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doc_第1页
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doc_第2页
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doc_第3页
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doc_第4页
JB8655—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安全要求jb 8655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71119批准 199805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量在7 000w以上、额定电压小于600v的三相电源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单冷型、热泵型、带辅助电加热的热泵型及纯电加热制热型)(以下简称空调机)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单相电源的房间空调器,也不适用于煤气加热的空调器,以及非机械制冷方式的空调器。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gb 470619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通用要求 gb 470632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 737387 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f22) gb 777887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jb 69179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3 危险一览表 空调机的危险因素见表1。表1 危险一览表项 目技 术 要 求试 验 方 法一、机械危险131136gb 4706192的202和2111 机械危险191gb 4706192的2312 结构危险142149151153161167gb 4706192的22,gb 4706321996的22181201206gb 4706192的24241gb 4706192的14二、制冷剂泄漏危险172三、起动危险6167四、电气危险5156gb 4706192的81、88、891 触电危险7172gb 4706192的102 发热危险8185gb 4706321996的11121127gb 4706321996的193 漏电危险9193gb 4706192的132101gb 4706192的163和164111115gb 4706321996的153191193gb 4706192的232236201206gb 4706192的24211215gb 4706192的27221222gb 4706192的29五、噪声危险231六、无线电干扰危险241gb 4706192的141七、不遵守使用信息的危险4143gb 4706321996的3512512554 一般要求41 空调机的结构应满足在正常使用中能安全地工作,即使在正常使用中出现可能的疏忽,也不会导致对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危险。为此应对全部试验项目进行检测。42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均为型式检验项目。43 三相交流电的空调机,最大额定电压为600v。铭牌上标定的电压,不得超过600v。5 防触电保护51 空调机的结构和外壳应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在正常使用的工作状态下,即使不用工具能打开盖或移去可拆卸的部件后,也应能防止人与带电部分的意外接触。52 在正确的安装状态下,空调机应按gb 4706192中81、88和89进行防触电保护检验。53 空调机的面壳、旋钮或开关内的旋转轴均不应带电。54 外露的带电部件应设置隔离罩,防止与人接触。55 空调机内的无绝缘带电部件应有防护装置。56 对需要检查、调节、操作或维护的电气设备和控制元件应集中安装在电气控制盒内,并有接地保护。6 风扇电动机和全封闭压缩机的启动61 电动机应有过热保护或过电流保护器,以防止过载。62 空调机的启动不应造成熔断丝的熔断和接触器、继电器的断路。过载保护器在正常启动条件下不应动作。63 空调机的风扇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应满足低压启动试验,即在85的额定电压下启动三次,每次启动时需在电动机完全停转状态下进行。若有几档转速,则各档转速均应启动三次。每次均能正常启动。64 空调机全封闭压缩机的启动 全封闭压缩机应满足下列启动试验要求,即在1.06倍的额定电压和0.85倍的额定电压下各启动三次,每次启动后应停机3min,再进行后一次的启动。各次启动均应正常。如果压缩机制造厂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启动试验报告,可以免做此项试验。65 当空调机三相接线的相序接错时,不应引起任何损坏。设置相序保护器或提示的空调机,应检验其保护和提示功能。66 不允许将保险丝用做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装置。67 开启式电动机的底座下面应装有不燃材料的挡板,以防止由电动机内掉出的物体有可能落在空调机内的可燃材料上。