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设计者 新钢中学 吴丽丽 【教学设计理念】1、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程标准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2.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学、对比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圈层结构。其实,人类对进入地心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封神榜里的土行孙,到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旅行,都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如何探测地球内部圈层?能不能像切鸡蛋一样把地球切开?幻灯片展示切成一半的熟鸡蛋。【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1、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2、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引出地震波)【新课探究】探究一: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总结】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4千米。2、地震波地球的X射线。3、有。(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2)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4)遥感技术(5)其他的手段2、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读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请说明原因。3、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你认为横波的破坏大还是纵波?请说明原因。4、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5、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你能简单的说说原理吗?【总结】1、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2、先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晃,与二者的传播速度有关。3、横波破坏大。与地震波的波动方向有关。4、较为稳定。5、如表格分 类传播速度传播的媒介共同点纵波较 快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 慢固 体【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虽然地震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人们带来深刻的灾难,但它却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是通往地球外部的信史。【板书】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地震波1.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深度(千米)0 3 6 9 12 15100020003000400050006000速度(千米/秒)SP探究二:1、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读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思考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它们因何得名?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总结】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对照幻灯片上的图1.26进行讲解,并适时分析。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物质状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3 km2900 km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地幔上地幔固态下地幔地核外核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2、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读图1.27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思考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是什么?地球从外向内,三个圈层组成物质的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3、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软流层的位置,结合提供的材料掌握软裂层的相关知识。材料:软流层由于人类尚未直接接触此层,故对其性质都是推测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性质。在岩石坚硬处传播快,反之慢。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因此被认定较软,并可能有一定流动性,故名。 科学家们推测,此层变软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聚集衰变产热。我们都知道豆子在热时变软,岩石也一样。 软流层经最新的测量,被认为仍是固体。但在热量集中的地方,可能有局部熔融,被认为是岩浆的源地。有人曾根据岩石的导热性推测软流层的温度,结果发现在100km深度上温度可达1300左右,这个温度与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的温度十分接近,这似乎证明:火山熔岩就来自于软流层,换句话说软流层似乎就是岩浆的发源地。 【总结】圈层名称特征组成物质 地壳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硅酸盐类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等【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纵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板书】【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板书】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课堂小结】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特别是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课堂练习】1、横波在到达地核时完全消失,这是因为:( B )A、组成地核的物质为固态 B、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C、内核的物质接近气体 D、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A、 6 千米 B、17 千米C、 33千米 D、56千米3、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D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个人转租房合同范本
- 商超供应商合同补充协议
- 医疗耗材采购与合同范本
- 医疗物资还款协议书范本
- 共享健身合伙人合同范本
- 合同权利无偿转让协议书
- 借贷合同居间协议书范本
- 印花税缴纳合同补充协议
- 四人合伙投资协议书合同
- 南京夜间土方外运协议书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
-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财税公司报告
- 脱发患者的头皮及头发护理方法
-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的全身调理与养生保健
- 警械培训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专项训练60篇-含答案
- 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 【江苏洋河股份内部控制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12000字(论文)】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