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绪论一、“文化”界说 “文治教化”的缩写,德行、智慧,绝地通天。逸周书谥法解:“道德博厚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愍民惠礼曰文,经纬天地曰文。”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化过程” “内化过程”二、广义的文化易贲卦的“象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考古学上的“文化”比较接近于广义文化。它是指 同一时期、同一地域 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的 整体,通常以 首次发现地点 或 特征性的遗迹、遗物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等。三、广义文化的层面及文化的特征物态文化层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制度文化层社会规范;行为文化层实践的习惯性定势;心态文化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文化具有遗传性、稳定性、变异性、革命性。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精神四、精神文化(心态文化) 之 社会意识形态心态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大众文化”、“俗文化”;不定型的,作为潜意识而存在的;口碑的) 社会意识形态(“精英文化”、“雅文化”;加工的,定型的)社会心理是指日常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是未经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要求、愿望、情绪、风尚等等。社会心理较直接地受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社会心理是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 介质。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门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的或艺术的处理,曲折地,而更深刻地反映社会存在,并以物化形态(书籍、绘画、雕塑、乐章等)固定下来传播。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态赖以加工的原材料。五、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的三种类型 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精神 游牧文化商业文化 农耕文化 外求的、流动的、进取的;征伐的、侵略的静定的、保守的、和平的、顺、和、安(分)、守(己) 空间扩展时间绵延 富强的安足的 工具感自然观 推荐参考书目: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编著 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3月第一版中国文化史导论 钱穆著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修订版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1980年修订本先秦学术概论 吕思著勉 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6月第一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万绳楠 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第1版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第四章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第五章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书法与中国文化 欧阳中石等著 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书法学概要 何学森著 华夏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讲 先秦汉字三代文化概要哲学导言吾国学术,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两汉之儒学,二也。魏晋以后之玄学,三也。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四也。宋、明之理学,五也。清代之汉学,六也。现今所谓新学,七也。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实止先秦之学术耳。一、先秦二、汉字之发明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传说汉字发明出来以后,“天雨粟,鬼夜哭”,因为“天地不能隐其私,鬼神不能藏其秘”。 “绝地天通”。占卜是巫用来沟通神意的方法之一。 “癸巳卜,争贞:(癸巳这一天,争这个人要占卜以下问题:)“今一月雨?(这一个月会下雨吗?)“王占曰:丙雨。(占卜后,王根据兆判断说:这个月的丙日会下雨的。)旬壬寅雨,甲辰亦雨。”(结果那一旬的壬寅日和甲辰日都下雨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祭酒兼任团练大臣王懿荣 刘鹗三、三代文化概要夏商周三代绵亘二千年,其政教风俗之变迁多矣。近世混而言之,不复加以区别,不知周、汉之人论三代史事,研究其性质,则立国行政之方针,固各有其截然不同者在。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四、孔子以前的典籍孔子(前551-479)以前的古代典籍,流传至今者并不多。举其要者,只尚书、诗经、易经三种。尚书大体上都体现出一种敬畏严肃的心情这是中国政治上的最古风范,影响后世十分真切。诗经形式上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空灵轻巧,直凑单微。以超脱的外表来表达缠著的内容的,径直把握到人类内心的深处。“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文学与伦理的凝合一致,不仅为将来中国全部文学史的渊泉,即将来完成中国伦理教训最大系统的儒家思想,亦大体由此演生。孔子学说,只是这一种传统国民性之更高学理的表达。上下二篇的周易本文,为孔子以前。中国后世的人生哲学,由此有所渊源。用几个极简单、极空灵的符号,来代表天地间自然界乃至人事界的种种复杂情形,要由此把握到宇宙人生之内秘的中心。易经包含着三个基本观念:天性、环境(命)、态度(道)。易经里的几条基本原则,是颇合于将来儒家思想之路径的。易经本身就是以简单的“象”、“数”符号,很活泼地运用,而达于很深妙的境界,因此后来的儒家,乃至道家,都喜欢凭藉易经来发挥他们的哲理。孔子以前,还有一些重要书失传了。一类是“礼书”;另一类是“史书”。五、学术分裂与百家争鸣左传昭公十七年:“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庄子天下篇:“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庄子所指,为老聃、墨翟等人。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孟子滕文公:“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尽心:“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吕氏春秋不二篇:“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虛,孙膑贵势”自魏晋以来,崇拜庄、列之说者,似亦专宗其消极主义,然真能得其道者,和光同尘,泯然于言说迹象,世亦无从知之。