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公务概论3-3第三章第三节道岔形位.pdf_第1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公务概论3-3第三章第三节道岔形位.pdf_第2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公务概论3-3第三章第三节道岔形位.pdf_第3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公务概论3-3第三章第三节道岔形位.pdf_第4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公务概论3-3第三章第三节道岔形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三三 节节 道岔的几何形位道岔的几何形位 1道岔各部轨距(道岔各部轨距(需要考虑的轨距加宽部位)需要考虑的轨距加宽部位) 1)基本轨前端接头处轨距;)基本轨前端接头处轨距; 2)尖轨尖端处轨距;)尖轨尖端处轨距; 3)尖轨跟端处侧股轨距;)尖轨跟端处侧股轨距; 4)导曲线中部轨距;)导曲线中部轨距; 5)导曲线终点处轨距。)导曲线终点处轨距。 2.转辙器几何尺寸转辙器几何尺寸1)最小轮缘槽宽度最小轮缘槽宽度 2)尖轨动程尖轨动程 3.导曲线几何尺寸导曲线几何尺寸导曲线支距导曲线支距 4.辙叉及护轨几何尺寸辙叉及护轨几何尺寸 1)辙叉咽喉轮缘槽辙叉咽喉轮缘槽宽度宽度 2)查照间隔查照间隔 D1、D2 3)护轨轮缘槽护轨轮缘槽宽度宽度 4)翼轨轮缘槽翼轨轮缘槽宽度宽度 5)有害空间有害空间 1.1. 道道 岔岔 各各 部部 轨轨 距距 S9 直直 股股 中中 部部 S3 尖尖 轨轨 中中 部部 S5 尖尖 轨轨 跟跟 曲曲 股股 S8 导导 曲曲 线线 中中 部部 S 11 导导 曲曲 线线 终终 点点 S 13 辙辙 叉叉 中中 曲曲 91 48 S2 尖尖 轨轨 尖尖 段段 S4 尖尖 轨轨 跟跟 直直 股股 S1 基基 本本 轨轨 接接 头头 S7 导导 曲曲 线线 前前 部部 S 10 导导 曲曲 线线 后后 部部 S 14 辙辙 叉叉 后后 曲曲 S 12 辙辙 叉叉 前前 曲曲 S 16 辙辙 叉叉 中中 直直 91 48 S 15 辙辙 叉叉 后后 直直 S 17 辙辙 叉叉 前前 直直 道岔轨距检查点位示意图道岔轨距检查点位示意图 S1道岔始端接头道岔始端接头 S2尖轨尖端尖轨尖端 A S2至至S1间的递减长度间的递减长度(按按 6递减递减 S3尖轨中部尖轨中部 S4尖轨跟端(直股)尖轨跟端(直股) S5尖轨跟端(侧股)尖轨跟端(侧股) S6尖轨踉端后直股递减终点尖轨踉端后直股递减终点 BS5至至S6间的递减长度间的递减长度 S7导曲线前部导曲线前部 C导曲线前部递减长度(前三)导曲线前部递减长度(前三) S8导曲线中部导曲线中部 S9直股中部直股中部 S10导曲线后部导曲线后部 S11导曲线终点导曲线终点 D导曲线后部递减长度(后四)导曲线后部递减长度(后四) S12辙叉前(侧股)辙叉前(侧股) S13 辙叉中(侧股)(包括辙叉中(侧股)(包括91和和 48) S14辙叉后(侧股)辙叉后(侧股) S15辙叉后(直股)辙叉后(直股) S16 辙叉中(直股)(包括辙叉中(直股)(包括91和和 48) S17辙叉前(直股)辙叉前(直股) B 1道岔各部轨距道岔各部轨距 轨距递减规定:轨距递减规定: 道岔各部分轨距加宽应有适当的递减距离,以保证列车通过时的道岔各部分轨距加宽应有适当的递减距离,以保证列车通过时的 行驶平稳。行驶平稳。 1)尖轨尖端的轨距加宽应按不大于)尖轨尖端的轨距加宽应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向道岔外方递减的递减率向道岔外方递减 至基本轨接头。至基本轨接头。 2)尖轨尖端与跟端轨距的差数,直尖轨在尖轨长度范围内均匀)尖轨尖端与跟端轨距的差数,直尖轨在尖轨长度范围内均匀 递减,曲尖轨按标准图办理。递减,曲尖轨按标准图办理。 3 3)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1.51.5米。米。 4)导曲线中部的轨距加宽,其递减距离,至导曲线起点为)导曲线中部的轨距加宽,其递减距离,至导曲线起点为3米,米, 至导曲线终点为至导曲线终点为4米。米。 