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焊接热影响区 的组织和性能,焊接热影响区 熔焊时在集中热源的作用下,焊缝两侧的母材上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叫焊接热影响区,或近缝区。 焊接接头(joint)焊缝区(wm)热影响区(haz) 低碳钢的wm和haz一般不出现问题,但是,随着高强钢、高合金钢以及特种钢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haz易脆化,可能成为焊接接头的薄弱地带,对其研究非常必要。 本章主要根据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中,由于快速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引起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而进行讨论。,图5-1,图5-2,4. 表征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 (1)加热速度h 加热速度h快,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中的碳化物溶解不充分, 奥氏体均质化程度低,稳定性差. (2)峰值温度 tm 焊缝两侧各点的tm不同,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不同,组织性能不同. (3)高温停留时间 t h 在相变温度ac3以上停留的时间。 一般指11001200以上的停留时间。 t h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质化,同时带来严重的晶粒长大. 把高温停留时间th分为加热过程的停留时间t和冷却过程的停留时间t. 即:t h = t+ t 奥氏体不仅在加热过程中长大,而且冷却过程中也在长大 奥氏体长大的热惯性.,(4)冷却速度 c 冷却速度是决定焊接haz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参数。 i. 某一温度下的冷却速度(瞬时冷速) c 低碳、低合金钢熔合线附近在冷却过程中,冷到540左右的瞬时冷速。 因焊接冷速快,瞬时冷速测定困难,常用如下冷速: ii. 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速 为便于研究,常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示平均冷速。 即在某温度范围内,冷却所持续的时间。 如 t8/5 ,t8/3 , t100 等。 t8/5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800冷却到500所持续的时间。 t8/3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800冷却到300所持续的时间。 t100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tm冷却到100所持续的时间。 注: 冷裂倾向较大的钢种用t8/3 和t100 表示冷速; 冷裂倾向较小的钢种,如低碳钢、低合金钢用t8/5 表示冷速。,5. 热循环参数的计算,6.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 焊件尺寸形状 在e一定的条件下: a.薄板,随板宽增大,冷速增大; b.厚板,随随板厚增大,冷速增大。 接头形式 不同接头形式的导热有差异,冷速不同。 相同板厚的丁字接头冷速要比v字接头大约1.5倍。 焊道长度 接头形式、焊接参数一定时,焊道越短,冷速越大。 当焊道长度40mm时,冷速明显增大。 弧坑处冷速约为焊缝冷速的2倍;甚至 比引弧断大20。 焊接线能量 随e增大,tm 、th增大 , c增大。 a. 焊接方法不同,冷速不同:在e一定时,埋弧焊 气电焊手弧焊 b. 同一焊法 , c 也可能不同:直流反接 交流焊接 预热温度t0 随t0 增大, c 降低, t h增大。 生产中常采用低温预热,使用较小焊接线能量焊接,以获得理想热循环。 即:有效降低低温冷速,而对 t h和高温c影响不大。 焊接冷却条件 野外冷速大于室内;裸件冷速大于保温材料覆盖件。 实际生产中,常在焊件冷至某一温度时,再用石棉覆盖工件,以降低低 温冷速。,7.多层焊热循环,实际生产中常用多层焊焊接厚大件。多层焊实质上是许多单层焊热循环交替综合作用的过程。 相邻焊层之间彼此具有热处理的作用: 在焊接后一道焊缝时,前一道焊缝所具有的最低温度(即层间温度)对此道焊缝而言,相当于预热温度;而后一道焊缝对于前一道焊缝则相当于焊接条件下的后热处理。 从提高焊接质量来看,多层焊比单层焊更为优越。 多层焊分为“长段多层焊”和“短段多层焊”。,长段多层焊,指每道焊缝较长(1m)。 在焊接后一层时,前一焊层已冷至较低的温度(100200或ms点以下)图5-4 。 长段多层焊适于淬硬倾向小的钢种的焊接。 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不适于长段多层焊。 淬硬倾向大钢种焊接时,层间温度较低,熔合线附近易出现淬硬 组织而产生裂纹。必须采用相应的工艺措施,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缓慢冷却等。