度 容 许 值 是 否 满 足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 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是 否 为 骨架 钢 筋 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状态频遇组合下,盖梁最大裂缝宽度 0.128mm,考虑中间支 撑处折减,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且有一定的富余。 4.5 桥墩墩柱计算 14 5 桥台结构验算 本次计算以最不利控制,仅计算 3 号桥的桥台结构。 5.1 计算方法概述 根据预规规范第 8.2.2 条规定:本节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盖梁,其跨高比 为:简支lh 梁 ;连续梁或连续刚构 。当跨高比 时,可按本规范第 5 章2.05.lh2.05.lh5.0lh 第 7 章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计算。根据本桥桥台盖梁跨高比,本次均按连续梁计算桥台盖梁 内力。 5.2 荷载计算 根据桥梁横断面布置,计算各片主梁恒荷载作用下的支反力,见下表: 自 重 现 浇 层 沥 青 层 人 行 道 侧 分 带 栏 杆 合 计人 行 道 下 223.2 48.6 0 133.9 0 20.0 425.7 护 栏 下 219.3 46.0 38.2 0.0 0 0.0 303.5侧 分 带 下 182.9 32.5 27.0 0.0 45.8 0.0 288.1 行 车 道 下 182.9 32.5 32.5 0.0 0 0.0 247.9 位 置 边 板 中 板 桥 台 盖 梁 处 各 片 主 梁 支 反 力 计 算 ( 单 位 : KN) 5.2.2 活载作用计算 1)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计算 2)活载作用内力计算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计算 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按汽车局部加载考虑,取 。=0.3 (2)人群荷载取 。23.5/kNm 5.2.3 荷载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 15 态的各种组合验算。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计算采用作用基本组合;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计算采用作用效应频遇组合及准永久值组合; 3)结构应力计算采用作用标准值效应组合; 其中作用主要包括:恒载、汽车、人群、均匀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 5.3 左幅桥台盖梁计算结果 5.3.1 左幅桥台盖梁模型 左幅桥台盖梁计算模型简图如图 5-1 所示。 图 5-1 左幅桥台盖梁计算模型 5.3.2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图 5-2 弯矩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4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0dsMfAz 验算结果如下表。 16 (mm) (mm) ( kN*m) ( kN*m)支 点 1 64 &25 30 188 &25 54 -1467.3 7384.4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936.4 11933.5 满 足支 点 2 64 &25 30 188 &25 54 -1802.5 7715.6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1004.0 12537.5 满 足支 点 3 64 &25 30 188 &25 54 -2148.7 8051.1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1137.9 13133.6 满 足支 点 4 64 &25 30 188 &25 54 -2132.0 8382.3 满 足 正 截 面 抗 弯 承 载 能 力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a 抗 压 主 筋类 型 抗 压 主 筋根 数 弯 矩 设 计值 截 面 抗 弯承 载 力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图 5-3 剪力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5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30 ,0/1.dcuklhVfbhN 按照预规第 8.2.6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3010,4/1(2.6)20d cuksvlbhPfN 箍筋配筋间距均采用 150mm,验算结果如下表 (mm) (mm) ( kN) ( kN) ( kN)支 点 1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1386.9 5022.0 11575.7 满 足 支 点 1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053.9 5022.0 11575.7 满 足支 点 2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1775.0 5243.0 12108.8 满 足 支 点 2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1989.5 5243.0 12108.8 满 足支 点 3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358.2 5466.8 12648.8 满 足 支 点 3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352.6 5466.8 12648.8 满 足支 点 4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320.4 5687.7 13181.9 满 足 支 点 4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021.8 5687.7 13181.9 满 足 截 面 抗 力上 限 是 否 满 足斜 截 面 抗 剪 承 载 能 力截 面 位 置 a 主 筋 类 型 主 筋 根 数 箍 筋 类 型 箍 筋 肢 数 箍 筋 间 距sv a1系 数 剪 力 设 计值 Vd 抗 力 Vcr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17 5.3.3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按照预规第 8.2.8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预规第 6.4.3 条的公 式计算,但其中系数 C3 取为 。10.4lh123.8stk dWmE (mm) (mm) (mm) 支 点 1 64 &25 30 否 0.045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10 0.20 满 足 支 点 2 64 &25 30 否 0.044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10 0.20 满 足 支 点 3 64 &25 30 否 0.049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12 0.20 满 足 支 点 4 64 &25 30 否 0.040 0.20 满 足 是 否 为 骨架 钢 筋 裂 缝 宽 度 容 许 值 是 否 满 足 裂 缝 宽 度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状态频遇组合下,盖梁最大裂缝宽度 0.049mm,满足裂缝宽 度的要求。 5.4 右幅桥台盖梁计算结果 5.4.1 右幅桥台盖梁模型 右幅桥台盖梁计算模型简图如图 5-4 所示。 