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ppt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主 讲 虞 文 清 时间2012年,毛特理论概论绪言,计划安排,一、课程性质,它是一门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二、学习意义,1、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3、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观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参考书目,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 1 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江泽民文选 1 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毛泽东文集 1 8卷,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学习出版社,1997年版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7.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四、教材与答疑,1、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答疑 时间每周二下午400500 地点13号楼410室,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重点与难点,重 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难 点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的缘由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邓小平理论形成原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由,问题的提出,1、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研究客观规律的学问 理论的科学性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提示的广度与深度,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 在欧洲也有人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要点,A、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要点,B、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所以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要点,C、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垄断真理,而是不断地开辟着通往真理的新道路。,俄国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苏联共产党的灭亡源于对财产、对权力和对真理的垄断。,,3、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A、中国传统的理论是主流儒家学说,外加佛家理论与道家理论、法家理论,B、近代悲惨处境迫使我们眼光向外,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又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新思想的传播,英国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法国的启蒙思想 土耳其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法国无政府主义,进化论的传播,法国启蒙思想,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旧译亦作“安那其主义”,这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尔、法国的蒲鲁东和俄国的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综结起来 看,无政府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至于如何使之得到实现,无政府主义者们各有其说。,基尔特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也叫凯末尔社会主义,源于土耳其。 “基尔特”是英文guild行会的音译,意指欧洲中世纪的行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手工业者。 其主要内容是把工会改造成基尔特,吸收所有脑、体力劳动者参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希望以此和平地代替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孙中山早在1896年旅居伦敦时就知道了马克思 大陆中国人第一次听说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万国公报,第121册,1899年2月,第1113页文章写道“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麦喀士也”。 在同年出版的大同学第8章中,恩格斯的名字也被提及。书中写道“德国讲求养民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二曰恩格思(即恩格斯)。”,D、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主要由流亡海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人物传播,同时也有留学日本与欧洲的留学生。,梁启超,梁启超曾经是中国文化界的一面旗帜,朱执信,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曾经作过一些研究,E、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中国人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A、反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洪水猛兽。一律称之为“过激主义”。,,B、进步学者把它当作救世良方,如李大钊,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特别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C、中共后把它当作指导思想,如毛泽东与蔡和森通信中就提出,“唯物史观为吾党哲学根据”。,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认识深化,A、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 比如单纯地发动工人运动。,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党成立后,依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B、中国化思想的初步提出,如李大钊、陈独秀等,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式提出,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党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深化,延安整风。,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A、理论本土化是传播的必由之路 佛教的本土化与广泛传播 基督教的本土化与广泛传播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广泛传播,B、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现实需要,首先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其次是理论深入群众的需要,理论深入群众,必须对理论进行科学加工 言简意赅 深入浅出,再次是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需要,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就没有普遍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1、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 有的放矢,A、熟练掌握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B、熟悉国情,深入了解中国实际 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主要矛盾,C、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2、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A、经验,成功的做法称为经验,是一种局部规律,或者不一定是规律,B、教训,失败的做法称之为教训,也是一种局部的规律,或者是偶然事件,C、普遍规律,把局部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规律的认识就是理论。 规律就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客观必然与本质的联系,3、与民族特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A、用中国语言简述理论,符合民族心理特点 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B、用理论指导文化,吸收精华 剔除糟粕,三、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1、概念的演化,(1)1941年,在延安的著名教育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 “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张如心,毛泽东的言论和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典型的结晶体”。,1、概念的演化,(2)1943年,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王稼祥,“中国民族解放的整个过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与实践中所提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1、概念的演化,(3)1945年,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全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刘少奇,“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1、概念的演化,(4)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新界定“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十二大)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概念定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概念定位,(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要点有三,首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未被证明的东西则不算。 其次是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错误的不算。 再次是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3、概念定位,(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主要成分,毛泽东为什么能创立这个伟大的思想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尤其精通过中国的二十四史,对于成语典故他是随手拈来,出口成章。,第三、革命实践经验,他领导过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做过教员、当过兵,第一个带领军队上山打游击。,,他举重若轻,具有雄才大略; 他目光如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坚忍不拔,有非凡的意志与胆略; 他善于发现与使用人才,创造了人才辈出的环境。,第四、非凡的胆识,B、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不止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刘少奇的党建思想,刘少奇同志是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文章笔锋犀利,生动活泼。提出问题高屋建瓴;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 尤其是白区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更是功勋卓著,周恩来外交与统一战线思想,周恩来具有全面的领导工作经历和完善的人格修养。尤其在外交与统战方面更是行家里手,军事思想,红军之父朱 德 当代孙武刘伯承 横刀立马彭德怀 常胜将军林 彪,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延安时期的理财专家 东北收复的经济专家 计划经济的创始人 提出市场调节的最早领导 毛泽东是在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与调整工商业中发现陈云理财能力的,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能”。,毛泽东,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3、主要内容,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关于政策与策略的思想 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工作,4、基本特点,一是科学性,揭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 二是独创性,充满了创新精神; 三是完整性,对列宁主义是整体推进,而非单项突破。,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建党时期与大革命时期 A、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初显端倪。