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x_第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x_第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x_第3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x_第4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由于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在高考中是固定题型。这类试题具有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考生常因顾此失彼而错答,得分率较低。【解题方法】方法一、“陷阱”排除法“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设置伎俩,答题时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及根尖细胞(无叶绿体)等应具有高度警戒,切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病毒则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不具独立代谢功能,只能营寄生生活;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生成CO2等。例1、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专一性有关C图中所示蛋白质转运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也可发生D图中蛋白质转运至细胞外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本题C选项存在“大肠杆菌”这一陷阱,倘若只顾及蛋白质转运过程,忽略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中不存在生物膜系统这一关键点,将会导致误选。【变式探究】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洋葱根尖细胞中ATP产生场所应为()A只有细胞质基质B只有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案】D方法二、“题眼”突破法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务必认真读题,找准题眼。例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D【解析】本题的题眼为“纯种豌豆、玉米间行种植”,豌豆为自花传粉,玉米为异花传粉,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中,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变式探究】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答案】C方法三、逆向分析法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试题,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规思维顺序的特点,即一般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例3、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甲状腺被切除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血糖调节原理找出产生题干现象的条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饭后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进食后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不符,A项错误;甲状腺并不直接参与血糖调节,B项错误;若突变小白鼠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错误;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高血糖素无法起作用无法升高血糖,D项正确。 【变式探究】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宜采用逆向分析法,即先假设进行有丝分裂,则连续分裂2次,DNA复制2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2N,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不确定(02N),再假设进行减数分裂,则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细胞应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1次,则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都带标记,故只有D选项正确。方法四、就“生”避“熟”法给予生的新情境,考查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变通能力是近年高考的“热衷”题型,思维定式、死搬硬套是错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成因,防止出错的最佳途径是“仔细审题、明察秋毫、务必跟着题干信息走新路,防止走熟路、走老路,力避思维定式”。例4、如图是某同学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记录的该种鼠的年龄分布图(注:图形面积表示个体总数),由此图推测该时间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_型()A增长 B稳定C衰退 D无法判断【答案】C【变式探究】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下列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A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B方法五、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常用于解答新信息、新情境类试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往往会与前沿科学相联系,介绍一些新技术、新名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造成迷惑。其实这类试题往往是外表华丽,背后却仅仅考查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要学会应用“就熟避生法”,从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开生疏知识和名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例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新情境干扰题,借助前沿科学技术考查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采用就熟避生法。树突状细胞是个新名词,学生比较生疏,但是“通知”T细胞的过程我们比较熟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负责“通知”T细胞的是具有摄取、处理、传递功能的吞噬细胞,因此本题实际是对吞噬细胞相关功能的考查。A项,全能性的体现,起点应该是“细胞或组织”,终点必须是“个体”;B项所描述的是一种合理的展望;C项,体液免疫过程中也有吞噬细胞的参与;D项,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变式探究】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内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答案】B【解题技巧】 技巧一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例1、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答案】D【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本题易错选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关键词到底是RNA“完全水解”还是“初步水解”。技巧二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例2、二倍体植物生活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细胞分裂异常,若某二倍体植物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一代植株具有下列变异表现: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高度不育等。则这种变异产生的途径可能有()亲本都在幼苗期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父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雄配子,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未减数的雌配子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亲本都发生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A BC D【答案】B技巧三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相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例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答案】D技巧四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例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解析】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但是只要意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A、D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C选项错误。技巧五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试题的题干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做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试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引起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例5、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ABCD【答案】A技巧六灵活采用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快速、准确作答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如“完全”“都”“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3)推理法:指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断。(4)避陷法:对于有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例6、现在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合子),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若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碱的植株,可行的方案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目的植株B将乙种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卵细胞中,然后进行离体培养C使两种植物有性杂交获得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目的植株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直接培育成幼苗【答案】A综合上例可以看出,题目中有一些隐含条件“两种植物”“高产”,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即可排除C选项,缩小答案范围。采取比较和推理的方法,可认识到B、D选项所示的方案得到的都应该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单倍体植株,不合题意。