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第2 0 期 ( 总第1 3 2 期) 现代企业文化 M O D E R NE N l E R P R I S EC U U R E N O 2 0 2 0 0 9 ( C u m u l a t i v e t y N O 13 2 ) 浅议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差异及原因 张佳美 (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 3 4 0 2 3 ) 摘要: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经 济高度繁荣。社会精神面貌开阔奔放,漫游与隐逸之风盛行, 加之陶谢山水田园的启迪和禅宗观物方式之影响,盛唐山水诗 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唐代文学中的奇葩。文章将从诗的“诗 情”、“诗境”以及“中和”之美的角度探讨王、孟诗风差异。 关键词:山水诗;诗境;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1 2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 I1 4 5 ( 2 0 0 9 ) 2 0 - 0 11 9 - 0 2 “国家不幸诗家幸”说明了文学创作是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 种遇合,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作 用。王、盂二人同处盛唐,都受儒释道的熏陶和感染,但由于 二人的人生经历,精神面貌以及自身素养与才学的差异而使得 其创作风格上有所不同,进而形成在表达方式、描摹景物和情 感抒发等方面迥异。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二人的山水诗进 行阐述。 一、“情”之异 诗歌就其本身的意义来说,属于情感发生学。乐记有 云:“人b 之动,物之然也。”世间“景”虽有万千差异,之所 以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主要取决于受动人心的感受品格和状态。 又有日:“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外在形式触发人内心的情 感,进而借景抒情,王维与盂浩然之诗亦离不开“情”字,二 人情感貌似相近实则途疏同归。 孟浩然傣中感秋寄远上人:“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王维川闲居赠斐秀才迪:“倚仗柴f - J # b ,临风听暮蝉。” 两首诗中同时都写到有关“蝉”的诗句,同样听到蝉鸣, 不难读出孟浩然诗凄清中带有悲凉,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苦和 不平静,多一份抑郁和冷淡,而王维则是平淡中突显自然,表 现的悠然自得,从这一生活细节中表现出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 又如盂浩然倍廖酚和王维辛夷坞。显然孟浩然诗平易 浅近,自然天成,景真情真。写出早春时的欣喜之情,接近陶 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然末句有伤春之意,借风雨吹 打落花而感慨人生,在如此生机勃勃的春景中却蕴涵感伤,反 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心底的哀怨。而王维诗则显然意境更 加幽远,花开花落,各有其定数,表现出万物的自由自在的 “物自性”,不是感伤,而是看透自然的规律。 王、孟的山水诗之所以表现出对景物不同的情感,是与个 人生活经历和才情分不开的。 盂浩然一生求仕无门,长期隐居鹿门山,前期的漫游和隐 逸是步人仕途的准备,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 动京师,然而玄宗的一句“放还南山”就断绝了他的抱负心, 无意人仕又心有不甘,便寄情于山水,在漫游中排遣内心的压 抑与苦闷,故在山水诗中表现出疏淡清远的同时,也表现出诗 A m 淡、冷寂、清高、抑郁的情怀在所难免。 王维“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 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阌,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 中。”“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疑碧诗闻于行在,肃 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 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 右丞。”从中看出王维较孟浩然相比,则显幸运得多,仕途通 达。虽屡遭被贬,但终获救,并稳中有升,在看透官场世事后,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 1 日唐书本f 勃) ,将身心投入大自 然的怀抱去感受自然l 【J 水之美,享受自然风光的恬淡幽静。 孟浩然才不及王维也是造成他们诗情的差异,有苏轼的话 为对照,孟浩然是“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耳”。而王维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境界”之迥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将诗词分为“有我之境”和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元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 】王维与盂 浩然诗境迥也。唐殷瑶 可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茸, 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维诗“词秀凋雅,意新理 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孟诗多以 “清”字见奇,维诗多以“静”字显胜,但是王维的诗中更有一 种“禅境”,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相融合,表现物我两忘的悟 “空”,达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人在自然之外静观即出乎其外而 审,而孟诗在平淡中显得忧怨,实内心得不到平衡所至,人在 自然中体会即人乎其内而感,故诗歌表达也只能“清其表”。 王维山居秋暝,诗的开头就用一个“空”字提领全文, 描绘了秋雨除晴后恬静清新的画面,诗中全无萧瑟肃杀的秋意, 却有一种宁静素淡与清新,给人如诗如画的生活情趣,营造一 种静谧空明的意境。其他如鸟鸣瓠勖、辛夷坞、竹里锄 亦如此。 纵观王维之诗,他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找到静谧的本质, 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上的心无挂碍的“禅境”。用独特 敏锐的视觉捕捉到常人所不及之处,达到物我相融相忘的境界, 上升到人生哲学。 盂浩然最喜欢用“清”了,这体现出他山水诗的主要风格 “清出疏淡”。沈德潜在J 葺诗别裁集卷9 :“盂诗胜人处,每 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者,清浅语诵之,自有泉 流石上,风束松下之音。”但他的诗并非一味的冲淡清幽,也表 现出一种愤闷与不甘隐逸之情,故诗中透着一种压抑与悲凉。 