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苏仙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规划目的1第二节 规划范围及期限1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1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2第一节 区域概况2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2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3第三章 土地利用形势与战略3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3第二节 土地利用形势3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4第四章 土地利用目标5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5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5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6第四节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6第五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标6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7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7第三节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8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8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8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8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9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9第五节 村镇建设用地区9六、独立工矿区9第七章 土地利用优化布局10第一节 建设用地布局10第二节 农用地布局10第三节 生态用地优化布局10第八章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11第一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11第二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11第三节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压覆矿产资源11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点工程12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12第二节 能源水利基础设施12第三节 旅游设施12第四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12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3第一节 行政管理措施13第二节 技术与经济保障措施13第三节 社会保障措施13附表1:苏仙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5附表2:苏仙各乡镇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16附表3:苏仙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17附表4:苏仙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18附表5:苏仙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19附表6:苏仙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表20附表7:苏仙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表21附表8:苏仙区新增各项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22附表9:苏仙区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23附表10:苏仙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24附表11:苏仙区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划表26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确定规划期内苏仙区土地利用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规划成为苏仙区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成为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第二节 规划范围及期限规划范围为苏仙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包括17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34372.00公顷。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期限为20062020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目标年。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紧紧抓住国家 “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围绕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为促进苏仙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二、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数量与质量保护并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将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全面管护转变。2、强化土地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土地利用,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缩减城乡差距,协调行业矛盾,均衡区际利益。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人地系统的和谐发展。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第一节 区域概况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湘江支流耒水河中游,坐标位于东经1241,北纬2525。苏仙区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宵,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全区土地总面积1343.71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34.56万人,现辖8镇9乡2个街道办事处,170个行政村,62个居委会。全区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域兼有,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4.23%,丘陵占18%。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成土母岩多种多样,变质岩、紫红色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五类母岩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27.97%、20.60%、18.31%、20.64%、12.48% 。区内植被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绿阔叶林特征,有木本植物82科,222属,503种,植被覆盖度在85%以上。苏仙区是享誉世界的“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有7类50多个品种,已探明的矿产18处,其中特大型4处,其中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被国际地质界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域内交通便利,京广复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郴三铁路、1813省道、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全区总人口35.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3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9.46%。200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04亿元,人均13825元。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52.3:36.8。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苏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现状确认数据,全区土地总面积134372.00公顷,其中农用地12288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1.45%;、建设用地8067.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00%;未利用地3420.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55%;森林覆盖率60.70%、土地利用率97.45%。农用地中,耕地17402.0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6657.80公顷)、园地5417.50公顷、林地88464.90公顷、牧草地3922.60公顷、其他农用地7676.90公顷。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5928.80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609.5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529.10公顷。二、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比重大。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1.45%,其中林地占65.84%,自然保护区面积106.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4%。2、耕地、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中。全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廖王坪乡、栖凤渡镇、太平乡、五里牌镇,中东部郴资桂一带的白露塘镇、塘溪乡,南部的坳上镇、良田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郴资桂沿线的白鹿洞镇、白露塘镇。3、人均耕地少。2005年人均耕地仅0.0625公顷,临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053公顷)。