可见,难度较大的选择题的解答是知识、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题型一概念原理类题型特点: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其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高考试题对概念原理的考查常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相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解题模板:“三步法”解答概念原理类题目:第一步:认真审题,从题干或题肢中找出题目的“题眼”-考查的概念或原理第二步:回顾教材对此概念或原理的准确描述并进行思维拓展,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步:用所学知识验证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相等,尤其注意概念的涵和外延,最后最初准确判断例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改变B图中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C表中的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B【变式探究】如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图中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C图中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D图中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基因,在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图中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而DNA复制过程中没有此配对方式;图中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tRNA()的参与;图中表示tRNA,其上存在反密码子,而不是密码子。题型二图解图示类题型特点:图解图示类主要有流程图、示意图和模式图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细胞结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细胞分裂模式图、免疫过程示意图、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神经调节模式图等。图解图示类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以图像、图形或流程图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即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2)重能力:该类试题是以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而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模板:“架桥法”解答“图解图示类”题目的三个步骤例2、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第一步:读图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暴露出细菌的抗原片段。第二步:架桥联系教材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作用的有关知识,即吞噬、处理和呈递。第三步:渡桥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不具有特异性;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一般呈递给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的过程,也存在于细胞免疫中。【变式探究】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其中ag为物质,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能利用a物质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Be可由水产生,也可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C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e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D用14CO2作原料,一段时间后C5中会具有放射性【答案】B题型三坐标曲线、直方图及数据表格类1坐标曲线图题型特点: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常以坐标曲线、数据表格或直方图的形式进行考查,借助数学方法分析生命现象,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其涉及的内容广,变化形式多。常见的图示有单曲线、双曲线、多曲线、直方图等几种类型。解题模板:例3、晴朗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减少 【答案】B第三步:析线、作答AD段呈上升趋势,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C段相对AB段上升趋势变缓,是因为凌晨温度比较低,影响了呼吸作用的强度。FG段相对于EF段下降变缓是由于此时处于夏季中午,出现午休现象,气孔关闭,只是光合作用减弱而非光合作用停止。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2直方图解题模板: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答案】D【解析】第一步:识标横坐标为对照组和五种不同突变体及不同处理方式,纵坐标为高度比(具体数值)。第二步:析量各柱形图的“高度”对应纵坐标上的数值,即为“点”,比较各“点”的大小关系,即可推出相应结论。第三步:判断分析题干可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实验方法是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的矮生豌豆幼苗上,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试剂种类;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不能证明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由戊组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由图可以看出,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3数据表格解题模板: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类型属于XY型。其叶片形状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由此可推测()组合父本母本F1的表现型及比例窄叶阔叶全部是阔叶雄株窄叶阔叶阔叶雄株:窄叶雄株1:1阔叶阔叶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窄叶雄株2:1:1A.控制阔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带有基因e的花粉无受精能力C若窄叶植株比阔叶植株的药用价值高、雄株的长势比雌株好,那么可以选择某种亲本组合方式,使所得后代全部为窄叶雄株D组合中的母本与组合中的母本基因型相同【答案】B题型四数据计算类题型特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涉及的定量计算题主要是依据生物学原理,运用数学知识考查对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应用,以及对各种生物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解题模板:解答数据计算类题目可大致分为“三步走”1与蛋白质合成及中心法则有关的计算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和C共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中A和T之和、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m,m/31Bm,m/32C2(mn),m/31 D2(mn),m/32【答案】D 【解析】第一步:找原理第二步:理关系由题干“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和C共有n个”可知,xyzwm;zyn。由题干“其模板DNA分子中A和T之和、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可知,求(xw)(wx)和脱去的水分子数。第三步:准计算(xw)(wx)2(xw)2(xyzw)(zy)2(mn)。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m/32。2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计算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放置某一绿色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不给予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16 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72 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60 mg。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 h,接着置于黑暗条件下20 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和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分别是()A减少21.6 mg49.1 mgB增加21.6 mg49.1 mgC减少21.6 mg24.55 mgD减少10.8 mg24.55 mg【答案】A 3与中心法则和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 19%、G 32%、C 26%,且该段RNA通过逆转录形成了双链DNA片段。则()A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片段中碱基ATGC21212929B该段RNA及其逆转录合成的DNA片段中,共含有5种碱基、5种核苷酸C若该RNA片段含有碱基m个,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片段连续复制n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m19%(2n1)个D若该RNA片段含有碱基m个,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片段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4m种【答案】A 【解析】第一步:找原理本题依据的原理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等相关知识。第二步:理关系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片段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GC。DNA复制时所需某碱基数互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双链DNA分子中某碱基个数。第三步:准计算该RNA片段中,GC58%,AU42%,由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AT42%,GC58%,可推知AT21%,GC29%。该DNA片段中,A2m21%,复制n次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m21%(2n1)。由于DNA片段中碱基比例是固定的,故其排列方式应小于4m种。4与遗传规律和基因频率有关的计算大豆子叶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1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答案】C 【解析】第一步:找原理根据题意,浅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图解如图所示:PAaAa浅绿色浅绿色 F11AA2Aa1aa 深绿色浅绿色死亡 12第二步:理关系通过分析可判断A正确,同法判断B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