7 输入功率和电流71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名义工况下,空调机的输入功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表2类 别额定输入功率偏 差空调机在名义制冷和名义制热工况时标称值+10空调机的最大功率工况时规定值+15电加热器100w+15电加热器100 w1 kw10电加热器1 kw+5-10电动器具300 w+20电动器具300 w+15或60w(选较大值)72 如果空调机上标有额定电流,则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名义工况下,空调机的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的110。 通过视检和测试确定是否合格。8 发热81 在正常使用时,空调机及周围环境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82 空调机应按制造厂规定要求安装在试验室内,在最大制冷工况和最大制热工况下进行测量。83 空调机应在最低额定电压的0.94倍和最高额定电压的1.06倍之间的任一电压来工作,使其产生的发热量最大。84 电加热器应在最大额定输入功率1.15倍所对应的电压下工作。85 试验期间热保护器不应动作,电机绕组温度用电阻法测定,其余温度用热电偶丝测定。温度需连续监测,并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如有密封填料等材料,则不应流出。表3部 件温度 全封闭压缩机电动机绕组: 合成绝缘材料 其他绝缘材料140130全封闭电动机压缩机的外壳或任何其他电动机的外壳150电动机绕组: a级绝缘材料 e级绝缘材料 b级绝缘材料 f级绝缘材料 h级绝缘材料100115120140165用于电源回路中的整流器: 硒整流器 锗整流器 硅整流器7560135保险丝夹和保险丝接触部位90使用中人员操作的手柄: 金属手柄、陶瓷或玻璃手柄 其他材料的手柄5570开关等的旋钮和按钮: 金属、陶瓷或玻璃的旋钮和按钮 其他材料的旋钮和按钮6075外壳: 使用时人可接触的金属、陶瓷或玻璃外壳 使用时人可接触的其他材料外壳 使用时人无意识接触的金属、陶瓷或玻璃外壳(发热部位的保护罩和热风出口除外) 使用时人无意识接触的其他材料外壳 (发热部位的保护罩和热风出口除外) 人员不易接触的外壳5570861001009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91 空调机应在1.06倍的额定电压下进行测试。92 对于连接到固定布线上的空调机,泄漏电流不应超过2makw额定输入功率。对于使用者易触及的空调机,泄漏电流最大值应不超过10ma。93 空调机的泄漏电流应按gb 4706192中132规定的方法测试。10 耐电压和绝缘电阻101 空调机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1 250v,1min的耐电压试验。并以500v直流电压1min后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值对基本绝缘应不低于2m,对加强绝缘应不低于7m。102 空调机的耐电压和绝缘电阻值应按gb 4706192中163和164规定的方法测试。11 防水111 空调机的电器元件应能防止水的浸入。室内机蒸发器的凝露水和室外机在热泵融霜操作时的融霜水应能畅通地排出机外。112 空调机底部有排水装置时,正常排水应不影响空调机的电气绝缘。113 空调机的室外机应按gb 420893中ipx4等级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后立即进行1min的50hz基本正弦波的耐电压试验,不应出现击穿。试验电压见表4。表4 试验电压施 加 位 置试验电压,v1 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间 用基本绝缘隔离 用加强绝缘隔离125037502 双重绝缘的部件 带电部件之间 易触及部件间125025003 带电部件与手柄、旋钮之间2500114 淋水试验后,按101进行绝缘电阻试验,电阻应大于1 m。115 空调机应进行溢水试验。将空调机按正常使用位置安装,堵住排水盘的泄水管出口,小心将水慢慢充满到水盘边缘处,而且不能有水飞溅。然后,使水连续溢流,溢流速度调节到1 ms,空气流量为17cm3s,并且要接通所有的风扇。试验连续进行30min,或直到水从积水盘中排出时,方可停止试验。试验过程中室内应无水滴下,出风口无水珠吹出。12 非正常工作121 空调器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由于非正常工作和误操作而引起的火灾危险、损害安全或防触电保护的机械危险。制冷剂泄漏或任何控制器的失效,都不应导致危险。122 风扇电动机应进行堵转试验。将电动机转子的轴固定,以额定电压通电15天(360h),或者直到保护装置永久断开电路为止,取其时间较短者。电源极性应每24h换向一次。试验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35。如果当稳态运转时电动机绕组温度不超过90,则可中止试验。否则,应在整个试验期间测定外壳温度不超过150,且绕组温度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表5 保 护 类 型绝缘材料分类和温度限值aebfh如果是阻抗保护如果是由在第一个小时期间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护,最大值在第一个小时后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护的,最大值在第一个小时后动作的保护装置来保护的,算术平均值150200175150165215190165175225200175190240215190210260235210 在试验开始后三天(72h),电动机应承受表4的试验电压,不应击穿。 在试验期间,30ma的漏电保护器不应开路。 在试验结束时,对电动机施加两倍额定电压,测量绕组和外壳间的泄漏电流,其值不应超过2ma。123 空调机中使用的制冷全封闭压缩机,如果没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堵转试验报告,则应由空调机制造厂提供堵转检验用的制冷全封闭压缩机样品,按堵转试验的要求进行堵转试验。