姑就浅近立论,则列、庄之说,即无大功效,亦足使人开拓心胸,消除执滞。六、孔子及先秦儒家思想(一)孔子“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二)孔子的思想第一, “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第二,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赞,助也;参,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有了真情实感,然后把它由自己身上推广到对别人的体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第三,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何有,何难之有也。原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归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论语尧曰第二十说尧死时传位于舜,留下四字秘诀“允执其中”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之。”(空空即悾悾)。论语雍也:“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论语八佾第三:“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第四,论语公冶长第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仁是根本,礼其后。如同“绘事后素”、“素以为绚丽”第五,孔子说:“丘之祷久矣。”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刘向说苑卷十八辨物记载:“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而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第六,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师父,远之师君。”七、道家的发生与发展和前期道家第一 “逸民”身处乱世的三种态度卫国一个“晨门”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在卫国击罄,一个背筐人说:“深则厉,浅则揭” 第二 杨朱的“为我”思想第三 老子、庄子的全生保真的思想老子中有许多处讲“贵生轻利”,庄子里面也有许多处讲“全形葆真”。庄子人间世第四:“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第四:“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早期的隐者和杨朱采取的是“避”的办法,老子思考如何“没身不殆”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老子哲学思想的阶级根源当时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对待新兴地主阶级的新政权、地主阶级专政的新社会,有一种态度是以退为进。这种办法,好像是自认失败了、退出斗争了。其实不然。这种办法如果只是用于安慰自己,就是退出斗争。可是他还要著书立说,宣扬他的这一套消极、颓废思想。这就是用以腐蚀地主阶级及其所统治的群众。老子提出了它的策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36章)老子有一个信念:“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78章)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又说:“故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23章)老子的兵法“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兵胜矣。”“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敌。”老子的素朴的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岂)无正,正复为奇(;岂无善),善复为妖。”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论“为道”和“为学”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慎到说过:“块不失道”。老子说:“绝学无忧” 老子的历史哲学及其理想社会“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庄周的主观唯心主义“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其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四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论“齐物”“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言尽悖” “辩无胜”第三讲 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与政治伦理特征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白虎通义:“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君主专制制度与宗法制度的遗存相表里,形成“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系统。第一 宗法社会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易:“君子以类族辨物”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宗法制度的由来: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兮。”“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二、宗法制度在西周的确立标志有三: 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3.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周朝以前,天子五庙;到了周代中期,增设文、武二世室庙三、西周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定势家族制度得以维持,往往依赖祠堂、家谱、族田(祭田、义田、学田)三要素。“家国同构” 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新书礼三本:“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孝经:“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则忠。”第二 专制政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万石之官。“四府” “五府”。