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doc_第1页
理想的风筝教案.doc_第2页
理想的风筝教案.doc_第3页
理想的风筝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六年级了,大家一定掌握了很多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生:师: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要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留下圈画,思考的痕迹。还有读万卷书生: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突出了读书和实践的重要。既要读有字的课本,更要学会读无字的课本。有时我们可以说,读万卷书不如生:行万里路师: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同学们阅人就是读人,从他人身上获得启示。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二、整体回顾,循情切入师:同学们,这是一篇满含深情的回忆文章,作家苏叔阳回忆了自己儿时的刘老师。从刘老师的身上我们能读出什么呢?文中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最集中的体现在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生齐读师:当作者拿起笔,要把对老师无尽的思念写下来时,当年与刘老师在一起的许多故事画面浮现在眼前。他选择的是其中的哪些故事呢?自由朗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一)学习第11自然段。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师:第十一自然段是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的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三、自主阅读,深入交流,(一)师:首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谈腿疾”这件事上。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刘老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腿的?同学们又有何反应,圈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简单批注。师:指名读圈画的句子生:师:从刘老师的这段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师:1、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2、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师小结:一个笑字,让我们读出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给我们带来了酸楚,更增添了我们对刘老师的尊敬,让我们用心的读读这一句生齐读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5、引读第11自然段。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二)、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师:那么上课时的刘老师是什么样的呢?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第5自然段)指名读段落。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让学生体会到刘老师的爱国和才华横溢,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学生们。(板书:才华横溢 爱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引读第11自然段。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把课上的极好。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三)、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师:提问时的刘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引读第11自然段。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四)、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师:笑谈腿疾我们感受到他的乐观,上课及问问题,我们感受到他那么敬业爱岗,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810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并作批注。品读句子。“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师:我们来分享一下彼此的阅读收获。生1:“绝不肯、亲手、总是、不断”这些词读出了刘老师不服输的精神师:通过词语展开想象,很好的学习方法,(指导读句子。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生2:“有一次-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这是对刘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写,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顽强,对生活的热爱。生3:师:如果说第九自然段的放风筝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里我们也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忘记了自己的残疾。刘老师这一喊,喊出了-生:得意和满足 生:幸福和充实 生:生命的力量师小结:30年过去了,作者苏叔阳最不能忘记的是刘老师那一声喊,至今还历历在目,真可谓是刻骨铭心啊!所以作者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11自然段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出示练习题: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四、整体感悟,再生情思师:三十年过去了,作家苏叔阳从刘老师身上读出了做人的道理。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把“他”换成“您”,这种思念的情感就会更浓了。生读师:同学们,其实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文革期间,他有一个大学教授一下跌落成一个伞厂的工人。1994年4月,他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页左肺。但是他和他的刘老师一样,仍然坚强而乐观的生活着,写作着。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有一只只飞翔的风筝。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师:读了上面的诗,现在你怎么理解课文题目“理想的风筝”呢?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交流回报。教师总结,深化主题。师:课件出示苏叔阳作家感慨,学生齐读作家感慨: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笑对坎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要做有理想的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志向高远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刘老师那热爱生活,挑战自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五、回顾开头,升华情感。1、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怎样?(引读)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2、师:学到这里,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3、伴乐课件出示小诗(小诗是由课文中刘老师的几件事改编而成),学生诵读。4、师:我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