5)对口道岔,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对口道岔,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米,尖端轨距若相等时不作米,尖端轨距若相等时不作 递减,若不相等时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递减,若不相等时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 大于大于6米,应按规定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米,应按规定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米的轨距相等段。米的轨距相等段。 尖轨种类尖轨种类 尖轨长度尖轨长度 (mm) 轨距轨距(mm)附注附注 直线型尖轨直线型尖轨 6250以下以下1453 62507700 以下以下 1450 77001445 12号道岔号道岔AT弹性弹性 可弯尖轨可弯尖轨 1437提速道岔为提速道岔为1435 其它曲线型尖轨其它曲线型尖轨 按标准图办按标准图办 理理 无标准图按设计无标准图按设计 图办理图办理- 尖轨尖端轨距尖轨尖端轨距 序号序号检查部位检查部位912尖轨尖轨-12 S1道岔始端接头道岔始端接头143514351435 S2尖轨尖端尖轨尖端145014451437 AS2至至S1间的递减长度间的递减长度(按按6递减递减 265026502850 S3尖轨中部尖轨中部14451442 S4尖轨跟端(直股)尖轨跟端(直股)143914391435 S5尖轨跟端(侧股)尖轨跟端(侧股)143914391435 S6尖轨踉端后直股递减终点尖轨踉端后直股递减终点14351435 BS5至至S6间的递减长度间的递减长度1.5m1.5m S7导曲线前部导曲线前部145014451435 C导曲线前部递减长度(前三)导曲线前部递减长度(前三)3.0m3.0m S8导曲线中部导曲线中部1450I4451435 S9直股中部直股中部143514351435 S10导曲线后部导曲线后部145014451435 S11导曲线终点导曲线终点143514351435 D导曲线后部递减长度(后四)导曲线后部递减长度(后四)4.0m4.0m S12辙叉前(侧股)辙叉前(侧股)143514351435 S13辙叉中(侧股)(包括辙叉中(侧股)(包括91和和48)143514351435 S14辙叉后(侧股)辙叉后(侧股)143514351435 S15辙叉后(直股)辙叉后(直股)143514351435 S16辙叉中(直股)(包括辙叉中(直股)(包括91和和48)143514351435 S17辙叉前(直股)辙叉前(直股)143514351435 单单 开开 道道 岔岔 各各 部部 分分 的的 轨轨 距距 及及 检检 查查 点点 位位 表表 ( mm) 道岔各部分轨距,如有误差,不论是正线还是道岔各部分轨距,如有误差,不论是正线还是 站线,规定不超过站线,规定不超过+3或或-2毫米,有控制锁的尖规尖毫米,有控制锁的尖规尖 端,不超过端,不超过+1、-1毫米。任何情况下毫米。任何情况下,道岔最大轨距道岔最大轨距 不得超过不得超过1456mm;其他类型的道岔按标准图办理。;其他类型的道岔按标准图办理。 道岔轨距的检查顺序一般是由岔头到岔尾,逐道岔轨距的检查顺序一般是由岔头到岔尾,逐 处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处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转辙器轮轨关系示意图转辙器轮轨关系示意图 2 2、转辙器几何尺寸、转辙器几何尺寸 1 1)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最小轮缘槽最小轮缘槽宽度宽度) 尖轨跟端基本轨作用边与尖轨非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尖轨跟端基本轨作用边与尖轨非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 为为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尖轨跟端轮缘槽宽度。 在直线尖轨转辙器中在直线尖轨转辙器中,为简化制造为简化制造,并使尖轨在左、右并使尖轨在左、右 开的道岔上都能使用开的道岔上都能使用,一般直、曲股尖轨跟端采用相同的轨距一般直、曲股尖轨跟端采用相同的轨距 ( 侧股尖轨跟端轨距大于侧股尖轨跟端轨距大于 1439mm 时时,则直股尖轨跟端轨距应则直股尖轨跟端轨距应 采用采用 1435mm) 。