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工程测量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目录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测区环境简介:第三章 实习目的:第四章 实习内容:第五章 实习步骤及方法:第六章 实习总结:第七章 实习数据: 概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测量科学也不断地发展并完善了许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测量这门科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测量科学也不断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更新,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测量这门科学不断地在理论上进行完善,发展成为独立的一套科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并且随着测量科学的不断发展,测量科学也出现了多个分支科学,如、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形测量学等。理论科学的不断完善也为测量的实践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理论科学从不同的层面和深度上建立了测量科学的基础,不断的深入研究,从平面到立体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为测量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随着测量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测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指出了该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应用领域。而后对它的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等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技巧进行了描述以及对测量仪器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测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 展也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科学,随着测量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仪器都有了不同的要求,测量仪器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且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以及测量的精度,测量仪器也由原来的单一测量、人工读数变成了智能读数,而且简化了很多测量的步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测量仪器由原来的经纬仪到后来的全站仪之后又发展成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学的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简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测区环境简介 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空港新区以及重庆市南川区。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 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重庆冬季偏暖,少霜雪,多云雾,日照少。最冷月平均气温48,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高约15,冬暖明显。由于冬暖整个重庆市都是四季长绿,地势较高的缙云山、四面山常绿阔叶也终年苍翠欲滴,生机盎然。冬季的日照时数在全国日照分布图上处于最少地区,1月日照时数仅3050小时,不到可照时数的15,重庆市的霜日在我国同纬度地区是最少的,年平均霜日15天,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810天,城口最长达25天,全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雪日更少,除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平均雪日可达515天外,其余地区全年平均只有1天。冬季多云雾是重庆市的一大特点,12月(或1月)的阴天平均达2023天,雾日多达37天,因此有“雾重庆”之称。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重庆的气候特征正是这几大因素相互作用的 特殊性所决定的。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步升高,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全市以中低山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63.3,丘陵约占25.3,平坝、台地约占11.4。重庆离海洋较远,属东亚季风区,冬季受到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由于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于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分布不均,形成重庆独特的气候。1、 对温度的影响重庆市年平均气温总体的分布市西高东低,这与地势西高东低一致。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地形闭塞,为重庆市的高温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18,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多酷暑。在东部、南部山区,海拔较高,空气流畅,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5左右,霜雪较多,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38左右。重庆靠近云贵高原,耸立于重庆正南面的大娄山以急速的坡度落入四川盆地,夏季偏南季风翻越云贵高原后出现明显的下沉增温,又因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使重庆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另一方面,重庆市北面有高山屏障,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因此,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2、 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分布与地形、海拔高度和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重庆市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盆地。在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而西部地区仅1000毫米左右。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百分率很 小,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雨季的早迟与季风进退有关,同时受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大雨最早于4月初在重庆东南部秀山、酉阳等地开始,逐渐向西北推进,到5月上班月,潼南、大足等地才出现大雨,相间约1个月。