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doc_第1页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doc_第2页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doc_第3页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doc_第4页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周村区北郊镇大姜小学 尚志燕摘要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极易对别人的暗示做出反应,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激情,促进学生在智力、情感等方面更好地发展。关键词心理暗示 教育 积极 1968 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选取三个班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只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 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试验告诉我们心理暗示对一个人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当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暗示,必定会诱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是对暗示反应最敏感的一个人群。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极易受到别人的暗示,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会对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暗示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待学习、对待生活都充满期待与信心;如果是消极的暗示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感到消极自卑。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自尊心是很奇怪的,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抵制的情绪,不愿就范。而暗示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暗示者不明确表示用意,用含而不露的方式影响他人,受暗示的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大部分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铃响了,教室里却还乱哄哄的,这时候与其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不如温和而轻声地提醒大家,“某某同学已经准备好上课了”这不仅不用花很多的时间去强调纪律,而且可以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上课。现结合自己在平时教育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应该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那就是要运用积极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都应该切记:不要视孩子的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如何运用爱心保护孩子自信心?我认为要做到几点。 (1)善意的微笑。教师的微笑是学生心中明媚的阳光。一个人的微笑,能使陌生人感到亲切,能使朋友感到安慰,能使亲人感到愉悦。教师的微笑会带给学生自尊,自信和自爱。 那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豪情满怀的我,大声的问学生:“你们喜欢语文吗?喜欢语文的请举手!”久久,久久,台下一片寂静。我的心冷飕飕的,一种无法言语的酸涩突然袭击了我的热情。“不,我不能表现出失望。”我在心里暗暗的对自己说。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失望不会带来任何的希望。短暂的调整后,我笑容满溢,满怀激情的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可以不喜欢,但我相信,明天你们一定会爱上语文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并非人见人爱的朋友的真面目吧!”“呵呵”这一次,我清楚的听到了孩子们清脆的笑声 微笑散发出了它的魅力,也给了我无尽的动力和勇气!于是,我保持着这种微笑,永存着教学的激情,欣喜的收获着学生们的收获!那一次,我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轮到她时,同学们发出一阵阵嗤笑声。因为她相当内向,都不怎么讲话。她没有站起来。对此,我没有责备其他同学,也没有嘲弄她,只是坚定的、微笑的对她颔首。她站起来,读了一段后就马上坐下了,紧接着又有一阵嘲笑。我心中不禁难受起来:就这样让她在嘲笑中坐下吗,留给她的会是什么?只会是阴影。于是我微笑着问大家:“她读错了吗?”“没有!”同学们响亮地答到。我又继续说:“那就为她的勇气鼓掌!”掌声雷动,所有的同学都笑了,我笑了,连她也对着我会心的笑了!也许我并不懂得教学的所谓艺术,但我相信这微笑的力量。就是这么一次会心的微笑,让她走出了曾经那片阴霾的天空,从此在课堂里,便多了一个活跃的身影! (2)鼓励的话语。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对孩子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其一,父母的赞赏。赞赏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还记得一年级时班里有个孩子,每天哭着要找她的姐姐(她姐姐在三年级),不进教室上课,就是哭着满校园找她的姐姐,无论怎么哄,怎么说,她都不听,于是打电话给她妈妈,没想到她妈妈说,她在家里就不太听话,如果她不听,你们就把她关在班里。于是,我们开始探索对这个孩子的教育,首先打电话让她妈妈来,了解她的详细情况,再次发现这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告诉孩子的妈妈,只要她有一会没哭,只要她在家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以赞赏和激励,你看:陈昕怡说话的声音多好听,比哭起来的声音好听多了!不哭的时候好漂亮呀!她终于不哭了,主动到教室上课了!后来她妈妈到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们:“没想到这么简单就可以让我的孩子变乖了,真的谢谢你们。” 其二,教师的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渴望得到赏识,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如果我们过多指责,孩子就会因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失败。 “我自信,我能行。”我一直用这句话鼓励着孩子。