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靠德治还是靠法制几个重要的实例.docx_第1页
社会主要靠德治还是靠法制几个重要的实例.docx_第2页
社会主要靠德治还是靠法制几个重要的实例.docx_第3页
社会主要靠德治还是靠法制几个重要的实例.docx_第4页
社会主要靠德治还是靠法制几个重要的实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个重要的实例:1、 在当代中国,我们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由于法治的他律性本性,治身不治心,治末不治本德治,因为它的自律性本性,治心治本,从而达到的和谐,才可能是深层的和谐,实质性的和谐,真正的和谐。运用“法”与“德”两手来治理社会和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治理社会和国家必须“两手抓”:既要有“硬”的一手,又要有“软”的一手;既要有“大棒”,又要有“胡萝卜”;既要有“制度”,又要有“教育”;既要有“法治”,又要有“德治”。法律发挥作用,主要是在人们的行为产生结果之后,重在惩罚和警示;道德发挥作用,主要是在人们的行为发生之前,重在引导和激励。再次,法律具有明确性和现实性,人们的行为即使产生了再大的恶果,如果法律上对此没有明确的条文,法律只能“望其兴叹”;道德具有模糊性和理想性,尽管社会发展进程中会不断产生出许多尚未形成具体规范要求的新的行为,但是道德可以按其一定的观念和准则进行推延性的指导和规范。因此,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调节,必须要强制性和自觉性相结合,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结合,惩罚和激励相结合,警示和引导相结合,明确性和模糊性相结合,现实性和理想性相结合。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他一切社会规范莫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是立法的基础。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必须是反映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法,是合乎理性、正义、公平观念的法。要制定这样的法律,从参加人员、制定过程到法的内容,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指导,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标准。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重要标准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立法绝不能违背正义观念、公共利益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本身就是法律规范的重要渊源。可见,法律,尤其是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法律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之上,并且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保障。道德是执法的基础。公正执法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而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僵硬性,且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现实中,执法者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和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因此,能否公正、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权力,公正执法,就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取决于执法主体的道德能力,即执法人员基于职业道德需要,完成执法工作所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是道德判断力。执法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道德判断力,才能在履行法律职务过程中明断是非、公正执法。如果执法者的素质低,滥用权力,就会出现执法不公的情况。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外在的法律规范必须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内心自觉。当大多数人对某一法律不屑一顾时,该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法治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动中的具体落实,也是人们守法的结果。在正常的社会里,道德水准的高低与守法自觉性的强弱成正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社会成员有健康的守法心态,而守法心态的健康与否,又受到社会道德心理因素的制约。一般而言,对守法有重要影响的道德心理因素,主要是对遵守法律的义务感和对违反法律的羞耻心。正是这种义务感和羞耻心的作用,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把守法作为一种道德义务去履行,最终保证了法治的实现。因此,守法的自律心态是法律他律性目标实现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部人民都能促进正义和美德的制度”。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社会仍然是充满着爱心和真情的社会,是一个以善的选择和善的评判为主流的社会。每当我们面临自然灾害时,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展现了整个民族大爱无疆的社会责任;每当社会的局部或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无数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展现了公众发自内心善根的仁爱之心;每当社会出现了影响较大的不道德现象,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总是迅速地站在道义的立场伸张正义,扬善评恶,褒优贬劣。人们更多的善性,则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的日常一言一行中。通过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见义勇为等道德行为展现出人性善的光辉。我们既不要违背事实,无视问题,粉饰太平,丧失道德自觉;也不要一叶障目,认支为干,妄自菲薄,丧失道德自信。从个人来说,自己的道德行为,不但会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扬,社会的奖赏及鼓励,无论是精神的和物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会在自身的道德行为中获得幸福和满足。我们几乎都有这种体会,每当办了好事,帮助了困难的人,自己都会感到实现和彰显了自我的价值,因而精神充实,幸福快乐,甚至灵魂都获得净化和提升;而对于那些能够帮助,却没有能够及时出手相助的人或事,每当想起,心里总会感到内疚、惭愧,甚至遗恨不已。