大雨结束期一般在10月,自西北向东南相继结束。总体来说,全市雨季是东、南部长,西、北部短。自古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市的夜雨率为6070,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地形闭塞,气流不畅,近地面层空气潮湿,云雾较多,夜间云层上部辐射冷却快,下部比较温暖,上、夏温差较大,云层趋于不稳定,容易引起空气上升凝结,产生夜雨。二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阻于盆地北面的山区,夜间当气温下降时有利于冷空气进入盆地,从而形成夜雨。青藏高原对重庆市的天气影响也非常明显。当冷空气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时,引起下沉增温,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不易形成降雨。另一方面,当一支高空西风气流经过青藏高原时,会发生绕行或分支,绕过高原南侧的气流具有暖湿特性,绕过高原北侧的气流具有干冷特性,当这两支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上空汇合时容易产生初夏和秋季最为常见的持续阴雨天气。三、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对一个地区气候形成有着重大影响。重庆市位于副热带地区,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气与气候。 重庆地区丘陵山地多,地貌形态复杂,云雾多,日照少。全市各地全年的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能达到11001300小时之间。东北部地区是一个高值区,忠县以东北地区在1300小时以上,巫溪、奉节和巫山等地多达1500多小时,而西部唯永川可达1300小时。彭水的日照时数最少,不足1000小时,比海拔较高的金佛山还低。全市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33.7小时,日照时数以八月最多,达210.8小时;一月最少,仅有43.4小时。全市各地年日照时数百分率大部分地区在2633之间,东北部的奉节、巫山、巫溪等地偏高,可达35左右;彭水的日照百分率最低,仅有22。日照百分率呈双峰型变化。12月最低为11,以后逐月缓升,到4月为31,5月略降为27,6、7、8月逐步上升为55,9月后急降直到12月。4月和8月为两个峰点。从全年的状况看,从10月到次年2月日照百分率不足20,3、5月不足30,4、6、9月不足35,仅7、8月为50以上。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重庆多云雾的特征。 实习目的通过三年测量知识 的学习,掌握了很多理论的知识,并且通过课余时间的实习,以及暑假和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多少掌握了测量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些方法和知识,但这不足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我真正走进社会大课堂之前,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社会实际测量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实习课程,这也是我三年的测量学习以来难得的一次真正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也是我走入社会的宝贵的经验。本次实习与以往的测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次测量实习成果会应用于社会实际当中,是要求有精确成果以及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还要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6)要对高程的测量认识的加深,并且要将高程的坡线放样的实地。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放样。 (7)学会对数据的整理及处理,对数据成果的处理,学会用多种方法运用已有数据,并将其变成合理有用的多功能数据。并要对这些数据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估算,以提高数据正确率,也要提高做事的效率。 实习内容(1) 对现场环境的熟悉,以及了解现场的一些物品的摆放。(2) 找到已有的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坐标,并将其与所放样建筑物坐标统一联系并转换成测量坐标,以方便测量数据的计算及测量成果的生成。(3) 继续在实地进行控制点的测设,将已有的控制点扩展为多个控制点以方便测量所需。(4) 采用水准仪以及全站仪进行实地的测量工作。(5) 记录相关测量成果并运用这些测量成果于现实生产实践中,以完成各种放样的要求。 实习步骤及方法1 导线的布设 1)熟悉图纸以及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坐标,已知坐标及高程。 2)将已知坐标转换为能用的独立坐标,并将已知的坐标用导线的形式扩展控制点。 3)将扩展的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成果输出并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前后视点号,及其棱镜高、盘左和盘右水平角度、盘左和盘右天顶距(或垂直角)、盘左和盘右斜距。 每个测站一个测回的测量记录顺序:.测站点号,仪器高,气温气压.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左水平角,盘左天顶距,盘左斜距.前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后视点号,棱镜高,盘右水平角,盘右天顶距,盘右斜距 .计算前后视水平角的二倍照准差,计算前后视天顶距二倍指标差,并检查是否超限。2 全站仪放样首先就是仪器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输入测站点坐标,输入后视点坐标,瞄准后视点,输入放样点坐标,首先角度到零,然后距离在到零。1.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2)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实习总结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试题及答案
- 2025卫生资格考试的复习进度与试题与答案
- 经济法概论备考攻略及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运行机制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2025年自考英雄试题及答案分析
- 行政法学的未来研究愿景试题与答案
- 护士临床思维能力试题及答案
- 卫生资格考试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制定
- 第2节 排列与组合
- 制图员三级理论复习试题附答案
- 京东考试答案
-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6篇
- 跨越架施工方案
- 古书院矿1.2Mt新井设计(机械CAD图纸)
- 财产和行为税纳税申报表
- 人民币全版(钱币)教学打印版word版
- 贝氏体钢轨超高周疲劳行为的研究课件
- 人员能力矩阵图
- 多智能体系统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购物中心租金修正测算
-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nit 5 Buying and Selling Lesson 30 A Cookie Sale课件(共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