一1 1 9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第2 0 期 ( 总第1 3 2 期) 现代企业文化 M O D E R NE N T E R P R I S EC U L T U R E N O 2 0 ,2 0 0 9 ( C u m u l a t i v e t y N O 13 2 ) 浅谈足球运动的战术意识及培养方法 盛夏,韩潇 (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 5 0 0 6 4 ) 摘要:现代足球比赛对抗性强,比赛的胜负已不仅仅局限 于运动员体能、技能和战术水平的高低,而对运动员在场上所 表现出来的足球战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术意识是现代 足球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重视足球运 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足球整体水平,中国足球才能立足 于世界足坛之林。 关键词:战术意识;培养方法;足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 8 4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 1 1 4 5 ( 2 0 0 9 ) 2 0 一0 1 2 0 - 0 2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比赛中,战术是核心条件之一。在足 球运动中,更是把战术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而球员的战术意识 被视为比赛的灵魂。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技术和战术 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此看来战术意识不仅支配技术和战术的正 确运用,而且也直接影响战术行动的效果。 一、足球战术意识及其重要性 意识是精神的注意与认识的统称。人具有独立的个体性, 有着我与他的区别是因为有着自我意识。可以区别自我和他人。 意识的产生在现阶段的科学上无从考证。人的内在可以分为精 神和心理,心理是有着产生、消失的过程,精神是稳定的存在。 精神是观察者,心理是被观察者。我们的精神具有个性、情感、 认知、注意等的内容,其中,认知和注意相互作用,协同运作, 一般会一起称为意识。 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内在规律的认识,即对比赛 中所发生的客观现象所做出的主观反映,并支配其行动的心理 活动过程。足球战术意识是现代足球运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 要方面,它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即在对抗的复杂环境中决定最 佳方案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队员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 意识的好与差、强与弱会直接影响到球队的成绩。 二、足球战术意识的构成与内容 ( 一) 足球战术意识的构成 足球战术意识包括战术信息选择和战术行为决策两方面。 战术信息选择是战术行为决策的前提,战术行为决策是战术信 息选择的结果。 1 战术信息选择。战术信息选择是指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 中根据随时变化的运动场上的情况,根据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通过大脑迅速的思考并及时做出不同的战术方案,并瞬 间做出选择的一种能力。 纵观王维之诗,他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找到静谧的本质, 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上的心无挂碍的“禅境”。 王维亦有人仕之心的之作,如华子冈:“上下华子冈, 惆怅情何极。”锰城坳:“来者复为谁? 空悲昔人有。”同样 表达出作者在纷繁生活中不得志的失落情怀,但相比盂诗则显 得隐晦平淡的多,更重要的王维能用“禅”去审视世界,“出 乎其外”在自然景观之外来“悟”“空”,达到禅的更高境界, 而孟诗则无法摆脱内心的不甘与彷徨,在山水之中欲“出”而 未“出”,相比之下已无王维之禅境高远矣。 三、“中和”之美 丰L 记中库l i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宋叶适中庸:“古之人,使中和为 我用,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即“中”表示采取正确的方 法, “和”是反映达到理想的目的即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王维“有俊才,博学多艺”,善于融画境于诗境,善于将山 水景物的结构、色彩、线条捕捉,融于诗中,加之声音的反衬 和描摹,使他的山水诗成为了一幅伴有音乐的山水画卷,具有 鲜明性和直观性,达到声色和谐。情景相彰。充分地体现了诗 人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融合为一体, 一1 2 0 一 创造出十分和谐而完美的意境。而孟浩然只善养浩然之气而忽 视了陶冶艺术灵性,无法达到王维形、色、乐与意境、思想高 度融合的“中和”之美。 从性格上讲,盂浩然虽有李白之风范,直爽、豪放,但心 胸不够开阔、释然,不能摆脱仕途多舛的苦闷和不得志的哀怨, 而王维性格内敛而含蓄,并且世故老道,他充分将儒、墨、道、 法四种思想融会贯通,最终以“禅人境”,不仅体现出王维处世 的人生哲学。也体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哲学境界。从人生 经历、仕途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在他们的诗风形成 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总之。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各有千秋。孟浩然不及王维 情之悠然,意境之深远,并缺乏一种中和之美,但二人在发掘 大自然的多种美。融合诗画的艺术手法,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等方面多有贡献,对唐代田园山水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积极的 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孙文宪文艺理论导引【I v q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 0 0 5 f 2 1 王国维人间词话f M l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3 】胡震亨唐音癸签一吟谱【M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万方数据 浅议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差异及原因浅议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差异及原因 作者:张佳美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刊名: 现代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 年,卷(期):2009,(20)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 1.王先霈.孙文宪 文艺理论导引 2005 2.王国维 人间词话 1982 3.