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_第1页
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_第2页
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_第3页
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_第4页
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明代梅瓶功能转变史 就梅瓶自身的发展历史看,明代 的梅瓶在造型上经已完全程式化,但众 多材料表明它们在用途与使用方式上却 一反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问题的探 讨,来加深对明代梅瓶所具社会功用的 了解与把握。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06565.htm 梅瓶的本名及传统用途 我们称之为梅瓶的东西始见于宋、 辽,小口、小矮颈、窄弧肩、深细长腹、 小底是其基本特征。这种瓶子虽不乏实 物传世。且多年来也常有实物出土,同 时,图画(包括书画、墓葬壁画两种)材 料也多见描绘其具体形象者,但历来文 献却鲜有“梅瓶 ”一称,更遑论用梅瓶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命名这种瓶子了,这无疑是核定、研究 梅瓶时所遇到的最大困难。 既然在文献中没有梅瓶一名,那 么我们称为梅瓶的这种瓶子在宋、元时 期及后来的本名是什么? 其用途又是如 何呢?搜索文籍大致可得如下线索: 宋赵令畴(或题赵德麟撰)侯 鲭录(赵令畴, 宋史卷 244 有传。 燕懿王德昭玄孙,字德麟,早以才敏闻。 元v 六年签书颖州公事,州守苏轼爱 其才荐于朝,宣仁太后不许。后从高宗 南渡,官至右朝请大夫,袭封安定郡王, 绍兴四年卒)卷三:“ 陶人之为器有酒经 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 口、修身,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 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 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 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 为五经焉”。 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六: “今人盛酒大瓶,谓之经京瓶,乃用京 师之京字,意谓此瓶出自京师,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也。京字当用经籍之经 ,普安人以 瓦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 盛酒者,名日经。则知经瓶者,当用此 经字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 (书 前有赵氏作于开禧二年的自序,知该书 成于是年以前)卷三:“ 今人呼劝酒瓶为 酒京盖自晋安语,相传及今”。 综这三条文献可知,宋人所述以 “环口、小颈、修腹 ”为特征、晋安人称 之为经瓶、俗称为京瓶的东西,和我们 所说以小口、小矮颈、窄弧肩、深细长 腹为基本造型特征的宋代梅瓶无二。看 来今日所说的梅瓶在宋代原本就称为酒 经、经瓶或讹称京瓶。而晋安人称这种 深细长腹的瓶为经瓶的原因,或许正如 宿白先生言:经为南北、可训为修长, 重在用“经”道出它们深细长腹的根本特 点。文献在昭示这种瓶子的本名为经瓶 的同时,又明确告诉我们它们是以一斗 为基本容量的盛酒之器。 典籍记载宋人量酒率皆唐旧制, 仍以石、斗为单位。 宋会要中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食货酒曲杂录一载“太祖建隆二 年四月诏:应百姓私造曲十五斤者,死; 酿酒入城市者,三斗死,不及者等第罪。 买者减卖人罪之半,告捕者等第赏 之三年三月诏:应私犯酒者,东京 去城五十里、西京及诸道州府去城二十 里,不许将外来酒入界并入州府县镇城 门,犯者一胜以上不满一斗,量罪处断; 一斗以上不满三斗,徙二年、配役一年, 告人赏钱十二千;三斗以上不满五斗, 徙三年、配役二年,告人赏钱十五千; 至五斗处死,告人赏钱二十千”。而同 样的记载也见于宋史食货志(下) “酒”条:“建隆二年,以私酒入城至三 斗者始处极刑,三年,再下酒、曲 之禁民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 及诸州二十里,至五斗处死;所定里数 外,有官署酤酒而私酒入其他一石,弃 市。乾德四年,诏比建隆之禁第减之: 凡私酒入禁地二石、三石以上、至 有官署处四石、五石以上者,乃死”, 这是官府以石、斗计酒的明记。赖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晋安人陶瓦为“ 酒经” 并以一斗为量应该 说是有其社会与历史背景的。