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doc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doc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doc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doc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反思日记原为心理学作业 序: “你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所以停止同情自己。喝杯水,然后开始写作。” 这是来自智利的伊莎贝尔阿连德,第一个加入拉丁美洲文学家行列的女性,在她的处女作幽灵之家中这样建议女主角的一句话,此刻,却被我借用来摆脱自己这些天的忧虑阴霾的消极情绪,并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个忠告。因此,喝完一杯水,就开始今夜的写字。 一、 女人的使命 儿子这个暑假是从七月十五日开始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巧合的是,自己回校读研的日子也是从七月十五日开始的。这个我同样记得非常清晰。母亲带着她可爱的心爱的小孙子从北京回来南宁度暑假应该是在七月十日这一天。这个日子,在这里同样不可忽视。当传统而强硬的威严的母亲出现在我和儿子的面前的时候,坦白说,我和儿子的心里同时都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压力的存在,在这个暑假开始的时候。没错,母亲自从回来的这些天,还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我的唠叨,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工作,没有一项她不过问和干涉的。她反对女人多读书,倡导女人应该遵循妇道、甘于承担家庭的责任,甚至把丈夫和儿子的成功当成女人这一辈子最大的荣耀,并以此作为女人的光荣的使命来要求我鞭策我。在世俗的压迫下,我的表面虽听从她的忠告,但我依然不能停止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因此,和母亲的争执就不可避免,而且越演越烈。可她毕竟是生我的母亲,我总得要和自己讲和,和她和解。因此,在自己不愿意向现实屈服,准备去学校读书的前一个晚上, 却不得不和现实讲和,给我可爱的五岁的儿子的这一个悠长的假期来一个完美的规划,想象中的完美,自己认为的完美。只有把儿子的假期生活规范好了,自己才会心安去读书。 二、 完美的暑假计划 暑假计划精确到每一天,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和培养。脑海里有了宏伟的蓝图,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的实施。要实施,就得有一定的教材辅助。因此,我先带上母亲,小侄仔,还有我的儿子到了新华书城去选择儿子这个假期的教材。新华书城的四楼,幼教的教辅书琳琅满目,令人看得头晕眼花无从选择。母亲总是说,五岁的孩子了,该练习写字了,该学算术了,该学拼音或简单英语了,再不抓紧培养就要落后了自己呢?寻思个不停,最后停下来问在一旁戏闹的儿子,这一些书里,他最喜欢什么。儿子干脆利索的回答我,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玩。我说,不行,一定得挑一些。他看了一会,勉强选了一本幼儿运笔与智能训练丢给我,又接着玩去了。我站在一大堆幼教书面前,愣了好久。最后,一切只好由自己和母亲做主,还结合儿子幼儿园的课程,以及他平日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了以下的书籍。这些幼教书画面色彩丰富,页面形象具体,直观,应该比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引起他的兴趣,我是我单方面的想法。不过,要是你看了以下的目录,你应该会觉得汗颜,这如今的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怎这么强烈啊?幼儿运笔与智能训练趣味应用题15-6岁学前趣味奥数启示写字(1)幼儿彩色描写拼音1/幼小衔接多元整合识字(1)幼小衔接整合识字(2)幼小衔接接合初级版2/学写字高级版3/学数学初级版5/学数学数学(2)新思维学前练习盖亚奥特曼(1)新华字典(第10版):是自己用的。 三、 制定暑候计划 制定暑假计划,就如自己和母亲去购买辅导教材一样,忽略了一个最最的要素,就是执行者儿子本身。到底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为先?自己好像都搞不清楚,而是单凭行为和经验主义做主,简单一点,就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自己摊开了一张白纸,备好彩笔,吆喝儿子半天,他都把你的话当耳边风。最后,只好用死命令的口吻他才过来。而且还一脸的不高兴的坐了下来,接着就东歪西倒坐在椅子上动来动去,看得你一脸恼怒。但没办法,自己还要耐下性子和他讲道理,告诉他制定这个暑假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到底听懂没有?我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根本没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他是否愿意这样做,这样做他是否会开心。在孩子抵触的情绪之下,我和儿子还是完成了这个计划的制定。如图:这一个计划,感觉自己把儿子的学习和玩乐都兼顾到了,应该还算是比较“人性化”。可是,当我把这一个所谓的近期蓝图规划贴到儿子的房间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没什么欣喜感。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刻板的条条框框必定会约束到儿子的日常生活,甚至限制了他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重要的,就是我将剥夺了他难得的珍贵的假期生活,还有,活泼无忧的童年印象。这才是我忧思的根源。可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至少,在母亲的强劲有力的鞭策下,我不能不这样做。这样,才能体现我对儿子的教育的力度,才能体现出我这个作为一个母亲的使命感。我总不能只顾自己像鹰一样飞行,却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幼鹰吧。