,(1)长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动画演示,图5-4,(2)短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 短段多层焊,指每道焊缝较短(约50400mm)。 未等前层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就进行下道焊接。 近缝区1点和4点所经历的焊接热循环是比较理想的: 1点在ac3以上停留时间较短,避免了晶粒长大; 减缓了ac3以下的冷速,防止淬硬组织。 4点是在预热的基础上开始焊接的,如焊缝的长度控制合适,ac3以上 停留的时间仍可很短,使晶粒不易长大。 为预防表面层产生淬硬组织,可增退火焊道,以增长奥氏体分解 时间。 短段多层焊对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适于 焊接晶粒易长而又易于淬硬的钢种。,第二节 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一、焊接过程金属组织转变的特点,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语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转变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氮焊 接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焊接过程组织转变的特殊性。 1.焊接过程的特点 (1)加热温度高: 热处理 tmaxac3+100200;低碳钢焊缝边界1350。 (2)加热速度快:是热处理的几十到几百倍。 (3)高温停留时间短: ac3以上停留时间:手弧焊约420秒;埋弧焊约30100秒。 (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个别需焊后保温或热处理。 (5)局部加热: 加热区随热源移动;组织转变在应力作用下进行;转变过程不均匀。 根据焊接热循环特点,建立焊接条件下金属学理论,研究金属的相变机理和组织 性能变化规律非常必要。,2. 焊接加热过程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焊接加热速度很快,各种金属的相变温度与等温转变相比发生很大变化: 加热速度越快,被焊金属的相变点ac1和ac3 越高,而且ac1与ac3 温 度差越大; 钢中含有较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时,更明显; 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奥氏体均质化程度差。 原因: 焊接加热速度很快 来不及完成由珠光体和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扩散性重结晶过程)所 需的孕育期,引起相变温度提高。 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cr、w、mo、v、ti、nb)的钢,奥氏体的转变 过程更加缓慢。 a). 碳化物形成元素扩散速度小,b).其本身还阻碍碳的扩散。 加热速度对已形成的奥氏体进行均质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 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是属于扩散过程,因此加热速度快和相变以上停 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从而均质化的程度很差。,(1)碳素钢 例如45钢: 45钢在焊接条件下比热处理条件下的cct曲线稍向右移。说明在相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焊接时比热处理时的淬硬倾向大。,原因: 45钢接头中熔合线附近粗晶区的组织粗化,奥氏体稳定性升高,淬硬倾向比热处理条件下要大。 图5-7示,图 5-7 45钢连续冷却的cct图 f-铁素体 p-珠光体 z-中间组织(包括贝氏体) a-奥氏体 m-马氏体 实线-焊接(tm=1350,t=4.5s) 虚线-热处理(tm=1050,tb=3min),图5-8,图5-9,2. 焊接cct图的建立 过去应用对热处理ttt曲线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加工处理的方法来制定焊接用cct曲线。 目前测定cct曲线的方法有两种:焊接热模拟法(多用)和就地实测法。 (1)焊接热模拟法 利用焊接热模拟试验装置与各种相变测定仪配合测定cct曲线。 加热方式:电阻加热;高频感应加热 模拟方法:将待测钢材制作成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试件,放入热模拟 装置中加热,当达到tm时,将试样置于不同冷却条件的介 质中冷却,如喷氮气、氦气等。与此同时,用温度测定、 记录装置测出t-t 曲线,并用相变测定仪测出相变点。 相变测定方法: a.热膨胀法:利用试件相变时比容发生变化来测定相变点。 b.热分析法:利用金属相变时的热效应(相变潜热)测定相变点。 c.磁分析法:根据相变时金属磁性的改变测定相变点。 (2)就地实测法: 在实际焊缝熔合线附近直接测定相变信息的方法。