再考宋代 量制,一石为十斗,合 120 斤,斗当 12 斤,这应是当日经瓶梅瓶的基本容 量。 最早考定这类出土实物为盛酒之 器,当首推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一 书,其科学的考古根据是白沙宋墓壁画 所见人物形象中持瓶人头巾上的墨书 “书上崔大郎酒 ”一语和前引三条文献。 此外,先生列举的旁证还有河南安阳天 禧镇宋王用墓(宋熙宁十年、当 1077 年)、 新刊全相成斋孝经集解(元至大元 年,即 1308 年刊本)、山西永济永乐镇 永乐宫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 (元至正十八年) 、宋李嵩水殿招凉 图等众多宋元时期的图像及实物材料。 这一从文籍、实物、图像材料互证得出 的,梅瓶在宋代称经瓶是为盛酒之器的 结论,学界从之无异词,且四十年来不 闻有怀疑之者。宋元时期的梅瓶如此, 明代的梅瓶是否也是这种情况呢?我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同样该沿用文籍、实物、图象三种材料 互证的方法来求知。 明代的梅瓶以南京明故宫出土的 洪武时期带“ 赏赐” 铭的白釉梅瓶为最早, 传世实物当首推永乐白釉青花“内府” 铭 带盖梅瓶。尤其是现藏日本安宅博物馆 的永乐“内府 ”铭梅瓶,在铭文内容、体 例上更是和北京后英房元代遗址与河北 赤城县出土的白釉“ 内府”铭梅瓶、河北 观台磁州窑遗址出土的“ 内府 ”铭黑釉梅 瓶等如出一辙,这种一致当是该类“内 府”用梅瓶从元到明在用途与性质上无 大变化的标识,可见明代的梅瓶在官府 界定的范围内仍是盛酒之器。 成书于元明之际的碎金一书 (作者佚名。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国立北 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影印本)“家生篇三 十二”载,酒器有 “樽、楹、木累子、果 合、泛供、劝杯、劝盏、劝盘、台盏、 散盏、注子、偏提、盂、榴、酒经、急 需、酒罂、马盂、屈卮、觥觞、大白” 之属,酒经罗列其间。 “酒经 ”一名的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续使用即标志着被宋人称为“酒经” 或 “经瓶”的梅瓶到元末明初仍然存在被使 用着。 大明会典卷 194工部十四 “窑业陶器 ”载:“凡河南及真定府烧 造,宣德问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 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一十只个。分派河 南布政司钧、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 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 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 六十个、酒瓶二千六十六个;真定府曲 阳县,酒缸一百一十七只、十瓶坛四千 二百七十四个、七瓶坛六千一百个、五 瓶坛六千二百四十个、酒瓶一千三四个。 每年烧造,解寺应用” 。这段记载不仅 明确记载负担为政府烧制缸、瓶、坛的 具体地点是钧州、磁州、真定三地,更 重要的是此间“ 酒缸” 、 “坛”、 “酒瓶” 三者 并列和以瓶为计量单位的称坛方法,至 少又让我们知道以下三条极为重要的信 息:其一是明代官方文献记盛酒之瓶时 已改称“瓶”或“酒瓶”,这当是供盛酒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瓶子在明代的本名;其二是“酒瓶” 已 是一种共认的标准计量单位,它的形制、 大小理应基本固定;其三是当时的酒坛 还存在所谓“ 十瓶坛” 、 “七瓶坛”与“五瓶 坛”的大小差别。 香港太平书局 1982 年 1 月影印 的、反映明代都市生活的小说全本金 瓶梅词话(以 1933 年古佚小说刊行会 影印之明万历丁己刊行本为底本并补以 明崇祯本)第六回、第九回插图的酒肆 内多并列有带盖的梅瓶,第三十四回之 插图更见有一侍童杯抱一带盖梅瓶,正 文记之日“又提了一坛金华酒进去” ,文 图相对,可知这种被今人称为梅瓶的瓶 子 在明代仍具盛酒的作用,同书则 称之为“坛子 ”。由于此处称是类瓶子为 坛,所以弄清坛与瓶子的差别对我们的 研究已至关重要:是年书称梅瓶为坛除 上引第三十四回外,他处也有踪迹可寻, 第四十七回有云“ 且说十九日,苗青打 点了一千两银子,装在四个酒坛内 约掌灯已后时分。抬送到西门庆门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从该回的插图看被用来装饰子的四个酒 坛也同样是带盖的四个大梅瓶。 按:一瓶能装 250 两白银,其体 量应大小,转而盛酒,似也不止装一斗; 另,既能装银子,瓶口便绝非环口、小 颈,其体量、造型均当和宋元时期的 “经瓶”不同。又传世实物所见,加拿大 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隆庆五年 (1571 年 )十二月吉日造,高甜香米酒壹 谭春”铭白地黑花罐、河北省临漳县文 物保管所藏“ 隆庆陆年(1572 年) 贰月吉 日造,东阳香甜好高酒壹坛”铭白地黑 花罐,皆敛口、弧肩、圆鼓腹、平底, 造型上也和我们说的梅瓶有别。