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关系_第1页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关系_第2页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关系_第3页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关系_第4页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时间 10 月 6 日上午纽约时报网络版报道,苹果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前 CEO 史蒂夫 乔布斯辞世,终年 56 岁。这位梦想家的黯然辞世,让世人惋惜,他的影响力 已经远远超出了 PC 行业,iPhone 、iPad 等产品可以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敬仰 这位伟人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作为美国两大影响世界的人物,乔布斯 比尔盖茨经常被人拿出来对比,的确,他们的 人生已经成为传奇,那么在这两位天才的背后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1955 年 2 月 24 日,乔布斯出生在美国硅谷,在婴儿时期被保罗乔布斯和克拉 拉乔布斯夫妇领养,前者为一家激光公司的机械师,后者为会计师,两人均已过世。 1955 年 10 月 28 日,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威廉是一名公司律师,母亲玛 丽是一名学校老师。17 岁的时候,盖茨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 买主是他的高中学校,价格是 4200 美元。 根据福布斯 2011 年度排行榜显示,乔布斯目前的净资产为 83 亿美元,而早在 2007 年, 比尔盖茨的身家已达 580 亿美元,然而,乔布斯 比尔盖茨的对比远远不能局限在金钱的 数目上。 1972 年,乔布斯上大一,然后退学;1974 年,他被佛教吸引,去印度旅行,剃度为僧。 1976 年,乔布斯回国,与朋友一起在自家破烂车库中搞发明,创造了 Apple II 个人电脑, 拿到人生第一桶金。 1979 年,经过两年的努力,乔布斯的苹果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他成功成为了百万 富翁。 而此时,身无分文的比尔盖茨还在他的地下室里艰苦的搞 BASIC 解译器,1980 年, Apple III 推出,苹果上市,乔布斯身价超过一千万美元,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富翁,同 年,比尔盖茨拿到了他第一桶金,从 IBM 公司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五万。 1996 年:破苹果经过 10 年的挥霍,辉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公司即将宣布破产, 2000 年,乔布斯成为破苹果永久 CEO,随后的十年,他推出了改变世界的一系列苹果产品: iMac 一体电脑、iPod 一代和 iPod 二代、iPhone 3G、iPhone4 及 iPad 平板电脑,2011 年, 乔布斯宣布辞职,这时的破苹果已经把诺基亚打压得半死不活,毫无疑问,苹果改变了手 机的概念,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选择了与竞争对手微软合作,微软在 97 年投给快要破产的苹果 1.5 个亿美元,他们的协议里包含了最重要的专利交叉共用 5 年的妥协。比尔盖茨清楚,没 有乔布斯就意味着整个电脑行业被 IBM 这样的死板呆滞的大型国有垄断企业限制住。 而事实正是如此,自从 85 年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业界虽然理应有很大发展但是几乎 毫无创新,只不过在不断飙升硬件而已。个性超级自我的乔布斯竟然向微软低头了!撇开两 家公司的竞争合作关系,乔布斯 比尔盖茨实际上是很好的朋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钱 到了那个位置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大家拼的不是财产而是看待事物的理念。 随后,苹果所向披靡,iTunes 击垮了索尼,iPhone 击垮了诺基亚。乔布斯是个孤儿, 被生母抛弃到孤儿院,养父母更不是什么有钱人,或者说是倾尽了财产让他上大学。他曾 经吸过毒、他是被自己创造的苹果开除过的 CEO,诺基亚曾经是苹果的 24 倍,短短 4 年 就被击垮,最颓废的时候苹果只剩下百分之 2 的市场,可乔布斯还是能乐观地说:“我发 现了一个好事,我发现苹果+微软等于 100%,所以他们是我们的唯一伙伴,我们推行什么 都可以叫做标准” 。 1977 年,西海岸电脑展,乔布斯与比尔盖茨首次相遇,乔布斯在展厅的正门口用 5000 美元高价租下了一个惹人注目的展位,他将于此推出苹果公司的第二代产品 AppleII。在成千上万对乔布斯产品的狂热者中,就有当时默默无闻的比尔盖茨,见到乔 布斯,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犹如见到明星。 乔布斯向展厅的参观者骄傲的说:“不过,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别人来找我, 而不是我去找别人。 ”把身旁的比尔盖茨晾在一边,完全没有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位不 起眼的小个子将以胜过他几百倍的方式“复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我 23 岁时,我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我 24 岁时,我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当我 25 岁 时,我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钱。 ”乔布斯 傲慢、偏执、孤傲,那时候,他根本想象不到,灾难正在向他迫近,而那个被他忽略的比 尔盖兹,将给他致命的一击。 1980 年,电脑主体巨头 IBM 突然宣布进军个人电脑产业,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 抢占了市场的一半份额。这让乔布斯咬牙切齿,而他找到斯科特拍广告片也正是意在攻击 IBM。而此时,微软已经开始与 IBM 合作,比尔盖茨通过操作系统迅速成为世界首富。 1984 年,比尔盖茨带着了 Excel、Word 、Chart 来到苹果公司与乔布斯谈判,乔布斯 再次拒绝了盖茨,盖茨转身将产品卖给了 IBM。 1985 年 2 月 24 日,乔布斯度过 30 岁的生日,他万万没有想到,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 已经被他自己逼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是他自己把苹果分裂为了水火不容的 Macintosh 派 和其他派,也是他自己,使绝望的同伴沃兹萌生了离去之意。5 月,乔布斯被董事会剥夺 了继续在苹果工作的权利。 就在乔布斯辞职之际,比尔盖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出世了。盖茨仍然拥有这个系 统的所有权,并积极地把它贩卖给各种电脑厂商。它终于让盖茨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而它的名字便是 Windows。 1987 年到 1997 年十年,微软风光无限,1997 年,微软已是市值 2500 亿美元的“怪物” 。而苹果呢 1996 年,亏损了 10 亿,而且数字还在扩大。盖茨并不看好苹果的未来,将持 有的 1.5 亿美元的苹果公司股票转卖,而如果当初盖茨坚持保留,这个投资就将为微软带 来每年 50 亿的利润。 1996 年,乔布斯重新回归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苹果公司,1997 年 8 月 6 日,在乔布斯的 引诱下,盖茨使用 1.5 亿美元购买了苹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这笔资金拯救了危在旦夕的 苹果,而作为回报,苹果放弃控告微软侵犯版权的官司,并在每一部 Macintosh 上内置 InternetExplorer 和 Office。盖茨笑得更加开心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他曾经最爱说的那句 话: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 1998 年,苹果推出笔记本 iMac。2001 年,iPod 和 iTune 横空出世乔布斯把苹果公司 带到了音乐的世界。2007 年,乔布斯推出触摸屏智能手机 iPhone,颇具前瞻性地把苹果带 到了手机业。然后,是 2010 年的 iPad 和 iPhone4。短短十年,苹果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 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乔布斯是这个帝国的绝对君主,他无所不在的阴影早已超越了个 人电脑范畴,从而成了横跨 IT、手机和多媒体三大业务的领袖偶像。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对乔布斯的悼念中写道,乔布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 个行业,并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罕见的一个奇迹: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世界失去了一位有远见的人。而对乔布斯成功最高的致敬莫过于,世界很多人是通过他发 明的一个产品得知他辞世的消息的。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对乔布斯的离世发表了声明表达哀悼之情,盖茨说:“在这个 世界上极少有哪个人像史蒂夫这样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们的后代仍将会感受到这种影 响力。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很荣幸曾经与他共事,这是无上的荣誉。我会十分怀念史蒂 夫。 ” 微软如今的确很庞大,但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此时,乔布斯去世了,天妒英 才,他的离开并不是苹果公司的损失,而是人类的一大损失。乔布斯 比尔盖茨两个人每隔 几星期就会通一个电话。