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六类重点人群” 系列培训,目录,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火灾的定义及分类,火灾的扑救,火场疏散逃生,一、燃烧的本质与条件,要预防火灾,还必须先了解物质燃烧的有关知识。因为火灾是由物质的燃烧开始,然后由小到大酿成灾害的。,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做火灾。,1.什么叫燃烧?,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源)称作着火源。,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按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凡是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燃烧的物质称助燃物。亦称助燃剂。 如:空气、氧化剂等。,燃烧三要素,助燃物,可燃物,着火源,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氧化剂必须具备最低氧含量; 着火源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相互 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和持续进行。,燃烧有闪燃、自燃、点燃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特点。,3.燃烧类型,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闪燃,遇火源能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闪点,按闪点划分液体火灾危险性,闪点是发生持续燃烧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点燃的危险。 - 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 在防火工作中,应根据可燃液体闪点的高低,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发生这种燃烧现象不少于5秒钟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称作引燃温度。也叫做着火点。,可燃物在来自比其自燃点高的点火源作用下,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现象。,点燃(着火),燃点,物质不用明火点燃就能够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 自燃分两种: 受热自燃、自热自燃, 自燃,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自燃点,受热自燃 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温度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着火燃烧 ,称为受热自燃 例如 :阳光的辐射热透过玻璃聚焦,射在可燃物上,也会引起受热自燃,故仓库的玻璃要进行防光处理。,自热燃烧(本身自燃) :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热源影响下,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细菌腐败等)而发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 这种没有外来热源作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称自热燃烧。,自燃: 物质自燃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有的能在常温下发生,有的能在低温下发生。 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 在一般情况下,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植物产品、油脂类、煤、硫化铁及其他化学物质。如磷、磷化氢是自燃点低的物质。,自燃与点燃的区别在于:自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反应与燃烧是在可燃物整体同时进行的;而在点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低,只在火源局部加热处燃烧,然后向可燃物其它部分传播。,燃烧的特殊形式爆炸,燃烧与爆炸的关系,燃烧和爆炸(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发生燃烧与爆炸的三个条件。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在于氧化速度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1)爆炸的概念,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物理爆炸: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变成蒸气、气体或者其他状态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而发生的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化学爆炸: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成份均发生变化,产生高温、高压,能够直接造成火灾。 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称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称沉积粉尘。,3.粉尘爆炸,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2)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 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限。,上限与下限的间隔,叫做爆炸范围。,1. 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2. 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 爆炸极限越宽,发生爆炸危险性越大。,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为: 1.5511%;,如:乙炔气: 爆炸极限为: 1.582%;,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预先均匀混合,且可燃物的浓度在爆炸浓度极限之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与爆炸性混合物作用。,(3)爆炸的条件,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空气不足或空气过剩)。 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0,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0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是火灾能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二是火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火灾的定义,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三)防火的基本措施,按照燃烧原理和总结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要素形成,或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归纳出四种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控制可燃物 隔绝助燃物 消除着火源 阻止火势蔓延,在选材时,尽量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 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厂房,采用抽风或通风方法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 凡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等。,1.控制可燃物,其原理是限制燃烧的助燃条件。 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过程应在密封的设备内进行; 对有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 隔绝空气储存某些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存于煤油中,黄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2.控制助燃物,其原理是消除或控制燃烧的着火源。 在危险场所,禁止吸烟、动用明火、穿带钉子鞋; 管好各种火炉和焊接、切割、烘烤、熬炼以及其他使用明火作业 ; 进行烘烤、熬炼、热处理作业时,严格控制温度,不超过可燃物质的自燃点; 防止因电线短路或超负荷而起火; 存放化学易燃物品的仓库,应遮挡阳光; 汽车的排烟气系统,安装防火帽或火星熄灭器等。,3.消除着火源,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或限制火灾扩大。 具体措施有: 在可燃气体管路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 汽车排气系统戴防火帽; 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安全阀; 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4.阻止火势蔓延,除了从物质上、客观环境上做好防火工作外,强化人们的防火防灾的主观意识更为重要。 只有让人们懂得了怎样防火,并重视防火,才能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杜绝火源,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消除产生火灾的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的游离基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实践经验,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灭火的基本方法,、冷却法: 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窒息法:,窒息灭火法: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或封闭孔洞; 用水蒸气、惰性气体 (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 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路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设法阻拦流散的液体;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等。,、抑制法: 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四、火灾中的救护,火灾自救火场逃生九决 第一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及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 第二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应备有防烟面罩,最简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匍匐前进。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逃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 第三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第四诀:当机立断,快速撤离。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火灾自救火场逃生九决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或扶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第六诀: 大火袭来,固守待援。大火袭来,假如用手摸到房门已感发烫,此时开门,火焰和浓烟将扑来,这时,可采取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第七诀:火已烧身,切匆惊跑。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第八诀:发出信号,寻求救援。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发送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第九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无论在哪里,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当大火燃起、浓烟密布时,便可以摸清道路,尽快逃离现场。,火场疏散逃生常识,如何在火场疏散逃生,取决于自己掌握自救知识和自救能力: 平时应注意积累自救知识,看好楼房示意图,选 择好逃生路线;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宿州市埇桥区第二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10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欢乐的六一200字8篇范文
- 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文11篇
- 童年的游戏时光作文8篇
- 快乐的一天由早晨开始抒情短文15篇
- 健身房加盟运营合同
- 电力系统碳排放交易市场2025年市场潜力研究报告
- 劳务钢筋承包协议
- 土地生态治理与利用合同
- 个人健身卡销售合作合同
- 中国石油联营协议合同范本
- T-CNLIC 0113-2023 母婴洗碗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2024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要点(全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 任务一 常用拆装工具及机具的使用讲解
- DZT 0447-2023 岩溶塌陷调查规范(1:50000)
- 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蝉妈妈
- 2024年贵州水城能投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内分泌科制度
-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