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建设用地对耕地的需求逐年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灾毁、矿山采选治压占、损毁和污染耕地的情况较多,加之重用轻养,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2、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用地较粗放2005年,全区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45.0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规模小,村内空闲地较多,用地较粗放,缺乏统一规划。3、局部土地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局部地区土地受自然灾毁、水土流失或采矿污染较严重,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破坏。第三节 土地利用潜力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潜力全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增加耕地1527.00公顷。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357.00公顷;村庄待整理区面积1097.00公顷,经整理可新增耕地230.00公顷;土地复垦面积270.00公顷,经复垦后可新增耕地110.00公顷;土地开发面积971.00公顷,经开发后可新增耕地830.00公顷。二、中低效土地改造潜力全区待整理的低产耕地、园地、林地、水面等四低资源共7649.55公顷,其中低产耕地2591.28公顷、低产园地367.23公顷、低产林地35342公顷、低产水面473.90公顷。三、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全区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45.15m2/人,且农居地现状分散。通过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行村庄整理、实施“空心村”整治与移民建镇,适当降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可提供村庄整理潜力约960.00公顷。村庄整理潜力在区域内各乡镇均有分布。第三章 土地利用形势与战略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至2020年,全区人口55.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46万人,城镇化水平69.9%,GDP为2565421万元。第二节 土地利用形势1、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更加突出规划期间,正值郴州市城镇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城乡统筹、“中部崛起”和“湘南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都需占用大量土地。苏仙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建设占用和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土地。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形成了优质耕地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布局在地域空间上的耦合,全区历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率高达60%。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不宜对未利用地过度垦殖,建设占用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使苏仙区未来的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3、局部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保护和治理任务繁重苏仙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点多面广,矿山企业多、小、散,资源破坏、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尚未改善;无证、无序探矿采矿情况仍然存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机制仍不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治理任务繁重。4、土地利用低效粗放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矛盾突出,转变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要求极为迫切城镇建设偏重外延扩张,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建设用地的低效、粗放利用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矛盾突出,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要求极为迫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以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 1、保护优质耕地,建设优质高效商品粮基地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合理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增强科技、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2、统筹安排产业用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统筹安排产业用地,合理引导产业用地开发时序,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及能源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重点行业用地;合理引导产业用地空间布局,以有色金属工业园、苏仙区工业园等园区为中心,引导工业向开发园区集中,严格规范产业用地定额标准,提高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3、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型城市加强飞天山、苏仙岭、王仙岭、五盖山林场及河流水域沿岸的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屏障。城区及扩展边界区范围内合理划定保留充足的山地、水体,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4、科学整合、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布局规范合理的旅游产业。加大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在风景区有序实施生态移民,把减少生态脆弱地区人口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第四章 土地利用目标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耕地保护稳定耕地保有量,提高耕地质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切实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至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990.00公顷;至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923.00公顷。2006年至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871.84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673.00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规划期内全区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3400.00公顷。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一、建设总规模控制目标至201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188.4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1121.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526.4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3459.00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905.26公顷以内、农用地转用控制在5019.47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871.84公顷以内。二、城乡建设用地至201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6608.8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680.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2.8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1724.00公顷。1、城市用地至2010年,全区城市用地控制在2149.7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690.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城市用地控制在3811.99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2352.29公顷;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区1920.42公顷。2、建制镇用地至2010年,全区建制镇用地控制在303.4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75.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建制镇用地控制在448.55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220.15公顷。3、农村居民点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建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农民出村进城,重点发展中心镇、中心村;支持农民建设多层住宅,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重点整治“空心村”。至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379.6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减190.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441.57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减1128.03公顷。4、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至2010年,全区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控制在1776.1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105.00公顷;至2020年,全区采矿用地控制在1950.69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279.59公顷。