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docx_第1页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docx_第2页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docx_第3页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1年 12月渝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双月刊)第 18卷第 6期J OU RNAL OF YU ZHOU UN IV ERSIT 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唐拥军(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 410081)摘要 对等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 ,译界有关翻译对等概念本身的认定及其价值和作用的论争却是公婆之争 ,谁也说服不了谁。论争本身是好的 ,但因留下的问题太多而造成理论的相对不足。而这种不足 ,导致有的学者对翻译学的建设失去信心 ,也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翻译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关键词 翻译 ;翻译对等 ;对等原则中图分类号 H31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 424X(2001) 06 - 0092 - 04一、言引自屠国元等 ,2001)。对等 ,作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中心论点之一 ,却似乎也是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无法达成共识的争论点。雅克布森 (J akobson)指出“有差异的对等是语言中事实上 ,对等自从进入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一直毁誉的基本问题 ,也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关键问题”,充分强调了各语言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和语言信息在翻应该不会过分。译界有关翻译对等概念本身的认译中实现“对等”的难度。卡特福德 ( Catford)于1965年提出了篇章对等概念并指出“翻译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寻找对等的译语 ,而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对等的性质和条件。他认为翻译就是在所有潜在的对等译语中为原语寻找最合适的对等语的过程。原语和译语只要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 ,就构成翻译对等。事实上 ,翻译对等概念做出较为全面论述且在译界影响深刻的翻译原则或翻译标准是我们学习翻译要明确奈达 ( Nida)认为 ,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的首要问题。很多西方译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上的主张时 ,都离不开对翻译对等问题的重点探讨 ,因对等 ,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奈达对翻译对等概念为翻译对等是现代翻译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对等的探讨不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的 ,而是更注意也几乎是所有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对等也大对翻译中语用和交际等因素的考虑 ,他强调的是两概成了广大译者苦心追求的目标 ( Holmes ,1988 ,转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 ,追求的是两收稿日期 2001 - 05 - 28作者简介 唐拥军 (1971 - ) ,男 ,湖南永州人 ,讲师 ,湖南师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生。92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Dec12001 Vol118NO16是由里乌 ( Rieu)于 1953年首先提出的。紧接着 ,参半 ,说它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最受争议的概念定及其价值和作用的论争却是公婆之争 ,谁也说服不了谁。论争本身是好的 ,但因留下的问题太多而造成理论的相对不足。而这种不足 ,也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翻译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 ,语义内容和语用语境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对等问题。二、等原则引”渝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唐拥军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2001年第 6期种效果之间的对等。奈达指出 ,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供了理论依据。双语翻译中 ,语句因形式相同而获得的表层结系 ,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构上的对应关系 ,可称为“结构对等”。它只能说明上相同”。