那么,一起飞行吧!这才是自己想要的。 四、实施阶段 有了计划,当然,还有了两个监督者,一个是我的母亲,另一个就是我的姑姑。儿子的“残酷”的暑假生活就真的开始了。我从学校回来,已是晚上十点半。尽管如此,这两个监督者还是不厌其烦的在我的耳边轮流报告,今天他怎么怎么了,违背了计划那一条。或者说,根本就没按计划去做,叫也没有用!汇报的内容常是如下:这些天来,他早上睡到不容易醒来,醒来后不愿意吃饭,好不容易哄他吃了饭,却只对着电视机发呆。外婆担心影响他的视力把电视机关掉,他又开始和表弟一起戏闹,追逐,玩游戏,玩玩具无论你怎么哄他都就是不愿意回到房间,安静一会。外婆只好不停的催促他,不停的在他耳边唠叨。外婆说多了,孩子们有意见了,接着开始烦躁抗议,用大声回击、哭闹、耍赖、攻击等方式去抵触外婆。就这样,不仅把儿子一天的好心情全给破坏掉了,还让他处在一种不安和压抑的情绪当中。原本个性温和、胆小、甚至有一些敏感的儿子就变得急躁、偏执起来。总之,行为举止和往日有很大的反差。外婆和姑婆越是对他严加指责,喋喋不休,他越发气恼和愤怒。这让外婆和姑婆伤透了脑筋。我暗示她俩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来说孩子这一些事情。因此,我们回到了卧室。我却发现,这个时候,我可怜的孩子就会躲在门外,侧着头,睁大他的两只眼睛来观察我的反应。听着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受,我想,此时的我,特别能理解自己孩子的感受,我把儿子这一个行为暂当成他的一种叛逆和反抗的表现,一种宣泄,因此,心里特别同情他,可却不能表现出来。听完她们的状告之后,我会去和儿子聊会天,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小声的问他,今天开心嘛?玩了些什么?儿子开始总是拒我千里,我知道他是怕我责怪他。这个时候的我,怎么可能再去责怪他呢?他如此表现,肯定有他的理由,或是他的委屈之处。我没打算和外婆站在一个立场。因此,我总鼓励他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把他心里最想告诉妈妈的话说出来。儿子渐渐的打开心扉,抱着我说,妈妈,妈妈,我想你!我不要你去读书,我要你在家陪我。因为,我不想要外婆在家,我不喜欢外婆,她总喜欢叫我看书写字,可是我只喜欢玩。我什么都不想学,什么都不学,我讨厌看书学习,我讨厌外婆!你让她回北京孩子的话语充满了对外婆的仇恨,还有对学习的厌恶,这是我想象不到的。我抱着我的孩子,轻轻的对他说,知道吗?外婆这样做也是为你好,希望你好好学习有一个好工作,将来能过上好生活。因此,你不能怪她。要是你真的不想做这一些事,你一定要说出来,大人才知道你不喜欢这样。因此,我理解他。我的天哪!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正处于天真玩耍的年代,作为大人的我们,都对他做了些什么呢?我决定找母亲谈谈,在那个夜里。 四、对话 夜里。和母亲躺在一张床上,开始了我们的对话。我坦诚的告诉母亲: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一个轻松的快乐的自由的成长空间,不仅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是这样,作为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然我理解你的初衷是好的,愿望也是美好的。可是,你的教育方法我真的一点也不认同。这个暑假,我遵循你的意愿,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我才想到要做孩子这个暑假计划的。这只是一个设想,我没有想到它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且一定要按照计划里的条条框框去执行。孩子不是木偶,却是一块白板,不是靠我们去涂鸦,而是靠他自己。孩子同样需要尊重,需要倾听,需要宣泄,不需要过多的束缚和压力,需要的是自己的想象空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我们作为成年人不应该扼杀掉。因此,请你把快乐的暑假生活还给他吧!母亲坐了起来,理直气壮的这样回应我:既然如此,你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既然一心要想孩子多学些知识,为什么又要心疼孩子的辛苦?这个社会的竞争本来就很激烈,你不去好好教育他,单纯依赖于学校的老师,我想他就不太可能在这个社会拥有一席之地。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些道理,不需要我再重复一次告诉你。再说,这个年代的独生子女,父母老人都宠爱溺爱迁就他,个个娇生惯养、自私小气、自我为中心,要什么就给什么,什么都满足他。这样的孩子再不严加管教,从小培养一个独立的坚强的品性,将来能成何事?三岁见大,你这样任由他自由发展,要是错过了时机,将来你会后悔得肠都青,别怪我不告诉你。我相信,也只有我才敢指出你的缺点,难道你会指望你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父亲?还是期望你那一个开明的民主的先生?不会,他们不会像我这样赤裸裸的指出你的不是,因为我是你的母亲,同样也是你儿子的外婆。因此,我不认为我的教育方法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什么问题,那归因于你平常的教育的结果。孩子需要尊重,我哪一点不尊重他?不就既然定了规矩就得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原则。你好好想想,你儿子都五岁了,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 字也认不了几个,就算坐得下来看书,顶多也就能坚持两分钟,整天就知道玩,玩,玩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不觉得有差距吗?人家都在噼里啪啦的说英语了,你儿子还只知道玩。要知道,你五岁的时候,我就教你写字,你刚拿稳笔,我就教你写信,你刚会认字,我就教你看书,没有我这样刻意培养你,你现在哪有这样的优越的生活?你哪儿里有文学青年的潜质?你哪还能读这么多书?你才是该好好反思才是。伤害幼小的心灵,留下心灵的创伤?别告诉我,你的那一些大道理,我听不懂也不想听懂,我只相信结果。小时候,你不听话,我就大声骂你,甚至打你,让你跪着体罚你,现在你还记得多少?你还在怨恨我吗?你不也早就把这一些忘得一干二净。要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培植,需要呵护,更需要磨练,培养他坚强的品质,强大的自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像树一样挺拔,因为他是男子汉。至于其它的,我不想和你驳辩。