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朐县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触摸杜甫滚烫的情怀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豪放飘逸话李白作者姓名林志红所属单位潍坊市临朐第五中学联系地址潍坊市临朐第五中学联系电子邮箱l邮政编码262619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被后世称为“诗仙”。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必修四和唐诗宋词选读。李白的诗妇孺皆知,五六岁的小孩就会背他的静夜思。该主题将依托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等四首诗歌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该主题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一)喜欢李白诗的缘由。学生诵读上面的四首诗歌 ,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进而了解浪漫主义诗风。(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引领学生搜索李白的历史资料,探究他的成长经历,挖掘诗风形成的土壤。(三)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该部分结束后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进行诗词的尝试文学写作,课堂展示,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2.诵读李白诗歌。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组员合作完成对人物信息的整理。2、 合作探究浪漫主义手法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李白诗风对自己人生观形成的影响。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豪放旷达的胸襟。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读李白诗,回答什么是浪漫主义诗风?2、浪漫主义诗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3、李白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专题划分专题1:喜欢李白诗的缘由。专题2: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专题3: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 专题一喜欢李白诗的缘由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李白的一生可算是志向高远、抱负远大,他自负有济世治国之才,且文武双全,但是世人最终只承认他的诗歌。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的诗既浪漫瑰丽又豪放潇洒,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豪情。他的诗写的轻灵飘逸、瑰丽绚烂,因此被称为“谪仙人”,这充分赞美了他的诗作和才气。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3、自选两首背诵本专题问题设计1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写了那几幅画面?有什么特点?月下独酌如何扣住“独”字来写?2、李白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3、你为什么喜欢李白的诗?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课本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画面。活动二: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蜀道难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月下独酌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活动三: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以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 1.提问: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展现出哪些令人难忘的画面?2.提问:圈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提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精神,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以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高之险,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并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3.读诗歌,鉴赏名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甚至可以摸到星星,诗人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胸,对天长叹。这句话是对诗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同时又是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惶恐的情状,侧面烘托出蜀道之“高”、“险峻”的特点。后半句又突出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看似为静,实则静中有动,“去”这里即可理解为“离(天)的距离”,又可理解为动词“距”,“不盈尺”即不足一尺,举手之劳便可触及天际,实乃妙也!前半句突出“山高”的特点,后半句则衬托出绝壁的险峻;一个“倚”字,将枯松人格化,形象生动,令人不由拍手惊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活动四:总结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句,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小组交流,班内交流。布置作业: 1、背熟四首诗 2、搜索李白的人生经历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到位2、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表述自己的想法。3、体会情感时注重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4、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专题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风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诗风个性张扬、雄奇飘逸、有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李白的诗歌主观色彩浓厚,要入京求官就高调地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概。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李白诗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以及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本专题问题设计1、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是什么? 2、你了解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吗?3、你熟知李白的个性及人生经历吗?4、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他的个性及人生经历有联系吗?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有感情的诵读,整体感知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活动二:探究思考(1)盛唐时代的历史特点。(2)李白的个性及人生经历活动三:熟悉屈原的楚辞及创作风格活动四:1、时代、家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公元701年生于西域碎叶的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浪漫主义诗风既与家世有关,更与这一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联。2、漫游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为了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和在社会上树立声誉,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成年后的李白,一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将李白的诗歌创作与漫游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李白的漫游,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3、李白的个性及以前诗词特别是屈原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够熟练诵读诗歌;2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3能够抒发自己的独到认识。专题三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中重要语句的赏析方法2、掌握常用的浪漫主义手法过程与方法:1、诵读四首诗歌,体会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2、合作探究诗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 浪漫主义风格在现代诗歌创作的意义及现代社会中意义。本专题问题设计1诵读李白四首诗,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子非常有表现力?为什么?2、经常用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哪些?3.当代社会还需要浪漫主义吗?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1、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思考常用的艺术手法 活动二:分组讨论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活动三:讨论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总结:1、.浪漫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面临自由意识匮乏的时候,人们以为赤裸裸的人性关注可以挽救荒芜疲惫的精神世界,却无意中一步步深陷偏执、悲观和远离伟大想象力的境地。浪漫主义唤醒人类深刻反省人生价值,义无反顾的坚持“布道”人的主体性和反叛性。浪漫主义正是“用奔放的激情、炽热的理想和不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人们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从而给人以美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朝着改造社会、改造现实的方向迈进。”2、当代需要一种浪漫:从哲学发展史上看,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金华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丰都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4年四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安徽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3年雅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3年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3年长沙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3年连江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3年辽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4年中卫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DB32-T 1093-2015水稻产量现场测定操作规程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充电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技术协同发展研究
- 现代企业车间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仓储物流场所消防培训课件
- 《律师执业纪律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零售药店实务》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急性胰腺炎(普外科)
- 读书分享交流会《全球通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