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doc_第1页
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doc_第2页
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doc_第3页
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doc_第4页
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重音及节奏对比摘要: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把英语说的正确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本文针对超切分特征中的重音和节奏两方面,将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并从中找出了一些异同及规律,以供英语学习者们参考。要害词:超切分特征 重音 节奏 Comparative Study of Stress and Rhyth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 To those English learner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Chinese, it is difficult to speak English accurately. In this paper, about stress and rhythm, some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rules are described to provide the English learners with reference.Keywords: Supra segmental features; stress; rhythm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受母语习惯的影响,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并不轻易。语音也是语言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音和节奏这两个超切分特征也是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英语中的重音,其重要性几乎相当于汉语的声调,而其重音的重要性又恰恰造成了英语节奏上与汉语的不同。下面就重音与节奏两方面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对比。一、重音的对比重音是一种超音段语音表达手段,它在语音学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节奏和语调的基础,是言语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分为词重音和句子重音。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正确把握词、句重音是非常重要的。英语的词重音既是自由的,也是固定的。所谓自由的,是说英语的词重音不像某些语言的词重音那样有固定的位置。例如,在法语中,词重音一般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谓固定的,是指英语的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重音位置。英国语音学家J.O.奥康纳在他的Better English Pronunciation一书中指出,“英语词是哪个音节该重读,是个不轻易搞清楚的问题。所以,每学一个词都要记住它的重音。一部好的英语词典会告诉你词的重音所在。要是你把一个词的重音念错了,英国人就会觉得你把词儿说错了,就会分不清你说的是哪个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的词重音又是固定的。英语和汉语重音都是要依靠音强,音长,音段,音高这几个因素来实现的,对于英语重音来说,音高发挥最重要的作用,音长次之。而汉语的重音则有较长的长度和完整的音高模式(调形),也就是音长发挥最重要的作用,音高和音强次之。英语与汉语的重音区别主要集中在词重音这一块。汉语的轻重音概念和英语的很不相同,英语着重重音的概念,其他音节都是弱重 音或者是非重音。而在汉语中,我们着重轻音的概念,一个词里所谓的重音,只是相对于轻音而言,并不需要特殊的重读。在英语的口语中,词重音可用来区别复合名词,且也具有辨别词义的功能。例如content 这个词,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是内容的意思,而落在第二个音节上是满足的意思。而desert 这个词,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是沙漠的意思,落在二个音节上是抛弃的意思。又如 a black horse, 重音放在 black 和重音放在 horse 上意义也是不同的,前者是黑市的意思,后者是黑马的意思。而在汉语中,重音的作用就远没有在英语中那么重要,一般来说,在汉语中,重音的改变不会令词义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中“玻璃”这个词,在普通话中应该把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但在口语中读的时候前重后轻和读的时候轻重一致并不会阻碍听者对这个词的理解。又如“芝麻”这个词,重音的改变也不会让人听不懂。除了辨别词义的作用,英语的重音还具有区别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例如contrast(对比) 这个词,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时,作名词用,当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时,就当作动词来用。又如 increase (增长)这个词,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的时候,是名词,落在第二个音节上,是动词。类似用法的词还有record, insult 等等。英语重音的这一用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第一个音节重读的往往是名词或者是形容词,而第二个音节重读的往往是动词。其实,英语重音的这种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颇似汉语中声调的作用,只不过英语中借助重音区别词义的词的比例不大,远远没有汉语利用声调来区分词义那样广泛。而轻音在汉语中所起的作用要比重音大很多。比如在汉语中,存在一部分双音节词,这些词的第二个音节轻读与否会起到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例如,地道、东西、对头这三个词,第二个音节轻读与否就会使得它们的意义完全发生变化。又如买卖这个词,第二个音节轻读就是名词,不轻读就变成了动词。其实,汉语的词重音的模式是比较固定的,需要留意轻重音的词基本都是最后一个音节要读轻音,这样剩余的音节就相对成为重音。而且其中的规律也十分简单,下面一些成分,在汉语中常读轻声: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例:唱歌的 愉快地 站着 好嘛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里的后一个音节。例:妈妈 娃娃 看看 星星 试试 3虚词“子、头”和表示多数的“们”等。例:箱子 桌子 木头 馒头 同志们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的表示方位的词。例:屋里 山上 树上 这边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 来、去、起来、下去”等。例:拿来 进来 起来 出去 看起来6量词“个”。例:这个 两个7还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例:萝卜 耳朵 窗户 先生 消息 干部而相比之下,英语重音的规则要复杂许多,而且重音落在哪个音节上也是不定的,不像汉语中那么固定。