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光敏反应及其防治(修改稿)_第1页
药物的光敏反应及其防治(修改稿)_第2页
药物的光敏反应及其防治(修改稿)_第3页
药物的光敏反应及其防治(修改稿)_第4页
药物的光敏反应及其防治(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光敏反应及其防治光敏反应及其防治 摘要:在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光敏反应 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光敏反应对于光敏性皮肤癌的发 生有一定的影响,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药物光敏反 应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及研究概况,并对药物光敏反应的防治提 出了具体措施。 关健词:药物;光敏反应;光毒性;光变态 药品既有预防、治疗疾病,消除身心病患,维护人体健康的作 用,同时也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说药品的作用具 有两重性。在药品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愈来愈 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药物的特殊的不良反应光敏反应,相 关的文献报道较少。近年来,药物所导致的光敏反应的事件时有发 生,故对药物光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办法作一探讨。 1 药物的光敏反应 药物的光敏反应是用药后,机体暴露于阳光中,皮肤对光线产 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大类。光毒性反应 系指药物吸收的紫外光能量在皮肤中释放,导致皮肤损伤。光毒性 反应是一种非免疫性反应。任何个体只要存在某种光敏物,再经过 适当波长(UVA或UVB)和时间的光照后即可发生反应。皮肤暴露部位 呈日晒斑或日光性皮炎症状:刺痛感、红斑、水肿甚至水疱、大疱, 继之脱屑、色素沉着,甚至可发展到非照射部位。发病急,病程短, 消退快,病变主要在表皮。此是由于光敏物到皮肤后,因光动力作 用而发生能量传递,产生光化学反应所致。而光变态反应是一种迟 发性变态反应,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人,系指药物吸收光能后呈 激活态,并以半抗原的形式与皮肤中的蛋白结合,形成的药物-蛋白 质结合物(全抗原)经表皮的郎格尔汉斯细胞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 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病情反复发作,病变部位主要在真皮。前者 的发病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光照24h左右或更短时间内即可发生, 而后者的发病时间则相对较长,且有一定的潜伏期1-2。光毒性反应 与光变态反应临床上不易区分,两者之间可相互转变,也可以同时 并存。 2 光敏反应产生的机制 2.1 光毒性反应的机制:光毒性是致光敏剂吸收光量子后,再将能 传递给周围分子,引起细胞损害。按其致病和对氧的依赖性可分为 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目前认为光毒作用的靶位点可能是细胞膜、 细胞器以及DNA,补体在此作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光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用动物试验已证明,用光接触致 敏或系统给药引起光变态反应的动物的淋巴细胞进行被动转移试验 均获得阳性反应,从而进一步证明光变态反应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 导的延迟性超敏反应。 3 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可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 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磺酰脲类、利尿药、吩噻嗪类、非甾体抗 炎药、口服避孕药及局部用药等。可致光毒反应的药物有胺碘酮、 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而噻嗪类和苯佐卡因常可引起光变态反应。 挪威的一项报告显示在799份皮肤不良反应报告中有64例(8)为光 敏反应3。 3.1 喹诺酮类抗菌药据统计,临床上沙星类抗生素导致光毒性反 应的发生率为0.13,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 热、瘙痒、疱疹等症状。美国临床试验发现,在1585名使用沙星类 抗生素的患者中,有126名发生了光毒性反应,有人口服一次即可发 生。这类药物有包括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 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等。一般而言,氟喳诺 酮类药物的光毒性反应程度为克林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 星曲伐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3.2 四环素类抗菌素该类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类似于轻至重度烧 伤。患者可出现红斑、水肿、丘疹、荨麻疹,甚至起泡。使用去甲 金霉素的光敏反应发生率尤其高。可引起光敏反应的其他四环素类 药物为金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但四环素本身光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3.3 非甾体抗炎药据报道,非甾体抗炎药也能引起光毒性反应。 对吡罗昔康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在治疗的早期就出现光毒性 反应,而有些患者在治疗 14d 以后才出现。萘普生可出现假卟啉症 反应,表现为早期挫伤、手和脚的疤痕、水泡及皮肤脆弱。有关布 络芬和舒林酸的光毒性反应报道很少。 