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是得意而“鸣”?千年名作,魅力持久,在于它内容的丰富性。而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理解的多层次,正是这种多层次性,每一次阅读,名作都能给我们新的感觉。醉翁亭记正是这样的名篇。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把它看懂了,看透了,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嘛!好像欧阳修已经讲得很清了。其实,醉翁亭记的第一层内容应该是“醉”,是因酒而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醉翁亭记的第二层内容;第三层是“与民同乐”。这一层的意思在文中有很明确的文本表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但是,很少有人看到作者秘而不宣的第四层内容。可是,作者秘而不宣,读者却不能不知:不知你就诵读不出文中的23个“也”字的奇妙韵味;不知,有些疑问你就没有办法解决。例如,以现代人的眼光读醉翁亭记,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太守,欧阳修写文渲染自己的喝酒、游山,不怕人怀疑他忘情山水,不够勤政吗?一个当官的人,应该是注意形象的;你见过我们的官员宣传自己游山玩水了吗?更何况像欧阳修那样不但作文记玩,而且还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大玩特玩而且喝酒喝到“颓乎其间”的?这可是个态度问题!我们中国人向来可以原谅你笨,而最不能原谅的就是“你很聪明可是你不认真”,即使你做得比笨人要好得多!说到底态度不好,罪莫大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阳修简直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何况他正当贬官下放,政治上失意,一切谨慎还怕人找麻烦呢!他倒好,自扬自丑,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真的是这样吗?不然,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不是在自扬自丑,实则是在吹嘘自己的政绩,是自鸣得意。这不是故弄玄虚。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事物,时代不同或者地域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评价。如女人的审美标准几乎每个时代都不同。“燕瘦环肥”就说明汉代和唐代不一样;而现在则以“骨感”为美,最近听说“骨感”也将要成为昨日黄花了。同样,考察政绩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也是不一样的。在以求得社会安定为主导思想时,民无事则国安。汉代的文帝和景帝都是无为而治的皇帝,这个时代考察政绩的标准就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否什么也不做。所以当时会有“萧规曹随”的事情发生前任丞相萧何制定的规章,后任的曹参只是任其自然、照章办事、安享其成就行了;就是这样也没有耽误曹参成为一名好宰相结果是形成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的国富民安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上台以后则相反。武帝本人雄才大略,伐匈奴,封泰山,求长生,忙碌异常。所以,在这个时代评价官员政绩的标准就是你做了多少如卫青和霍去病在战场上斩敌首多少,杀人愈多,功劳愈大。另外班超有名是因为扩张了西域,李广有名是因为善于打仗。而很多人不解的是,经过汉武帝的折腾,汉朝不是强盛了而是衰落了,为什么?其实所有的国家或者地方管理者的奔忙,都必然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扰民”;除非他忙的目的是“使百姓不忙”。因为,管理者只负责“忙着想”,而他们想到的一切却无不需要百姓“忙着做”。所以,管理者有“一忙”,老百姓就有十忙、百忙、千忙、万忙。所以,某些朝代,有一些聪明的统治者就崇尚“政清事简”。这种思想类似于现在的“小政府,大服务”观。而北宋正是这样一个朝代。所以欧阳修才会在醉翁亭记里大肆宣扬自己的悠闲,因为“政清”则“事简”嘛。同样,“事务简约”也就表明“政治清明”。试想,如果境内盗贼蜂起,民乱频生,离百姓近一点儿,就有可能挨黑砖,太守还能与民同乐吗?即使是不以民生为恤,也要顾及自己的安全。如果治下一无盗贼,二无民乱,三绝词讼,四境清平,太守不就悠闲了吗?闲来无事,那就游游山、喝喝酒吧!别太多,所以“饮少辄醉”,“饮少”是真,“辄醉”是假;别扰民“临渊而渔”、“酿泉为酒”,足矣;别腐败“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即可;别找小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别霸道,自己玩也要让“滁人游也”。于是,“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则乐“民之乐”;于是,滁州境内一时全乐,大乐,盛乐,乐翻了天。当官当到这个境界当然是值得高兴的。让百姓轻轻松松地做人,自己也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做人,欧阳修当然有得意的资本。得意则“鸣”,于是,醉翁亭记的第四层意思就是“自鸣得意”。但是,这层意思欧阳修自己不好意思明说,所以,秘而不宣;我们也就不太容易看到。可是看不懂看不透就会有疑问,就没有办法体会到个“也”字所传达出的自得自美的妙处;尤其是最后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谁能如此轻松地把滁州治理得这么好呀?那就是我欧阳修啊!除了我庐陵欧阳修还会有谁呢?哈哈哈,我欧阳修是天下第一能人第一好官啊!朋友,请你以“自鸣得意”的心情把醉翁亭记吟诵一遍,那个“也”字必将给你全新的感受。略说醉翁亭记中的“景”和“情”醉翁亭记,写得情景交融,韵味隽永。含英咀华,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理解文中表达的感情,当先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本文写于欧阳修贬官滁州的第二年()。当时,为了使北宋王朝摆脱“四夷不服,中国不尊”,“财匮兵骄,法制不一”(本论上)的困境,以范仲淹为首的一些有识之士,曾力图改革朝政,但“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籍籍,以为难行由是毁谤寝盛”(宋史纪事本末),赞成“新政”的人相继罢官。为此,欧阳修慨然上疏,为范仲淹等人辨诬、遭到反对派的忌恨和构陷,于庆历五年()被贬知滁州。如一般士大夫一样,仕途的失意,政治上的挫折,也引起了作者寄情山水、诗酒自娱的抑郁情绪。但自诩为“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记旧本韩文后)的欧阳修,又不同于一般的士大夫,虽遭贬谪,而不愿“戚戚怨嗟”,将“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书),仍能泰然处之,与民同乐。这本是矛盾的心情,在欧阳修身上却显得很自然统一。而且,在作者看来,当时的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好一派太平景象,因而“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丰乐亭记),心境自然更为愉悦安适。这种心境,为醉翁亭记的抒情奠定了基调,并被表现得十分率真和鲜明。而抑郁的一面,在文中比较隐蔽,但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如作者写此文时,年仅四十,却说什么“苍颜白发”,并自号“醉翁”,显然是旷达自放、排遣愤懑的表白。这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就说得较明白,所谓“四十年末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言”,不是等于说要以醉忘忧吗?文中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是这种优游自乐,借以谴怀的表白。抒写这种抑郁的消极情绪,在古典诗文中,是屡见不鲜的。本文的特点不在于此,而在于作者能以明朗的笔触,抒写畅达欢快的胸怀,一扫“戚戚怨嗟”的情调。文中以一乐字贯穿始终,先写山水之乐,继而扩展到滁州民生之乐,最后落到太守的与民同乐。