九卿:太尉主天,领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司徒主人,领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司空主地,领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二、秦汉的地方官制秦汉地方实行郡、县制。至东汉末年,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1、京师 秦由内史掌管京师行政。 西汉武帝以后,京师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部分,分别由三官治理,称为三辅。三辅為同列卿,可参议朝政。 东汉迁都洛阳,京师由河南尹治理。2、州 刺史 3、郡、王国 4、县、侯国官秩和爵位1、官秩 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六四三二2、爵位 3、服饰 冠(进贤冠)、绶(组,系玉的彩色丝带。)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1)经济基础深厚稳固 (2)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周礼:“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 廿二史劄记:“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至于极端 康熙朝东华录:“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汉书杜周传:“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乾隆书程颐论经筵札子后:“且使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4)对人身的严密控制 汉书食货志:“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第三 宗法专制制度社会结构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宗法社会易于形成伦理型文化,而专制社会易于形成政治型文化。一、“道统”、“文统”二、龚自珍:“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也。一代之学,皆一代王者开之也。”程晋芳: “处则为大儒,出则为大臣”文化政治型范式的体现之一:两千年的思想大一统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石渠阁议” “白虎观会议”文化政治型范式的体现之二:专制主义的政治论高度发达与早熟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主者法天之形,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为明也”。潜书抑尊:“为上易骄,为下易谀;君日益尊,臣日益卑。”文化政治型范式的体现之三:科举考试与文字狱三、内圣与外王: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的架构1.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2.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法家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中华文化所讲求的并行不悖的两大核心内容。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第四讲 制礼作乐与礼仪 独尊儒术与经学 谶纬引言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高帝不怿,面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汉书刑法志第三:“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一、汉初黄老之学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史记曹相国世家)卜式说:“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汲黯“责大指”、“不苛小” 二、汉武帝独尊儒术,完善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汉武帝选出“贤良文学” “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皆罢。”提出三个问题:“劳”、“逸”问题,“奢”、“俭”问题,质朴、雕瑑的问题。董仲舒在对策中说:“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俭非圣人之中制也。”“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三、董仲舒和公羊春秋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四、公羊春秋的“大一统”“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五、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第七节 中庸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第八节 大学 “三纲领”、“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至善。六、谶纬七、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哲学家刘歆、扬雄、桓谭第一节 什么是古文经学 公羊传、榖梁传、左传第二节 石渠会议 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 但“受天命为新王”。甘露三年(前51),“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临制称决焉。乃立梁邱易、大小夏侯尚书、榖梁春秋博士。”八、白虎会议 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开了白虎观会议九、盐铁论与“义利之辨”第一 地主阶级打击商人的斗争经历了三个步骤:“贵粟”,“均输”,“算缗”。桑弘羊建议“尽笼天下之财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则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第二 盐铁论的主要内容 昭帝始元六年(前81)盐铁会议。第三 “义利之辨”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尽心上:“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第一章就讲义利之辨,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苟为先义而后利,不夺不餍。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第四 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利义合一”看“义利之辨”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讲 魏晋玄学与书法之鼎盛一、汉末以后的选举弊端与汉魏的名实问题 第一 察举与征辟察举,又名贡举(先秦“贡士”)、荐举(秦代“荐吏”);征辟,分为征召、辟举。一、察举 分两种:制举(特举)、常举(岁举)。二、征辟 君主聘用人才谓之征召,公府、州郡聘用人才谓之辟举。东汉末年,“或以顽鲁应茂才,以桀逆应至孝,以饕餮应廉吏,以狡猾应方正,以谀谄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以空虚应有道,以嚚闇应明经,以残酷应宽博,以怯弱应武猛,以愚顽应治剧。