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目标 1 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3.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4.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2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3概况目的主张结果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维护统治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兴办太学,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也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影响(1)有利于汉武帝强化君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点拨汉初“与民休息”的原因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点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秦始皇为巩固专制统治而“焚书坑儒”,而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大一统而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二者都是思想专制的表现。辨析道家最早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神为中心,将人神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具有神权迷信色彩。思考“(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汉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提示:董仲舒把法家部分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从而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小结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汉武帝的治国方针不是单纯地依靠儒学,其方式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就是披着儒家的外衣,实行法家的治国方式,在危机时候用道家“无为”来调剂。主题一董仲舒新儒学的目的和特点核心必记1目的: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思想的统一为维护政治大一统服务。2特点(1)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于一体。(2)主张“大一统”和“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以神权限制王权,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4)宣扬“三纲五常”,以封建伦理观念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等级秩序。(5)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即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并开始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史料印证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后而王,王者必改正塑,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春秋繁露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反映出董仲舒“君权神授”的主张,体现了他要求百姓接受君主的统治。“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反映出董仲舒主张天子治国也要有“道”,即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以上同时体现了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中,信息说明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信息表明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材料三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思考:根据材料三,汉代儒学并没有得到唐代韩愈的认同。那么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有何不同之处?提示: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核心必记1.“春秋大一统”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应受到批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流派思想的专制做法不可取,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3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具有神学迷信色彩;但又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无限的君权,继承和发扬了“仁政”思想,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对中华美德的发扬光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是“三纲”充满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5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史料印证材料一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中期以后,由于政府的提倡,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一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其实质是思想专制。材料二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的信息反映出董仲舒强调“三纲”思想,该思想强调等级秩序,维护君权、父权和夫权。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封建压迫辩护,产生不良影响。材料三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思考:据材料三,分析汉代以后儒学发生的变化。提示:儒家经典成为读书做官的必备教科书;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丧失了独立的批评和自由,变成了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解析:选A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得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2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解析:选A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黄老之学适应这一需要而迅速兴起,直至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空前繁荣,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项正确。题组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选C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汉代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据此可知,汉武帝采纳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故选C。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使汉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解析:选C“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可知君主是天用来引导民性,这迎合了汉朝加强君王专制的需要,故C项正确。5吕氏春秋不二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解析:选B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提倡一切人事顺乎自然规律,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6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责躬求言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解析:选B分析材料信息“(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可知,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体现“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题组三儒学成为正统7如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解析:选A此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在汉武帝之后的增长情况,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其地位日益重要,故A项正确。8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B孟子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D帝王利用儒者经学维护统治解析:选D从材料的意思可知,因为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以“经术润饰吏事”,所以“天子器之”。这说明儒家思想因对维护统治有利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D项符合题意。课下能力提升二(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史书载:“汉初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这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的“无为”“从民之欲”等关键词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故B项正确。2.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的是()A无为而治 B尊重规律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解析:选D材料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也就是提倡节俭,体现出无为的思想,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死者天地之理奚可甚哀”可知汉文帝主张尊重规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民贵君轻的主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下侧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A史记孔子世家 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 D旧唐书韩愈列传解析:选C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占据了独尊地位,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如国家政治、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故C项正确。4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解析:选A根据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突出了君主、天地的地位,故A项正确。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格物致知解析:选B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6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倡导的下列主张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设立太学解析:选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使儒学充满了神秘色彩,使皇帝权力具有了神圣的色彩。因此,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的进程。上述观点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儒学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孔子教主化的历程也由董仲舒开启。故选B项。7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重在“尊”,这主要表现在()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中C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选B汉武帝“独尊儒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用儒学家参与政治,以儒学作为任官授爵的标准;二是教育为儒学所垄断。因此B项最佳。8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