这一抒写,使作者的襟怀逐步敞开,感情随之深化,而于篇末以“与民同乐”揭出题旨,使全文的抒情超越了个人得失荣辱的狭小天地,有了较为广阔的积极意义。至于当时的滁民是否真如此生活安适、无所忧虑,可以姑且不论,至少作者是要与民同乐,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加以抒写的。要求与民同乐,这起码是一种关心民瘼,向往岁丰民足的高尚情操和善良愿望。因而文中抒发这样的感情,比一味叹老嗟悲的“戚戚之文”,还是要高一筹的。不过作者又把这种滁民之乐归结为北宋王朝“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丰乐亨记)的功德,加以颂扬,不能不说是作者思想上局限性的表现。如上所述,醉翁亭记中抒发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恐怕也不宜过高评价,但本文从问世以来,却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据滁州志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反响的原因何怕应归功于它高超的艺术和独特的很欣赏梅圣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意见于言外”两句话,把它载入了六一诗话。应该说醉翁亭记,就达到了这种境界。综观全文,“亭”、“乐”二字,实属“文眼”。通篇绕“亭”写景,从“乐”见情,而且环环相扣,徐徐展开,二者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开首,由山峰而林泉,由林泉而出亭,写尽滁州山壑林泉之美。其实滁之山水未必如作者所言,清人何绍基曾嘲之曰:“如何陵谷多迁变,今日环滁竟少山!”殊不知这正是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作的带有夸饰性的美文。接着又由亭之命名,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肊,点出“山水之乐”得心寓酒,便“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了。继而宕开笔锋,扩大到亭外之景。日出开林霏,云归暗岩岫,写出了早晚间山林色调的变化;野花芬芳,是春的特征;佳木繁阴,为夏所独有;风霜高洁,状出秋色;水落石出,写尽冬景:这就道出了山水之乐的无穷。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朝朝暮暮,滁之山水,皆可供作者游观谴怀,怎能不是一种赏心乐事呢?在写足“山水之乐”以后,作者视野和胸怀更加开阔,以“至于”一转,又为我们勾勒一幅风俗画。且看,“负者歌于途”,似无劳苦;“行者休于树”,何等恬适;再兼之前呼后应,伛偻提携,熙来攮往,络绎于途的情景,简直构成了一幅民生熙洽图,生动描绘出岁丰民乐的太平景象。这就为下文写太守的宴乐提供了背景;使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写亭中的宴乐。这里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在写鱼肥酒冽,投壶奕棋,众宾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等景象中,突出了宾主间融洽和乐的气氛,于是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就溢于言表了。又因,有了这段亭中宴乐的形象描绘为基础,下文在写“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人们极乐而归时,点出人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乐民之乐的题旨,就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样,那么顺理成章,毫不突兀。全文的“情”和“景”,都写定得从容自然,景给情以血肉,情给景以灵魂,二者水乳交融,浑成一体,不能不让人佩服作者艺术功力之深。苏洵有几句对欧文的评论:“执事(指欧阳修)之文,纾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舒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上欧阳内翰书)这段话确能说明欧阳修记事抒情散文的风格特色,对我们理解醉翁亭记是很有启发的。至于全文迭用二十一个“也”字,不只手法别开生面,也有助于表达委婉的感情;而骈散兼用,更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但为了节省笔墨,这里就不一一细谈了。醉翁亭记问题探究一本文描写的内容很丰富,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怎样?【解读】本文描写很有层次。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会“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游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一个“乐”字贯穿,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乐”字如何贯穿全文?【解读】文章开始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一个“乐”字,接着便借“山水之乐”道出全文的主线。下文承“山水之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接下来便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共享山水之乐的风俗画,至全文结穴处,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地勾出全文的主旨。三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解读】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四这篇文章写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重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解读】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了。写太守之乐,此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醉翁亭记诵读指导快速背诵法:用极俭省的词语概括各段内部层次:、山水亭名太守、朝暮春夏秋冬、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可以根据以上线索指导学生快速背诵。醉翁亭记修辞手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名篇。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设问等,一眼就能看出;此外还有“错综”和“互文”等修辞方式,容易为人们忽略,因此有一提的必要。例如:一、错综、风霜高洁:应是风高霜洁。意思是:天气高爽,霜色洁白。、酿泉为酒,泉香酒冽:应是泉冽而酒香。这种故意错综其语,属于“错综”修辞格。(也有人称为“蹉对”)使用错综修辞格,有表达上使语势矫健,不流于平淡。二、互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里写“负者”,有“歌于途”的,也有“休于树”的。写“行者”,有“休于树”的也有“歌于途”的。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杨树达编著的中国修辞学中,列为“参互、互备”。)三、镶嵌“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一词,原在一起连用,泛指音乐。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在醉翁亭记中,作者在“丝竹”一词中镶嵌了两个“非”字,既否定了“宴酣之乐”不是音乐;也使句子起到舒缓的作用,意思显得郑重。