在一次拔河比赛,我无意中听到班里的一个学生说:“我们班肯定比不过他们班,他们比我们高一级了呀”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在比赛的前一刻,我把学生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我们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我能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已经向了成功迈近一步。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即使再努力,我们也已经输了别人一步。”此时此刻,全班学生大声对我说:“我自信,我能行!”比赛结果得了第一。有了这一次经历,在接下来的各项活动中,班里的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信心,不管什么比赛,都想争取第一,并付出实际行动。一次广播操比赛,在比赛之前,很多学生都对我说:“老师,放心吧,我们一定拿个第一回来。”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们,但也不能骄傲哦。”结果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孩子没有熟练,而没有整齐,失去了拿第一的机会。全班学生愤愤不平,都在责怪那几个学生,不管我再怎么劝他们,也不能熄灭孩子们心中的怒气,因为他们曾向我发誓过:“一定要拿第一。”而后,他们又反过来安慰我:“老师,放心,还有跳绳比赛,我们定可以拿第一的。”我听完不仅涌起一股感动,一群多么有自信心的孩子! (3)简单的动作。一根竖起的大拇指、一次简单的活动、一次握握手都能传递情感,都会在孩子的心中激起幸福的浪花,让教师的爱像一丝花香久久萦绕在孩子心中。隔壁班有个男同学,身体有点残疾。放学的时候,有几个学生一看见他就起哄讥笑,模仿他的样子,并骂他。这一幕恰好让我看见了,心里特难受,真想上前狠狠地批评一翻,可我想到了学生的日记,想到了那一个个感叹号,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使学生真正地受到教育,也许我应该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于是我走到了他们身边。 孩子们见到我,亲热地向我问好。我微笑地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我宣布了游戏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要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比比谁最先绕过障碍到达目的地。游戏开始了,我特意让那几个嘲笑残疾人的学生先参加游戏,他们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可事实上,这个游戏没有他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会碰到障碍物或者迷失方向。有个孩子落后了,一着急不小心摔倒了,我和旁边的孩子都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关切地问:“没事吧,还继续吗?”他点点头,最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告诉我:“蒙上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心里觉得很害怕、很孤独、很无助,后来有朋友帮忙了,心里才觉得踏实。”我抓住时机接着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当了一回盲人,那你们再说说残疾人的生活幸福吗?他们最希望得到什么?假如你是一个残疾人,有人伤害了你,你会怎么想?”孩子们低下了头,有的说:“残疾人内心一定很痛苦,生活上肯定会遇到很多不便。”有的说:“残疾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希望有人来帮助他”在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同时,我发现那几个嘲笑残疾人的学生头更低了,脸红了。 瞧,巧妙的换位体验,就让学生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错误,远胜过于言辞激烈的批评。这一触摸心灵的情感体验,不但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还激发出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拨动了他们内心爱的琴弦。孩子是可爱的,当我们的心与他们的童心能真正交汇的时候,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笑,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成功的曙光可能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们平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要多一些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轻,也许他怕错,这时,作为老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声音能再大一些就更好了。”学生答错了,你说:“你能积极动脑,举手回答问题真勇敢,答错了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错在哪。”“你再想想,离正确答案不远了”学生在你的鼓励之下,胆子会越来越大,他再也不会害怕发言了。受到你积极的暗示,其他同学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肯定会越来越热烈。上课如此,做其他事情亦然。只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才会有积极善意的心态,也才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反之,教师消极恶劣的心态,则会使学生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变得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说话做事时,就应该时刻注意,尽量使学生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才会让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2、用耐心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出现问题后,他们一经教育,当时态度很好,可是过后即忘;或者过段时间老毛病又重犯了。这时,从内心出发,教师会相当生气的,这也在情理之中,七情六欲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教师也不例外。但教育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越到此时,教师就越需要冷静,切忌对他们大声训斥,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因为这样做,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学生从你的行为中受到消极的暗示,以至于自暴自弃,从而拒绝你的教育帮助。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能否做到耐心细致是很重要的。