译者想要完成信息传递任务 ,首先就有句子的表层结构 ,而且只有当两种语言中的语句在必要了解作者通过作品究竟要对原文读者产生什外表上具有共同的语法特征时 ,翻译时才能取得这么效果 ,必须非常熟悉原文语言和文化 ;其次 ,在他种对等。请看例句 :着手翻译时 ,要对译文读者心中有数 ,排除原语干扰 ,依靠原语语感 ,生成对译文读者能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三、构对等、义对等、用对等1、达提出的翻译的转换模式以上转换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分析阶段、转换阶段和调整阶段。(1)分析阶段 :将原文信息分解为意义和结构最清楚、简洁的形式 ,要求把原文的表层结构转为核心句或近核心句。(2)转换阶段 :在核心句这一层转换 ,将其生a. John kissed Mary.a.约翰吻了玛丽。b. Mary was kissed by John.b.玛丽被约翰吻了。a与 a及 b与 b分别在表层结构上的词汇和语法特征相同 ,分别构成结构上的对等句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 :a与 a及 b与 b分别构成翻译上的对等句。因为 ,在原语与目标语之间 ,尽管会存在不少结构上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 ,要在双语的这种表层结构上建立起对等关系会有些力不从心。例如 :c. The young girl told us she was assured byher boy f riend t hat he was going to marry her aftert he war.c.年轻女孩告诉我们说她被男朋友保证战争结束后和她结婚。假如因为表层结构上的词汇和语法特征相同就判定两个句子是对等句 ,那么上例 c与 c也应该成为译入语的表层结构 ,要求我们着眼于原文的意是对等句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 ,我们就有必思 ,而不是词句。(3)调整阶段 :也就是用译文信息接受者所能接受并符合译文的信息和文化背景的表达法 ,将转要从句子的深层结构探求取得对等的可能性。(2)语义对等两种不同语言的表层形式和一个共同的深层换阶段所生成的译入语的表层结构进行调整。调结构相联系 ,而后者所代表的恰好就是这两种表层整时 ,译者要充分注意原文的语域、体裁和所译语形式所共有的语义内容。以这一共有的语义内容句所处语境和语篇 ,力求做到从宏观和微观的相互为核心生成的译入语中的表层结构所取得的对等 ,结合上把握原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的对等转换。这表明 ,该转换模式的分析、转换和调整三个阶段所主要关注的就是 ,原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在结构、义及语用三个方面是否对等。2、构对等、义对等、用对等(1)结构对等乔姆斯基的转换理论为解释不同语言之间对等关系的性质提供了有效手段。他认为 ,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基本的抽象的深层结构 ,而由这些深层结构可以生成人们日常听到或读到的表层结构形式句子。这就为我们研究对等问题提叫做语义对等。乔姆斯基认为 ,深层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 SN P93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结语语奈最语结语语渝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唐拥军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2001年第 6期+ V P + ( N P)。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上面的 ( a) ,( b)句 ,就会发现这些句子具有对等的深层结构 ,因为它们都和一个深层结构有关 (如上图)。对等的深层结构具有对等的语义内容 ,而同一个语义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表层形式表现出来。再加上上述的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 :a和 b以及 a与 b分别构成两对语义对等句。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进行阐述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能得以生成的语义基础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 ,人类所有自然语言所采众中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对等效应的取得就依赖于译者尽可能忠实原文的句法结构 ,准确无误地转译原文的语义内容的同时 ,更应该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转译原文所传递给受众的认知语境信息“包括情景知识、言上下文知识、背景知识等”。(熊学亮 ,1999 : 115)例如 ,几个人一起在动物园观赏动物 ,其中一人大叫一声“Tiger !”与他们在野外路遇老虎时 ,有人大喊一声“Tiger !”在翻译时必然要区别对待。假如译者仅仅根据句法结构和语义对等原则 ,将两种语境下说出的“Tiger !”都译成“老虎 !”:d.原文 (语境 1) : Tiger !d译文 (语境 1) :老虎 !e.原文 (语境 2) : Tiger !e.译文 (语境 2) :老虎 !这样的译文虽然意思上还算清楚 ,但毕竟不太用的转换规则就必然一样。事实上 ,某一种非常适符合译入语在同样语境中的表达习惯。这样的译合甲语言的转换规则未必适合乙语言 ,因为语言除文与原文在语用上也就无法对等了。上例或许可了存在着人类性 ,更存在着民族性。上例译文 c以这样翻译 :让汉语读者无法接受 ,就是因为译者没有根据译文(汉语)语言的特点 ,运用恰当的转换规则 ,将深层结构转换成妥帖的表层结构 ,最终导致了有语病的语素符列的产生。现代汉语与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被动句使用的频率。在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出现的频率相当的低。