124 单冷型空调机在最大制冷量条件下,环境温度235.0,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风扇电动机堵转运行72h。但是,对于保护装置永久断开且具有手动复位保护装置的结构中,只需用手动复位装置操作10次。水冷式空调机应停止供水。125 冷暖型空调机在最大制热量条件下,环境温度205.0,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风扇电动机堵转运行72h。但是,对于保护装置永久断开且具有手动复位保护装置的结构中,只需用手动复位装置操作10次。水冷式空调机应停止供水。126 具有辅助电加热的冷暖型空调机,在进行124试验后,将空调机放在厚度大于10mm的表面水平的木台上,使压缩机及风扇电动机运转,将自动温度调节器以及自动复位式温度保护器短路,按室内进口温度20运行,测定箱体温度及木台温度。对于具有非自动复位式温度保护器的空调机,需测定保护器动作时的最高温度。127 进行124、125、126试验时,空调机外壳及木台表面温度应不超过150。13 机械强度、稳定性和机械危险131 空调机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构应能承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鲁莽操作。用gb 4706192中211所规定的冲击试验来确定是否合格。132 空调机在不装连管的情况下放置在与水平面成10夹角的平面上,应不会翻倒。133 带辅助电加热的空调机,应在与水平面成15夹角的平面上试验,不应翻倒。如果在一个或多个方位翻倒(但符合132要求),则要在每一个翻倒位置进行第8章的试验,温升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134 质量超过40kg的空调机,在按照132和133试验时,如果在侧面用100n的力会翻倒者,仍属合格。135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人员有可能触及的运行部分,应设置适当的防护罩或防护网,以便对人员伤害提供充分的防护。防护罩、防护网或类似部件应是不可拆卸部件,并且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通过gb 4706192中202规定的试验指来检验其是否安全。试验指不应碰触到危险的运动部件。136 空调机中的压力容器部件,应符合jb 6917的规定。14 材料141 在空调机中与制冷剂相接触的材料,不得使用在有空气或水蒸气存在时会对制冷剂或润滑油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有安全危险的材料。142 镁和镁合金不得用于空调机中与r22相接触的零件。143 空调机各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具有耐热性能。对人体无害。144 电气绝缘和隔热材料应能承受与其接触或接近部位的温度。且吸湿性要小。145 电弧有可能波及的部分所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应该不会由于电弧而产生有害的变形及有害的降低绝缘性能的现象。146 铁和钢(不锈钢除外)应进行电镀、喷漆、油淬火及其他适当的防锈处理。但是,不会因氧化而产生危险的部分不受此限。147 在室外(含屋檐下)使用的空调机外壳材料,应采用不易生锈的金属、经防锈处理的金属、合成橡胶、陶瓷等。或者在803空气中放置1 h后自然冷却不发生膨胀、裂纹、开裂和其他异常现象的合成树脂。148 连接电源线的端子和接地端子,应采用铜、铜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造。149 电加热器周围所使用的隔热材料或隔声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15 设计压力151 空调机的设计压力应大于任何可预料的正常设计工况的最大压力,包括由于热交换器表面合理结垢造成的最大压力,以及运输过程中由于暴露在可预料的最高温度的空气中所产生的内部压力。152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r22的空调机的设计压力对于水冷式冷凝器不得低于2 mpa,对于空冷冷凝器,一般不得低于2.8mpa。153 空调机的制冷系统应能承受设计压力、机械应力所引起的压力。16 结构161 空调机在结构上应使电气绝缘不受可能凝结在蒸发器表面的水滴的影响,也不应受到泄水槽、泄水软管等部件在排水时的影响。即使在软管破裂或密封泄漏时,也不会使电气绝缘受到影响。通过视检来判断其是否合格。162 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外机在遭受雨淋或霜雪落入时,不致对带电部件产生危险。用视检及淋水试验来检验其是否合格。163 辅助电加热器或电加热器至少应有两个热脱扣器:预定先动作的热脱扣器可以是一个自动复位的热脱扣器,其他热脱扣器应该是非自动复位的热脱扣器。164 配备遥控器的空调机,如果不用机身上的开关和遥控器的操作,其电源电路应是不会闭合的。165 用户使用的开关,应以文字、符号或颜色在易见的地方标明通断操作或通断状态。但不便标明的不受此限。166 用辅助电加热器或电加热器进行供热的空调机,应保证风机回路断开的情况下电加热器回路不会闭合。或者风机和电加热器的开关能同时通断。但是,配有自动延时机构,或者风机回路在断开状态下电加热器不会因温度升高而出现火灾危险的,不受此限。167 空调机应设有回收制冷剂的接头。17 制冷剂171 空调机中所使用的制冷剂,应符合gb 7778和gb 7373的要求。172 空调机制冷系统应经灵敏度高于14g年的电子卤素检漏仪检漏,不得泄漏。18 安全保护措施 空调机最少应具有下列之一的安全保护器件,用以排除不正常因素引起的压力过度升高: a)温度过高保护的感温元件及控制系统; b)压力过高保护的压力传感元件及控制系统; c)易熔塞; d)爆破元件; e)旁通阀。 易熔塞只应用在制冷剂充装容器内部毛容积小于0.08m3的空调机上使用。