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语言输入有效性的提高和策略博罗实验学校 温美根【摘要】“语言输入”在英语习得或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的成功与语言输入的量和质紧密相连。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为依据,从教师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反思者的角色出发,以教师课堂语言的系统性、规范性、目的性、多样性、理解性、交际性等方面及教师的语言输入意识,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课堂语言 有效性? 策略? 外语习得 “语言输入” 在外语习得或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目前学生的外语学习环境而言,课堂还是小学生接受英语的主要渠道,因而,教师语言是英语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语言储备量还不够,加上受母语、语言知识、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握语言输出的量和质,使教师本人的语言输出达到最大有效值,让学生置身于易于产生言语感受的氛围,启迪英语言语思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收获,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一种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输入有效性的最大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输出,从输入到输出(实际的交际能力产生)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辅助和措施,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之间还要经过“内化”这一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促“输入”为“内化”,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关于理想“输入”的四个特点为依据,从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策略的角度,对课堂语言输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提高课堂语言输入的效率。 一、理论依据 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学习习得语言通常是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真实语言(输入语),并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义。而理想的“输入”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输入的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 (二)输入的趣味性或相关性,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要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三)输入的语法无序性,语言理想输入不按既定语法程序安排,这样的安排也是不必要的; (四)输入的数量性,可理解输入材料要有一定的量。前两者,尤其是第一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违背上述规律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可以说,没有可理解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 二、提高课堂语言输入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 提高外语课堂中可理解语言输入的质与量。 众所周知,接触外语的时间和数量是学习外语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外语教学由于偏重语法、词汇等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可理解输入达不到一定量的标准,造成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低下。要想使外语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而且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以确保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是可理解的。教师尽可能多语言输入的同时,也应注意语言输入质的方面。语言输入应为学生所理解,或适合学生的水平。适合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应是比学生语言水平稍高一点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头脑中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语言材料太难,学生听到的将会是一些噪音似的声音,看到的将会是不能理解的文字符号;语言材料太易,低于学生的水平,或与学生的水平一样,则不利于学生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外语,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是必须依靠教师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语言输入。譬如:当教师在课堂上问:“What animal do you like?”而学生回答:“I like elephant.”时,教师就可以把握语言输入的机会,及时对elephant的特征进行一些描述:“An elephant is big and heavy. It has a long nose and two big ears.”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二)创设情景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教师用英语上课,往往不是所学单词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新的情景把这些材料重新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势必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所学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以旧知导入新知,通过讨论学生熟悉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输入”。例如,学生在学完animals而转入新授课fruits的学习时,教师问:“Its one kind of fruit. Its yellow. It looks like a boat. A monkey likes eating it. What fruit is it?”学生就会通过对旧知识的激活、筛选,得出:“banana”这个答案。从旧知导入新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意义的获得实际上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以促使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主动加工。 (三)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 情感过滤学说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才可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感,使内向和外向的学生都有兴趣和信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对语言输入做出反应,并最终产生语言输出。这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更应当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容忍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根据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的观点,错误是中介语系统相对于目标语系统而言的,而相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则是正确的。按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假设验证纠正”的过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是自然的,是一种习得进步的证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流。 三、提高课堂语言输入需要把握的几点具体内容。 (一)输入正确、简明的语言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经过学习,打下扎实的语音、语调基础。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信息输入,因此,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英语教师所必备的条件。小学生正处于语音学习的关键期,非常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他们心目中的语言权威-教师,如果教师不能保证输入给他们的是正确的语言,将会给他们今后的语言学习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小学生的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有限,教师选择课堂输入语言时一定要慎重,所选语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忌复杂深奥。在用母语写作文时,教师会告诫学生语言要简洁,能用一句话说清的就不要用两句。可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却往往要背道而弛:教师说了一个句子,学生不能理解,如果是句子结构的原因,就要把这个句子拆分为几个学生熟悉的句型来表达;如果是某个具体单词的原因,就要联系旧词进行解释,必要时还可加上简笔画、表演等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针对语言正确性而进行的训练时,我们不能忽视了产出语言的意义。学生如能接受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指令,他们的表现较之接受单一指令的学生更为出色。(Doughty:1988) spade(1987)也认为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指令比只关注语言形式或仅仅关注了交际意义的指令来得有效力得多。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学生的水平,语言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改编,下面是一段许多教师十分熟悉,经常使用的课堂用语: Teacher: Do you like this music? Student: Not very much. I dont like jazz. Teacher: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Student: I like classical music. 这段文字里使用的语言结构,语法没有任何错误,但是这样的语言缺乏真实语言的特征,因为真实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省略,停顿,含糊等。 语言学家公认,改变后的课堂语言对外语学习很重要,但是适当的真实性语言有利于教学。因为真实言语为学生提供了习得真实语言能力的可能:一则学生对有真实交际意图的文本材料更有兴趣;再者,丰富的自然语言作为一种资源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Little et al.1988)从未见识真实语言的丰富与变化的学生其语言能力是有缺陷的。即使是面对初学者,也必须提供一定的真实语言输入。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已具备了直觉思维的能力,小学阶段也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最初时期。学生回答是或不是问题的主要心理活动是回忆和再现已有的背景知识,这类问题往往过于简单、机械和重复,缺乏有效输入的价值,很难培养出独立、深入思考的学习品质,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条有效提问的原则中指出:提问要具有学习价值,能引发进一步的学习,还应具有拓展性,能鼓励学生拓展思维。非限答式的探究性问题是个很好的选择,现行的新课程教科书上就有很多: Imagine you have 10000000 yuan , What would you do first? Why? Give your reasons . Why do you think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now want to learn Chinese? 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可以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作出千变万化的理解和回答。在这样的问题的引导下,课堂上的语言输出量就可能会增加。而当教师使用探究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变得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的语言状态。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探究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更多有意义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作为课堂语言信息输入的促进者(facilitator),教师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设有利于课堂语言输入的氛围,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情感,以提高小学生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为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课堂语言输入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2. 何广铿 语言输入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引自英语教学研究 2001.1 3.盛德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引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5 4. 冯增俊 双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尿病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官方兽医试题及答案
- 阿里巴巴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购房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人行清算面试题及答案
- pte考试题型及答案
- java面试题及答案之服务器
- 教资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医用耗材试用管理制度
- 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 塑胶制品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自信”视域下统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 合作建房分配协议书
- 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
- TCAWAORG036-2025 中西医协同老年人肌少症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医院院长竞聘试题及答案
- 《数据科学导论》课件
- 2022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 预制水磨石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