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二 )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毛秀花 学习古代汉语內容 v文字、词汇、语法、语音 v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v词汇是词的总汇,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v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v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文 字 1.六书与汉字形体 2.形声字结构与汉字部首 3.汉字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 简字 1. 汉字概说 v时间 v性质 v创造者 时 间 早:如果把新石器时代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 上限,汉字已经有六千年的发展历史。 晚: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 地发展了三千六百多年。 时 间 性 质 v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v汉字: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 v汉字:形兼音义的意音文字。 文字 v奚仲作车,苍颉作书。 2. 六书 v六书概念 v四体二用 六书概念 v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文字学大师。 v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 解字义的字典。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字 分别归在540个部首之中。 v一曰指事 v二曰象形 v三曰形声 v四曰会意 v五曰转注 v六曰假借 四体二用 v清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 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v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v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 是也。 3.汉字形体构 造 v象形 v指事 v会意 v形声 象 形 v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v所谓象形,就是依照物体的形状,客观地描摹出实 物的全部或部分特征的造字方法。 口 象人嘴。 人 象侧身而立的人形。 日 象太阳形,金文写作“”。 燕 象燕子形。 丘 象小山丘形。 川 象河川形。 瓜 为表示瓜而连带画出瓜蔓。 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v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表明意义的造 字方法。 v上 长横表示基线,短横指示方位。 v下 长横表示基线,短横指示方位。 会 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 所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 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v采 表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v从 表示一个人跟从另一人。 v步 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 形 声 形声者,以事成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所谓形声,就是用表示意义类属的形符和表示读音 的声符构字的造字方法。 取(甲骨文) 要(小篆) 形声字结构与汉字部 首 1. 形声字结构 2. 汉字部首 1. 形声字结构 v基本构件 v结构类型 v声旁作用 1. 基本构件 v由意符、声符组合。 v意符表示意义范畴, v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v如“株”是由“木”和“朱”构成,“木 ”是形符,表示“株”属于木类,“朱” 是声符,表示“株”的读音与“朱”相近 。分析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说文 的术语,称为“从某,某声”。那么“株 ”的结构便是“从木,朱声”。 结 构 类 型 1. 基本结构 左形右声(防 祥 梧 ) 右形左声(郊 郡 胡) 上形下声 (艺 芍 宇 ) 下形上声 (坠 墓 煎) 外形内声 (园 围 圆 ) 内形外声 (问 闷 辨) 形占一角(哉 栽 载) 声占一角(徒 徙 從) 2.特殊结构 v(1)转注 v“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v所谓“建类一首”是指同一个部首,声音相近; 如考和老,同属老部。 v“同意相受”是指意义相同可以相互注释。如考 和老,用考可以解释老,用老也可以解释考。 v但是有些字虽然互训,如“初、首、元、肇”等 都有 “始”的意思,但部首不同,不属转注; v也有些字虽然同部首,如狼、狗、猫等字,但不 能互训,也不属转注。 v转注虽属六书之一,但非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 法。 v(2)假借 v“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v所谓假借就是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们造 字,就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并寄 托其意义。假借字一般与造字的原义无涉,只是 因为同音才借用。如: v 北,原义是二人相背,借为北方的北。 v 女,原义是妇女,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v 易,原义是蜥蜴,借为难易之易。 v 难,原义是一种鸟名,借为困难之难。 v 来,原义为小麦,借为来往之来。 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 字 1. 形体演变 2. 古书中的用字 1. 形体演变 v形体概念 v演变规律 v演变途径 形体概念 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外形。 