如此, 诸图所见摆在地上的这类体量较大的盛 酒之物,在制度上当如“ 隆庆五年 ”和 “隆庆陆年”铭酒坛,是名符其实的 “坛” 或“酒坛”,只不过加了盖子而已;至于 其大小的不同,正是大明会典所记 坛有容量大小之差别在实物所见制度上 的表现。 要之,我们今天所说的梅瓶自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而明一直是盛酒之器,其本名在宋、元 叫“酒经”、 “经瓶”,也讹称“京瓶” ,元末 明初仍称“酒经 ”,明代称 “瓶”或“酒瓶” 。 中国古代传统的花瓶 用瓶插花古已有之,且插花之器 也颇考究。明张德谦瓶花谱(美术 丛书本)“ 品瓶 ”条云唐以前专尚铜尊、暴、 觚、壶,其后则多用瓷。有关花瓶的使 用与造型,在考古所见的实物及图籍的 材料中又以宋、金、元时期居多。 可定为花瓶的绝对可靠的图像与 实物例证,在宋有甘肃镇原北宋宣和五 年(1123 年) 雕砖墓雕砖内容所见供插花 的花瓶一个,其造型为喇叭口、长颈、 溜肩、鼓腹、下腹内束、喇叭形圈足。 在金有安徽萧县白土窑址采集到的“皇 统元年(1141 年)” 白釉残瓷瓶一件,瓶 腹刻“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 菩萨花瓶壹对供奉本寺”三行 22 字, 瓶足横刻“时皇统元年三月二日造” 一行 10 字,从残器看其造型则弧肩膀、鼓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下腹束收、喇叭形圈足以凸棱为饰;另 河南焦作电厂发现的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年 )壁画墓西北壁壁画中绘有一插 花花瓶,其形为长喇叭口呈五瓣状、长 直颈、圆弧肩膀、鼓圆腹、下腹束收较 急、大喇叭形圈子足。而同形制的、宋 淳v 十一年 (1251 年)铭白地黑花长颈 瓶一枚,现藏英国苏赛克斯大学,造型 为花瓣状喇口、长直弧肩、圆鼓腹、下 腹斜长并束收、矮圈足,肩腹部饰折枝 花纹,是目前所知该类瓶中纪年最晚的 一件。这些材料中不仅有插花用的实物 图像,更有皇统元年白釉瓷瓶上的“花 瓶”自铭,让我们确凿地知道这类造型 的长颈瓶在当时原本就是供插花摆设用 的。同时这几件实例的纪年时序不惟给 我们提供了宋金时期花瓶的基本形制, 进而也让我们知道自宋而 金这类花瓶的演变序列与规律: 在形制上它们以喇叭口、长颈、鼓圆腹 为特征,在演进序列上由一般的平喇叭 口变成花瓣状喇叭口是其最明显处。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此,一条关于古代花瓶的线索便呈现在 我们面前。 再校以时当宋、金、元时期的磁 州窑发掘材料,前述宋、金时期的几件 花瓶均能在窑址材料中找到同形器: 观台磁州窑址所定 9 型 1 式白釉瓶 与甘肃镇原宣和五年雕砖墓雕案中用来 插花的花瓶造型相同,9 型 2 式白釉瓶 的腹、足部造型则与萧县白土窑址采集 到的皇统元年铭花瓶相近,10 型白釉瓶 则与河南焦作电厂壁画墓所见的插队花 花瓶图案相同,而 11 型 3 式白釉瓶在 造型上又与传世之淳祜十一年白地黑花 长颈瓶略同。而 11 型 1 式、11 型 2 式 瓶白釉瓶均观台磁州窑址一书所定 第二期典型器物,10 型、11 型 3 式白 釉瓶又皆观台磁州窑址所定第三期 之典型器物。该书之第二期又分为前后 两段, “前段从宋神宗熙宁年问到哲宗元 符年间(熙宁元年至元符三年)”, “后段的 时代是 12 世纪前半叶,包括北宋末的 徽、钦两朝到金初海陵王朝以前(宋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宗建中靖国元年至金熙宗皇统八年)”; 该书之第三期“ 是金代中后期,从金海 陵王朝到蒙古军队攻占磁州窑所在 地彰德府的金宣宗兴定三年(天德 元年,1149 年至 1219 年)”。又,11 型 3 式白釉瓶虽被定为第三期典型器物, 但与之相近的淳v 十一年白地黑花长 颈瓶的下限已入该书所定的第四期前段 “即金宣宗兴定四年到元成宗大德年问 (1210 年一大德十一年,1307 年)”,这 或可说明 11 型 3 式白釉瓶的生产下限 也许能延伸到元朝早中期。此仅就一处 窑址所见材料排比、对照,已得知上揭 宋金时期形制略异的花瓶在磁州窑观台 窑场一直在适时地进行生产。若再推及 全国其他窑场,这类花瓶的生产便可想 而知了。另燕闲清赏录引西湖志 云“高宗幸张浚,其所进御物有白 玻璃元盘、玻璃花瓶、玻璃枕、玛瑙物 二十件” 。与前述合校,不仅可知 当日花瓶自宫廷而民间之使用的普及。 同时也得知当时除瓷质的花瓷外还有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璃地的花瓶。 再看同时期的梅瓶,它们虽然和 花瓶同时存在,但其间的差异不仅在造 型迥然显现,而且文献、铭记和图像等 方面也显示这二者是用途各异、互不兼 容的两种器类。可见,最起码到纪年材 料显示的、花瓶存在的最下限南宋 淳祜十一年(1251 年) ,花瓶和梅瓶在使 用方在还没有走到一起,也就是说二者 仍是并行发展的两种器类。 从盛酒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