常用插销法。 该法的热循环与实际焊件完全相同;考虑了haz存在的温度梯 度;考虑了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影响。,3. 影响cct图的因素 (1)母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焊接条件下的cct曲线的形状,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母材的成分。 除钴之外,所有固溶于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ct曲线向右移,即增加 淬硬倾向,并降低ms点,其中以碳的影响为最大。 (2)冷却速度的影响 a. 冷速增大,fe-c相图向左下方移动,0.40.8c成分范围可形成 伪共析组织; b. 当钢中含有碳化物或氮化物形成元素时,因其在焊接条件下并未溶 于奥氏体中,而使得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cct曲线左移; c. 冷却速度增加: ms有所上升; 马氏体形态会有所改变: m条 m片 原因:冷却速度增大,马氏体滑移抗力增大,不均匀切变以孪晶 方式进行。,(4)晶粒粗化的影响 在焊接条件下,奥氏体晶粒不但在加热过程中长大,而且在冷却过程 中也长大,即所谓晶粒长大的“热惯性”。 晶粒粗化对奥氏体的分解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态有很大影响。晶粒越 粗大,晶界的总面积越小,也就减小了形核的机会,不利于奥氏体的转变。 cct曲线右移。 (5)应力应变的影响 焊接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应力。 a. 拉伸应力作用明显地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cct曲线左移。 应力和应变都会增加奥氏体的内能,从而加速扩散过程,有利扩散 型相变的进行。 b. 应力应变影响由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拉应力、切应力可促进马 氏体转变(体积增大),ms升高和马氏体转变量增加;压应力则会 阻碍马氏体转变。,第三节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haz各点经历不同的热循环,出现不同的组织和性能。整个焊接haz的组织和性能是不均匀的。 为了分析焊接过程中钢的组织转变,把钢划分为易淬钢和不易淬钢。 附:钢种脆硬倾向的判据碳当量 : ce0.42%、pcm 0.23:不易淬钢 如 20钢、a3钢、12mn、15mnti、09mn2si、15mnv等。 ce0.42%、pcm 0.23:易淬钢 如 14mnmonbb、18mnmonb、14mnmov、30crmnsi、40cr、 hy80美、hy120、wel-ten80日、wel-ten60等。,低碳钢碳当量计算式: 适于c 0.18的低合金钢。 适于c0.18的低合金钢。 不易淬钢:低碳钢、一些低合金钢; 易淬钢:热轧钢(正火态,f+p); 调质钢(回火态,s),一、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 焊接haz组织和性能的分析依据fe-c相图。 1. 不易淬火钢焊接haz可分为: (1)熔合区 ts1100 ts 奥氏体晶粒发生严重的长大现象,常温组织为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此区的韧性很低,通常要降低20%30%。拘束大件易产生脆化或裂纹。 过热区的大小与焊接方法、焊接线能量和母材的板厚等有关: 气焊和电渣焊时比较宽; 手弧焊和埋弧自动焊时较窄; 真空电子束、激光焊接时几乎不存在。 母材中含有v、nb、ti、mo等碳化物形成元素时,晶粒粗化程度降低。,(3)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 t= a31100 焊接母材被加热到ac3以上,将发生重结晶(即铁素体和珠光体 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就会得到均匀细小的珠光体 和铁素体,相当于热处理时的正火组织。 (4)不完全重结晶区(不完全正火区)t= ac1ac3 处于ac1ac3范围内只有一部分组织发生了相变重结晶过程,另一 部分是始终未能溶于奥氏体的铁素体,成为粗大的铁素体。所以此区 由粗大的铁素体和细小的珠光体组成的不均匀组织。 (5)亚热影响区 t ac1300 组织无变化,但性能可能发生变化的区域。 焊前加工变形或具有应变的钢种,在t ac1温度下发生再结晶过 程和时效应变过程;对时效敏感性强的钢种,在ac1300区发生脆 化现象。 焊接热循环,对照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组织转变归纳如图5-11所示。 举例:p187,图4-31,16mn的haz组织。,图5-11 焊接热影响区的温度分布与fe-c状态图的关系 a)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 b)铁碳状态图 c)热循环,动画演示,2. 易淬火钢焊接haz可分为: 易淬火钢包括低碳调质高强钢、中碳钢和中碳调质高强钢。 haz组织分布与母材焊前的热处理状态有关: a. 