演变规律 v象形表意抽象 v繁复简明 演变途径 v甲骨文 v金文 v篆书 v隶书 v楷书 甲 骨 文 v甲骨文: v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占卜 。 v刻写时间:殷商、西周 v发现时间:1899年 金 文 v金文: v铸造在青铜器上,用于记功,也叫钟鼎文 。 v最早见于商朝后期,西周是其全盛期,延 续至战国。 篆 书 v篆书:大篆,小篆 v大篆:秦统一前秦使用的文字。 v小篆:秦统一后秦推行的、在大篆基础上 进行省改的文字。 隶 书 起源于秦代,汉代通用的文字。 秦代的隶书,称为古隶。 汉代的隶书,称为今隶。 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 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2、古书中的 用字 v通假字 v古今字 v异体字 v繁简字 v一 通假字 v通假,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 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 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或 正字,而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借字, 或通假字。如:愚公移山:“甚矣, 汝之不惠。”这里的“惠”是“聪明”的 意思,本字应是“慧”,而“惠”则是通 假字。 v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不同,假借的特 点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而通假的 特点则是“本有其字,临时借用。” v通假字的种类: v通假的条件是借字和本字须音同或音近 。据此,通假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v1、音同通假字。是指与本字读音相同的 通假字。如: v“畔”通“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v“脩”通“修”(邹忌脩八尺有余) v“豪”通“毫”(秋豪不敢有所近)。 v2、音近通假字。是指与本字读音相近的 通假字。 v(1)双声通假。如: v“趣”通“促”(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2)叠韵通假。如: “適”通“谪”(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耆”通“嗜”(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3、声韵相邻的通假字,即借字与本字的声 韵都不相同,但都相近。 如:“归”通“馈”(归孔子豚) “盖”通“盍”(盖亦反其本矣!) 二、古今字 (一)定义 古今字,是指在不同时 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 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 其中产生在前的叫古字, 产生在后的叫今字,合称 古今字。例如“债”,本 作“责”,后写“债”, 在“债务”义上,“责” 与“债”是古今字的关系 ;表示成熟义的字本作“ 孰”,后写成“熟”,“ 孰”与“熟”就是一对古 今字。 (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一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引申分化义而造区别字 。如: “奉”本义为“手捧”,后由此义又引申分化出“奉献 ”义。为区别这两个不同义项,后人又造“捧”,来 表示“用手捧着”的意义,而让“奉”专表“奉献” 义,这样就以不同的形体将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区别开 来。又如“见”与“现”,“坐”与“座”,“受” 与“授”都属此类。 二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假借义而造区别字。如 : “戚”本义是“一种斧子”,因为同音关系,它又被 假借为“悲慼”的“慼”,为求区别,后人又造“慼 ”,来表示这一假借义,而“戚”仍表它的本义。又 如“卒”与“猝”、“辟”与“避”、“度”与“渡 ”等都属此类。 (三)今字的形体 今字为古字的后起字,一般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 增改而成,细分则有如下几种: 1、在古字的形体上增加偏旁形成今字。 (1)增加形符。如: 章彰 弟悌 反返 斯撕 队 坠 共供 采採 受授 然燃 莫 暮 (2)增加声符。如:网罔 食饲 2、变更古字的偏旁成为今字。 (1)变更形符。如: 沽酤 没殁 张胀 赴讣 閒間 错措 唱倡 说悦 敛殓 徹澈 (2)更易声符。如:憯惨 3、对古字形体略加改易而成今字。 如“军阵”的“阵”,原作“陈”,后作“阵” ;“太子、太极”的“太”,本作“大”,后 作“太”。 4、古字与今字形体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 如: 要邀 伯霸 战颤 身娠 三、 异体字 (一)异体字定义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 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字义不会发 生歧误。 (二)异体字类型 1会意字跟形声字的不同。(泪涙 岳嶽) 2改换意符。 (咏詠 煖暖) 3改换声符。(烟煙 妒妬 ) 4变换偏旁的位置。 (和咊 鹅鵞 ) 5形符、声符都不同。 (同仝 咱偺 ) 四、繁简字 v(一)定义 v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繁体”和“ 简体”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字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形体,而这几个形体的笔画有多有少,那么笔 画多的叫繁体,笔画少的叫简体。 v(二)简化字的构成方式 1保留原字轮廓。(龜龟) 2保留原字特征部分而省略其他部首。(醫医 點点) 3新造形声字。(锺钟 運运 ) 4新造会意字。 (寶宝 滅灭) 5同音替代。(穀谷 後后) 6草书楷化。(時时 頭头) 7符号代用。 (趙赵 雞鸡 ) 8采用古体字。(從从 氣气) 9采用古代异体字。(禮礼 無无) 10采用历代简体或俗体字。(燈灯 體体) 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本义与引申义 1.