19 内部布线191 走线槽应平滑,无锐边。电线应加以保护,不得接触毛刺、换热器铝片等,以免损坏布线绝缘。通过绝缘导线的金属孔,表面应光滑,并有绝缘套管。用视检来判定是否合格。192 内部布线和电加热管必须牢固地固定或绝缘良好。193 黄绿双色导线只能接到接地端子,不能接到其他端子上。20 元件201 空调机中使用的所有元件应符合该元件相应标准的安全要求,并且作为空调机的一部分应经受本标准的检验。202 电容器应标出额定电压(v)和额定电容容量(f)。203 温控器应符合gb 4706192中附录a的有关规定。204 空调机中不应有接在软线中的开关或自动控制器。205 空调机中的电容器不应接在热断路器的两个触点之间。206 空调机中不应采用裸露的电加热丝。对于有支撑的裸露电加热丝,若断裂时电热导线不可能与接地的金属部件或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接触的,则不受此限。21 接地装置211 在空调机运行期间万一绝缘失效时可成为带电的易触及金属部件应永久并可靠地与接地装置连接。212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用空载电压不超过12v的交流或直流电源,使1.5倍空调机额定电流或25a(三者中取大者)依次通过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各个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测量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可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压降,并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出电阻值。在任何情况下该电阻值不应超过0.1。213 接地端子螺钉名义直径应大于4mm(六角螺钉、大头球面螺钉等紧固螺钉应大于35mm)。214 接地螺钉不得兼作接地以外的安装用。215 接地引出线应采用下列中的一种: a)直径16mm的软铜线; b)公称截面积2mm2以上的软铜线; c)公称截面积1.25 mm2的单心软线; d)公称截面积0.75mm2的单心软线。22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221 空调机的最小爬电距离应为4mm,最小电气间隙应为3 mm。222 对于电动机压缩机,交流电压大于250v(峰值354v)的电路,其不同极性带电部件之间和带电部件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6所示的值。表6电压(峰值),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3545005006306308008001 00033.53.5444.55623 噪声 空调机的噪声不应超过表7的规定。表7 噪声限值(声压级) db(a)名义制冷量w室内机组室外机组接风管不接风管14 00064626814 00028 00067656928 00050 00070687150 00080 00072707480 000100 000747276100 000150 0007779150 000200 000按供货协议按供货协议200 000按供货协议按供货协议24 抗干扰性能 采用微电脑控制的空调机的控制系统,应具有抑制无线电和电视干扰的性能。按gb 4343进行测试,应符合标准中有关限制产生干扰影响的要求。25 使用信息251 空调机应在正常安装状态下,在易见的部位,用不易消失的方法,标出空调机的型号和主要规格参数、最高工作压力、制冷剂种类和充灌量、电加热器或辅助电加热器的额定输入功率等参数。252 空调机应附有使用、安装说明书,其中应包括制造厂认为必要的空调机安装、使用及维修所必需的指导性说明及资料。253 室内机和室外机上应标贴电气接线图。254 熔断丝的安装部位应该用不易消失的方法标明电流熔断丝的额定电流和温度熔断丝的额定工作温度。255 接地部位附近应用不易消失的方法标出接地符号。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安全规程jb 8716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80319批准 19980701实施前言 本标准是对zb j80 00286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安全规程的修订。 在这次标准修订中增加了整机性能和作业安全可靠性方面的内容,同时对结构与构造、液压系统、电器系统、操作系统与安全保护装置等内容以及起升机构、吊钩、制动器和钢丝绳、滑轮等零部件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 j80 00286。 本标准由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游小平、曹仲梅、黄亦红。 本标准于1986年11月4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负责解释。