母材为正火、退火态 (1)完全淬火区 t ac3 t1100, 粗大 m (b) t= a31100 细小 m (b) (2)不完全淬火区 t= ac1ac3 f快m (b、s、p) b. 母材为调质态 除了a中的(1)、(2)区之外,还存在: (3) 回火区(软化区) tt回ac1 回火组织中的铁索体基体上存在着fe3c型碳化物, 若tt回时,组织无变化; 但当tt回ac1时 ,合金元素和碳原子发生扩散,使碳化物颗粒增大,铁素 体基体因贫合金元素和碳而变软。,几点说明: a. 不易淬钢的haz一般为af+p,但若母材成分和施工条件有异,将 发生不同转变: 钢中存在s、c偏析,haz会出现不应有的脆硬组织,甚至裂纹; 低碳钢在不完全重结晶区也会出现脆硬组织。 因快速加热至ac1ac3时 , p a(0.8c), 快速冷却时c来不及扩散,amt 最终组织为f快m 或m-a组元。 b. 易淬钢一般发生am转变,但若冷速慢,碳和合金元素含量低时, 也会出现f、p组织。,二、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性能分布也不均匀。 一般焊接结构主要考虑haz的硬化、脆化、韧化、软化及综合力学性能 问题,抗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决定。 以上性能在一般试验条件下,只是反映焊缝和haz的平均性能,难以反映热影响区某个部位(区域)的实际性能。,1、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母材的淬硬倾向(内因) haz的冷却速度(外因),焊接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hmax: hmax(hv10)= 140 + 1089 pcm- 8.2 t 8 / 5,材料淬硬倾向的评价指标 碳当量,钢中含碳量显著影响奥氏体的稳定性,对淬硬倾向影响最大。含碳量越高,越容易得到马氏体组织,且马氏体的硬度随含碳量的增高而增大。 合金元素的影响与其所处的形态有关。溶于奥氏体时提高淬硬性(和淬透性);而形成不溶碳化物、氮化物时,则可成为非马氏体相变形核的核心,促进细化晶粒,使淬硬性下降。 碳当量是反映钢中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影响,它是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按其对淬硬(包括冷裂、脆化等)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常用haz的hmax来间接判断haz的性能: a. ce、t8/5与hmax的关系: hmax1274pcm45 hmax559 ce+100 hmax140+1089pcm- 8.2 t8/5 随pcm、ce的增大或t8/5的减小,hmax升高。可见: hmax是反映钢种焊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碳当量更为准确。 强度级别越高的钢种,相应的最大硬度允许值越大。 见p195表4-15,图5-12,b. 焊接haz中hmax的计算: 国产低合金高强钢hmax计算式: 当t8/5m100时,hmax52.0147.0pcm-81 lg t8/5 注: m100指haz组织全部转变为m时的t8/5,此时冷速已达 饱和值,只与含碳量有关,而与冷速无关。,c. haz硬度分布: 低碳低合金钢haz硬度分布 低碳低合金钢haz硬度分布如图5-13示。 焊接haz的熔合区附近硬度最高,距熔合区越远,硬度逐渐接近 母材。 hmax没有在熔合线上,而是在偏向haz约0.05mm处。 原因: haz中,tm1100区,晶粒粗大,快速冷却时硬度升高; 熔合区中,c由固态母材向液态熔池扩散,结果使焊缝因含c量升 高而硬度增大,母材则因含c量减小而硬度降低。 焊接接头haz硬度测定方法,硬度测定方法图,图5-13, 调质钢haz的硬度分布 调质钢haz硬度分布与 基本相同,但在 tm600700有一硬度下降区软化区。,图5-14,经过调质处理的高强钢和具有沉淀强化及弥散强化的合金,经焊接之后在haz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软化或失强,这将影响焊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i. 调质钢haz的软化程度与母材焊前的热处理状态有关。 母材焊前回火温度越低(即强化程度越大),则焊后的软化程度越严重, 如图5-15所示。 ii. haz中软化最明显的部位大都在a1a3之间,一般在 t=acl附近失强最大。这与此温度内不完全淬火过程密切相关。 焊接加热过程中,a未达平衡,fe3c、k未能充分溶解;冷却时a发生分 解,使强度、硬度降低。 iii. 不同的焊接方法和焊接线能量主要影响软化区的宽度。 e增大、软化区宽度增大,强度和硬度降低。 有人认为,接头中的软化区为以狭层,并处于强体之间,其塑性变形受到相邻两强体的拘束,受力时将会产生应变强化的效应。因此对接头性能不构成影响。,图5-15,图5-16,2. 热影响区的强度和塑性 (1)焊接haz强度 低碳钢: 低合金高强钢: haz强度分布与硬度分布曲线相似,只是坐标不同而已。 (2)haz塑性 塑性分布曲线与强度分布曲线相似,但走向恰恰相反。,3. 热影响区的韧性 韧性是材料在塑性应变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体现。 以碳锰钢为例,说明haz不同部位的韧性分布如图5-17示。 