因此。因此,直、曲股轮缘槽采用同样的宽度。直、曲股轮缘槽采用同样的宽度。 尖轨跟端轮缘槽的宽度尖轨跟端轮缘槽的宽度tmin, 应能保证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应能保证在最不利的条件下 ,当轮对一侧车轮轮缘紧贴一股尖轨作用面时当轮对一侧车轮轮缘紧贴一股尖轨作用面时,另一侧车轮轮另一侧车轮轮 缘可以自由地通过而不冲击尖轨跟端。缘可以自由地通过而不冲击尖轨跟端。 2 2)尖轨动程)尖轨动程 尖轨尖端非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之间的拉开距尖轨尖端非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之间的拉开距 离称为尖轨动程,它应保证具有最不利条件的轮对通离称为尖轨动程,它应保证具有最不利条件的轮对通 过而不挤压或碰撞尖轨(最不利指轮背距最小、轮缘过而不挤压或碰撞尖轨(最不利指轮背距最小、轮缘 最薄)。最薄)。 尖轨动程规定在距尖轨动程规定在距尖轨尖端尖轨尖端380毫米的第一连接毫米的第一连接 杆中心量取杆中心量取,维规维规规定规定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 的最小动程的最小动程 : 直尖轨为直尖轨为 142mm,曲尖轨为,曲尖轨为152mm。 其他型号道岔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其他型号道岔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3.3.导曲线支距导曲线支距 导曲线上股作用边、到直股上股作用边的垂直导曲线上股作用边、到直股上股作用边的垂直 距离称为导曲线支距距离称为导曲线支距,正确的支距反映正确的圆顺,正确的支距反映正确的圆顺 度。支距点一般从尖轨跟端开始,每度。支距点一般从尖轨跟端开始,每2米设一个点,米设一个点, 由于其总长度不是由于其总长度不是2的倍数,故终点处的分段距离不的倍数,故终点处的分段距离不 是整数。是整数。 导曲线支距允许误差为导曲线支距允许误差为2毫米,用毫米,用5米弦测量,米弦测量, 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2毫米,最大与最小差不得大于毫米,最大与最小差不得大于 3毫米。毫米。 导曲线支距应按标准设置。导曲线支距应按标准设置。 道岔支距示意图道岔支距示意图 导曲线上设置超高对减轻行车摇晃有利,但由于道岔的导导曲线上设置超高对减轻行车摇晃有利,但由于道岔的导 曲线较短,超高没有足够的递减距离,因此,曲线较短,超高没有足够的递减距离,因此,一般不设置超高一般不设置超高, 但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自行设置但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自行设置4-8毫米的超高。毫米的超高。 导曲线起点一般位于尖轨跟端处,终点位于辙叉理论尖端导曲线起点一般位于尖轨跟端处,终点位于辙叉理论尖端 前一段直线长度处,这段直线的作用是使车体转向架进入叉心前一段直线长度处,这段直线的作用是使车体转向架进入叉心 前,处于直线位置上,使列车平稳地通过辙叉。前,处于直线位置上,使列车平稳地通过辙叉。 为防止曲线支距变化或轨距扩大,根据需要在导曲线上可为防止曲线支距变化或轨距扩大,根据需要在导曲线上可 安设轨距杆、支距杆或轨撑道岔导曲线一般不设置超高,为防安设轨距杆、支距杆或轨撑道岔导曲线一般不设置超高,为防 止反超高的出现,可根据需要设置止反超高的出现,可根据需要设置 6mm 的超高,并在导曲线的超高,并在导曲线 范围内按不大于范围内按不大于 2坡率顺坡。但在用坡率顺坡。但在用 50 号号AT 型型 尖轨时,导尖轨时,导 曲线外轨设置有曲线外轨设置有 6mm 超高,对防止反超高的出现是有利的。超高,对防止反超高的出现是有利的。 所以导曲线是控制侧向通过速度的因素之一。所以导曲线是控制侧向通过速度的因素之一。 道岔道岔附带曲线附带曲线支距与支距与正矢正矢 当道岔后的两股轨道平行当道岔后的两股轨道平行,且,且两平行股道的直线间两平行股道的直线间 距不大于距不大于 5.2m 时时,道岔后的连接曲线道岔后的连接曲线称称为道岔的附带曲为道岔的附带曲 线。两平行股道的直线间距大于线。