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的设计、制造、检验、报废、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00-88 普通碳素结构钢 gb 97988 优质碳素钢 gb 159188 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 376683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3811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 478584 汽车及挂车外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的规定 gb 5972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t 597386 钢丝绳用楔形接头 gbt 597586 钢丝绳用压板 gbt 597686 钢丝绳夹 gb 606785 起重机械 安全规程 gb 6068185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一般要求 gb 6068385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稳定性的确定 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95087 臂架型起重机起重力矩限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0051188 起重吊钩、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 11352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技术条件 jb 229978 矿山、工程起重运输机械产品涂漆颜色和安全标志 jb 3774184 工程机械 噪声限值 jb 403185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标牌 zb e39 00387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液压油选择与更换 zb j80 00387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技术要求3 整机31 起重机的作业条件应符合zb j80 003和gb 60681的规定。32 起重机应有额定起重量表、起升高度曲线标牌及其他安全标志。它们必须固定在操作人员便于看到的位置。其内容、格式应参照jb 4031的规定。同时应在主臂适当位置用醒目的字体写上“起重臂下严禁站人”字样。33 对于没有装备力矩限制器的伸缩臂起重机,其臂长为额定起重量表上给定长度的中间值进行作业时,各幅度下允许其相邻臂长额定起重量的较小值。34 起重机出厂时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35 起重机出厂时提供的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zb j80 00387中219的规定。36 出厂检验不合格的起重机不准出厂使用。37 起重机进行试验时,对可能造成的危险工况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整机安全。38 起重机的稳定性应符合gb 60683的规定。起重机进行稳定性试验时,除合同中的特殊要求外,试验载荷应由以下公式确定: a)支腿支撑时 1.25pi+0.1fi b)轮子(轮胎)支撑时(静态) 1.33pi+0.1fi c)带载行驶时(带载行驶速度小于或等于14kmh) 1.33pi+0.1fi d)带载行驶时(带载行驶速度大于14kmh) 1.5pi+0.1fi式中:pi额定起重量; fi起重臂质量g折算到起重臂头部或副臂头部的重量。39 使用支腿进行起重作业时,应将支腿牢固地支承在坚实的水平地面上,车架上安装回转支承平面水平,其倾斜度不大于0.5。310 起重机涂漆颜色和警告图案应符合jb 2299的规定。4 结构与构造41 材料411 起重机金属结构中主要承载结构件一般采用gb 700的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b、c、d,gb 699规定的优质碳素钢及gb 1591规定的低合金结构钢16 mn、15 mnti等。 起重机的主要承载结构件应采用镇静钢。其钢材在相应使用温度时的冲击功,对于q235b、c、d钢不能低于27 nm,其他钢材不能低于40nm,并应满足在常温下180冷弯试验要求。在一20以下地区工作的起重机主要承载结构件采用的q235d钢、20钢等应具有一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15mnti钢等应具有一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必要时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铸钢件应采用符合gb 11352规定的钢种。412 对所用原材料应执行进厂检验制度。42 连接421 焊接连接 主要承载结构件如底架、支腿、转台和起重臂等,以及一般承载结构件的主要焊缝的焊接要求应符合gb 606785中12的规定。焊缝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422 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4221 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应符合gb 381183中3422的规定。4222 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结构,其连接表面应清除灰尘、油漆、油迹和锈蚀。必须采用力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装配技术要求紧固。43 驾驶室与操纵室431 驾驶室与操纵室必须符合zb j80 00387中412和gb 606785中14的规定。432 驾驶室与操纵室顶部能承受分布在(3030)cm2面积上的1 000n的载荷,而不会产生永久变形。433 操纵室应安装遮阳板和刮水器。44 金属结构件报废441 金属结构件报废应符合gb 606785中110的规定。442 对起重臂和底架在失稳或损坏后经更换或修复的构件,检测其应力不得高于原计算应力,否则应予以报废。5 机构与零部件51 一般要求511 起重臂 对伸缩式起重臂,各节臂侧向单面最大平均间隙不得大于2.5 mm,否则需调整滑块。512 支腿5121 当起重机处于行驶状态时,支腿应收回并可靠地固定。5122 在操作支腿时,操作人员在操作处应能看到每一条支腿。