作为过来人,特别是你的母亲,我只想说一句,我的一切所为都是你们好!一个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母亲,一个终生坚持阅读的母亲,一个会送我卡耐基书籍的母亲,一个总是对我谆谆善导的母亲,一个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母亲,一个外表看起来强大内心同样强大的母亲,一个意志坚强个性倔强的母亲,在这个深夜,在这一次的对话里,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就是传统的,我必须传承的观念吗?我的内心在博弈。我还很想和她辩解,我强调的是孩子的情感体验和环境体验,并不是学习的获得。我强调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做这个年龄段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在玩的过程获得学习的体验。可该如何开口?只好回到房间,向睡在一旁的先生倾诉。先生是一个愿意倾听的男人,也是一个民主的男人,他历来不喜欢对孩子过多的管束,不会轻易抹杀孩子无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是,在孩子的品性方面的培养特别注意,按他的话说,就是你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科学家,但他却不会做人,没有朋友圈和亲情圈,这又有何用?三岁见大,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没有什么原则的问题就放任他去吧。让他玩吧,快乐的成长吧!他的教育观,现在我看来,我是比较认同的。他听完我的话,抱了抱我,安慰我说:同情儿子,同情你,也同情你的母亲。其实,没必要这么复杂化,自然就好。不想太多,一切都会好起来。我闭上眼睛,这一个夜里,母亲、父亲、儿子、我就联结成我的一个梦。 五、 学习的革命 如果说母亲给我上了一堂传统的教育课,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是一次革命。不得不重申一次,每一次学习都将给自己带来一次飞跃。正当自己为孩子的教育和母亲闹得一团糟的时候,我迎来了一次学习的革命。开学第一课,就是当代教育心理学,是师范学院陈劲老师给我们授的课。本书从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学生与教育的心理、一般学习的心理、分类学习的心理、教学心理等几大方面内容阐述怎样的学与教。坦白说,从早年最早接触的医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再到现在的当代教育心理学,自己对这一些课程其实早就不陌生。可是,这个夏天,当自己在三十七的光华之年,已是为人妻为人母的双重身份坐在这个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令自己联系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实际上的一些事情,特别是要亲情、夫妻情、母子关系上,一度使自己陷入无限的反思之中。这真的是令自己最最震撼的一门课程,没想到在重新学习之际,它竟然能给予自己如此的向往的空间,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摒弃掉那些终日困挠自己的世俗观,甚至坚信自己将能以此为指引,走出一片光明之路。 六、反思,错在哪里? 都说,教育是发展的动力,也是阻力!首先,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其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因此,教学要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又为“量力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意含义:第一,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第二,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按照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主要涉及两个问题;选定什么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即确定每一年龄段儿童最能有单独掌握的教材,采用最适应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摘自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我为什么要摘录以上这一段话呢?因为,对单方面制定儿子暑假计划这个事情上的反思,我主要从以上这一点开始。制定计划之前,自己是否有考虑到为儿子这一个年龄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是否考虑到自己选择的教材是否是儿子可以掌握的范围?有没有考虑到两位监督者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儿子接受?儿子在执行这一个暑假计划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是否“经济而合理”?儿子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是否能适应?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对他的影响?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个体出生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面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儿子刚好是五岁五个月,处于前运算阶段。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操作。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接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表现为泛灵论,自我中心,集体的独白等。