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语文、数学).docx_第1页
高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语文、数学).docx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语文、数学)特征码hfrhpakjgpwvkruxkgch 高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语文、数学) 语文:一、试卷总体评价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在题型设置上紧扣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特征,做到高度契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高考语文,把握命题的基本特征,从而实现心中有数的测试目标,全卷总分150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写作等四个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和语文解题能力。通过考试后的成绩分析来看,达到了测试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基本特征和命题规律,有效检测了学生前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教师了解学情,明确现状提供了依据,为后期语文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语文学科考试情况分析全年级参考人数843人,其中文科413人,理科430人,最高分112分,最低分0分,全年级语文平均89.84分,文科班平均91.02分,理科班平均88.70分。语基部分的成语、病句、语言表达类、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填空得分率普遍较低。全年级348人语文成绩不及格,占到了总人数的41.08%。同类班级之间的差距较小,大多在2分之内。这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状况较差,需要教师落实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三、答卷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薄弱。第18题病句修改题做得普遍较差,满分3分,文科平均分0.92分,得分率31%,理科平均分1.13分,得分率38%。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满分5分,文科平均分1.44分,得分率29%,理科平均分1.62分,得分率32%。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显示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下功夫去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过少。(2)缺少规范意识。就高考语文而言,许多题目的解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第5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在解题时着重从关键语句,小说的情节,以及主题等三个角度去思考。许多同学在完成该题时缺少规范的表达,甚至于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入手。(3)应试技巧欠缺。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不知道回到文中,对于主观题而言,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找根据,树立起文本意识。(4)文言能力较差。文言断句,无从下手。第10题文言断句,满分3分,文科平均分1.11分,得分率37%,理科平均分1.14分,得分率38%。遇到文言翻译题,要么不会,要么翻译与原文大相径庭,要么翻译出的句子有明显的语病,达不到“信”、“达”的基本要求,提升空间很大。(5)写作问题明显。作文最高分45分,文科平均分39.65分,理科平均分38.05分。新材料作文,许多同学对材料分析不透彻,立意不明确,标题粗糙,写作毫无章法,不顾应试作文的特点,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结果大大超出了800字的范围,叫人产生视觉疲劳,反而出力不讨好。答题过程中字迹潦草,与整洁美观的卷面要求相差甚远,不仅扣掉显性的卷面清洁分12分,而且隐含的文面印象分也大打折扣。四、应对措施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状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2、加强基础教学,打好坚实基础。备课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低起点,讲求落实,以易带难,全面提升。3、加强审题意识和答题的规范指导。课上和训练讲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先要求把题目读懂,涉及的考点是什么,要回答哪些知识要点,分几步来回答,回答的规范语言应该怎样表达。4、现代文阅读加强现代文技巧的模式训练,让学生明确作答方向;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和整合意识。5、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6、诗词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答题步骤。7、加强作文指导。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作文指导,多进行一些升格作文的修改训练,减少或消灭错别字。 数学(理):1 试题特点(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高考命题的意图和宗旨。考察内容为选修22全部内容,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共有86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42分,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有22分,符合高考大纲的要求,符合高考命题的方向。(2) 注重能力考查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善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综合应用,支离破碎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能力的考查时,既要注重综合性,又兼顾到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3)整个试卷计算量大,追求大的运算量,注重考查数学的计算能力以及灵活地解决问题能力。(4)试题难度结构是两头简单中间915题难,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考试难度结构,导致解答题有很多同学失去信心和节奏,考的不理性、考的不顺畅。2考试结果(1)全校平均分63.76班级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均分 62.4 69.2 67.9 68.8 67.1 65.2 47.1 55.5 56.9 80.9 (2)理科各题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题名 平均分 得分率 满分率 方差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001 2.62 0.52 0.5233 6.251 2.5 0.52 0.34 002 3.36 0.67 0.6721 5.5224 2.35 0.67 0.5 003 4.52 0.90 0.9047 2.1615 1.47 0.9 0.23 004 3.60 0.72 0.7209 5.0415 2.25 0.72 0.37 005 2.36 0.47 0.4721 6.2451 2.5 0.47 0.45 006 4.67 0.93 0.9349 1.5255 1.24 0.93 0.16 007 3.73 0.75 0.7465 4.7418 2.18 0.75 0.47 008 3.92 0.78 0.7837 4.2474 2.06 0.78 -0.07 009 2.07 0.41 0.414 6.079 2.47 0.41 0.46 010 3.30 0.66 0.6605 5.6193 2.37 0.66 0.51 011 2.81 0.56 0.5628 6.1658 2.48 0.56 0.39 012 1.05 0.21 0.2093 4.147 2.04 0.21 0.39 填空题 3.15 0.16 0.0326 25.5365 5.05 0.16 0.34 17 1.99 0.20 0.1837 15.515 3.94 0.2 0.32 18 5.46 0.46 0.0442 7.6012 2.76 0.46 0.25 19 4.59 0.38 0.0953 22.517 4.75 0.38 0.45 20 3.22 0.27 0.0302 8.2437 2.87 0.27 0.24 21 2.84 0.24 0.0698 15.1994 3.9 0.24 0.38 22 3.29 0.27 0.0023 4.1937 2.05 0.27 0.19 3试题及学生错误分析(1)选择题第9、10、11、12这四题的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导数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如:第9题要求导数公式非常熟练应用,第10题要对两个函数任意、存在的关系分析,第11题要求计算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第12题要能合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2)填空题得分很低,满分20,总均分3.15。