三、交通水利用地至2010年,全区交通水利用地控制在2025.5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416.00公顷;至2020年,全区交通水利用地控制在3151.04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1541.54公顷。四、其他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军事、文物古迹保护、风景名胜、墓葬等用地。至2010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554.10公顷,较2005年净增25.00公顷;至2020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722.56公顷,较2005年净增193.46公顷。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一、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优先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对宜农荒草地、滩涂及其他宜农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不少于673.00公顷。二、村庄整理规划期内,鼓励以先易后难为原则,在全区农村居民点范围内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村庄整理。通过村庄整理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597.13公顷,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整理恢复为农用地,条件允许的优先恢复为耕地。三、土地复垦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复垦减少工矿废弃地453.21公顷。减少的工矿废弃地主要恢复为生态用地或园地、林地,条件优良的地块可优先恢复为耕地。第四节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一、城市永久保护生态绿地至2020年,苏仙区城市规划圈范围内永久保留绿地面积不低于392.00公顷。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至2020年,矿山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80%以上。三、水土流失及灾毁治理规划期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灾毁耕地复垦率达95%以上。四、生态保护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重点保护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苏仙岭、王仙岭、五盖山、宝安岭六寨沟、大头垄水库、高峰水库。规划期间对39800.00公顷生态公益林(国家级30120.00公顷、省级9687.00公顷)进行重点保护。第五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标一、万元GDP占用土地指标规划期内,万元GDP占用土地指标由2005年0.323公顷/万元减少至2020年0.0524公顷/万元;万元GDP占用建设用地指标由2005年0.0194公顷/万元减少至2020年0.0045公顷/万元。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划期内,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53.00平方米以内。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20062010年全区农用地净减786.00公顷,至2010年为122097.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87%;20062020年全区农用地净减2882.16公顷,至2020年面积为120001.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9.30%。一、耕地至2010年全区耕地面积为17002.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6%,较2005年净减380.00公顷;至2020年耕地面积为15974.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67%,较2005年净减1639.93公顷。二、园地至2010年全区园地面积为525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1%,较2005年净减166.00公顷;至2020年园地面积为4977.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70%,较2005年净减440.11公顷。三、林地至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为88349.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75%,较2005年净减115.00公顷;至2020年林地面积为8805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5.53%,较2005年净减408.59公顷。四、牧草地至2010年全区牧草地面积为3825.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5%,较2005年净减97.00公顷;至2020年牧草地面积为3553.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64%,较2005年净减369.38公顷。五、其他农用地至2010年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648.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9%,较2005年净减28.00公顷;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211.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7%,较2005年净减465.24公顷,。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至2010年为9188.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4%,较2005年净增1121.00公顷;至2020年为11526.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58%,较2005年净增3459.00公顷。一、城乡建设用地至2010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6608.8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680.00公顷;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2.80公顷以内,较2005年净增1724.00公顷。其中:1、城市至2010年全区城市用地控制在2149.7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60%,较2005年净增690.00公顷;至2020年城市用地控制在3811.99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2.84%,较2005年净增2352.29公顷。2、建制镇至2010年全区建制镇用地控制在303.4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0.23%,较2005年净增75.00公顷;至2020年建制镇用地控制在448.55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0.33%,较2005年净增220.15公顷。3、农村居民点至2010年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379.6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1.77%,较2005年净减190.00公顷;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441.57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1.07%,较2005年净减1128.03公顷。4、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至2010年全区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控制在1776.1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32%,较2005年净增105.00公顷;至2020年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控制在1950.69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45%,较2005年净增279.59公顷。二、交通水利用地至2010年全区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2025.5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51%,较2005年净增416公顷;至2020年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3151.04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2.35%,较2005年净增1541.54公顷。三、其他建设用地至2010年全区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554.1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0.41%,较2005年净增25.00;至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722.56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0.54%,较2005年净增193.46公顷。第三节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至2010年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3085.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0%,较2005年净减335.00公顷;至2020年未利用地面积为2843.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2%,较2005年净减576.84公顷。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本区总面积16020.0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92%,区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3400.00公顷。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农业设施。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鼓励在本区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可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2、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未列入项目清单的其他非农建设项目;4、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本区总面积12704.4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45%。