否则应有信号人员帮助。5123 在起重作业时,支座盘应牢靠地连接在支腿上,支腿应可靠地支承起重机。513 运动零件的保护 所有外露的、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发生危险的运动零件(如开式齿轮、链条、链轮、传动轴上凸出的销子、螺栓、联轴节及往复零件等)均应装设防护装置(防护罩或防护栏杆)。514 制动器应装有防雨的保护装置。515 发动机的排气管应装消声器。排气管位置应远离操作人员。起重机行驶时噪声限值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起重作业时噪声限值应符合jb 37741的规定。516 燃油箱的容量至少应保证起重机正常作业8h,并应装有测量燃油箱中油量的装置。52 吊钩521 吊钩的设计计算与选择应符合gb 100511的规定。522 吊钩应符合gb 606785中211、212、213、214、216和217的规定。523 吊钩禁止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报废: a)用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及破口; b)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断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 c)挂绳处断面磨损量超过原高的5; d)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53 钢丝绳531 钢丝绳的选择和安全系数的确定应符合gb 3811一83中4421、4422和zb j80 00387中4101、4102的规定。532 钢丝绳的型式、规格和长度都应在随机使用说明书中写明。533 钢丝绳的安装、检验及报废应符合gb 5972的规定。534 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钢丝绳夹固接时,应符合gbt 5976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 b)用编插固接时,编插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小于300mm,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c)用楔与楔套固接时,楔与楔套应符合gbt 5973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d)用锥形套浇铸法固接时,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e)用铝合金套、钢套压制法固接时,应以可靠的工艺方法使铝合金套、钢套与钢丝绳紧密牢固地贴合,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的90; f)用压板固接时,压板应符合gbt 5975的规定,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535 钢丝绳在卷筒上,应能按顺序排列整齐。536 起重钢丝绳应采用不旋转、无松散倾向的钢丝绳。537 钢丝绳的维护保养 a)除应符合gb 6067的规定外,钢丝绳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维护保养:钢丝绳在使用时每月至少润滑两次;润滑前应用布擦净钢丝绳,然后涂润滑油或润滑脂;涂刷的润滑油、润滑脂的品种应符合钢丝绳厂的出厂使用说明书。 b)在切断钢丝绳以前,应在钢丝绳切断处的两边捆扎,以防绳股散开。538 钢丝绳的检查 起升机构的钢丝绳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其余有运转的钢丝绳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并要详细填写钢丝绳状况报告,注上日期并签字,装入设备档案备查。 起重机停置或贮藏而使所有钢丝绳闲置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时,在重新使用以前,应进行一次彻底检查。54 卷筒和滑轮541 卷筒和滑轮的最小卷绕直径的计算,应符合gb 381183中4423的规定。542 起升卷筒应具有足够的容绳量。当吊钩处在制造厂规定的最低位置时,在卷筒上至少要保留三圈钢丝绳,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卷筒两侧边的高度应超过工作中最外层钢丝绳名义直径的1.5倍。543 卷筒和滑轮的报废 卷筒和滑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报废: a)裂纹或轮缘破损; b)卷筒槽底磨损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5; c)焊接滑轮的磨损量超过轮缘板厚的20; d)其他滑轮槽底磨损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5。55 起升机构551 起升机构的每一套独立的驱动装置,至少要装设一个支持制动器,支持制动器应是常闭式的,必须能持久地支持住额定重物,制动器必须装在与传动机构刚性联结的负载轴上。552 液压起升机构的油路必须装有与其流量相适应的平衡阀。553 对特殊需要采用重力下降的起升机构,应有可靠的可操纵制动器。56 变幅机构561 变幅机构应能可靠地支撑起重臂,并能在操作者控制下使起重臂平稳地降落到规定的幅度。562 起重臂的起落必须依靠动力系统来完成。563 用钢丝绳起落起重臂的机构中,应配备常闭式制动器。564 用液压油缸起落起重臂的机构,变幅油路中必须装有与其流量相适应的平衡阀。57 起重臂伸缩机构 伸缩液压缸必须装有与其流量相适应的平衡阀。58 回转支承、回转机构 回转支承和回转机构应符合zb j80 00387中49的规定。59 制动器的使用与检查591 各机构制动器的选择应符合gb 3811的规定。