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_第4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掌握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含义。(重点)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难点) 3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城市化 阅读教材 P36P37第 1 段,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5)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误判断: (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2)城市化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 ) 【提示】 (1)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与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 对外开放程度。 2 教材整理 2 城市化动力机制 阅读教材 P37第 2 段,完成下列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城市化与三次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正误判断: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 (2)人口大量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提示】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 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即经济还不算发达,但城市化水平已偏 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 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教材整理 3 城市化特点 阅读教材 P37第 3 段P40,完成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 (1)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 75%以上。 (2)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现象。 (3)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4)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5)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2发展中国家 (1)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2)城市化推进迅速。 (3)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比较高 的国家多在南美洲。 (4)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正误判断: (1)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 3 (2)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 【提示】 (1)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 较低。 (2)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_ 解惑:_ 疑问 2:_ 解惑:_ 疑问 3:_ 解惑:解惑:_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合作探讨 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间“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河南出门务工的农民大批 赶往火车站。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 1 200 万左右,占全国 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探讨 1: 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市化? 【提示】 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甚至 在城市定居,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探讨 2: 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说明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提示】 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农民工离开农村的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核心点击 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动力及结果 4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意义 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 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 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 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 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 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 思想、 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 乡发展差距 体验评价 1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64490033】 5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2)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省区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60%以上 B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城市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 20%以下 D总的来说,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解析】 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 题,从图中可判断,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省区。 【答案】 (1)A (2)D 城市化特点 合作探讨 时隔 37 年,2015 年 12 月 2021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未来城 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探讨 1:我国目前在城市化速度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 快,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探讨 2: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 【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核心点击 6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明显(如下图所示): 国家 类型 所处 阶段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化 与经济 发展 原因 发展 趋势 发达 国家 后期 阶段 早(18 世纪) 缓慢 高(大多 在 75% 以上) 相适应 工业化较 早,农业 机械化解 放出大批 劳动力, 并向城市 移动 城市化速 度大大放 慢,甚至 停滞,出 现逆城市 化现象 发展 中国 家 大部 分处 于加 速阶 段 晚(第 二次 世界 大战 以后) 快 低(40% 左右)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 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 过快,农 村劳动力 城市化速 度超过发 达国家, 少数大城 市迅速膨 7 过 剩 胀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 差异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 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分布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相同点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成因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 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 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 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不 同 点 所在 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体验评价 2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 图乙 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的数量及变化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 年份 1950197019902025 发达国家 50%66.6%72.6%80% 发展中国家 17.0%25.4%33.6%57% 8 (1)图甲中虚线代表_国家,实线代表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 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 _ 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发展中国 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 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是_。 【解析】 分析图甲,可以看出虚线所代表的国家的城市人口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数量较少;但随后增速很快,说明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分析图乙,可以看出,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的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分析表格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 (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 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且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 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起 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世界城市化的推进 探讨 1:图中直观显示出的世界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 图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增加,世界城市化 水平提高。 探讨 2: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读图指导 9 (1)看坐标: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和城市化水平。 (2)看图例:图中显示了两种图例,分别是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 (3)看图中信息:在 19002000 年的 100 年间,每隔 50 年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增加的速度。 (4)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体验评价 3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阶段 阶段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A初期阶段 B城市郊区化 C成熟阶段 D再城市化 (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交通通达性差 地价昂贵 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 A B C D 【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城市郊区化阶段;在阶段,由于 城市中心地价昂贵、污染严重,人口开始外迁。 【答案】 (1)B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 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 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 【导学号:64490034】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建筑 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交通 信息技术 10 A B C D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城市景观转变为乡 村景观 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 差异,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第 2 题,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 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 透,区域文化特色被弱化。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 2 城市化特点 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 34 题。 甲 乙 3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4下列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 第 3 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 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第 4 题,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 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由 11 于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 【答案】 3.B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 (2)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 (2)_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七七) )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完成 12 题。 【导学号:64490035】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 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 【解析】 第 1 题,该图描述了某城市 19902010 年间城市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的过 程,这是城市化的表现。第 2 题,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 的衡量指标。 【答案】 1.B 2.A 12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4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 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城区交通拥堵 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 B C D 【解析】 第 3 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 4 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 【答案】 3.B 4.D 阅读下表,回答 56 题。 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甲 3565100 乙 6535100 丙 8020100 丁 9010100 5.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解析】 第 5 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表中信 息显示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第 6 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为发展中 国家,多分布在非洲。 13 【答案】 5.D 6.A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 势。读图完成 78 题。 【导学号:64490036】 7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 笫 7 题,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 平处于中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因此图中 甲、乙、丙、丁四条折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故应选 D 项。第 8 题,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故 A 项正确;2000 年后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所致,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故 B 项错误; 城市环境恶化出现在中期发展阶段,故 C 项错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出现 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故 D 项 错误。 【答案】 7.D 8.A 9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三个不同年份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从 19912001 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 20012011 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3)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4 【解析】 观察该城市 2001 年平面图,城市面积扩大,工业区由无到有,可推测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观察 2011 年该城市图,郊区新建了城区和商业区,工厂迁移 到郊区,工厂与老城区之间新建绿化带,郊区新建高速公路。 【答案】 (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市工业区由无到有;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 的比重增加。 (2)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高速 公路。 (3)郊区城市化。 能力提升 10关于当前世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 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规模不断增长,城市化速度超过发 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 【答案】 C 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 19502050 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 情况。读图,完成 1112 题。 112007 年至 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 25 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 31 亿。 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C旧城区的改造 D逆城市化的进行 12据图可知( )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15 B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2020 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 【解析】 第 11 题,2007 年至 2050 年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了 6 亿,这主 要是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第 12 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发展中国家居多,19502050 年 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 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超过其农村人口。 【答案】 11.B 12.D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64490037】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 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 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