醉翁亭记写作借鉴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写景层次分明,并且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这是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一:文章先写亭的远景,因为亭之所在是琅琊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本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由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基调。以下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据此可见,本文写景层次分明,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语言简练,意蕴丰富,这是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二: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言简意赅,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句精警含蓄,是本文写作成功的一个方面。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翻新欧阳修的句子而成为名句的。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六一诗话)。而这篇游记,可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五个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娓娓动听。文中除“已而”一处作表时间词用外,其余的“而”都作连词用。有的连接状语和谓语,帮助描述动作的情状,如“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有的连接两个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主谓词组,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有的用于连接两个谓语,如“往来而不绝者”,把来往的人多与延续时间长两方面紧连。有的连接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两个谓语,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竞相开放,又闻到鲜花的幽香,后句则使人象在酷暑烈日当空时置身于横柯上蔽的浓荫之中,顿觉凉爽。有的“而”是连接两个句子的,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把酿泉的潺潺水声和水从两峰间飞泻直下的气势由“而”紧连,则水之声势并现。反之,若不用“而”,就会使人觉得潺潺水声与水之气势互不相关似的,影响了表达的准确和描述的效果。文中绝大部分“而”用于顺接,少部分用于逆连。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个加黑的“而”是用于逆连的,把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这三种乐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文中用二十四个连词“而”,用法随内容之异而多变,作为连词“而”的几种用法基本上有了。醉翁亭记里有许多是骈偶句,“而”字则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都是六字一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结束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结束句。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第四小节中有一处似乎可能用“而”却用了“为”。原句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为酒冽。”加黑的“为”若作动词解,则“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其实这个“为”该作“而”字解。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这样,就与“临溪而渔”对得很工整了。此处“为”作“而”解,则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插入两个“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分明,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如“临溪而渔”句,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短些。若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涩,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谈醉翁亭记的文脉散文脉络的寻找和安设,其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不但是使散文结构成统一的有机的艺术团块,反映作者追求章法美的整体性营构匠心。醉翁亭记一文从山水风光的描绘和游人活动的描述中创立了立体的“乐”的聚合,表面似乎漫然写来而又不枝不蔓,一气到底更觉率意为之,给人以浑一之美,然细究却可按切到抑遏遮蔽深蕴其间那“悲愤”的感情脉息。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内在性深刻性的脉络形态。、从作者的秉性操守中切“脉”:欧阳修曾惨景范仲淹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直言敢谏,因而屡遭保守派的诬陷和贬斥。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思想,不愿随波逐流,仰人鼻息,对社会和人生始终采取进取不息的认真态度,这在本文的姐妹篇丰乐亭记中有所反映。该文写到“而滁人往游其间”而乐的后面紧接着有“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的描述:引出了作者寻找战争遗迹进而赞美宋朝统一中国的功德,从侧面倾注了自己经世济民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满腔悲愤,故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非山水,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除却“山水”、“酒”,那只有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哀怨留于杯底了,怎不使中年的他“苍颜白发”而戏称“醉翁”呢?可以设想,假如欧阳修是个朝夕纵情山水,去仿效佛老思想中“超然物外”的洒脱,那么他必须会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就不会一贬再贬,“处江湖之远”达九年之久。因此说本文仅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延期协议书范文
- 海外营地安全培训课件
- 黄河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
- 2025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二年级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销售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海外安全防控培训中心课件
- 机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2025版家居用品定制加工合作协议
- 居家养老安全培训内容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
- 2025-2026学年济南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出海战略研究
- 体系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沈阳地铁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秋季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