乔布斯 比尔盖茨他们之间的区别,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却远比人们所想象众人皆知,乔布斯是商业天才,他一手创立了苹果, 后来又重返公司力挽狂澜,率领苹果再创辉煌。乔布斯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他从禅宗 寻求宁静,却又强势逼人。但他同时还有修辞家、艺术家、使徒、谋略家、魔鬼和完美主 义者的特质。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是真正的跨界高手。乔布斯在 PC、音乐、电影、 手机等多个领域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要了解苹果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苹果,必须对乔布 斯性格的诸多方面进行检视。 魔鬼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电脑领域也不例外。大部分每天用着电脑的人未必知道,光是 选择用什么软件、什么操作系统这样的问题,在技术圈内都能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功能近 似的软件,赋予用户的自由各有不同。苹果基本是毫无悬念地被定位为剥夺用户自由的魔 鬼。 浮士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他为了求得知识,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在不少人印象中的电 脑世界里,用户就是浮士德,方便性和用户体验就是知识,自由就是灵魂,而乔布斯就是 魔鬼。 乔布斯坚信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当年福特有句名言 如果你问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的人要什么,他们绝不会说是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另一句在技术界反 复流传的话出自电脑先锋艾伦.凯之口:“预测未来的唯一办法是发明未来。 ”乔布斯毫无疑 问是这一阵营里的人。 既然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有人替自己打点一切当然更轻松。与此相比,数字领域 的自由,只是技术左派关心的东西。想在 iPod 上播放任何格式的音乐?想在两台 iPhone 间用蓝牙传文件?想往 iPhone 里插一张 8GB 的 SD 卡?抱歉,在乔布斯看来,世间有比这 些自由更好的东西不需为这些问题操心的自由。 当然,这种自由是以金钱为代价的。何必操心音乐的格式?iTunes 商店里有够你听两辈子 的音乐,你的信用卡反正已经挂在了上面,买就是了。为什么要传文件?文件应该全部存 在云端,欢迎购买我们一年仅 99 美元的 MobileMe 服务,其中的 iDisk 够你存几万张照片, 随时随地可以访问。至于可更换的电池,那完全会破坏 iPhone 背后的完美曲线,反正等到 你的电池寿终正寝的时候,下一代 iPhone 也上市了,欢迎升级哦。 这种思维的悲剧在于:大部分人不知道它是对的。伍迪.艾伦在电影爱丽丝里借老中医 之口对那个为自己红杏出墙而纠结不已的爱丽丝说:“自由是种可怕的感觉。 ”被很多人视为 异端的基督教科学派掌门人 L.朗.哈伯德也说:“如果你想真正奴役一个人的话,就告诉他 你会给他彻底的自由。 ”尽管如此,电脑领域对自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这种自由有技术门槛。在数字自由原教旨主义的理想世界里,每一个用户多少都具备编程 能力,他们完全清楚自己想拿电脑来干什么,如果某件事情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以完成,他 们就自己写一个,然后把软件源代码开放给他人,允许他人在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衍 生新的产品。 无奈,真实世界远非如此。95%的用户不但不懂编程,连安装软件这类事情都是能免则免。 谷歌曾经在纽约时报广场随机挑选民众进行采访,结果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浏览器为何物。 乔布斯这个“魔鬼” 要交换的,就是这些用户保留技术主导权的自由,而他开出的条件,就 是直觉的、好用的但也是相对昂贵的电脑和数码产品。 艺术家 艺术家是公众最爱给乔布斯安的头衔。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在很多人眼里,艺术和美是 一对孪生概念。苹果电脑的外观比大部分电脑要美,所以苹果电脑艺术品,所以乔布斯 艺术家。但艺术探究的对象并不是美,艺术探究的是这个世界。苹果作为一家商业公司, 显然不可能以探究世界为其核心任务。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苹果内部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最好的选择可能是“艺匠”。在今天, 艺匠这个说法很遗憾地染上了负面内涵,但事实上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纯粹而高贵的状态。 著名博客 DaringFireball 的主人约翰 .格鲁伯为 5 月号的 Macworld 杂志写的文章里对此有很 到位的叙述:“(苹果的设计师与工程师) 从一个很小、很简单、极端深思熟虑的产品出发, 毫不留情地砍掉各种功能,只留下最简约的核心。然后,将余下的功能打磨至光可鉴 人他们不是魔术师,他们是艺匠,一年只出一件令人惊叹的成果。 ” 说乔布斯是艺术家,乃是因为他对于艺术的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对于艺术追求创新和差 异化的深度认同。艺术家必须偏执。20 世纪 80 年代初,乔布斯相信鼠标和图形界面才是 个人电脑的未来,于是第一代麦金塔电脑没有上、下、左、右方向键,是为了强迫软件开 发者和用户使用鼠标;2007 年初,乔布斯相信触屏才是智能手机的未来,于是 iPhone 上没 有实体键盘,强迫用户习惯使用软键盘输入文字。艺术家不讨好受众,艺术家挑战受众。 “作为艺术家的乔布斯” 的最大启示,恐怕不在于通常所说的对美、细节以及用户体验的追 求,而在于更高层面的一种信念,即美可以存在于意想不到的地方。电脑,也可以是美的、 好玩的。 自相矛盾的乔布斯 乔布斯不喜欢被质疑。尽管他试图从佛教禅宗中寻求宁静,但采访乔布斯却是件痛苦的事 情。一位曾采访乔布斯的记者回忆道:“如果乔布斯没有学习禅宗,那么情况会怎样?可能 会更糟。 ” 艾马尔.德维特表示:“采访乔布斯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一直在努力保持强势。 ”实际上,对 乔布斯的任何采访都令人不悦。曾有一位保守的女士申请苹果的某一职位,结果乔布斯在 面试中向她提出了各种奇怪的问题,例如“你失去童贞的时候是几岁?”、 “你吃过几次迷幻 药?”之类令人难堪的问题。据乔布斯自己表示,服用迷幻药是他生活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接着他又开始唱起了奇怪的小调。最后那位可怜的女士只好说:“我想我可能不适合这个职 位”。 乔布斯可能是个冷酷强硬的老板。实际上,仅仅从一个办公室人物的角度评价,乔布斯似 乎相当无能。在带领苹果推出 Macintosh 之后,1985 年乔布斯被他从百事可乐挖来的 CEO 约翰.斯卡里排挤出了苹果。当时,乔布斯为了聘请斯卡里,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你是想 把余生用来卖糖水,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 与此同时,乔布斯也是唯一一位受数百万消费者顶礼膜拜的商人。苹果的崇拜者会连夜排 队聆听乔布斯的讲话,他们会疯狂购买 Mac、iPod 和 iPhone,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而是因 为他们想给乔布斯和苹果以支持,就好像是在做某种慈善事业一样。从一个关键原因来看, 这些崇拜者也没有错。因为尽管身价达 34 亿美元,乔布斯也和他们一样,是苹果产品最大 的消费者。作家丹.里昂斯表示:“乔布斯不是一个工程师,他实际上什么都不会设计,他 对电路一无所知。但乔布斯是一名终端用户,他以消费者的角度来做出产品决策。 ” 乔布斯是个控制狂。在打造第一款 Mac 的时候,设计人员希望在其中添加扩张槽,以便用 户可以订制他们的机器。但这个想法遭到了乔布斯的拒绝。他希望这个机器是一款封闭而 又完美的“乔布斯产品” 。现在他依然坚持这一理念在最新的苹果笔记本上,用户甚至 不能更换电池。 不过,乔布斯却在 iPhone 上改变了态度。他允许外部公司开发应用软件,可以下载到 iPhone 上使用。这些软件从 Grindr(一款“同志” 搜索软件,可以帮助你寻找到附近的 “同志” )到“莎士比亚” (在手机上下载所有的莎翁剧作)无奇不有。这些应用取得的成功令苹果 感到惊讶。软件商店被推出的当年年底,店里就有了 10 万款软件。现在软件商店的下载量 已经达到了 15 亿次。 乔布斯对产品内部也有一种苛刻的美学迷恋。他坚持要求,哪怕消费者看不到,苹果产品 的内部也必须美观,最后焦头烂额的只会是苹果的工程人员。乔布斯这种不可理喻的对完 美的迷恋也反映在他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上。他一直非常挑食,他的健康问题更说明了这一 点。 按照精神病和领导学专家迈克尔.麦考比的话来说,乔布斯是个“自恋主义领导者”。对乔布 斯来说,世界是一种现象,是他自己存在之外的副产品。或者说,世界是个金字塔,乔布 斯就坐在塔尖,他之下是少数出类拔萃的人,再往下才是芸芸众生。 一个人的性格,会成为他今后命运方向的指针吗? 旧金山南部的硅谷曾经是一片橡树园,现在已经成为富有的高智商人士聚集之地。他们每 天吃着早饭的时候或许就会觉得,今天就是他们入账数十亿美元并改变世界的日子。 乔布斯就是在山景城度过了他的童年。 乔布斯出生于旧金山,由于他的亲生父母过于年轻又没有结婚,乔布斯被保罗.乔布斯和克 拉拉.乔布斯收养。这对夫妇似乎为乔布斯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每个人都相信,收养 这件事本身就给乔布斯的性格造成了莫大影响。 自恋主义领导者最令人惊讶的共同点,尤其是男性,是他们都出生于一个父亲角色缺失或 疲软的家庭。你可以从奥巴马、克林顿、里根和尼克松等诸多自恋式总统身上看到这一点。 他们与自己的身份以及世界的看法努力抗争。因此,他们通常会对事物有着非常原创的观 点,并会努力寻找追随者。 后来,乔布斯又辍学工作。这件事再次对他产生了关键影响。 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一 书的作者阿兰.道伊奇曼表示,在一个充斥着高等教育人才的世界中,乔布斯缺乏合适的高 等教育,使得他总是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品味方面。道伊奇曼表示:“我认为乔布斯简约 主义的美学品味来自于他担心做出错误选择。 ” 乔布斯似乎还缺少了另外一种元素道伊奇曼认为乔布斯缺乏时代精神。 1967 年,当时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