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纺丝技术.docx_第1页
闪蒸纺丝技术.docx_第2页
闪蒸纺丝技术.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闪 蒸 纺 丝 技术庄毅张玉梅王华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 北京, 100029)(东华大学化纤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 闪蒸纺丝是干法纺丝的特例, 简要介绍了闪蒸纺丝的发展及应用范围, 重点叙述了闪蒸纺丝的技术方法、相分离和超音速流原理以及应用前景。主题词: 闪蒸纺丝 技术 原理 应用闪蒸纺丝是干法纺丝的一种特例。聚合物在溶剂闪蒸时迅速形成纤维, 亦称瞬间纺丝。 闪蒸纺丝法最早于 1957 年由美国 d u po n t公司的 h e rb e it b lade 开发成功。 实际上, 这种纺 丝方法是在研究聚烯烃的发泡过程中发现的, 而后应用于热塑性聚合物短纤维、长丝特别是无纺布的开发。 美国、日本已有多种产品工业化, 如美 国 d u po n t 公 司 的 t y rek 产 品、日 本 旭 化 成 的 “ 4)- ”商品等1, 2 。利用闪蒸法进行纺丝, 最常见的是聚烯烃/卤 代 烷 烃 体 系, 另 外, 聚 酯/卤 代 烷 烃、a b s/so 2、 pa 6/co 2、pa 6 或 pa 66/烷烃、pom /水、低分子 烷烃等也有所应用。 所开发的产品包括高度原纤 化的网状短纤维、长丝、无纺布等, 广泛应用于工 业、农业、医疗卫生、包装等各个领域3, 4 。图 1 闪蒸纺丝工艺流程示意图f ig. 1 sch em e o f f la sh sp inn ing1.喷 丝 头 ( sp inne re t ) ;2.转 向 板 (d ef lec to r ) ;3. 积 集 带( ga th e r ing zo ne ) ; 4. 靶 板 ( t a rge t p la te ) ; 5. 针 状 电 极 板(a c icu la r e lec t ro de p la te ) ; 6, 7. 辊 筒 ( ro ll ) ; 8. 金 属 板(m e ta l p la te) ; 9. 金属板前端 (m e ta l p la te fo rep a r t)12% 13% , 以二氧化碳在 6. 9 106 p a 的高压下饱和, 由此形成的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压入气室,闪蒸纺丝技术方法将成纤聚合物与溶剂混合, 所选用的溶剂沸 点低于聚合物, 在常温常压下不能溶解成纤聚合 物; 在加压加热的情况下, 能够溶解成纤聚合物。 当加热至温度略高于溶剂的沸点时, 聚合物溶解 制成纺丝原液, 随即从喷丝孔挤出, 进入低温 ( 或 常温) 和低压 (或常压) 介质中, 液态细流中的溶剂 突然蒸发, 聚合物迅速冷却固化, 形成超细的网络 结构。丝束通过带有高压的针状负电极板, 经电晕 放电, 丝束内纤维因带同性电荷而开纤, 带电纤维 由输送帘网下带高压正电的金属板电晕放电而中 和, 工艺流程示意如图 1 所示。具体工艺以聚乙烯为例。 将线性聚乙烯溶于2 0 0 的二氯甲烷 (ch 2c l2 ) 中, 浓度一般控制在1形 成一束 1. 11 1.32 d tex 的长丝, 并以 ( 1. 01. 1) 104 m /m in 的高速度喷出, ch 2c l2 溶剂瞬间发泡闪蒸, 利用速度梯度变化对丝束进行高倍 拉伸, 形成单丝纤度为 0. 111 0. 165 d tex 的超细网状纤维条。用静电方法使丝束开纤, 保持单丝状态, 并利用静电装置使纤维凝聚成网, 凝网速度 为 90 110 m /m in。成形后的纤网可以集束切断成高度原纤化的网状短纤维, 或经加热及加压自粘合固定成布, 自 粘合 成 布 的 方 法 有 两 种 形 式: ( 1 ) 面 粘 合: 布 重44 92 g/m 2 , 产品致密、光滑、硬挺, 撕裂强度高、收稿日期: 2000207218;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00209211。作者简介: 庄毅, 男, 34 岁, 高级工程师。 从事化纤科研管 理工作。 已发表论文 4 篇。第 6 期庄毅等. 闪蒸纺丝技术27韧性强、耐磨性好, 可作书籍封面布、墙布、标签、旗帜、包装及印刷材料等, 此种材料又称合成纸;( 2) 点粘合: 布重 34 59 g/m 2 , 属局部性粘合, 粘 合 区占总面积的 2% 6% 。 布面粗糙, 柔韧、通 气, 可用于深度过滤器、过滤筒、超过滤及排水过滤布, 用即弃衣料、医院及实验室工作服等。据实际情况确定。 总的来说, 闪蒸纺丝的特点就是, 聚合物在高压下溶解而在低压下产生相分离。2. 2超音速流原理闪蒸纺丝喷丝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4 所 示。纺丝原液经减压后, 溶剂由 b 点的液态到 c 点 转化为蒸气, 在喷丝口处迅速膨胀, 聚合物及溶剂 因膨胀而加速, 形成超音速流, 流体中聚合物以珠 状液滴形式存在。由 b 点到 c 点的变化过程中, 溶 剂产生相转变, 溶剂与聚合物产生相分离, 相热转 换的同时, 流体依靠速度梯度产生高速拉伸。