由图可见: haz韧性降低(脆化)有2个部位: 过热区(粗晶区)和400600的时效脆化区; 900左右细晶区韧性最高。 haz脆化有多种类型,如粗晶脆化、 析出脆化、组织脆化、 热应变时效脆化、氢脆和石墨脆化等。,图5-17,a. 高强钢的粗晶区可能有两种元素引起的脆化: i. 晶粒粗大导致的脆化(不易淬钢) 晶粒长大是晶粒相互吞并和晶界迁移的过程。 若钢中含有c、n化合物形成元素 (ti、nb、mo、v、w、cr), 可阻碍晶粒长大。 例如:18cr2wv在1400时晶粒才明显长大; 45钢和23mn钢在1000时就显著长大。 粗晶致使韧性降低的程度: 手弧焊约5,埋弧焊约30。 ii. 脆硬组织导致的脆化(易淬钢) mt、bg、组织遗传等。,b. 预防粗晶脆化的措施 i. 选择晶粒不易长大的钢种作为母材 多元微合金元素强化母材,希望得到bl和md组织 ; 微量合金元素获得弥散强化的细晶粒钢。 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 焊前t0=150300预热,适当降低焊接线能量,用以增大冷却速度。 焊后热处理: 正火处理,细化组织; 调质处理,改变组织形态。,(2)组织脆化 钢种和冷却条件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脆硬组织,常用低合金高强钢haz脆化主要是由于m-a组元 bg 脆化、bu 、w、组织遗传等。 a. m-a组元脆化 某些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haz和wm中,在一定冷却速度条件下,处于中温bu 转变区间,先析出含碳量很低的铁素体,并且逐渐长大,而使得c大部分富集到被铁素体包围的岛状残余奥氏体中,当连续冷却到400350时,残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达到0.50.8,随后,此高碳的奥氏体转变为mt和a的混合物,即m-a组元。随m-a组元的增多,脆性转变温度显著升高,即使焊接haz脆化。 m-a组元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 i. 冷却速率 见图5-19 冷速小时,af+fe3c 冷速大时,am 中等冷速条件下,abg (m-a组元) ii. a的合金化程度 a的合金化程度越高,稳定性越强,越容易形成m-a组元。 实际高强钢的焊接接头中,在ac1ac3区也可能出现m-a组元。,图5-19,b. 析出脆化 某些金属或合金焊接区因处于非平衡状态,其性质不均匀,在后续的回火和时效过程中,从非稳态固溶体中沿晶界析出碳化物和氮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及其他亚稳定的中间相等,而使金属或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脆性提高,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析出脆化。 熔合区和粗晶区的组织不均匀比接头其它部位更易脆化。 析出脆化产生原因: 不均匀析出的c、n原子聚集于位错周围,形成conttroll气团,阻碍位错运动,使金属强度、硬度升高,韧性下降,发生脆化。 晶内析出不引起脆化。,c. 遗传脆化 厚板结构多层焊时,上层焊道的haz粗晶区位于该焊道的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一般可使上层焊道的粗晶区得到细化。但是,某些钢种则事实上仍保留粗晶组织和结晶学位向关系,造成脆化。称为“遗传脆化”。 遗传脆化主要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洛巾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开关电源模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磁棒横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企业合作借款合同样本参考
- 中国头巾纱面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全车钣金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肌病的护理个案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
- 2025采购合同范本-供应商协议书是这样写的
- 2025年农业科技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QGDW11486-202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
- 超星尔雅《艺术鉴赏》课后答案彭吉象82045
- 儿童流感科普课件
- 交警辅警笔试试题及答案
- 测试占有欲的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小园三部合唱简谱春天少年合唱团
- 农商行党务管理制度
- 完整的2025年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舞蹈教师劳动合同协议
- 香港雇佣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