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ppt_第1页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ppt_第2页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ppt_第3页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ppt_第4页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公园优秀案 例分析 -杭州西溪湿地 v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 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 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 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v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 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 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 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 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 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 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周边环境 西 溪湿地为罕 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距 离杭州市中 心仅5分钟 车程,交通 便利,环境 优美。区域 自古文人雅 士汇聚,周 边仓前高校 园区、浙江 大学主校区 等高校聚集 。 区域所 拥有的人文 、环境、交 通、高尚居 住环境等方 面优势在杭 州乃至全国 均首屈一指 。 v总体布局 v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 、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 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规划方案 v湿地公园一期 v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 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 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详见下图: v湿地公园二期 v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 侧绿化带,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平方公里 )范围及湿地公园余杭区块的东界相邻。规划总用地 面积约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规划布局 v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 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 。“一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v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 西两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2.3公里。景观带内将建设河渚 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 假配套设施等。 v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迁地贯通或开 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 区域将成为国际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对科考人员及特 殊人群。 v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 筑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 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 展示西溪湿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 v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 降低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芦庵、厉杭 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 地景观为主题。展示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 v湿地公园三期(西区) v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43.14亿元 人民币。 v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 农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 西路、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秋 雪庵湿地文化区等。 v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23个自然村( 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三期工程涉及农户 1800多户,常住人口近7000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 规划布局 规划结构:一带、两片、多点 “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 体现水乡风情、五常文化的“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 农耕、渔耕文化的“河渚觅渡”。 “多点”是指在西片范 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设置的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 点。 v西片节点之一:田 园风光 v位于西区北侧、文 二西路以南地块。 本节点以优美的田 园风光与树木、渔 塘为景观基调,以 满足游人观光游览 、劳作实践、自助 旅游等需求。 v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 v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会处。对本区块的建 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村 内以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擂台、五常兵器 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村口设入口广场 、牌坊,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v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港西岸,是三期主要 的文化内涵。洪园规划以“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 宗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v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段,其南北两端分别 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河道的长度约450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 道整治的重点地段。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性,每年的 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因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 重要文化素材加以体现。 v 西片节点之三:回龙农苑 v位于场地的最高端、龙舌嘴及西溪名园北侧。龙舌嘴的改造,包括 建筑形象色彩的统一整治,可改造为家庭旅游接待点,以特色农家 餐饮为主要内容。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点等旅游配套设施,结合 龙舌嘴村的改造,建特色餐饮街。五常港以东部分,可辟为度假野 营地,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 东片:河渚觅渡 v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 庵湿地文化区)的密切融合。区块内农居点全部 外迁,拆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菜地及其 他绿化。规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 村建筑,主要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