3.4 噻嗪类利尿药目前我国常用的含有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物有: 双氢克尿塞、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常药降压片、开富特(复方 卡托普利)、复哌嗪片、复方罗布麻片。文献报道噻嗪类所致的光敏 性皮肤损害的形态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红斑、皮炎,、红斑狼疮样 反应、苔藓样斑块和瘀点瘀斑4。 3.5 中药和中成药目前报道的不多,可引起光敏感反应的药物有: 连翘、竹黄、前胡、三九胃泰、补骨脂,马齿苋,紫云英等5。 4 光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光敏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具有 各体差异性,有的人在短暂接触光线后就可能出现水疱,但大多数 人的症状比较轻微,甚至难以察觉。一般来说,易发生光敏反应的 人群为:皮肤娇嫩者、因痤疮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少儿、老人、 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4.1 光敏反应的预防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光敏反应的损 害。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光敏反应史,有光毒反应史者要慎用 此类药物;给患者宣传用药防护知识,如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及 停药后 5d 内,应该尽量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中,可采取一些屏蔽阳 光,尤其是 UVA 和 UVB 的措施,以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调整给 药时间,避免日光照射。如培氟沙星在晚上睡前给药,可以减少光 照量以保证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 4.2 光敏反应的治疗一旦发生光敏反应,应该要立即停药,并采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及心理负担,为疾病早日痊愈创造基础。对于症状较轻者,迅速 将患者置于阴暗处,避免阳光照射,给予抗组胺类进行治疗,若出 现小水泡,可用1%庆大霉素湿敷6。对重症患者,立即停药后要 给予抗过敏治疗。对于严重的光毒性反应,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 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有关症状。饮食控制。本病属湿热证、 饮食上宜以清热、生津、养阴为原则,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宜食 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 此类病人均需忌烟酒、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病人因水疱破馈渗液较多,蛋白质消耗较 大故应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饮食7。 如适当补充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多种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A 元,具有抗过敏作用,国外已用其治疗红细胞源性原卟啉症。胡 萝卜素对人体有营养价值,无毒且有防癌作用,如与消炎痛和抗组 胺药合用,期望能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8。中药治疗。根据中 医理论采用凉血解毒祛风利湿法,选用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葎 草,除湿解毒药龙葵、蜀羊泉、黄芩,祛风通络活血药忍冬藤,加 凉血活血之品生地、紫草、虎杖组方,达治疗目的9。复方丹参 注射液静滴与龙胆泻肝丸口服结合治疗。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 滴注,(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1次d),并 口服龙胆泻肝丸,剂量为每次6g,3次d10。 5 讨论 药物引起皮肤光敏反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患者、医生 和药厂已开始重视药物的光敏性,国外正试图将药物光敏性的检测 列入药品毒性试验的一部分。对于能够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在临 床使用时,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光敏反应史;药师在调配 处方时,应该要详细地向患者说明使用此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从而 避免药物光敏反应的发生,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方翼,王睿,周筱青.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和心脏毒性J.解放军药 学报,2004,20(4):286-288 2张婷,屠曾宏.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光遗传毒性J.癌变、畸变、 突变,2003,15(2):125 3卜秀玲,梁敏,刘英.药物不良反应光敏反应J.中国药事, 2003,17(11):716-717 4马莉,廖康煌,阎春林.噻嗪类利尿药所致光敏感性皮炎 22 例临 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5):299-300 5方岚,陈林芳.药物致光敏感性和光毒性反应J.儿科药学杂志, 2004,10(2):11 6汪细和,王世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J.医药导报, 2004,23(8):607-608 7杨静颖.光毒性皮炎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9): 76-77 8王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