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pdf_第1页
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技术 C h in a N e w T e c h n o l e 8 a n d P ro d n O ts 国团圜渔阉 岫 誓 叠 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 刘 传 宝 姜珊 ( 哈 尔滨啤洒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摘要: 简述了国外关于发酵肉制品中优良菌株如乳酸茵、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筛选及优良性状的研究, 并对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 作 用如对 颜 色、 风味 、 安 全性 , 及 其 国 内肉品发 酵剂 的研 究近 况进行 了概括 总 结。 关键词 : 乳酸茵; 葡萄球菌; 微球 茵; 发酵 肉制品 在我 国, 传统发酵肉制品具有悠久的历 史 , 如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 、 宣威火腿 、 如皋 火腿三大名腿 ,但其发酵作用主要是 自然发 酵 ,靠原料肉自身微生物菌群中的乳酸菌与 杂菌的竞争作用, 生长周期长 , 产品质量难以 控制。为了确保产品的风味特色、 质量 , 缩短 生产周期 ,早期的 自然发酵已经被人工接种 所取代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 、 美 国、西班牙已进行了发酵肉制品的人工发酵 工业化生产,并具有相当的规模 。从 目前来 看, 常用的肉品细菌发酵剂是乳酸菌 、 葡萄球 菌和微球菌。 1细菌 发酵 剂 1 1乳酸菌 乳酸菌是指一群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 乳酸的细菌总称。这一类细菌在自然界和食 物中广泛存在,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加工 和食 品储藏的微生物之一。国外研究人员在 这方面做 了很多研究。 E H D r o s i n o s 等人从一种希腊发酵香肠 中分离 1 0 7株植物乳杆菌 、 2 1株弯 曲乳杆 菌 、 1 2 株清酒乳杆菌, 所有菌可以在 4 。 c 下生 长 , 但是不能在 4 5 下生长 ; 清酒乳杆菌 、 弯 曲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以在 8 N a C 1 中生 长 ,只有清酒乳杆菌可以在 I O N a C 1 中生 长 : 清酒乳杆菌可以水解精氨酸。 E P a p a m a n o l i 等人从发酵香肠分离 出 4 9 株清酒乳杆菌、 2 4 株弯曲乳杆菌和7 株植物 乳杆菌, 所有菌都可以在 l 5 下生长 , 大部分 菌可 以在 6 5 N a C l 、 3 的胆汁盐溶液中生 长, 所有的清酒乳杆菌、 大部分植物乳杆菌和 弯曲乳杆菌表现出对单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 L 朋o n o c o 异 e n e s )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s a u r e u $ ) 有抑制性。 E l e f t h e r i o s H D r o s i n o s 等人从希腊一种 传统 的发酵香肠 中分离 出 l 株鼠李糖 乳杆 菌, 不具有水解脂肪的能力, 但是可以水解肌 原纤维和蛋白质的小片断,对单细胞增生性 李斯特菌( L _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 有抑制性。 王令建等人从发酵香肠中分离出 1 株德 氏乳杆菌, 能耐受 4 和 6 N a C 1 , 具有很好的 产酸能力, 不具有氨基酸脱羧能力等, 能抑制 大肠杆菌的生长。 J o o Y e o n L e e等人从希腊的发酵香肠 中分离出 1 0 株短乳杆菌, 能忍受 1 0 和 1 5 N a C 1 , 可以在 l 5 下生长,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 一 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短乳杆菌不能在短时 间产生大量的酸, 不能降低 p H 。 虽然国内外关于发酵香肠 中的乳酸菌的 报道很多, 分离的菌种也很多, 但是从安全角 度考虑,目前所应用的商业发酵剂主要是植 物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 从人们 对发酵香肠中分离的乳酸菌研究表明,作为 肉品发酵剂的应该具有产酸速度快、能忍受 6 N a C 1 、 能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特点。 1 2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在传统 的发酵肉制品中总是存在一定数 量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因此使人们认识到 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如其在发酵 肉质品的成熟过程中对香气的形成、颜色的 稳定 、 过氧化物的消除、 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 等。国内外 的研究人员对发酵香肠和火腿中 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进行了分离纯化 ,以期 找到优良的发酵菌株。 C o p p o l a R等人从一种南方 意大利发 酵 香肠 中分离出 1 3 8 株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 其 中 5 8株是克氏微球菌 , 8 0株是木糖葡萄球 菌。所有菌株均能在 1 0 N a C I 中生长, 大部 分能在 3 0 和 l 8 降解硝酸盐 , 可 以还原过 氧化氢。 