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思维还具有刻板性,存在集中化的特点,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而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性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儿子就处在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的认可和监督会使儿童相信,他们的活动和贡献被他人所接受。因此,成年人应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通过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深入学习,我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行为,不仅对于是这一次的暑假事件。对于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我是否听从了教育孩子必须跟着发展方向性和顺序性进行培养呢?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孩子才上幼儿园大班,为了和别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不顾他是否喜欢,就送他上三个兴趣班,一个是快乐阅读,第二个是手脑数算,第三个是小龙人故事班。上完幼儿园回到家里,还有意识的教他认字、写字,画画这一些,严重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可我们却还担心他跑得不够快。要知道,学习,本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教人的知识,只教他一些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还有,就是活动游戏和玩为主。学习中一种认知,认知是一种丰富性需要,让他在玩中掌握这个阶段该认知的,让他感觉到学习乐在其中,这是他想要的,他才能达到开心学习。不要对孩子对过高的要求,期待过高,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让他会感到习得性无助感,自卑心理产生,因而产生过早产生动机性厌学。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跨越年龄段做超越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学习不是靠压,不是靠挫败他去达到,而是靠夸奖。当孩子没有认定自己的价值感的时候,一定不要提过多的要求,不要太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正如陈老师反复强调一样,对孩子不要说“不要”,要多说“要”,要说“不要”的时候一定要多说“要”。还要记住一句话,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问题。因此,儿子平日爱吵闹,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坐不住一分钟,注意力不集中,和外婆姑婆争吵甚至和外婆姑婆发生冲突等等,我想,我都能找到一个理论点来支撑。真的不是孩子的错。幸好,我及时醒悟过来。这还得感谢我的教育心理学老师陈劲! 七、发展先于学习?还是学习先于发展? 写到反思,不得不在这儿学习一下这两个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发展先于学习。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略微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皮亚杰反对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儿童认知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教师要提供探索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因此,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上的参考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二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三是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四是环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但皮亚杰的理论还是受到一些批评,指出他的认知理论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的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等。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强调学习先于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那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在教育中的意义,一是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二是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摘录当代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己探索主动学到知识?陈劲老师的观点,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己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如果在发展尚未达到适当的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将会对儿童自己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反倒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学生的我呢?在反思的时候,自己常常陷于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之中。对儿子的教育培养,是否遵循皮亚杰的“发展先于学习”理论?亦是维果茨基“学习先于发展”理论?其实,这两种观点还是可以相辅相成,只是个人的见解,不知是否正确? 