区内土地主要用作一般耕地、园地、草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农业设施。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应当进行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2、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3、未经依法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本区总面积91725.7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26%。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于林业生产、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及为生态林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及区内的其它零星用地。其中生态林保护区面积22981.7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1%;一般林地区面积6874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1.16%。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农用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但不得扩大面积;3、未经批准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4、未经审核批准,不得将林地转变为非林地。第四节 城镇建设用地区一、城镇允许建设区本区总面积2720.0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02%。区内土地主要是指现有的城市、建制镇,及规划期内新增的城市用地与建制镇用地。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城市、建制镇建设规划;2、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二、城镇有条件建设区本区总面积294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19%。该区系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的适宜建设区内划定的城、镇、村、工矿建设可选择布局的区域。扩展区内原则上不安排基本农田、不安排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2、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3、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第五节 村镇建设用地区本区总面积1362.0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1%。区内土地主要是指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村庄及规划建设用地,和维持现状的村庄用地。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2、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闲置地和废弃地;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六、独立工矿区本区总面积184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37%。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城镇和村镇区内进行建设的工业用地。本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1、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相关行业规划;2、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第七章 土地利用优化布局第一节 建设用地布局一、中心城区苏仙区是郴资桂一体化的核心区,重点保障中心城区用地需要,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拓展,以“东进”为主。中心城区沿郴资桂大道经白鹿洞向东发展到白露塘镇的柿竹园、仙溪冲、雅市坪,塘溪乡的朱堆、龙潭、石虎铺,向南发展到坳上镇。二、建制镇规划期内重点培育发展良田镇、坳上镇、许家洞镇、五里牌镇、白露塘镇、桥口镇、栖凤渡镇。三、农村居民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集镇和村庄建设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四、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交通用地,严格按用地定额标准核定用地规模,保障交通重点工程用地需求。1、铁路:新建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昆台高速铁路;2、公路:以京珠高速为主轴,积极融入国家“五纵贯南北,七横连东西”的国道主干线系统网中,重点建设厦蓉高速公路,完成国、省干道路网改造,积极实施农村通畅、通达工程。五、水利基础设施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优先保障重点水利设施用地,促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规划期内完成城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实施东、西河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新建江源水库、东波水库、观山洞水库、程江口电站和涞洋洞水电站,实施长株潭衡郴东江直供水工程。第二节 农用地布局一、基本农田布局基本农田总量调整:为保障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调整减少白露塘镇、白鹿洞镇、塘溪乡基本农田面积,调整增加至其它乡镇。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将中心城区、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原划定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耕地,限制调整其他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划定:对位于建设用地规划圈以外,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水源充沛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二、其它农业用地布局其它农业用地基本保持现有利用方式和布局不做调整。第三节 生态用地优化布局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中心,结合省、市级重点公益林及河流、水库等湿地,共同构筑生态保护用地体系;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建设与管理,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生态郴州。生态用地主要布局在河流两岸、水库周围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苏仙岭景区、王仙岭景区、五盖山景区的核心保护区及山河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此外,在中心城区适当划定永久保护绿地。第八章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一、完善各类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期间,以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施一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二、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绿地保护面积,将位于城市规划区内面积较大、分布相对集中、符合城市绿线规划的土地确定为城市生态绿地,禁止非农建设占用。三、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完善矿山开采土地复垦监管制度,建立矿山生态和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力度,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加强尾矿整治,加大对采矿污染耕地的治理复垦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质量。第二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一、探索丘岗平原城乡差别化用地模式城镇地区按照高效节约、生态健康的要求,重点加强城郊绿地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基本生态用地需求,促进“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生态格局的形成。乡村地区,以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努力减轻农业污染,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着力发挥农业用地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布局。二、探索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生态开发模式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果业等,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节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压覆矿产资源一、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郴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扩展区苏仙区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总体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论:柿竹园以南外围区域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可能性大,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建设场地适宜性差,采取避让措施;湘南学院规划区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建设场地基本适宜,采取监测预警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二、中心城区压覆矿产资源郴州市中心城市规划区苏仙区范围内设置有4个采矿权和1个探矿权。评估认为郴州市中心城市规划区苏仙区范围内未压覆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协商处理好4个采矿权和1个探矿权相关矿权事宜后,不会对今后中心城区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点工程在严格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特别是市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加快铁路、公路和综合交通枢纽等级运输网络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以水电为主,合理发展沼气能和清洁可再生能源。