一个人偶然的一次道德行为,未必会“及时”得到好报,我们不必着急,更不能计较,但是我们坚信,持续下去,多次德行,必然能得到好报。人的德行和善举,总会给某些人带来帮助和好处,这就会使受惠者在感受幸福之余,也会产生感恩之情,回报之意,激发出他本人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而这种引发和回应,必然是反复的连续的,于是,道德就会像是投石水中一样,激起层层波浪。人的社会关系正是在这种反复连续的道德活动中得以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正是在这种道德的波涛推进中得以保证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息的道德行动,更会形成燎原烽火、滔滔江河,形成爱的潮流,会感动群众,感动社会。从根本来说,用道德营造一个和谐社会,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获得极大的幸福。道德的大厦需要社会共同筑起,社会不能以讹制讹、以诈对诈,人与人之间,应当少一份戒备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多一份真诚,少一些私利多一些友善这样,社会才能走出“人人自危”的樊篱,诚实守信、互帮互助才会蔚然成风,道德的大厦才能筑得更牢。我们怀念“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风气,渴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气,倡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义举,呼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本分,希望以此而取代医生收红包、学校乱收费、机关办事脸难看和门难进。只要我们永不放弃,社会一定向真向善向美,真善美一定不断涌现,假恶丑必定无处遁形。(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到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再到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其中所蕴涵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无一不是廉政文化的筋脉、灵魂、源泉和要素。面对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人心浮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世风败坏的严峻现实,总结、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既重大又深远。一个主动赔偿,一个坚拒不收,两位农妇用朴实的言行,演绎出传统美德的时代新篇,深深感动了无数人10月1日,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农妇刘士圣一早便提着祭品,来到同村村民李孝香家吊唁。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去世49天了,按照当地风俗,这一天,亲朋好友们要一起前往祭奠亡者。“老人家是因为搭乘我的车子,不小心才出事的,医药费就花了不少,可到现在李孝香一家也不肯收一分钱赔偿。”刘士圣语带不安。推荐阅读印度富豪安巴尼成亚洲首富 李嘉诚第二 铁矿石协议价或降一成 万达称裁员35%降薪20%子虚乌有 各地邮政部门盘查星晨急便资产 可口百事两大可乐巨头陷致癌门 小清新美女翻译成两会亮丽风景线 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 赵晓:从两会热点看出一个问题 “她好心骑车捎我婆婆一段路,摔着了也不是有意的,我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李孝香语调平静而坚决。几十天来,两位普通农妇的理解、宽容和善心,在坊间流传,被广为赞美“磨店佳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产生了强烈反响。助人为乐遭遇意外事情要从50天前说起。8月13日上午,天气炎热,刘士圣骑着电动三轮车去肥东县店埠镇购买猪饲料。回村时行至一个名叫大李湾的地方,她前面一老一少两个背影在路边缓缓挪步,上前一看,原来是同村的李家珍老太太带着孙女小敏赶集回家。 “老太太头上冒着汗,手臂上还挎着一篮鸡蛋,天气那么热,我就提出顺道捎她们一段。 ”刘士圣回忆道。李家珍欣然应允,祖孙俩上了刘士圣的三轮车,一路往回赶。就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快要到家时,刘士圣的三轮车在一个弯道处翻了车。“那个弯拐得特别大,对面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过来,速度很快,我一开始没看见。等发现了急打龙头,车子歪得太狠,翻了,三个人都被甩了出去。 ”当时的情景让刘士圣心有余悸,至今,她的膝盖附近仍有一大块淤血尚未消除。等刘士圣回过神来,自己的腿已被翻倒的车身压在下面,不远处,小敏正趴在地上哭,李家珍老太太就倒在孙女旁边,头上血流不止。慌乱中,刘士圣顾不得腿部剧痛,赶忙喊人帮忙联系上自己的丈夫李道元,让他打120急救电话,送老太太去医院。经诊断,小敏只是受了点皮外伤,没有大碍;刘士圣腿部伤得不轻;最严重的是李家珍老太太,颅脑出血,紧急处理后被转到省立医院抢救,但次日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加上心脏病复发、肺部感染等症状,不幸去世。四送赔偿四次坚拒意外的出现让刘士圣心里十分愧疚。在将老太太送到医院后,她让丈夫立即回家取了五千块钱,“不管怎样,咱得把医药费给人家付上。 ”不料,李家珍的儿媳李孝香当场就拒绝了刘士圣的赔偿。“大姐,你是好心带我婆婆一程,发生这样的事谁也想不到,你自己也受了伤,我要是再要你的钱,以后还怎么立世? ”刘士圣刚掏出钱,李孝香便推回来;再掏,又推回来反反复复,刘士圣只得作罢。老人转到省立医院后,刘士圣见事情比想像的还要严重,又让丈夫回村,卖了家里饲养的十多头猪,凑了两万块钱送到医院,但李孝香仍坚决不收。“虽说不是故意的,但老人毕竟是坐我的车出事的,他们家经济条件不好,给老人治疗、安葬得花不少钱,不补偿点我良心不安。 ”老人去世后,刘士圣又在前往李孝香家和殡仪馆吊唁时,两次送去两万块钱,仍被李孝香拒绝。更加难得的是,李孝香远在东北打工的丈夫刘国桥,在电话里听说老母亲出事以后,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没要人家钱吧?千万不能问人家要钱啊! ”事实上,李孝香家并非不缺这几万块钱。李孝香平时在村前村后卖卤菜,刘国桥则在数千里外的建筑工地打工,收入都不高,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当车祸发生时,这个家庭能掏出的现金只有两千元,“其他的都是找亲戚们借的。 ”李孝香告诉记者。由于欠了不少债,就在半个多月前,李孝香不得不把家里的稻子卖了,给住校的女儿凑生活费。以德报德彰显善心“四送四拒”的故事传开后,沿河村乡邻们都称赞两家人通情达理、宽容仁义,而李孝香和刘士圣却都觉得自己的行为天经地义,没什么值得夸耀的。9月13日,一位合肥媒体人士偶然得知他们的事迹,发到微博上,迅速引来热烈关注,短短数日内便获得近3万次转载和6000余条评论。网友们不吝以最美好的语言向两位淳朴善良的农妇表达着敬意,也表达着对于世道人心的信心。网友“老叶狂语”感慨地说:“帮人者值得称赞,死者家属的谅解更令人鼓舞,更是值得钦佩。让这股淳朴民风生生不息,吹向大江南北。 ”网友“周魁庆”则联想起幼年往事:“小的时候在农村,要走30里山路去上学,过路的自行车、马车、农用手扶拖拉机都搭过,别人是好心,自己是感激,大家心里都是温暖。 ”网友“云淡风轻”更是从这件小事中看到了向善的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