七、改变心态 学习真的很重要。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给自己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不仅是自己感觉得到,就连我的家人也同样感觉到,特别是我那可爱儿子,还有那个可爱的侄子。以前,作为妈妈的我,个性虽然温和但也很固执,生起气来脾气也很大,情绪比较外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两种形象,儿子应该常可以看到。要改变别人,首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从改变心态开始。转变心态,认同孩子,尊重孩子,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夸奖的地方,让他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此时的我,更愿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愿意听他诉说的妈妈,愿意陪他一起玩的妈妈,愿意和他分享一切的妈妈。对于母亲先前的那一些观点,我终于找到有力的理论依据去支撑,我不再苦思冥想找不到。我会和母亲谈谈一些史上伟大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观点,他们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母亲似乎也开始接受这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周边的人的心态的改变,同样重要。因此,我把我们家的家庭成员集中一起,开了两次动员会。把我这一次的学习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分享给他们。首先,自己检查自己的不足,同样,也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改正先前的错误,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统一思想,各自做好角色的榜样。家人也很坚持我的设想,各自的剖析一番。也都能达成共识,一致有信心做好榜样的力量,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自由的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样,就不会出现以往这种情况,比如,这个大人说不行,那个大人说可以,孩子很聪明,也善于查颜观色,大人自己都没能统一观点,孩子又怎么会听从大人的呢?只有家庭成员能统一起来,关系融洽,教育孩子就容易多了。把自己还给孩子。尽可能挤出时间去陪孩子,你想要孩子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得要做到,因为孩子“常常学会我们所做的,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声音,而不是我们总在说,孩子听。要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家人应该这样看待孩子,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就用“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利翁效应”去对待他,那么,他就会成为你们所期望的人。 八、孩子的心声 我特意安排一个晚上,陪孩子睡觉,孩子很高兴。刚开始就给他讲故事,慢慢的,激起他说话的兴趣。渐渐的,孩子愿意和我说一些话,说近来的不高兴的事情。我一直在倾听,面对他的负面感受,我表现出完全接受他的感受。甚至,还鼓励他释放出来。果然,他真的很愿意表达出来他的感受。他说:妈妈,你知道我早上为什么不愿意起床?我告诉你,因为我起床了,你们就要强迫我吃东西。可我肚子一点也不饿。我不愿意吃东西,那是因为我吃饱东西后,你们就要让我学习,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学习,我喜欢和小表弟玩,喜欢看电视,喜欢玩玩具,喜欢到外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不喜欢外婆,那是因为外婆总喜欢命令我做这样,或是那样,她总是让我做一些我不喜欢做的事。因此,我不喜欢她,喜欢让她回北京。我不喜欢姑婆总是催我吃东西,因为,我的肚子都没空过。我不喜欢妈妈总坐在电脑边上,不陪我不理我,因此,我常常不高兴。我不喜欢爸爸总是说这一句话:你们谁都不要理他,让他哭。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哭。我不喜欢小表弟总是跟着我说话,好像他自己都不会说话一样。我不喜欢你的暑假计划,你买的书中,我只喜欢一本。我喜欢的书,我才看,不喜欢的书,一点也不喜欢看。我不是什么时候都喜欢做作业,我是高兴的时候才会做。可姑婆和外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我做作业。我不喜欢做手脑数算,因为那些题,我好多都不懂。我不喜欢写字,因为里面有一些字太难。我不喜欢参加故事班,因为那儿没有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我每次都会觉得很孤单。我不喜欢学轮滑,因为我怕跌倒。我不喜欢张老师,因为她总是很严肃。我喜欢何老师,她总是喜欢和我说话。我不喜欢在很多人面前表演,因为我怕。可妈妈总喜欢我这样,因此,我会很难过。我不喜欢你们总说雨恒小朋友很聪明,英语很好,很懂事,因为,我怕你们不理我。我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食品,这样,才是个大方的孩子。我喜欢妈妈说,不吃就不吃了,什么时候想吃再吃!我喜欢和妈妈一起睡觉,让爸爸到另一个房间去睡。这样,妈妈才是我一个人的。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和小表弟一起出去玩,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玩啊玩啊,玩到很晚才回家。这样,我就会很开心的。还有,就是你们每天都给我买一件玩具,我也会很开心。对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糖,要是妈妈每天都给我一颗糖呢,我就更爱妈妈了。 九、你的快乐谁也拿不走 我的孩子。感谢你能告诉妈妈,你这么多不喜欢,这么多的喜欢。妈妈把你这一些话语全听进耳朵里,装进心里。妈妈总是以每天太多的日常琐事去应付而忽略你的感受,即使是感受,也总是以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