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试范围】古代中国的经济 【课程标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单元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 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 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 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 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 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 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 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知识结构展示:知识结构展示:(宏观把握单元知识脉络)(宏观把握单元知识脉络) 古代中国 经济 经济状况 经济活动 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特 点 “本” “末” “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农业 手工业 手工业 商业商业 第第1 1课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第2 2课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领先世界领先世界, ,多种经营多种经营, ,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第3 3课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 不断发展不断发展, ,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第4 4课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 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单元结构单元结构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考试范围】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以王为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土 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四)新中国: 1950年土地改革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1、确立过程与影响: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商 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 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 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2、分类(按土地占有形态):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 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1)国有土地:曹魏的屯田制、北魏到隋唐的均田制(封建国家 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康熙时更名田 (2)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 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3)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 3、特点: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四)新中国 1950年土地改革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1956底三大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在国家,使用权在 经营者。 二、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 (主要指奴隶社会,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不利于调动 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到个体农耕(主要指封建社会)的变化过程 ,此过程由生产力(尤其是农具和生产技术、水利)的进步所决定 的。 (一)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农具和生产技术、水利)进步的过程。 1、原始农业:农业起源地之一(约一万年);最早培植水稻、粟 (七八千年)。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奴隶社会: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商周 时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 3、封建社会: (1)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是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农具和牛耕) 两汉时期是改进和进一步推广阶段(耦犁和犁壁) 隋唐时期是完善阶段(曲辕犁和犁评)。 (2)耕作技术 耕作方法:A、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B、西汉时的代田法 C、耕耙耱技术形成, 也采用耕耙技术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的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3)水利灌溉 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黍稷 豆 麦 稻 五谷丰登五谷丰登 六畜: 猪 马牛 羊鸡狗 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 马羊猴鸡狗猪 刀耕火种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都江堰都江堰 造福千秋造福千秋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都江堰。 ( (余秋雨余秋雨) ) 李冰父子李冰父子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 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 ,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 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郑 国 渠 白渠 漕渠 六辅渠 龙首渠 井渠法 筒车 隋唐五代 南方 高转筒车 宋代 水转筒车 水力为动力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东汉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西汉时期的耦犁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形象图) 西汉二牛三人耦犁法 西汉二牛一人犁耕法 犁壁 犁评 犁箭 犁铲 唐朝的曲辕犁唐朝的曲辕犁 (二)特点 1、是农业起源地之一,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 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 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 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 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 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5、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一、认识小农经济 (一)形成的条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 的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二)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评价 1、积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 品除缴纳赋税外可供自己支配。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 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发展。 2、消极: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自然灾害)人祸(封建剥 削)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 大。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 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影响农业发展的原因 1、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 2、生产工具的改进 3、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 农业书籍等) 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 7、政局的稳定 6、赋税制度的改革 5、土地政策的调整 8、统治者的重视 9、经济文化交流 生产力因素 生产关系因素 其他因素 10、自然环境的优越 二、认识土地兼并 (一)原因 1、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导致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2、直接: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 兼并愈演愈烈。此特点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 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二)影响 两种矛盾、两种结果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 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 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 战争的爆发。 (三)封建政府抑制兼并 1、原因: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 达到增加政府收入 2、措施:均田制与赋税改革 (1)均田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 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 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 (2)赋税改革:如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 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试范围】手工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梳理】 一、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二)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后来居上 (三)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一)官营手工业 1、产品精美的原因: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2、概况 (1)冶金技术 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时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冶铁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西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南北朝:灌钢法 (2)制瓷业: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朝:五大名窑(定汝哥官钧)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成熟) 明朝:彩瓷清朝:珐琅彩瓷 认识: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 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我国 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丝织业 世界最早学会养蚕缫丝(四五千年) 商朝:织机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东西织室(长安) 唐朝: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 明清:设织造局,缎 (二)民间手工业 1、范围: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主要交纳赋税与家庭消费 、剩余的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2、 历程: 春秋战国到秦汉: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以后: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 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 业,占据全社会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 【知识拓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具体原因 1、市场:官府、地主的沉重剥削造成农民的贫困,进而引发农民 购买力低;闭关锁国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 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人、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厂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石油专业试题讲解及答案
- 园林专业规范试题及答案
- 电工类专业试题及答案
- JavaEE轻量级框架Struts2 spring Hibernate整合开发 第2章Struts2与MVC模式
- 深圳审计专业试题及答案
- 煤矿杂物运输施工方案
- 戗台施工方案
- 暖风工程施工方案
- 消防安装工作计划书
- 诊所质量体系自查报告
- 素描基础《几何石膏组合 两个》课件
- 神笔马良-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成人肺部超声检查方法
- 【完美排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IPC-7530 A群焊工艺温度曲线指南(回流焊和波峰焊) 中文版
- 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口算题(20000道 可直接打印 每页100道)
- 室内装修工程应急预案范本
- 食品生产许可品种明细表优质资料
- 屎壳郎的大粪球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