图 5-4 右幅桥墩盖梁计算模型 4.4.2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1)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18 图 5-5 弯矩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4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0dsMfAz 验算结果如下表 (mm) (mm) ( kN*m) ( kN*m)支 点 1 64 &25 30 188 &25 54 -2700.7 8634.7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1623.5 13227.0 满 足支 点 2 64 &25 30 188 &25 54 -2474.7 7979.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1406.3 12046.8 满 足支 点 3 64 &25 30 188 &25 54 -2258.0 7327.8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64 &25 30 1244.3 10874.7 满 足支 点 4 64 &25 30 188 &25 54 -1714.5 6667.7 满 足 正 截 面 抗 弯 承 载 能 力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a 抗 压 主 筋类 型 抗 压 主 筋根 数 弯 矩 设 计值 截 面 抗 弯承 载 力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2)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图 5-6 剪力包络图 按照预规第 8.2.5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30 ,0/1.dcuklhVfbhN 按照预规第 8.2.6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3010,4/1(2.6)20d cuksvlbhPfN 箍筋配筋间距采用 150mm,验算结果如下表 19 (mm) (mm) ( kN) ( kN) ( kN)支 点 1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273.9 5225.8 13781.4 满 足 支 点 1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010.0 5225.8 13781.4 满 足支 点 2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306.5 4835.8 12710.0 满 足 支 点 2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369.6 4835.8 12710.0 满 足支 点 3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236.0 4448.4 11646.0 满 足 支 点 3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046.7 4448.4 11646.0 满 足支 点 4左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2124.2 4055.5 10567.2 满 足 支 点 4右 1/2h 64 &25 30 &12 4 150 0.9 1750.3 4055.5 10567.2 满 足 截 面 抗 力上 限 是 否 满 足斜 截 面 抗 剪 承 载 能 力截 面 位 置 a 主 筋 类 型 主 筋 根 数 箍 筋 类 型 箍 筋 肢 数 箍 筋 间 距sv a1系 数 剪 力 设 计值 Vd 抗 力 Vcr 计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 4.3.3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结果 按照预规第 8.2.8 条,钢筋混凝土盖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预规第 6.4.3 条的公 式计算,但其中系数 C3 取为 。10.4lh123.8stk dWmE (mm) (mm) (mm) 支 点 1 64 &25 30 否 0.068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22 0.20 满 足 支 点 2 64 &25 30 否 0.077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20 0.20 满 足 支 点 3 64 &25 30 否 0.075 0.20 满 足 跨 中 188 &25 54 否 0.020 0.20 满 足 支 点 4 64 &25 30 否 0.075 0.20 满 足 裂 缝 宽 度 截 面 位 置 a 抗 拉 主 筋类 型 抗 拉 主 筋根 数 是 否 为 骨架 钢 筋 裂 缝 宽 度 容 许 值 是 否 满 足 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状态频遇组合下,盖梁最大裂缝宽度 0.077mm,满足裂缝宽 度的要求。 6 桩长计算 6.1 1 号桥 暂缺地质资料 20 6.2 3 号桥 拟建桥梁建议采用 6 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出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列于表 6.1。 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 6.1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钻孔灌注桩 qik(kPa) 基底摩擦系数 1 耕 土 1-1 杂 填 土 0.20 2 淤 泥 50 0.20 2-2 粉 质 粘 土 100 0.25 3 粉 质 粘 土 220 0.25 3-1 中 砂 220 0.30 4-1 粉 土 夹 粉 砂 220 0.25 4-2 中砂夹砾石 240 0.30 5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00 0.35 6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700 0.40 据反力与地质报告,采用摩擦桩计算。桥台基桩的桩顶反力为 2800KN,以最不利控制, 计算 pm05 号桥台桩长;桥墩基桩的桩顶反力为 3800KN,以最不利控制,计算 pm03 号桥 墩桩长。计算表格如下: 21 桩 长(m) 孔 口 标 高 (m) 地 面 标高 (m) 沉 淀 土 层 厚度 (m) 桩 顶 标高 (m) 持 力 层透 水 性 受 荷 阶 段 m0 fa0(kPa) k2 2 qR 30 18.54 18.54 0.1 19.268 透 水 性 土 短 期 组 合 1 0.85 700 2.5 9.6 1130.7 土 层层 序 土 层 特 性 层 底 标 高 地 基 容 许 承载 力 (kPa) 桩 底标 高 土 层厚 度 i(kPa) 土 层 容 重( kN/m3) 桩 周 长(m) 桩 侧 摩 阻 力(kN) 1 淤 泥 14.28 0 4.26 0 16.8 3.770 0.000 2 粉 质 黏 土 5.28 220 9 45 18.5 3.770 763.407 3 粉 土 夹 粉 砂 2.28 220 3 40 20 3.770 226.195 4 中 砂 夹 砾 石 0.78 240 1.5 55 20.5 3.770 155.509 5 强 风 化 泥 质 粉 砂 岩 -4.72 300 5.5 45 21 3.770 466.527 6 中 风 化 泥 质 粉 砂 岩 -29.72 700 -10.732 25 85 21.5 3.770 963.250 66.8% 33.2% 3853.6计 算 结 果 单 桩 承 载 力 Ra(kN) 承 载 力 富 裕 百 分 比 21.5% 满 足 要 求 , 承 载 力 富 裕 828kN 桩 侧 摩 阻 力 所 占 比 例 桩 端 承 载 力 所 占 比 例 计 算 水 位 18.54 计 算 结 果 其 他 信 息 钻 孔 号 TK30 桩 土 容 重 差 (kN) 225.2 反 力 合 计 (kN) 3025.2 5.5 桩 自 由 长 度 (m) 0.728 6.012 桩 容 重 (kN/m3) 16 3 桩 土 承 载 力 容 许 值 1450.0 1.5 桩 底 支 承 力 (kN) 1278.7 4.26 桩 顶 反 力 (kN) 2800.0 9 持 力 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