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苏俄这一时期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措施是余粮收集制()。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4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根源是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 ()。5斯大林体制最主要的缺陷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6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重点发展重工业 ()。7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而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工业方面,尤其是重工业方面 ()。8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的认识 ()。9导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10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答案12.3.4正确答案: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落后性5正确答案:斯大林体制最主要的缺陷是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67.8.9.10.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之所以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由于什么?答案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物力,按需分配。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4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5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应如何理解?答案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6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什么?答案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什么?答案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8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的实质都是什么?答案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9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答案新经济政策的推行。10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剥夺年代”指的是什么?答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11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得出此观点是基于什么?答案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12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什么?答案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3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答案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错误:_改正:_ 错误:_改正:_答案4.错误,改正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9.错误,改正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答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2(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答案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3(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答案新经济政策时期4(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答案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5(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答案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2题与3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涵和作用(1)内涵:“战时”说明此政策不是经济发展常态下出现的,“共产主义”体现了当时布尔什维克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理解。(2)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史料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解读 3史料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解读 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1)积极作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5史料普京说:“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解读史料表明斯大林体制不符合苏联的国情,长期制约了苏联社会的进步。6史料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解读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中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7史料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带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解读赫鲁晓夫的蛮干主要是指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8史料据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解读史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发展较快,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9史料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解读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而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造成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10苏联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答案2史料表明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3史料表明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小题狂做满分卷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特别是农民的支持。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特殊的政策,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沙皇统治已经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答案A2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键信息就是:“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也就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答案D3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从题中可以反映出A项大危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打击大,与图片信息不吻合。1913年的数据表明美国当时的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两图反映的是工业问题,D项包含工农业。B项正确,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答案B4“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从两个数字对比来看,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答案B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而此时的苏联正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时期,“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故选C项。答案C6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针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的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A、C两项是表面现象;“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答案B大题限时限字练本卷共1题,满分22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30字,第(2)问限字15字,第(3)问限字120字,第(4)问限字40字,第(5)问限字50字。8某高中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王刚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体制创新和调整”,做了几张知识卡片。卡片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王斯德苏联兴亡史卡片二罗斯福1938年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卡片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17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4万亿元,年均增长11.4%;2007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跃上了10万亿元的新台阶,居世界第三位。纵观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而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创造了13亿人同时迈入工业化的伟大奇迹,中国工业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迈向工业大国:30年工业改革和发展回顾请回答:(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材料?还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材料?各列两种。(3分) 限30字 (2)依据卡片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限30字 (3)卡片二中“新政”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开始”体现在哪里?(6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3分) 限30字 (4)卡片三所展示的巨大成就无疑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很多创见。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除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之外还有哪些?(3分) 限30字 (5)上述卡片所反映的改革在实质和手段上有何相同点?(5分) 限30字解析第(1)问考查对史料收集方法的理解。此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2)问考查对列宁实行经济改革政策的理解。根据提示“迅速、直接的办法”指的是苏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指的是在小农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采取市场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