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构筑以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干道为主骨架的苏仙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期内新建武广高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桂永高速公路、G107国道绕城线、资五路、槐万路、造纸厂至桥口公路、板荷路、相山大道、栖五路、栖丛路、大奎上至五盖山公路、大碧公路、洞尾路、街飞路、雅江至瓦窑坪公路、桥口环镇公路。第二节 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对城市饮用水源地、山河水库进行重点保护,加强城市堤防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规划期内新建桥口核电站、涞洋洞水电站、东波水库、观山洞水库、华润B厂扩建、中石油油库、长株潭衡郴东江直供水工程和城区20万吨污水处理厂。第三节 旅游设施完善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旅游服务系统。在飞天山、六寨沟、五盖山、王仙岭适当安排旅游设施用地。第四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加大耕地整理力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提高耕地质量。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转换、土地权属重划、土地规整以及废弃闲置地的开发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期内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16个,新增耕地366.09公顷。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 行政管理措施一、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规划的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耕地保护目标列入政府领导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评定。二、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在坚持用地总量调控的基础上,强化计划对用地结构、布局的调控作用。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及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指标实行严格的分年度计划管理;计划指标的分解下达应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三、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预审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规模、用途、结构、时序、效益等的审查,改项目投资主导用地为由供地引导项目投资,强化建设用地预审和批后监管。四、建立规划实施长效督察机制按照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成立规划实施行政督察小组,对区级规划和乡镇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五、严格规划修改调整管理因特殊情况需要对规划做局部调整或修改的,应在科学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或修改规划的理由,严格按法定程序和规定修改规划。第二节 技术与经济保障措施一、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3S”技术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和监督提供有效依据和保障。二、建立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苏仙区实际的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适时合理调整规划提供依据。三、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对土地价格、相关税费的调整,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及加强土地价格体系的完善与更新等,强化政府对土地供需的调控能力。四、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重视土地生态建设,建立土地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对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第三节 社会保障措施一、建立专家咨询评议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库,利用专家资源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请专家参与编制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就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增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二、建立规划事项公示制度建立规划编制与实施公众参与和公示制度,公开规划内容、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有关要求,公开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三、建立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的听证制度。对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影响公民或其他组织权益较大的项目等实行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及群众意见。附表1:苏仙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地类2005年面积比重农用地耕 地17402.00 12.95%园 地5417.50 4.03%林 地88464.90 65.84%牧草地3922.60 2.92%其他农用地7676.90 5.71%农用地合计122883.90 91.45%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市1459.70 1.09%建制镇228.40 0.17%农村居民点2569.60 1.91%采矿用地1372.90 1.02%独立建设用地298.20 0.22%小计5928.80 4.41%交通水利用地交通用地1062.17 0.79%水利设施547.33 0.41%小计1609.50 1.20%其他建设用地529.10 0.39%建设用地合计8067.40 6.00%未利用地合计3420.70 2.55%总计134372.00 100.00%附表2:苏仙各乡镇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乡镇总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合计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小计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独立建设小计交通用地水利设施廖王坪乡2770.372518.55772.3387.441253.4070.30335.08205.48163.14125.4530.966.7327.656.9420.7114.6946.34岗脚乡3664.423472.53714.00127.172275.1241.34314.90119.3989.3881.976.091.3226.960.2226.743.0572.50栖枫渡镇3971.853496.971181.35408.431241.20214.09451.90351.63283.2151.77181.0041.478.9757.7253.564.1610.70123.25太平乡3434.843138.341065.44116.761455.9769.32430.85249.74140.240.00129.448.871.93100.1612.5487.629.3446.76五里牌镇6883.316094.771743.90460.533042.21195.20652.93622.11254.575.19240.167.571.65140.62139.261.36226.92166.43马头岭乡5552.475255.93769.49212.983882.0678.66312.74189.03138.340.00120.7314.473.1445.2234.3110.915.47107.51荷叶坪乡7921.477521.76795.67233.086134.5154.29304.21251.66141.320.00130.928.541.86109.2216.2293.001.12148.05桥口镇12546.0710591.331279.22732.137710.09141.69728.20725.41592.0722.14289.75230.1850.0066.6957.828.8766.651229.33塘溪乡15529.4914837.871120.80630.1611554.851054.41477.65457.60263.850.00159.7285.5518.58189.8755.83134.043.88234.02白露塘镇14768.0812823.141750.20387.029857.08329.42499.421584.261470.08707.6815.12244.85412.7789.66102.22101.061.1611.96360.68大奎上乡11776.3711237.36879.96209.188398.071424.98325.17391.18230.1488.49116.3725.28155.4321.81133.625.61147.83坳上镇16221.6815256.221736.89276.0212511.64120.07611.60749.46576.8018.33207.91288.0062.56111.50109.861.6461.16216.00良田镇8002.957499.831289.83273.305189.9018.70728.10449.74294.4762.32184.0539.528.5885.1585.150.0070.1253.38邓家塘乡5668.095393.03648.74228.104246.210.50269.48172.09105.6788.1014.433.14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合同
- 奥美广告课件
- 奥的斯电梯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共同责任借款合同书范本
- 厦门建房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贵阳市海关驻机场办事处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
- 2025年个体经营者转租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历年安全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大面值人民币介绍
- 2025 ABC 材料购销合同
- G-T 20986-2023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 GB/T 18910.4-2024液晶显示器件第4部分:液晶显示模块和屏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 工控产品调研方案
- JC-T 2127-2012 建材工业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施工及验收规范
- 英雄联盟游戏分析报告
- 青海省图书馆(二期)、美术馆、文化馆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 黑白装饰画教学课件
- 化工行业的责任关怀化工行业的责任关怀
- 飞机上通用应急设备-安全设备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同步备课系列 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 保健食品用原料人参叶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