翻译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 ,忠实于原文句法结构的同时不得以意义为代价。译者如果为了强调原文与译文在句法结构上的一致性而牺牲意义上的对等 ,其结果有可能违背译入语的内部规律 ,不利于译入语“朝着表达明晰、式严密、用经济、式灵活的方向发展”。(秦洪武 , 2000 :369)一旦了解了英汉之间在被动句使用上的这一差异 ,再结合汉语句式的特点 ,我们就可以将上例 c译成汉语读者所能接受的译文了“年轻女孩告诉我们 ,她的男友向她保证战争一结束就娶她。(3)语用对等d.原文 (语境 1) : Tiger !d译文 (语境 1) :快看呐 ,老虎呃 !e.原文 (语境 2) : Tiger !e.译文 (语境 2) :老虎来啦 !张亚非 (1987)也举过一个类似的例子 :f . Savage dog !f.恶狗 !看得出来 ,无论采用结构翻译法抑或是采用语义翻译法 ,译文 f都是无可挑剔的 ,因为 f和 f具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和共同的语义内容。不过 ,在翻译 f时 ,我们除了要忠实原文结构和语义外 ,还要结合该语句产生的语境因素 ,使译文尽可能地符合译入语受众的语言习惯 ,使他们的感受能与原文受众的感受对等。否则 ,象译文 f那样 ,译文受众无法从中得到原文受众所得到的某些感受 ,也就表明该译文无法对等于原文。假如我们从语用角度出发 ,运用译入语中在相同语境下人们使用的话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一种工具 ,而交际过程语转译原文 ,就可以弥补上述结构翻译和语义翻译的顺利与否又必须依赖交际双方借助一定的语境。所以 ,译者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结构和语义层面上的对等 ,他完全有必要准确无误地生成话语译文或篇章译文 ,力求将这一译文在译入语受众中所产生的效应 ,尽可能地接近或等于原话语或篇章在原语受94所造成的译入语受众在感受上的损失。这样 ,我们就可以将 f译成“当心恶狗咬人 !”语用对等给文化差异大的双语之间的互译提供了可能。它尤其适用于民族文化沉淀很深的成语、语、语以及一些其他的固定表达法的翻译。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语形使句:”:谚习渝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唐拥军 :翻译的对等原则探微2001年第 6期在翻译这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征的表达法时 ,仅文体特色、句语境、文意图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仅借助于结构和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是无法达到与文化等因素 ,关注信息的接受者并关注如何在译入原文近似的交际效果的。例如 :假如将“三十六计 ,语中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 ,以求获得句法结构、语走为上策”译为“Of t he t hirty - six plans , running义内容和语用含义上的对等 ,从而实现译者的最高away is t he best .”译文就会不够对等“The bestt hing to do now is to quit .”才是其语用上的对等句。我们认为 ,译者在结构和语义上难以生成对等句 ,可以借助于语用对等翻译法 ,借助于文化语境理想。参考文献 1 Nida , Eugene A. Language , Cult ure and和认知语境“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和艺术风格无误地 (恰如其分地、等值地、确切地)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去”(彭卓吾 , 1998 :128)。四、语句法结构、义内容和认知语用方面的对等关系是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的全局都要时刻牢记的有机体。译者只有从语篇上并结合语境因素去把握原文 ,才能正确地推理原文在原语读者中可能产生的效应。正式着手翻译时 ,要忠实于原文的句法结构 ,以获取原文的文体特色在译文中的对等。当然 ,假如追求原文和译文在结构上的对等的努力影响到语义内容的理解 ,威胁到语义和语用上的对等关系时 ,就应该舍车保帅 ,以求得译文和原文在思想内容上的对等。译者应该关注如何译出原文的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2 Pym , Ant hony. Kollers Equivalence RevisitedJ . In : The Translator ( St . J erome) . 1997. 3/1. 71 - 79. 3 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128 - 130. 4 秦洪武.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00 , (5) . 368 - 373. 5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 .中国科技翻译 , 2001 , (2) . 6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13 - 124. 7 张亚非.试论双语翻译的结构等值、义等值和语用等值 J .现代外语 , 1987 , (1) .(责任编辑 :高剑)On th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TAN G Yong - jun( 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s , Hunan Norm al U niversity , Changsha 410081)Abstract : Equivalence is a cont roversial issue in t 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