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doc_第1页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doc_第2页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doc_第3页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题目: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学 号: 201230080912 姓 名: 罗芳 4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爱国主义诗人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纵观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心忧国家、贴近人民。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年间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属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因此这场暴乱带有民族矛盾的性质,当时则是唐王朝平息叛乱,是维护国家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两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作于安史乱军占领长安之后,杜甫困居长安,面对故都长安在战乱中凋敝、荒凉的景象,诗人抚今思昔,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春望中,杜甫以沉痛的笔触批判了安史乱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痛斥了战争的毁灭性后果,表达了杜甫反对国家分裂和向往和平的态度。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而这也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但是诗人深知,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当分裂战争来临时,只有奋起反抗,才能用战争结束战争,用战争赢得和平,回归统一。所以,杜甫又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地赞美了官军痛击叛军的胜利。公元763 年,诗人听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也由此结束,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诗人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这首诗中,杜甫闻听收复失地,欣喜若狂。唐军的胜利使得分裂的国家统一,他又可以返回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诗也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比较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歌,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都写到战争的胜负。但杜甫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念。在杜甫看来,唐军是代表国家的正义之师,而安史乱军则象征了分裂国家的不义之师。唐军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乱军的胜利则会使国家分裂。心忧国家、心系天下正是杜甫爱国情怀的博大之处。人民是杜甫诗作中始终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战乱之中,诗人与人民一同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同情悲悯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是,面对战争诗人绝不是空作悲叹、消极避战,而是热情地赞颂和肯定了普通百姓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行为,这种价值评判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杜甫的这种高尚情怀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诗人,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受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杜诗就更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从宋代以后,无数的爱国志士都从杜诗中间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我们看北宋将要灭亡的时候,有一个爱国名将叫宗泽。宗泽坚决抗金,但是报国无门,朝廷掣肘他,他没有办法渡过黄河去杀贼。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吟诵着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纲也一样,在他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的时候,他亲笔题写杜诗,送给他的朋友,以此鼓励他的朋友。当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文天祥被抓到燕京去以后,关在狱中三年,始终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最后从容就义。他在燕京狱中熬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太后都已经投降了,家人都失散了,南宋已经灭亡了,他为什么还要在那里为着维护民族的尊严,坚持民族的气节,就是不投降?是一种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写道:“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屋檐下面,就是在监狱里面,展开一本书本来读,古人的道德光辉照亮了我。文天祥所说的古人的著作,其中首先就是杜诗。所以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他把杜诗的句子从原诗中抽出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诗,他一共写了二百首集杜诗,都是五言绝句。这说明一部杜诗就是支撑着文天祥的精神源泉,一部杜诗就是文天祥民族气节的核心内涵。我觉得,杜甫在这方面的巨大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过分的。我曾经听很多位前辈说过,当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了,那时候很多流亡到重庆、成都的前辈,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吟诵起一首诗,就是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时候大家觉得最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就是杜诗。杜甫并不是一人独歌,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应和。历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沿袭模仿着杜甫的创作道路,他的诗风和人格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胡震亨评价杜甫诗歌:“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像后代的王安石、陆游、苏轼、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对杜甫诗中悲悯的内涵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也都具有一颗颗悲悯之心,诗人们并且做到将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写出了一首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是深刻现实的写照,他们成为了无愧于祖国人民的诗人,更是国家和人民十分需要的诗人。 杜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发展到21世纪,杜甫已离开我们千年之久,但其人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