,B、成果,党的二大纲领;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决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的思想;,瞿秋白,1923年2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上就发表文章提出 务使最易组织最有战斗力之无产阶级,在一切反抗旧社会制度的运动中,取得指导者的地位,在无产阶级之中则共产党取得指导者的地位。,毛泽东,1925年12月1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A、标志初步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B、成果 1927年八七会议 1928年中共六大 1935年12月洛川会议,毛泽东的重要文章,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1月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B、成果,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 1945年6月党的七大,毛泽东著作,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12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C、成熟的原因,第一、组织条件 形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二、理论条件,从苏联送来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来到延安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第三、经验条件,中国革命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的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毛泽东,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挫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第四、环境条件,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最安定的时期,这里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毛泽东,1943年,党诞生22周年,毛泽东同志50岁,一些同志为他做寿,并提出宣传他的思想的问题。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长凯丰把这个意见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既不同意做寿,更不同意宣传他的思想,在4月22日给凯丰的信中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的时候,不是鼓吹的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与建国后 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思想的形成。,B、成果,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 1956年8月党的八大,毛泽东著作,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6、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目的意义,,(1)、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A、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B、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是为三大起义,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开国元勋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任弼时 陈 云 邓小平,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毛泽东没有照抄苏联的革命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最早发现苏联模式的不足,最早探索中国式的道路,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早探索者之一,F、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如果毛泽东思想是一本书,那么,毛泽东是主编; 如果毛泽东思想是一篇文章,那么,毛泽东是第一作者,(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A、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B、它是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C、它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邓小平,我们现在所做的无非是三件大事 一是把毛泽东做对的事继续做下去; 二是把毛泽东同志做错的事改过来; 三是把毛泽东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做起来。,(3)、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A、更好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学习学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B、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二) 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的人格风范,第一 、崇高的 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第一 、崇高的 理想和坚定的信念,A、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政治家与政 客都是吃政治饭的人 他们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有无 崇高的理想 与坚定的信念。,A、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邓小平同志就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他16岁远离家乡去法国勤工俭学,去寻找人生的理想,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22岁参加中国共产党。 在此后7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虽然历经磨难,经历了传奇式的“三起三落”,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贫贱而不移,身处逆境,仍然十分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不因此而消沉,“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富贵而不淫,身处高位,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时刻关注老百姓,威武而不屈,当他面临巨大政治压力时,无私无畏,不屈不挠,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B、开阔的眼界和远见卓识,在发展道路上 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外部环境上,他也很早提出了“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的观点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就主张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后来被“四人帮”诬蔑为“崇洋媚外”,“爬行主义”,借“风庆轮”事件大做文章,在靠力量上,他清醒地意识到当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与功能,不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而且还在全党全国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国际事务中,邓小平更是高瞻远瞩,深谙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大风大浪中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他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站稳脚跟、决不当头”的十六字方针,以韬光养晦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危险地带,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主张,放弃了过去多年坚持的“解放台湾”的口号,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的大潮流,又坚持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充分考虑了民族感情。,是在对待历史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更是表现出了深谋远虑 他既反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又反对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 而是把毛泽东思想与他的晚年错误加以区别,C、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从来不搞小宗派 50年代他与陈云一起带头反对高岗饶涑石的派别活动,60年代他反对林彪集团,邓小平反对林彪提出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观点,赞成罗荣桓提出的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观点。,70年代与“四人帮”的派别的斗争,邓小平与“四人帮”展开了多次斗争。,他顾全大局,从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三次复出都没有从个人恩怨出发,而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置个人毁誉于不顾。,他从不以圣人自居,他从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他坦言,我读的马列的书不多,我就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 他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但是从不以经济权威自居,D、超凡的能力,他举重若轻,善于快刀斩乱麻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与刘伯承共同指挥过千军万马,刘邓大军所向披霏,超凡的能力,60年代他当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为几十万名错整的干部甄别平反,超凡的能力,70年代他第二次复出搞全面整顿 在环境十分恶劣、处境十分艰难的条件的下,硬是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清除极左思潮,打破帮派体系,整顿交通秩序,恢复生产流通,,超凡的能力,80年代他领导的改革开放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席卷全国。,,E、优良的作风和无私的品格,首先,他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具有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文风特点,一是要言不烦 二是言简意赅 三是深入浅出,,优良的作风和无私的品格,再次,谦虚谨慎,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他多次讲到,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他也有份,不能把错误都记在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名下,,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三是对时代特征与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四是形成了理论的新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条件,第一、时代背景,一是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邓小平,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东西南北”四个大字 东西问题就是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 南北问题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二是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三次科技革命 1、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 2、以电机动的发明为标志的 3、以电脑的发明为标志的,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卡尔·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历史条件,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员,它把一切错误推向了极端,邓小平,“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那就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员。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大彻大悟”。,二、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东事变”的沉痛教训。 邓小平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第三、实践条件,理论来源于实践。 邓小平理论主要还是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 农村的改革是冲破重重阻力后开始的,第四、理论条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邓小平说老祖宗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