学生“屡教不改”,你一味地着急是无用的,你得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何解决的良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瑕疵,再差劲的人也会有优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差生”的闪光点,并耐心地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比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写字比较差的学生,如果动辄就让他们重做罚抄,是不可能让他们把字写好的,我的经验就是经常表扬鼓励他们,其实有时并无多大的进步,只是字分开写了,作业显得端正些了,我马上会拿出他们的本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变化,而学生们总会说好看多了,此情此景,他们自然非常高兴,然后我趁热打铁,对大家说,这说明他的字也可以写好的,只要他努力。受到这种暗示,下次作业他们果然比前有了进步。当然,他们也会有反复的时候,单一的表扬批评也可能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的。因为我还专门让班长准备了一本记载本,谁的字好就加分,加一分两分的都有,字迹差的学生更是有特权,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就可以加分。另外,还定期展出优秀作业和进步较大的作业;在考试时给字迹好的或进步大的加分在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之下,学生的字越写越好,不仅是字迹差的学生,好的也更好了,这说明只要有耐心,有毅力,世上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细心,经常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发掘学生的记忆力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他们就是权威,教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这样的情景想必老师们都不陌生,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书面作业学生基本都能完成,有时还有口头作业,比如说背诵课文,如果不暗示学生第二天要进行抽背的,那么除了几个平时比较学习自觉的学生能背外,其他同学不是不熟练,就是一点也不会背。但如果老师说,今天回去要背诵第几课,明天默写,第二天来了,老师抽背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了。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学生聪明或笨吧!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前者,学生因没有受到暗示,因而消极对待,后者因为受到暗示,因而表现为积极的行动,自然而然就加强记忆了。这说明学生记忆的潜力是巨大既然教师的暗示对学生记忆力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有效的心理暗示,去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记忆潜力呢?1、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暗示。何谓有效的暗示?就是说你的暗示对学生必须是起作用的,也就是积极的暗示,比如,一段很长的课文是需要背诵的,教师先不说要学生背下来,只是在上课时有意强化,给这段文字分层,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问学生这样一来如果要背下来难不难?学生肯定会说不难,这时再叫他们背,一则他们掌握了背的要领,二来他们受到了有效的暗示,克服了畏难情绪,果然很快就背下来了,一些平时自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的同学也因此尝到了甜头,觉得背书不过如此,以后就不再害怕背书了,这是在老师有效的心理暗示之下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学生记忆力的发掘是非常有效的。学校要求我们学生背三字经,学生一看这么长头都大了,我试着给他们背了一段,问他们听来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读来琅琅上口的,然后我再试着叫他们读背,并开展比赛,学生背着背着,才发现确实不难,而且兴趣也越来越高,很快就会背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但都说明,有效的心理暗示对发掘学生记忆力的影响之大。2、对学生的暗示要付诸实践。有些老师在对学生布置了背默的家作后,第二天却不加以检测,有时可能是由于事多忘了实施,也可能是出于吓吓学生的心理,逼使学生去背、去默。还记得我们经常对学生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吧,一次两次,还可镇住学生,次数一多,你就成了故事中的“主角”了,以后即使你再怎么强调,学生也不会信任你了,因而你布置的这些任务学生就会当成耳边风。所以,教师一旦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第二天哪怕是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要进行检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学生在你的积极暗示下,经常背课文,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记忆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三、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改掉学生的坏习惯这些情景大家都见过吧,当孩子参加高考时,父母总是叮咛:“千万不要紧张”;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斥责他:“笨得不行”;当孩子挑食时,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诉说:“他不吃白菜”;当孩子尿床时,父母总是为他辩护:“他憋不住尿”;作为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而父母对孩子的这些叮咛、斥责、辨护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且是消极的。这些都能助长某些不良的倾向。重复暗示能引起对方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产生与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改掉学生的坏习惯时,都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1、淡化学生的紧张心理。孩子一生之中要面临无数次考试,考前,切不可进行思想强化训练,比如反复强调要细心,不要紧张,学生也许原来倒不紧张,但在你的暗示下,他会变得紧张起来,黑板上大大的“细心”二字也许正是他粗心的源泉。越是在考前,越要让学生淡化考试意识,不是总说轻松上阵,必能取得好成绩吗?没有了心理负担,他才会沉着应答啊。如何淡化呢?考前教师师不必强调此次考试的重要性,考前几天可不布置作业,也可让学生适当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学生既消除了连日来的复习带来的疲劳,又让他们的紧张感消失了。学生的情绪其实大多是跟着教师师走的,你紧张,他比你更紧张,你轻松,他自然也会跟着轻松,只要平时复习得法,教师大可对学生放心,因为人在关键时刻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也有助于学生认真考试,人为造成的过度紧张感反而会使学生发挥失常,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考完试后,有人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