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的综合研究_第1页
关雎的综合研究_第2页
关雎的综合研究_第3页
关雎的综合研究_第4页
关雎的综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雎的研究综述 论关雎的双重解读 前言 关雎是国风的第一首诗,亦是诗经的首篇,因而 历来被学者们所重视,但对关雎的理解,各个时期却 不尽相同,因而关雎又成为论及较多,争议甚大而聚 讼纷纭的焦点。 主 体 关雎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旨的几种争议: 1“后妃之德” 说 认为关雎是歌咏周文王后妃太姒的美好德行的。 毛诗 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 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 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 之义也.” 孔颖达毛诗主义:“关睢之篇,说后妃心 之所系,乐得此贤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忧,忧 在进举贤女,不自淫恣其色;又哀伤处窈窕幽闲之女未得 升进,思得贤才之人与之共事君子。劳神苦思,而无伤善 害道之心, 此是关睢诗篇之义也。此诗之作, 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朱熹诗集传 :“ 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 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周之文生有圣德,又得圣 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 之德,故作此诗。 ”亦主此说。 “后妃之德 ”说在汉代直至宋代 一直有重要影响,明清以来渐不被后人接受,更不为现代 学者所采用。 2“讽君刺时” 说 认为关雎为政治讽刺诗。司马迁史记儒林外传曰: “嗟夫!夫周室衰而关雎作。 ”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 关睢作。 ”汉书杜钦传刘向 烈女传:“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 关雎起兴,私得淑 女以配君子”。扬雄 法言 至孝篇:“周康王之时,颂声 作乎下, 关雎作乎上,习治也,故习治,则伤始乱也”。 主此说的为司马迁和三家诗,其与后妃之德说的本质伤相 关甚微,只不过其更加突出关雎的讽谏作用而已。 3“夫妇婚配” 说 认为关雎并非特指后妃,而是“周邑” 之人“自求良配, 咏贺“初婚 ”, “写其哀乐之情”之作。姚际恒 诗经通论: “此诗只是当时诗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以见嘉偶之合初 非偶然,为同家发祥之兆。自此可以正邦国风天下,不必 实指太姒,文王。 ”崔述 读风偶识:“ 细玩此篇,乃君子 自求良配,而他人代写其哀乐之情耳。 ”方玉润诗经原始: “小序以为后妃之德, 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太姒,皆无确证。 此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 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 ”皆主此说。可见清代学者在经学之 外渐渐体悟出诗之本旨,跳出了毛诗序,诗集传等传统看 法, 关雎诗旨的阐释渐趋明朗。 4“民间恋歌” 说 认为关雎写的是周代民间的“男恋女之情,是一首优美 的情诗。闻一多风诗类抄:“关睢 ,女子采荇于河滨, 君子见而悦之。 ”胡适 谈谈诗经一文说:“ 关雎完全 是一首求爱诗,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 是描写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种种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 琴瑟,乐以钟鼓,这完全是初民时代的风气,并没有什么 稀奇。 ”刘大白的 白屋说诗 也认为关雎是男子向女子 求爱的诗,但只是男子的单相思,所谓“琴瑟友之” , “钟鼓乐 之” 那只在“ 寤寐思服 ”, “辗转反侧” 时的一厢情愿思美好想象 而已,并非指事实上的集合。高亨诗经今注:“这首诗 歌唱一个贵族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最后和她结了婚。 ”袁梅 诗经译注:”这是古代一首恋歌。一个青年爱上了那位 温柔美丽的姑娘。他时刻思慕她,渴望和她结为情侣。程 俊英诗经注析:“这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是一 首失意的情歌。解放之后,余冠英亦主此说,此说更为流 行,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更为接近诗之本旨。 以上是关雎诗旨的几种观点,除后妃之德说和讽君刺 时说不为现代人所接受外,夫妇婚配说,民间恋歌说在现 代备受瞩目。不少论文皆于此二说存有此见。 关雎诗旨 的阐释经历了一个由隐至显的曲折历程,其中诗旨的阐释 呈现出经学解诗和文学解诗的双重结构,正是二者的或隐 或显,此起彼伏,使得关雎的各种信息代码不断为后 来的学者所解读。 关雎因此呈现出不尽的丰美与典雅。 二、 关雎的多元化研究 关雎在上世纪初古史辩派诗经大讨论的背景下,文学 性得以彰显, 关雎作为情歌的诗的面目得以恢复,以致 不再有人对关雎的恋歌诗旨有很大争议。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人们开始反思五四以来对诗经的定性。学者们开 始从多元的角度阐释诗经。如从文化角度,阮谦论关 雎 诗义及孔子取冠正风之首之意陈琦窈窕淑女与传统 文化李炳海从幽静闲雅到妩媚妖治:窈窕意象的原始 内涵及演变李笑野关雎作诗之义及文化史意义疏 解 ,岳泓诗经商贾乐礼文化信息阐释等等。这些 文章从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关雎中承载的上古文化信息, 使关雎的文化意义得到了展现。礼俗角度,有王洲明 论诗与礼的关系 ,黄维华关雎与古代婚礼重 别论 从周代婚礼礼俗看关雎 ,廖名春上博简关 雎七篇讨论研究李学勤诗经说 等七篇释 义 ,山乡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看周代婚礼的革新 等等,从礼俗角度,实现关雎与古代的婚礼、礼制的 关系,开拓了关雎研究的视野。当然对关雎的艺 术解读仍然为主流,如李天道爱的执着追求者的赞歌 张承鹄情思缠绵,意蕴深远:诗经召南关雎解读 ,徐卫爱情的礼赞:关雎之艺术探微林祥征 诗经关雎审美谈周国林关雎诗的艺术贡献 等从艺术角度探讨其审美特征,把关雎艺术成就推向 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随着西方理论的传入,有些学者借鉴西方原型理论、 接受美学等理论研究关雎 ,为关雎的研究提供了一 种新的视角。如叶舒宪爱情咒与“采摘” 母题:关雎 卷耳 芣苢通观 ,邹然从接受美学观点看关雎 的反馈信息等等。 总之, 关雎的多元化研究大大开拓了关雎的研究视 野,为人们更加丰富地体味关雎的多层内涵提供了新 的角度,但是仍然缺乏一种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角度研究 关雎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三、 关雎与诗经 研究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章,自然与诗经研究的大背景 息息相关。五四时期,古史辩派学者认为传统的诗经学研 究中没有文学性研究,而当前学者则从经学与文学关系解 构传统诗经学 ,开始意识到诗经经学阐释背后的文学阐 释因素,只是对文学性阐释莫衷一是。如萧华荣在补 诗删诗评诗 一文中认为诗经的文学阐释始于 魏晋六朝时期,戴维诗经研究史也主此说。莫砺锋 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则认为始于宋代。 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则认为始于 明代。事实上诗经自产生以后文学阐释与经学阐释就 已经存在。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是或明或暗此起彼伏而 已。 关雎的阐释自然也是这样的历程。其文学解读和经 学解读是交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