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9_第1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9_第2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9_第3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9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布“悬念”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十三团中学 王飞 我们在看电视剧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 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往往这一集就结束了;在听评书时, 说书者在讲到故事的关键精彩情节时,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解” ,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看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 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 悬念,也能使学生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 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 之”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 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尤为强烈,如能合理加以利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 率有很大帮助。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开动思维。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 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 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 际情况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 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 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下面,我就这几年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作简要介绍。 首先,导入新课时,要有“悬念” 。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 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 45 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 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 置“悬念” ,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如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一课时,上课前我先设置这样的 悬念: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将斗争的焦点集中的了巴尔干地区,使巴尔干 成为了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那么是谁点燃了这个火药桶呢?这个火药 桶被点燃后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从而导入新课。又如在讲秦王扫六合 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可先让学生讲述“荆轲刺亲王”的故事,然后设置悬 念:荆轲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始皇?战国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样 的悬念设置,可以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转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 课的任务。 其次,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 。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 畅地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 顺教学结构的作用。 如在讲缔约结盟的狂潮这一课时,在讲授完第一部分内容“一国主 导三国同盟”后,讲到第二部分内容“拼盘式的三国协约”时,可设置这样的 悬念:德、奥、意三国结盟主要是为了对付俄、法两国,那么俄、法两国面对 德、奥、意三国的结盟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英国又为什么会加入到俄、法两 国的协约中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又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呢?让学生 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这样使学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在课堂学习中来,并积 极思考,努力探索,寻找适当的答案。 再次,突破一节课重点、难点时设置“悬念” 不仅如此,悬念还可以设置在这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之处。45 分钟的教学, 要使学生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确实不易。 “研究表明,经过 10-20 分 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教师讲课时每隔 10-15 分钟 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稳定。 ” 因此,悬念 设置在重点、难点处,既可使学生引起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 劳感觉,让学生始终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学习拿 破 伦 的 文 韬 武略时,我讲到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伦时, 我设了这样的悬疑:拿破伦颁布的民法典对当时的欧洲来说是好是坏?好 在什么地方?拿破伦的对外战争有什么样的性质?从战争的性质来看拿破伦的 对外战争对当时的欧洲大陆是好还是坏?好在什么地方、坏在什么地方?这既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正反 两个方面来正确分析拿破伦一生的“功与过”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这一教学重 难点。 最后,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 。 历史教材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起因结果,是存在内在联系 的。不仅一课中的知识紧密相连而且旧课往往是新课的“钥匙” 。因此,在结 束旧课时,不能仅满足于本课的小结,而要找出与下节课知识的联系点,精心 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个“谜”的欲望。 如在讲国民大革命的洪流时, “四一二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 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是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这,我设置悬念: “因为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所以“不能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那 么出路在哪里呢?怎样才能不会“单枪匹马、赤手空拳”而战胜敌人,取得革 命的成功呢?同学请们课后预习下一课“八一南昌起义”找出答案。这样可使 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主动地去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总之,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