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人类及动物病毒与宿主间相互关系 昆虫病毒与宿主间相互关系 植物病毒与宿主间相互关系 一、人类及动物病毒与宿主 间相互关系 、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 、病毒感染机制 、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 、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 1.1、病毒的感染性 1.2、合适的感染途径 1.3、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病毒被易感染细胞所接受,并 能在其中持续或非持续生存,与机体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病毒感染 1.1、感染和发病因素 制病性:感染过程的潜在能力。 毒力:不同株制病性的差异,强弱取决宿 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 病毒量:毒力强弱决定致病需要病毒的量 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1.2、合适的感染途径 亲代和子代间的垂直传播:即存在于母体 的病毒,经过胎盘或产道进入胎儿或新生 儿体内形成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等。垂直感染常导致先天性病毒感染综 合征、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或早产等 。 水平传播:是指在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 包括人与人,也包括经由媒介动物参与的 传播。 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胎盘产道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1.3、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 宿主细胞的免疫状态 其他物理因子 感染的类型 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 潜伏感染: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如 HSV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 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寻常病毒 非寻常病毒 prion 麻疹病毒 持 续 性 感 染 2、病毒感染的机制 致病的基础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导 致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并扩延到多 数细胞,便可形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功能 障碍。 2.1、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 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包括来自病毒的直接损伤和 机体免疫病理应答两个方面。敏感的宿主细胞被病 毒感染后,两者相互作用下可表现为: 杀细胞性感染 稳定状态感染 细胞凋亡 包涵体的形成 细胞增殖和转化 病毒基因的整合 (1)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在宿主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与 死亡,这种感染称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变性、死亡裂解 的作用称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杀伤性感染机制 病毒的早期蛋白影响宿主细胞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 细胞膜受体破坏引起细胞免疫病理损伤 对细胞器造成损伤 病毒培养时出现的CPE (2)稳定状态感染 一些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多为有 包膜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称稳定状态感 染(steadystate infection)。 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对细胞 代谢、溶酶体膜影响不很大。 (3)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是由细胞 基因自身指令发生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有些病毒(腺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 )增殖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也可通过 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间接作用下诱 发细胞凋亡。 (4)包涵体的形成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 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or ibclusion)。 包涵体的本质:有些病毒的包涵体就是病毒 颗粒的聚集体;有些是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 ;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 可作为诊断依据和鉴定病毒的参考。如从可疑 为狂犬病的脑组织切片或涂片中发现细胞内有 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 body),可 诊断为狂犬病。 (5)细胞转化增生和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某些DNA病毒的全部或部分核酸,或RNA 病毒基因组经逆转录后产生的DNA,结合 至细胞染色体中,称为整合。 整合作用可使细胞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即 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的细胞生 长、分裂失控,细胞可发生恶性病变。 2.2、病毒感染引起的机体变化 组织器官的损伤及组织器官的亲嗜性 免疫病理损伤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组织器官的损伤及组织器官的 亲嗜性 病毒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 ,必然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 病毒对人体组织的致病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例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对呼吸道粘膜 有亲嗜性。 (2)免疫病理损伤 体液免疫病理作用 细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由于某些病毒可引起 免疫病理性损伤,因此,一般在临床上不 宜应用免疫功能增强剂治疗这类疾病。 病毒感染早期所致细胞损伤主要是病毒引 起, 感染后期由免疫复合物、补体活化 、ADCC作用、CD4+T细胞介导的复杂反应 引起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和炎症 。 (3)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 病毒感染对对免疫活性细细胞的杀伤杀伤 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2.3、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病毒感染与细胞膜的相互关系 抑制细胞转录 病毒进入细胞后高水平转录机制 病毒同宿主RNA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病毒同翻译系统的相互作用 病毒同细胞DNA复制的相互关系 DNA病毒确保DNA复制装置有效性机制 (1)病毒感染与细胞膜的相互关系 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相互识别、结合过程 。 (2)抑制细胞转录 抑制宿主细胞mRNA的转录,导致宿主细 胞蛋白质合成关闭。 (3)病毒进入细胞后高水平转录机制 病毒粒子内装配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RNA 聚合酶。 病毒粒子装配有一个转录活化子 利用增强子确保早期基因的高效转录 晚期病毒基因的活化机制 (4)病毒同宿主RNA的加工过程之 间的关系 RNA剪切和转移到细胞质内是经常被病毒 用来从核内到质内使mRNA成熟的细胞途 径。 (5)病毒同翻译系统的相互作用 抑制宿主翻译 降解宿主mRNA 竞争宿主翻译装置 改变宿主翻译系统的特异性 (6)病毒同细胞DNA复制的相互关系 抑制宿主细胞DNA合成 病毒DNA能取代在正常位点复制的细胞 DNA 为病毒DNA复制提供原料 促使细胞DNA降解 (7)DNA病毒确保DNA复制装置有效性机制 病毒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装置 病毒能诱导细胞DNA的合成 3、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3.1、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先天不感受性:主要取决于细细胞膜上有无病 毒受体。 屏障作用: 解剖学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 盘屏障等。 生物化学屏障:这主要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 物血清和体液中的非特异抑制物。 细胞作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NK)细 胞 干扰素及其作用: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IFN诱生剂诱使 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它作用于机体细胞 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 活性。 3.2、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受病毒感染后 ,机体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按其作用可 分为中和性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四)(全国)试卷及答案
- 重庆江津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蠡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长途旅行车辆租赁及保障服务合同
- 2025版高性能变频器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版水田灌溉设施共享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法律顾问团队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餐饮业智能点餐系统合作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区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美容美发店门面租赁及服务套餐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涂胶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路基路面工程》全套教学课件
- DL∕T 2582.1-2022 水电站公用辅助设备运行规程 第1部分:油系统
- TCNPA - 景区玻璃栈道建设规范
- 股权估值协议书模板
- 【幼儿园园长论文:我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园长4000字】
- 顺丰快递合同
- 新测绘法解读
- 热力发电厂课件04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课件
- 空间天气预报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