两平行股道的直线间距大于5.2m 时时,道岔后的连接道岔后的连接 曲线不算附带曲线曲线不算附带曲线。 道岔后附带曲线道岔后附带曲线距距道岔较近道岔较近,与道岔的导向线形成与道岔的导向线形成 两个相反的曲线。附带曲线方向、位置正确与否两个相反的曲线。附带曲线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直接接 影响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并对巩固道岔的质量也有着密影响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并对巩固道岔的质量也有着密 切的关系切的关系。因此,必须重视道岔后附带曲线的养护和维因此,必须重视道岔后附带曲线的养护和维 修,并应与道岔的养护维修一起进行。修,并应与道岔的养护维修一起进行。 4.4.固定辙叉及护轨需要确定的几何形位固定辙叉及护轨需要确定的几何形位 主要是主要是辙叉咽喉轮辙叉咽喉轮 缘槽缘槽、查照间隔查照间隔及及、护轨轮缘槽护轨轮缘槽、翼轨轮缘槽翼轨轮缘槽和和 有害空间有害空间。 查照间隔查照间隔 91、48 护轮轨头部工作边至辙叉心轨工作边的距离称为查照间隔护轮轨头部工作边至辙叉心轨工作边的距离称为查照间隔D心,心, 护轮轨头部工作边至辙叉翼轨工作边距离称为查照间隔护轮轨头部工作边至辙叉翼轨工作边距离称为查照间隔D翼,翼, 为避免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辆轮缘冲击辙叉心轨,规定为避免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辆轮缘冲击辙叉心轨,规定D心心1391mm。 为避免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辆轮对卡在护轨与翼轨之间,规定为避免在最不利情况下车辆轮对卡在护轨与翼轨之间,规定D翼翼1348mm。 道岔的道岔的设计设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给出钢轨类型、侧向容许通过速度、机车第一种情况是给出钢轨类型、侧向容许通过速度、机车 类型等条件类型等条件进行道岔设计进行道岔设计。这时必须按规定的容许离心加速。这时必须按规定的容许离心加速 度、加速度时变率及撞击动能损失的容许值来确定所需道岔度、加速度时变率及撞击动能损失的容许值来确定所需道岔 号数、导曲线半径、各部分轨距,并进行整个道岔的设计。号数、导曲线半径、各部分轨距,并进行整个道岔的设计。 第二种情况是在生产实际中大量遇到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在生产实际中大量遇到的情况,已知钢轨已知钢轨 的类型和道岔号数、导曲线半径、转辙器类型、辙叉类型及的类型和道岔号数、导曲线半径、转辙器类型、辙叉类型及 长度,来计算长度,来计算道岔布置总图道岔布置总图。本节将对这一情况进行介绍。本节将对这一情况进行介绍。 单开道岔的总布置图单开道岔的总布置图 19 单开道岔总图计算,包括以下几项主要内容:单开道岔总图计算,包括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道岔主要尺寸计算、道岔主要尺寸计算、 配轨计算、配轨计算、 导曲线支距的计算、导曲线支距的计算、 各部分轨距的计算、各部分轨距的计算、 岔枕布置、岔枕布置、 绘制道岔布置总图、绘制道岔布置总图、 提出材料数量表提出材料数量表。 20 道岔主要尺寸 道 岔 号 咽喉至辙叉 理论尖距 (mm) sin 计算直向允许通 过速度 V= (km/h) 直向允许通 过速度 (km/h) 85440.040474.3 96120.035983.680 106800.032492.5 117480.0294102.0 128160.0270111.1110 咽 sin 9 过岔速度过岔速度 直向允许过岔速度直向允许过岔速度 道岔与信号道岔与信号 道岔的轨道电路道岔的轨道电路 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 是由进入道岔尖轨前是由进入道岔尖轨前 的绝缘接头开始的绝缘接头开始 , 至各股道警冲标处的绝缘接至各股道警冲标处的绝缘接 头为止头为止 , 这个范围内的轨道电路为道岔区段的这个范围内的轨道电路为道岔区段的 轨道电路。轨道电路。 道岔轨道电路是一种分支性的轨道电路道岔轨道电路是一种分支性的轨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