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 “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曹操的求才三令 “若必廉士而后用,则齐桓何以霸业!今天下得无有被褐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遗漏。”九品中正制与魏末的才性问题(一)中正的组织 中正可分三个系统:州郡县中正、中正属员、乡里父老。中正属员大致分二类:一为访问,一为清定。(二)中正的性质(三)中正的职掌中正的职掌主要是收集(访问)、整理(清定)人事档案材料(包括:“簿”(家庭履历)、“行状”(个人履历;魏晋以后,行状增加了“清议”的内容)。),并根据这些材料给具体的人作鉴定(包括:“名状”(“题目”,个人才能的评价),“品”(个人才能的等级)。)九品中正制的蜕变九品中正制与士族的形成 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若遭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孔融:“管秋阳爱先人之遗体,食伴无嫌也。”荀彧:“管秋阳贪生杀生,岂不罪耶?”孔融:“此伴非会友也向所杀者特鸟兽而能言耳。今有犬齧一狸,狸齧一鹦鹉,何足怪也?”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悼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简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阮籍嫂尝还家,籍与之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九品中正制背后的才性理念与玄学先河刘劭的人物志和钟会的四本论“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木仁,火礼,土信,金义,水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有平和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论语学而第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名实到名理玄学第一 玄学的主题玄学的主题,是有、无的关系。有、无是“异名同谓”。第二 玄学的方法玄学的方法就是“辩名析理”,简称“名理”。“名”就是名词,“理”就是一个名词的内涵。郭象庄子天下篇注:“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然膏梁之子,均之戏豫,或倦于典言,而能辩名析理,以宣其气,以系其思。”向秀将注庄子,将计划告诉嵇康、吕安说:“此书讵复须注?徒弃人作乐事耳!” “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 “玄冥之境”、“惚怳之庭”、“混芒”、“冥极”。名理是一种学问,玄远是一种境界;名理是方法,玄远是目的。第三 玄学中的派别和发展阶段第四 玄学与抽象思维书法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如王谢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致”马宗霍书林藻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张之屏书法真诠 绪言谓:“从来人情之常,率多范围于时势,即书法亦莫能外焉。晋尚清谈,风韵独绝。唐始统一,概归齐整。有宋以降,政尚因循,书崇殿体,沿及满清,六七百年,用作干禄之具,更无兴会可言矣。”王世贞艺苑卮言云:“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自然可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云:“书以晋人为最工,盖姿制散逸,谈锋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夷考其时,去汉不远,中郎、太傅笔迹多传。”第六讲 隋唐佛学与文化一、寺院殿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法堂,藏经楼(阁)。配殿:伽蓝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开山堂、祖师堂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寝堂、茶堂;云会堂。“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中间一个盖成殿堂,叫三门殿或山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无相解脱门】谓既知一切法空,故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故名无相解脱门。无作,又云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故名无作解脱门。天王殿 大肚弥勒佛;韦驮天。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矟拄地。也有手持弓矢的。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胄,左手执矟,右手把赤索,也有仅一手持宝剑的。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穿七宝金刚庄严甲胄,戴金翅鸟(或谓凤凰)宝冠,佩长刀。左手持供奉释加牟尼的宝塔,右手执三叉戟。脚踏三个夜叉鬼:中间是各地天(欢喜天),天女状;左为尼蓝婆,右为毗蓝婆,均恶鬼状。对四大天王的汉化改造,分立弥勒两侧,作“风调雨顺”的象征:增长天王 魔礼青 青光宝剑 风广目天王 魔礼红 碧玉琵琶 调多闻天王 魔礼海 混元珠伞 雨持国天王 魔礼寿 紫金龙、花狐貂 顺正殿大雄宝殿(一)一位主尊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常见三种姿势:1、“成道相”:结跏趺坐, “定印”; “触地印”。2、“说法相”:结跏趺坐, “说法印”。3、“旃檀佛像”: “与愿印”; “施无畏印”。(二)三位主尊供三个主尊佛的情况称为“三佛同殿”,有多种安排方式:1、供“三身佛”法身, 报身, 应身2、供“横三世佛”(西方三圣) (华严三圣) (骑白象) (骑狮子) 大势至 观世音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月光菩萨 日光菩萨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 婆娑世界(忍土) 东方净琉璃世界右侧 正中 左侧【药师琉璃光佛】简称药师佛,东方净琉璃国的教主。此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第七愿:愿成佛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一闻其名号,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成佛,所以称为“药师”。第二愿:愿成佛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于日月。所以称为“琉璃光”。3、供“竖三世佛” 右侧 正中 左侧 未来佛 现在佛 过去佛 弥勒佛 释迦牟尼佛 燃灯佛(五)环绕主尊的群像 “一佛二弟子”:老“迦叶”、少“阿难”。十八罗汉, “二十诸天”。“海岛观音”大雄宝殿的东西配殿伽蓝殿与祖师殿波斯匿王 祈陀太子 树憍萨罗国 给孤独长者 园(二)祖师殿二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其发展(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 “十二因缘” “八正道”, 以及 “无我观”、“种姓平等观”和僧伽制度。