古今词义的异同 v 古今词义完全相同 v v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v v v v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v v v 单音节词与词组 v古今词义完全相同 v自然现象:天、地、日、月、山、河、水、电、 冰、雪等; v家畜名称:牛、羊、马、鸡、狗、兔等; v方位方向:上、下、左、右、前、后、东、南、 西、北等; v肢体器官:眼、耳、口、鼻、舌、手、头、心、 肺、肝、脾等; v还包括一些时令、数目、亲属称谓、劳动工具、 生活用品,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名称等等 。 v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如: 词古义今义 管锁钥管子 冠冠帽子 省省看视 快快高兴 v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如: 词古义今义 识记住认识 厌满足厌倦 国国都、首都国家 汤热水、开水面、菜汤 金金属黄金 睡打瞌睡睡觉 再第二次重复 v古今同中有异的词,或表现为词义扩大,或表现为词义缩小 ,或表现为词义转移: v1词义的扩大 v所谓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如: 词词古 义义今 义义 嘴鸟嘴所有动物的嘴 脸面颊面部 响回声响声 江长江江河 唱领唱歌唱 洗 洗脚清洗 v2、词义的缩小 v所谓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 如: 词词古 义义今 义义 宫先秦时指房屋后专指帝王的房屋 瓦泛指一切陶制品 房顶盖的瓦 谷百谷小米 臭气味臭气 肥人畜肥畜肥 鼠穴居动物老鼠 虫动物总名昆虫 祥吉凶预兆吉利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由原来的一种 转变为另外一种,即词的中心义素发生了变化。 如: 词古 义今 义 走跑步走路 脚小腿足 涕眼泪鼻涕 骄高大的马骄傲 市市场卖买 闻耳听鼻嗅 行李出使的人旅行带的物品 v词的类型: v单音词和复音词 v原来的单音词和后来的复音词比较,主要 有四种情形: v(一)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词尾。如: 桌桌子 鸟鸟儿 妹阿妹 v(二)原来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组合。如: 衣衣裳 朋朋友 军军队 v(三)原来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词组合。如: 往来、天地、左右、是非、长短、好歹。 v(四)新的复音词取代了原有的单音词。 如:昔从前 伐攻打 冠帽子 词的意义 v一、词的本义 v二、词的引申义 v一 、词的本义 v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v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词的造词时 最初、最原始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 天所说的本义,实际上只是有古代语言文字材料 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我们说“集”的本 义是“群鸟在木上”,是因为有它的字形和诗 经里的用例作证明。我们知道,汉语已经有了 上万年的历史,而汉字从甲骨文算起,距今也不 过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以前漫长的时 期里,汉语的词究竟有过什么样的意义,今天已 经无从可考了。 v那么,怎样来探求词的本义呢? v(一)分析字形 v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 着密切的关系,形体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造 字阶段它所代表的词义。探求词的本义,首先可 以借助于字形的分析。这里所谓的字形,指的是 小篆以前的古字形体。比起楷书来,它们距离造 字时代要近得多,写实象形的特点更为明显。如 : v豆,古代盛肉食物的器皿,木制,高脚,圆口。 v儿,突出头上囱门未合的形象特征,本义指小孩 子。 v甘,口中含有食物的形象,是指事字,其本义为 味美。 v(二)考察文献 v通过字形分析确定词的本义只是探求本义的途径 之一,也是第一步。这了印证这一判定的正确性 ,必须到古代文献,特别是先秦文献中去找寻例 证。只有将字形分析和文献的考核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互相参证,才能较准确的判定词的本义。 如: v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觞酒豆内箪食。 v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v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v稼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钳工入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通知模板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照片课件
- 钢质门窗行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机关文印笔试备考模拟测试题
- 钢笔绘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经济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讲座培训】《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解读课件
- 现代农业技术讲座课件
- 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施工安全交底
-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课件
-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第十三章轴对称等边三角形 导学案
- DB11-T1515-2018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备配置规范
- 政府会计制度应用课件
-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 2020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课文翻译
-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 外科医学—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