这里例举一些:1双音节词的重音一般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daily clever happy climate2带后缀 -er -or -ed -est -ful -ing -ish -less -ly -ness 的双音节词,重音也落在第一个音节上:teacher actor badly foolish3 带a- be- com- con- de- di- em- en- es- ex- for- im-in- mis per- pre- pro- re- su- to- trans- un- up- 这些不可分的前缀的双音词,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arise believe consist declare endure escape indeed mistake prevent protect propose reveal today upset4来自法语的借词,按法语的习惯重音在词末;routine moustache machine 5多音词的重音一般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difficult economy university democracy6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里,后缀-ial -ian -ion -cient -eous -ious -uous -ual ity -ety -itous -itive -itude -itant 往往促使重音落在他们前面的那个音节上:partial devotion compendious primitive 7 大多数以-ative -atory 结尾的派生词保留原动词的重音位置:affirmative(affirm) congratulatory(congratulate)8以-ic 结尾的词,重音经常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comic economic dramatic heroic 以上这些知识英语重音一般规律中的一部分,并且还有很多例外情况没有遵循这些规律,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不过,从这些例子,我们足可以看出英语的重音规律远比汉语的要复杂的多。而且,多音节词中除了主重音外,往往还有次重音,这也是汉语中所没有的现象。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句重音。与词重音相仿,句子里重读的词被称为句重音。英语和汉语的句重音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的句重音都可以分为两类,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说话时自然就有的重音就叫做语法重音,出现在什么地方一般是由规律的。在这一点上,英汉类似,句子里重读的词多半是实词,而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或功能词是不重读的,在英语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句子中重读的词主要包括名词、指示代词、作名词用的物主代词、数量词、形容词、主要动词、副词等,句子里不重读的词主要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不定代词、助动词、关系副词、单音节介词、连词等。但句重音也有其非凡规律,其非凡规律是指在语言交际中,有时需要对句子的某个成分加以特殊强调,或者是为了对比反衬特殊突出某个词,就将它们重读,语音学上称之为逻辑重音。例:1I have read that book. (突出“I”, 与“someone else”形成对比)2I have read that book. (突出“have”, 与“havent”形成对比)3. I have read that book. (突出“read”, 与“just glanced through”形成对比)4. I have read that book. (突出“that”, 与“any other”形成对比)5. I have read that book. (突出“book”, 与“newspaper”或其他东西形成对比)在这一点上,英汉基本相同,例:1我不会唱歌。( 强调“我”,而非“别人”)2我不会唱歌。( 强调“不会”,而非“会”)3我不会唱歌。( 强调“唱歌”,而非“除唱歌外的其他活动”)二、节奏的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音都有节奏,但是各有其特点。英语是以重音为骨干的,一句话中间出现的各个重音之间,都要保持大致相等的时间距离。以重读音节起始的语音片断是话语节奏的基本单位,叫做节奏群或音步。每一个节奏群都只有一个重读音节,它后面可以跟随着数量不等的非重读音节,也可以没有任何非重读音节,各个节奏群所占时间大体相等。要留意各个重音间的轻音数目,轻音少就要念的慢一些,而轻音多则要念的快一些。也就是说,在自然的不受非凡因素影响的谈话中,它的每一句话重音与重音总是保持大致相等的时间距离,重读音节之间的非重读音节越多,就要念得越快越含糊。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是一定间隔时间出现的重音作为节奏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以重音计时的语言。此外,英语的音节也缺乏独立性与封闭性,音节间的音素遵照一定的规律可以重新组合。重读音节读时清楚响亮,非重读音节读时含糊轻快。而在汉语中,情况就大不相同。现代汉语中附着语义的最小单位是音节。音节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在汉语中,语音上一个音节,语义上就能表达一种意义。也就是说,一字一音节,音节的数目是节奏的基础。汉语音节与音节之间界限较为明显,每一个音节内的各因素都难以分割,具有独立性与封闭性,除少数语气助词外,几乎每个音节都要清清楚楚的念出来,每个音节所花费的时间都大体相等。所以说,汉语计算拍节是以音节数目为主。试比较下面的句子:1I doubt if he can read it.(4个非重读音节)2. Id hardly have thought he could read it. (6个非重读音节)3. I shouldnt have thought it possible for him to read it. (11个非重读音节)这三句话中,第一句话有7个音节,第二句话有9个音节,第三句话就有14个音节。但是由于三句话重音数相同,念起来都是三个节拍,只不过第二、三句念得快些。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中,假如重音数相同,即使音节数目相差很多的几句话,念起来所用时间也大致相等。再看下面的例子:1这就是那本书。2这就是老师让我们看的那本书。3这就是老师让我们看的那本人民出版社出版书。这三句话中,第一句有6个字,第二句有13个字,念起来所花费的时间就明显要比第一句长,而第三句有20个字,念起来所花费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汉语中用字较少的念起来花费的时间就少一些,字数较多的花费的时间就多一些。我们再以诗歌为例,看看英汉节奏上的区别。看下面这首Tennyson的诗。Break, break, break,On thy cold grey stones, Osea!这两句诗的第一行只有三个音节,而第二行却有七个音节,但由于每行各有三个重音,这两句诗被认为是完全对称的,它们的长度完全相等。然而,汉语的律诗或绝句却是严格地按照字数或音节数来计算的:五言就是每句五个字,七言就是每句七个字,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这样,诗句的字数相等,念起来时值也一样,而且平仄声的搭配,使诗的韵律更加优雅。如这首乌衣巷: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但是,假如诗句的字数不同,念起来时间的长短也就不同了,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几句词:(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这首词中,诗句的字数决定了第一、二句所用时间一样,而第三、四、五句所用的时间较短。这也正说明了汉语是一种音节计时的语言。古汉语有“平、上、去、入” 四声以及平仄交替组合的规律。把四声(古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而英语则没有,只能依靠重音来安排节奏。汉诗是按平仄及声调规律形成节奏,其平仄及声调规律也非常复杂。如上面提过的乌衣巷: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平仄谱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从上例可以看出,汉诗的主要特点就是要调字的平仄,七言中每句的二、四、六字,五言每句中的二、四字是诗中音律节奏的重点所在,可称之为节奏点,节奏点的平仄要求较严,该平则平,该仄则仄,这便是前人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外,末一字是一个单音节,平仄必须分明,韵脚在吟诵时更须延长一些,以造成韵律的回应和谐。 英语诗歌是以抑扬为格,即以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交替对立构成节奏的起伏。重读音节与它相邻的非重读音节构成一个音步(foot),音步是构成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