592 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制动器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滞现象,然后将重物吊起离地面150200mm,保持10min,检查制动器,并确认其正常后再起吊。593 制动器零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报废: a)裂纹; b)制动块摩擦衬垫磨损量达原衬垫厚度的50; c)制动轮表面磨损量达1.52mm(300mm以上轮径的取大值,否则取小值); d)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e)电磁铁杠杆系统空行程超过其额定行程的10; f)电磁铁心的起始行程超过额定行程之半; g)制动块摩擦衬垫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小于其理论接触面积的70; h)制动片损坏失效; i)制动片上摩擦衬垫的摩损量太大而使片式制动器失效。510 行驶与制动5101 起重机行驶应符合zb j80 003的规定。5102 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当起重机最高行驶速度超过30kmh时,以30kmh速度进行制动; 起重机最高行驶速度低于30kmh时,按起重机最高行驶速度进行制动。其制动距离不应超过设计的规定值。5103 起重机的驻车制动器必须能使起重机可靠地停靠在规定的最大坡度上。5104 起重机的行驶系和行车制动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6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应符合gb 3766、gb 6067和zb j80 003的规定。61 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的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同时不得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62 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的连接必须是刚性连接。63 液压油箱内最高工作油温不得超过80 。64 有相对运动的部位采用软管连接时,应尽可能缩短软管长度,并避免相互摩擦碰撞。易受到损坏的外露软管应加保护套。定期检查系统中各个连接环节。65 应使用可靠的过滤器。必须定期检查油箱内油液的黏度、酸值、含水量和固体颗粒污染度等品质,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更换。其要求应符合zb e39 003的规定。按使用季节更换相应黏度的液压油。严禁使用混合油。66 系统中采用蓄能器时,必须在蓄能器上或靠近蓄能器的明显处标示出安全警示标志。蓄能器的充气量与安装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规定。7 安全保护装置71 起重量为16t及16 t以上的起重机应装设力矩限制器,其要求应符合gb 7950的规定。72 起重量小于16 t的起重机应装设起重量指示器,其要求应符合zb j80 00387中74的规定。73 起重机应装有起升高度限位器,起升高度限位器应能可靠报警并停止吊钩起升,只能作下降操作。74 采用钢丝绳变幅的起重机,应装设幅度限位装置和防止起重臂后倾的装置。75 起重机应装有读数清晰的幅度指示器(或仰角指示器),其要求应符合zb j80 00387中73的规定。安装的幅度指示器应便于司机在操作时观察。76 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6t的起重机应设置水平仪。77 起重机上车应装有喇叭。喇叭按钮位置应便于司机操作。78 起升高度大于50m的桁架臂式起重机,应在臂头部安装风速仪。当风速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79 滑轮应有防钢丝绳跳槽装置。对于人手可触及的滑轮组,应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手挤入钢丝绳与滑轮之间。710 可两处操作的起重机应设有联锁保护装置,以防止同时操作。711 新设计的起重机各传动机构和安全装置,必须按有关的专项试验标准进行部件的各项试验,取得合格后方可装机。8 电气系统81 电力驱动的起重机应符合gb 6067和zb j80 003的规定。82 电气连接应接触良好,防止松脱,导线、线束应可靠地固定。83 电力驱动的起重机必须设置能切断总电源的紧急开关,其安装部位应便于司机操作。84 内燃机驱动的起重机应在上车操纵室中设置熄火装置。85 控制起重机机构运动的所有电气控制器,均应有零位和接地保护。86 起重机的行驶照明及信号装置应符合gb 4785和gb 7258的有关规定。87 起重机上应装有晚间作业的照明设备。9 操作系统91 操纵系统的布置应避免发生误操纵,且操纵方便。92 操纵手柄及踏板在不采用刚性保持装置时应能自动复位。93 在所有操纵手柄、踏板等的上面或附近处均应有表明用途和操纵方向的清楚标志。94 操纵应轻便、灵活,操作力及操作行程应符合zb j80 003的规定。95 采用操纵手柄和脚踏板操纵的起重机按图1布置。951 回转操纵手柄1: 向前(离开司机方向)推手柄。 向右回转(操纵室左置或中置); 向左回转(操纵室右置)。 手柄在中间位置时,切断回转动力。 向后(向着司机方向)拉手柄,回转方向相反。952 伸缩操纵手柄2或踏板5: 向前推手柄,伸长起重臂。手柄在中间位置时,保持起重臂不动。向后拉手柄,起重臂缩回。踏板5可供选用,代替手柄2。953 变幅操纵手柄3: 向后拉手柄,起升起重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时,保持起重臂不动。向前推手柄,降落起重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