第13题对复数考查了几何意义,比近些年高考对复数考查的难度大很多。第14题、15题要合理利用参数孤立处理手法研究,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都要求很高。第16题,在大量的数学表达式的阅读中,学生找出准确的信息有困难。(3)经过考后的调查了解,有了前面916题的铺垫,学生在解决解答题时所剩时间有限,所留信心不足,造成解答题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得分很低,解题出现恐慌的情况。 4思考与建议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整体学习情况是很不容乐观地低分率也不小,一些稳得分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学生错,这反映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数学能力是很差,有一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另外学生考试心理素质有待大幅度提高,要适应任何类型的考试,要有一定的考试心理指导。平时教学建议如下: (1)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的教学就应注重基础,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记忆到位。(2)平时讲解数学例题时有意识地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地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强化解题规范的要求。(4)要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运算能力,导数问题的运算较繁,应提倡学生寻找最简的处理方法,更要让学生多体会运算当中的技巧。(5)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6)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会质疑、会反思、会归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文):一、各题基本情况分析 池州六中2018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文科文科数学学校各小题分析报告 题号 题名 满分 平均分 得分率 最低分 最高分 满分率 零分率 方差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闪光点 薄弱点 注意系数 掌握系数 1 001 5 2.81 0.56 0 5 0.5617 0.4383 6.1696 2.48 0.56 0.43 1.92 0.56 2 002 5 4.65 0.93 0 5 0.9298 0.0702 1.6361 1.28 0.93 0.14 0.35 0.93 3 003 5 4.14 0.83 0 5 0.8281 0.1719 3.5676 1.89 0.83 0.1 1.06 0.83 4 004 5 3.56 0.71 0 5 0.7119 0.2881 5.1403 2.27 0.71 0.46 1.56 0.71 5 005 5 1.30 0.26 0 5 0.2591 0.7409 4.8106 2.19 0.26 0.19 1.93 0.26 6 006 5 2.55 0.51 0 5 0.5109 0.4891 6.2622 2.5 0.51 0.29 1.99 0.51 7 007 5 3.63 0.73 0 5 0.7264 0.2736 4.9807 2.23 0.73 0.47 1.50 0.73 8 008 5 2.45 0.49 0 5 0.4891 0.5109 6.2622 2.5 0.49 0.28 2.01 0.49 9 009 5 3.39 0.68 0 5 0.678 0.322 5.4714 2.34 0.68 0.43 1.66 0.68 10 010 5 2.30 0.46 0 5 0.46 0.54 6.2252 2.5 0.46 0.46 2.04 0.46 11 011 5 2.68 0.54 0 5 0.5351 0.4649 6.2343 2.5 0.54 0.44 1.96 0.54 12 012 5 1.79 0.36 0 5 0.3584 0.6416 5.7624 2.4 0.36 0.3 2.04 0.36 13 填空题 20 4.12 0.21 0 15 0 0.477 21.9719 4.69 0.21 0.3 4.48 0.21 14 17 10 4.41 0.44 0 10 0.1646 0.2833 10.873 3.3 0.44 0.46 2.86 0.44 15 18 12 5.36 0.45 0 12 0.1719 0.2421 19.725 4.44 0.45 0.54 3.99 0.45 16 19 12 9.72 0.81 0 12 0.4116 0.0412 10.614 3.26 0.81 0.29 2.45 0.81 17 20 12 4.86 0.41 0 12 0.0242 0.1211 7.0707 2.66 0.41 0.23 2.25 0.41 18 21 12 3.00 0.25 0 8 0 0.322 6.8883 2.62 0.25 0.27 2.37 0.25 19 22 12 1.45 0.12 0 8 0 0.4673 3.9712 1.99 0.12 0.18 1.87 0.12 难度 区分度 闪光点 薄弱点 注意系数 掌握系数 0.56 0.43 1.92 0.56 0.93 0.14 0.35 0.93 0.83 0.1 1.06 0.83 0.71 0.46 1.56 0.71 0.26 0.19 1.93 0.26 0.51 0.29 1.99 0.51 0.73 0.47 1.50 0.73 0.49 0.28 2.01 0.49 0.68 0.43 1.66 0.68 0.46 0.46 2.04 0.46 0.54 0.44 1.96 0.54 0.36 0.3 2.04 0.36 0.21 0.3 4.48 0.21 0.44 0.46 2.86 0.44 0.45 0.54 3.99 0.45 0.81 0.29 2.45 0.81 0.41 0.23 2.25 0.41 0.25 0.27 2.37 0.25 0.12 0.18 1.87 0.12 选择题部分错误主要集中在第5、7、10、11、12题;第5题和第7题和第11题,12题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解析几何运算能力,正答率最低只有极低,二、填空题基本情况分析填空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13、14、15、16题;第13题考察学生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出错的学生大多在于直线与渐近线的关系不清楚;第14题是线性回归直线,文字和数据学生读不懂;第15题考察抛物线内一点与抛物线上一点找最值,第16题解析几何计算量太大三、解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第17题分析:第一问复数计算问题,第二问是复数几何意义问题。但是此题得高分的学生较多。第18题分析: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格式学生掌握不清第19题情况独立性检验,得分应该还好,学生计算不行第20题分析: 此题为解析几何中常见题型,同学们不熟悉向量问题。作为每一个知识点学生较熟悉,但是作为综合题,把若干知识点融会贯通于一题之中,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虽是常见例题,得分也并不可观。第21题试卷分析:已知点 是椭圆 上的动点,(1)求 的值(2)求椭圆标准方程还有一个问就是向量和的模,几乎学生动不了经过转化,应转化成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虽是第一问不难,但是得分并不理想。 第22题试卷分析: 此题为解析几何中求面积为题,常考题型,同学们不会表示面积。 1、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将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层层推进,全面过关,从这次学生的答题来看基础题得分尚显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2、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讲解例题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的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更常规、更适合。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卷命题者对学生要求太高了,学生做的太差。基础太弱。但从学生答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