中阿含经:“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 “舍此二边,有取中道。”大智度论卷43:“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蜜。”四圣谛,即 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早期佛教教义的基本要点。集谛,亦名 习谛,指造成痛苦的各项原因或依据。灭谛,杂阿含经卷18:“贪欲永尽,嗔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 “寂灭”一切烦恼苦谛 苦之内容(三苦、八苦)集谛 苦之原因 业报轮回灭谛 修道涅槃道谛 灭苦之法 八正道四圣谛的核心是: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生都是无边之苦海。佛陀说法的方式 (1)随机布教 (2)方便善巧(3)权教和实教(4)四悉檀:第一、世界悉檀;第二、为人悉檀;第三、对治悉檀;第四、第一义悉檀第七讲 宋的科举教育 绘画设立科目,以考试取士,故称科举。科举制度肇端于隋,奠基于唐,完善于宋。唐代的考试方法主要分作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常科考生:“生徒”;“乡贡”。省试考生称为“举人”,其中应考进士科的被称为“秀才”。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等,经、策通四为乙等。”明经科主要考帖经,还要考 墨义。唐代 “行卷”,白居易与陈给事书:“正月日,乡贡进士白居易谨遣家僮奉书献于给事阁下,伏以给事门屏间请谒如林,献书者如云谨献杂文二十首,诗一百首。进退之心交争于胸中有日矣,幸一言以蔽之。”温卷。顾况对白居易牛锡儒、谢登 误入 萧昕 住宅太学博士 吴武陵 向 崔郾 荐杜牧韩愈、皇甫湜在牛僧孺门上大书:“韩愈、皇甫湜同访几官先辈,不遇。”新进士“白衣卿相”、“一品白衫”。 “探花宴”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日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曲江会”。 “雁塔题名”。白居易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贡举 有 解试、省试、殿试 三级。解试又称 秋赋。省试以 就试尚书省 而得名,实由礼部主持。锁院制度。后村题跋:“唐世以诗赋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诗,故唐人诗工而赋拙;本朝亦以诗赋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赋,故本朝赋工而诗拙。”米芾书史:“李宗谔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褊朴拙。是时不誊录,以投其好,用取科第。”吹剑录外集:誊录人每日卷子若干,“饥困交攻,眼目涩赤,见试卷有文省、字大、涂注少,则心目开明,自觉笔健,乐为抄写。”太学生 常安民省试第一,判监 常秩 郑獬 自比杜牧张元多次殿试失败,投奔西夏,此后殿试全部录取。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孝祥 “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疑其为谪仙,亲擢首选”。郑樵通志氏族略:“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明清经过 县试、府试 预备性考试,然后三级 正式考试: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子结” “廪保”保证不是冒籍、匿丧,保证出身清白,非倡优皂隶之子孙。圆案。长案。 “蓝衫”, “入泮”。 “录科”,廪生; 增生。秋闱。 “帘官”。 外帘官。乡试棘闱。朱卷。 “桂榜”。 “龙虎榜”。 “鹿鸣宴”,“魁星舞”。会试 “礼闱”; “春闱”。十八房考官。 “杏榜”, “拜榜”。殿试阅卷大臣、读卷大臣。清代的读卷标识,有圈、尖、点、直、叉五种“小传胪”。 “甲榜”金榜。 “三鼎甲”; “连中三元”。“庶吉士”第八讲 古代史学 二十四史隋代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四史,称“前四史”。(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则阙)武德五年(622),唐高祖采纳 令狐德棻 建议,集中文臣 编修 魏、周、齐,梁、陈,隋 六朝国史 而未成。唐朝贞观三年(629),唐太宗确立史馆修史制度,宰相监修,名家执笔。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唐官修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唐代李延寿私家编修南史、北史。五代官修旧唐书。宋官修新唐书、旧五代史。宋欧阳修私家编修新五代史。宋代增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为正史,十七史。(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唯独五代称“史”,余者称“书”)元官修宋辽金史。明代增列宋辽金元史为正史,二十一史。清乾隆年间又增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史为二十四史。纪传体“二十四史”总计3229卷,记载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1、 大学概念2、 分析爱情健康观3、 爱情观要三思4、 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5、 总结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北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聊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年宿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4年台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3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3年金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宿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4年宁波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4年喀什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4年咸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三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医院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方案设计
- 《敏感性皮肤理论》课件
-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设备试运行报告-范文
- 【MOOC】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高职美育教程 课件 专题六 科技美
- 2024年国考申论真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医院用病床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水厂装修合同范本
- 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