胡震亨 唐音癸签一吟谱 1959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曹军 王维山水诗空寂之美探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从王维山水诗的空寂美这一角度入手,阐述了他创作的空寂诗境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其以澄静清明的心灵观照大自然绝然不可分.他能创作出 这种诗境,又是追求隐逸山林生活、崇尚佛禅的结果,所以王维空寂的诗境中又蕴涵着丰富的隐逸心境和佛禅情趣. 2.学位论文 王艳秋 在双重文化诗境中大入大出论孔孚的现代山水诗创作 2004 齐鲁诗人孔孚是诗歌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其诗集山水清音、山水灵音、孔孚山水及诗论集远龙之扪奠定了他当代诗坛现代山水 诗创作第一人的位置.诗人以为传统山水诗“接线“的高度文体自觉性,继承了其中律动的最具生命力的元素山水精神,并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中道家的 自由灵性、生命意识和儒家的兀岸阳刚品质融入诗中,力求打造一种与当代诗坛盛行的疲软的私人化写作截然不同的、极富东方文化内涵的现代山水诗写 作类型.诗人总结了前人“以龙喻诗“的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东方神秘主义“诗观.按照诗人的理论,理想的诗歌不但要有恍惚神秘的意境,还应该洋溢东 方文化的精神气韵.“无鳞无爪的东方神秘主义之远龙“是诗人对自己诗论的形象比喻.这种东方艺术特色的趋向决定了诗人的创作对传统文化的倚重.但诗 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自始之终都保持一种大入大出的辨证立场.表现为:在意象建构上,他以探向无穷虚处的“隐象“、“灵象“甚至“无象“来取代泥实外现的 传统意象;在体物方式上,诗人一反“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传统,独辟“以虚观物“之蹊径;在诗歌的运思模式上,诗人钟情于道家和禅宗都喜用的直觉顿 悟型的思维模式,在时空观念、主体客体、生死大限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超越性的性质.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天人合一境界在孔孚的新山水诗中以结合了鲜 明现代意识的崭新面目呈现出来,诗人通过将自然充分人格化的方式,来使人与自然达到形神契合的深层合一;诗人还运用自然化人的方法,力邀现代山水 入诗,一改古典山水诗歌由于格调低沉而造成的张力不足的弊病.道家美学是诗人得以创建诗观的最主要理论来源.诗人以一个内蕴无限丰富的“无“字为诗 理核心,通过“减法“的创作原则和不断“减之又减“的过程,使诗歌上升到了一种以无当有的高层次的“灵觉“艺术境界. 3.期刊论文 赵娜.Zhao Na 陈三立山水诗初探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2) 陈三立的山水诗可以分成山水游历诗、西山扫墓诗两大类.经历戊戌政变之后,陈三立寄情山水,诗中有强烈的生命寄托.他山水诗中荒寒孤峭之境、 雄奇苍坚之境、深微超逸之境等多元诗境交相辉映,意境深厚而富有变化,在其精深广博的诗歌创作中占重要地位. 4.期刊论文 焦华丽 探析鲍照山水行役诗的诗境与情怀 -文教资料2009(12) 面对山水景物,游历中的行者由于境遇的不同,对山水的体验也不同,闲逸的游览、行役中的山水喟叹、独坐林中的体悟都呈现出多种山水情态.南朝 刘宋的鲍照的山水之作多是感发于仕宦行旅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之景也映射出了其作为行役者面对山水的独特姿态与心境. 5.期刊论文 陈志云 试析柳宗元山水诗的诗情诗境 -文教资料2005(27) 作为中晚唐文坛的代表人物,柳宗元一向是以他的散文闻名于世,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对于柳宗元 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世人历来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而对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相比之下关注就少得多.柳宗元虽然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 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 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尤其是他的山水诗,清新峻爽,寄情于景,余韵绵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出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 6.学位论文 唐朝晖 平民化与贵族气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比较 2001 该文试图用传统的社会学方法为主,以心理学方法和文化研究方法为辅,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贫民化特点与谢灵运山水诗的贵族化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 的质朴与清新.志不得伸的痛苦,志性自然的个性,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 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人田园中.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他的诗歌 ,结构浑融一体;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出自于百年望族的谢灵运从小就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个 人天赋.长期的官宦生活、深厚的家族传统、儒佛交织的复杂思想,一方面促使谢灵运走向山林,一方面又顽强地把他拉回到现实斗争的漩涡中.因而,谢灵 运始终把山水作为解脱现实苦难的工具,向往自然而不能忘怀世俗功名利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作为描写客体而独立存在,自我不曾与山水融为一体.谢 灵运与山水各一,因而写景时能细心观察;所写之景,穷形尽相,但往往缺乏一种生命主体之美;诗歌结构大都明显地分为写景说理两部分;诗歌语言富艳精 工,更多地流露出一种贵族化的审美倾向. 7.期刊论文 付兴林 人生遭际与王维心境及诗境之关系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 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iO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脊髓动脉栓塞病理机制-洞察及研究
- 15猫王煦教学课件
- 皮肤美容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艺术品数字化标准-洞察及研究
- 工作票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散打教练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光热成像精准诊疗-洞察及研究
- 四年级数学现实问题解决教学案例
- 数学课后辅导计划与家长沟通书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常见行政案件笔录模版
- 手术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配合护理查房
- 国家电网电力中级职称考试题
- 数据库设计规范说明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春季校园招聘5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