整个 过程瞬间完成, 聚合物快速结晶, 纤维达到预期指 标。闪蒸纺丝原理5, 7, 822. 1 相分离原理闪蒸纺丝最突出的现象就是相分离。 聚合物 溶液的相图如图 2 所示。温度对浓度的曲线表明,聚合物溶液存在上临界共溶温度 (u c st ) 和下临 界共溶温度 (l c st )。将图 2 中温度为 t 0 时所对应的相变化表示为图 3 所示的压力2浓度曲线, 聚合物溶液存在上临界共溶压力 (u c sp )。 闪蒸纺 丝利用聚合物的l c st。以图 3 为例, 聚合物溶液 从 a 点到 b 点, 压力逐渐减小, 由均相变为两相, 经喷丝口喷出, 从 a 点到 b 点, 压力变化大小对 网 状纤维结构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具体数值要根图 4 闪蒸纺丝喷丝口处的结构示意图f ig. 4 s t ruc tu re sch em e a t th e sp inne re t o f f la sh sp inn ingi . 一相液 (f ir st2o rde r p h a se so lu t io n ) ;i . 二相液 (seco nd2o rde r p h a se so lu t io n ).闪蒸纺纤维的应用前景闪蒸纺丝可以得到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的纤 维, 纤维高度原纤化。 以聚丙烯和聚乙烯为例 (见 表 1) , 说明闪蒸纺纤维的基本性能指标。表 1 闪蒸纺纤维的性能tab. 1 the proper t ie s of the f la sh spun f iber s3图 2f ig. 2聚合物溶液的温度2浓度相图t 2c p h a se d iag ram o f po lym e r so lu t io n取向度, %o r ien ta t io n deg ree纤维f ibe r /dp f/,%ssa / x c ,d tex cn d tex- 1m 2g- 1%p e 0. 11 0. 17 3. 5 7. 920 65 20 60 73 77 82 91 p p 0. 28 0. 33 1. 8 4. 4 40 110 5 20 - 73 88 闪蒸纺纤维, 单丝纤度小, 比表面积大, 拉伸强度高, 特别是结晶度和结晶取向度已完全达到 拉伸丝的指标。 因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特殊 的原纤化网状结构, 使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一方面, 比重小, 强度高, 平滑, 防水透气, 可用作医用灭菌袋、保鲜袋、抗氧剂袋、干燥剂袋、无尘纸、图 3f ig. 3聚合物溶液的压力2浓度相图p 2c p h a se d iag ram o f po lym e r so lu t io n合 成 纤维 工 业第 23 卷2847 ( 6) : 69 72冷纯廷, 李旭阳, 张旭. 闪蒸法非织造布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产业用纺织品, 1998, 16 ( 8) , 27 28旭化成. 闪蒸制备聚烯烃网状纤维. j p , j p 052263 310, 1992旭化成. 闪纺聚烯烃纤维. j p , j p 052295 613, 1993杜邦. 用于聚乙烯长丝闪蒸卤化碳混合物. j p , j p 05278 905,1993信封、建筑防水布、防尘服、医用手术服等。另一方面, 短纤维近年来广泛用作水泥增强材料, 纤维的 高度原纤化的立体网状结构, 抗张强度高, 有利于 与基体材料的粘合, 起到良好的防裂增强作用, 因 而近年来在水泥混凝土中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 伊 藤 浩 三. 纺 丝 不 织 布. 纤 维 学 会 志 ( 日 文) ,1993, 49 ( 3) : 50 552 中山秋良. 纺丝纤维. 纤维学会志 ( 日文) , 1991,3456旭化成. 闪纺法纺制网状纤维.78j p , j p 04247 322, 1991旭化成. 具有高抗张强度原纤化的聚丙烯纤维的制造.j p 012280 009, 1989j p ,fl a sh sp inn ing technolo gyzh u an g y i(t ech nology d ev e lopm en t d ep a r tm en t, s in o p e c )zh an g y um e i an d w an g h u ap in g(c h em ica l f ibe r e ng inee r ing r esea rch c en te r, d ong h u a u n iv e rs ity )a bstra c t: f la sh sp inn ing is a sp ec ia l tech no lo gy o f d ry sp inn ing. t h e deve lopm en t and app lica t io n range o f f la sh sp inn ing w e re in t ro duced. t h e tech no lo g ica l p ro ce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