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_第1页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_第2页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_第3页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_第4页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 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 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贯彻 落实国务院20079 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甘孜州人民政府甘孜州关于开展第三 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甘办发2007126 号)文件精神, 根据州文物局的安排,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理塘县第三次 文物普查工作于 2007 年 9 月正式启动。我县在县委、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三普办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 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普查历经 4 年,从文物培训到实地考察再到室内 整理资料,都由专人负责。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 理塘县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基 本数据、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情况,为理塘县的文化遗产开 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文物普查,理塘县共调查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75 处,包括古建筑 56 处,古遗址 9 处,古墓葬 1 处,近现代重要古迹及代表性建筑 97 处,其 它 12 处。2010 年拟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2011 年拟申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第第一一部部分分 普普查查工工作作背背景景 一、基本情况 理塘县位于地球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东南隅,四川省西 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雅江县,南连木里县、稻城 县、乡城县,西接巴塘县,北抵白玉县新龙县,理塘县幅员辽 阔,总面积达 14182 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土地面积第二大县。 其贯彻全县的国道 318 线和始于理塘的省级 217 线东连州 府的康定、省会成都西接西藏,南达稻城“亚丁”云南 ,北至 青海,位于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中心位 置和一级支撑中心,是康南经济、交通、文化”商贸中心。全 县大多数地区分布在海拔 3600 米至 4600 米之间,平均海拔 4133 米,县城高城镇海拔 4014 米,素有“世界高城、雪域圣 地、草原明珠马术之乡”之美誉。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 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县人民政府于 2008 年 4 月制定、并 分别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对文物普查工作 的重要性和时间安排及经费问题作了具体要求; 二是县政府办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的通知,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垒群同志为组长、文 化旅游、国土、城建、宗教、林业、民政、统计、交通等相关单 位一把手及乡、镇长为成员的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 作领导小组; 三是杨垒群副县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置文 物普查工作,定期听取文物普查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落实了 文物普查专用车、普查经费、部门协作等影响普查能否顺利 开展的关键问题;四是 2008 年、2009 年我县分别将第三次文 物普查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真正做到了领 导重视、责任明确,确保了我县“三普”工作顺利开展。 三、此次文物普查前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之前,由于无专门的文物普 查工作者,均由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兼任文物管理工作者。之 前我县文物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县发现已有的不可移 动文物共计 10 处,其中古建筑 9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 性建筑 1 处。 目前赶时理塘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175 处,其中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处,其他文 物保护单位 168 处。 第二部分 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历时 4 年,共分为三个阶段:文物 普查准备工作、实地文物调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一、组织和机构 (一)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时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的通知(国发20079 号)精神和中央、省、州第三次文物普 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目标责任,搞好田野实地调 查阶段的各项工作,理塘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理塘县第三次 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二)、认真做好田野调查工作及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9 年 7 月,我局汪堆局长亲自挂帅与西南民大文物普 查专家组 3 人一行,行程 4000 多公里,分别对全县 18 个乡 70 多个行政村的寺庙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白塔、茶马古道 驿站等进行了详细的普查。此次实地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 文物 206 处,同时将革命烈士陵园等十二处申报为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并完成其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三)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结构 为切实落实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理塘县人 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 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杨 垒 群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刘 明 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成 员:楚 昌 龙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格 绒 县国土资源和建设局局长 邓 志 强 县交通局局长 牟 嘉 波 县财政局局长 尼玛泽仁 县水利局局长 俄 扎 县林业局局长 阿 公 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 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 调解决普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 文化旅游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领导小 组办公室主任由泽仁汪堆同志兼任。 为认真组织、落实和实施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 阶段工作,继而成立理塘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 员如下: 主 任: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副主任: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朱 娟 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成 员:四郎拥忠 县文物管理所 昂汪扎西 县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 文物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各项普查工 作,由泽仁汪堆同志负责日常性工作。 (四)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过程 中,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表彰奖励 和新闻宣传等方面重要决策事项和工作成果。 1.政策保障 县人民政府在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政 府责任书后,随即与县文化旅游局签订了文物普查责任书, 同时出台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办法,切实保障了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这些文件构成了理塘县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政策保障。 2.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化旅游、财政、 林业、国土建设、交通、宗教、水利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 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 化旅游局,主要职责为:组织和落实上级文物部门制定的文 物普查相关工作计划;提出和制定我县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 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在州文化局文物 局的指导下,开展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按时上报文物普查 工作进度;向州文化局文物普查办公室上报理塘县开展文物 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1)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纳入文化旅游局工作职责, 成立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由局长担任文物普查队队长, 负责领导乡城县的文物普查工作。 (2)普查工作必须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 经费到位; (3)协调理塘县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支持,参与文物普 查,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虚报、瞒报、拒保、迟报; 3.物质保障 为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扎实推 进,促进普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普查的进程和普 查数据同国家、省普查数据库对接,确保普查质量,由省文 物局为我县配齐了: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 定位系统等设 备。自从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始,积极争取省、州、县三级资金, 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我县文化旅游局无专门文物技术人员, 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均由县文化旅游局职工接受专用培训,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制度建设 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发布第 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 理塘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5.表彰奖励 理塘县地处甘孜州西南,恶劣的自然条件,给第三次全 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普 查队队员不惧艰难,克服困难,对理塘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 名称、地点、地理坐标、年代、类别等基本情况;文物保存和 损毁情况、原因、周边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 登记。严格按照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进行 文物普查。 6、新闻宣传和文物保护情况 为了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宣传到位,使文物普查利国 利民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局除了在县城重要场所及主要街道, 悬挂横幅进行宣传外,还利用普查工作队实地调查之际,将 宣传工作与田野调查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宣传文物法、 理 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等法律政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 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 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民热情参与的文物普查氛围。 深入动员,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采取广场现场 宣传、广播电视宣传的方式,形成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在普 查过程中,通过宣传文物保护和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省、州文物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理塘县的文物保护 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部分文物实施了免费开放。 (五)、本地区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影响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普查难度大,由于普查点大部分在边远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