Mo n i c a G a r c i a - V a r o n a 等人从一种传统 西班牙发酵香肠菌种中分离了 4 2 6株葡萄球 菌, 9 5 为木糖葡萄球菌 , 研究者认为其中一 株木糖葡萄球菌,具有硝酸盐降解酶和脲酶 活性 , 低中等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 适合作 为肉品发酵剂。 E H D r o s i n o s 等人从一种希腊 发酵香肠 中分离出 2 1 9 株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经鉴定 后,其中包括3 1 1 的腐生葡萄球菌、 1 9 2 的木糖葡萄球菌和 I 1 4 的模仿葡萄球菌。 所有菌株都可以在红霉素中生长。 Mo n i k a S i m o n o v a 等从一种斯洛伐克传 统发酵香肠 中分离出 1 8 7 株葡萄球菌,包括 1 1 9 株木糖葡萄球菌、 2 O 株肉葡萄球菌, 木糖 葡萄球菌产乳酸量0 4 1 0 3 m m o l L 、 肉糖葡萄 球菌 产乳酸量 0 5 1 0 7 9 m m o l L ;可 以还 原 H 2 0 2 ,大部分葡萄球菌都可以在 l 的胆汁 盐溶液中生长, 7 1 木糖葡萄球菌对抗生素 敏感 ,不产生生物胺; 5 的葡萄球菌对单细 胞增生性假单孢菌属( L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 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 B Ma r t i n 等人从一种细发酵香肠 中分离 出 2 4 0 株菌 。包括 8 0 8 的木糖葡糖球菌 、 8 3 的沃氏葡萄球菌 、 5 8 的表皮葡萄球菌 和 4 6 的肉葡萄球 菌 。进一步研究 发现 , 1 4 6 的菌株( 主要是木糖葡萄球菌和沃氏葡 萄球菌) 可以使 1 种或多种氨基酸脱胺 , 产酪 氨能力最强 , 最高能达到 1 0 0 0 m L , 大部 分 菌株对青霉素、氨比西林和磺胺类药剂表现 出了很强的抗性。 虽然有关发酵香肠中的葡萄球菌和微球 菌的研究很多,目前所应用的商业发酵剂主 要是木糖葡萄球菌、肉糖葡萄球菌和变异微 球菌和克氏微球菌。从人们对发酵香肠中分 离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研究表明,作为肉 品发酵剂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应该具有硝酸 盐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并有适 当的蛋 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 2细菌发酵剂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 2 1对颜色的影响 肉的红色是肌肉中的肌红蛋 白和血红蛋 白起决定性作用的,肉在空气中放置久 了会 变成褐色 ,是因为肌红蛋白被氧化成变性肌 红蛋白,通常我们需要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来稳定颜色 ,但是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亚 硝胺,所以国内外在选择肉品发酵剂时菌株 是否能还原硝酸盐是一个重要指标 ,其中乳 酸菌中的植物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等, 大部分 葡萄球菌 和微球 菌都具有还原硝酸盐 的能 力 ; 菌株是否具有 H 2 0 : 还原酶是发酵剂筛选 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有些发酵剂如乳酸 菌会产生 H 2 0 2 , H 2 0 是一种强氧化剂 ,在肉 中可能导致高铁肌红蛋 白 ( 绿色 )和胆绿素 ( 黄色 ) 的存在 , 二者和肉中的红色结合会形 成灰色色调 , 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 , H 2 0 : 分解 成 H 2 o和 0 : , 就可 以阻断过氧化物的形成。 2 2对风味的影响 产 品的风味主要是来源于酶和化学反 应 , 如美拉德反应、 脂肪氧化等, 蛋 白质和脂 肪的降解对风味和风味前提物质的形成非常 重要 。 M 一 C M o e l 等人将 1 9 株葡萄球菌 ( 4 株腐生葡萄球菌 、 5株木糖葡萄球菌、 4株肉 葡萄球菌和 6 株沃氏葡萄球菌)接到香肠中 来研究其相关特性, 2 7 d后发现接种腐生葡 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的香肠有令人作呕的 气味, 不能还原硝酸盐 , 但是接种木糖葡萄球 菌和肉葡萄球菌的香肠有较香气味,他指出 香气的主要成分是 3 一 甲基丁醛( L - 亮氨酸代 谢 ) 、 3 一 甲基丁酮、 3 一 羟基丁醛。S t a h n k e , LH 将一株接种木糖葡萄球菌的香肠和不接菌的 香肠风味对照 ,发现前者可以产生一种水果 味。另外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具有的硝酸盐还 原酶和触酶活性 , 可以抑制不良风味的形成。 总之 ,乳酸菌和片球菌在香肠发酵和成熟的 最初阶段起 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 葡萄球菌和 微球菌关系到最终产品的风味、香气和颜色 的稳定性。 2 - 3对食品安全性和保质期的影响 原料肉在接种乳酸菌后 ,乳酸菌利用碳 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 ,从而使 肉 品p H值降至4 8 5 2 。 由于 p H值接近于肌肉 蛋 白等 电点( p H = 5 2 ) , 肌肉蛋 白保水力减弱, 可加快香肠干燥速度、 降低水分活度, 而且在 酸性条件下病原菌及腐败菌的生长得以抑 制。 N y o m a n S e m a A n t a r a 等将一株植物乳 杆菌和一株乳酸片球菌接U mt a n ,这两株菌 接种香肠后, 形成的成品是黄褐色, 两株菌在 2 4 h发酵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乳酸,从而可 以控制肠毒素的产生, 在 1 2 0 h内可以抑制球 菌的生长,但用一种乳酸菌将使肠细菌的控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 1 3 5 U I Ne wT a n d P r o d u c t8 浅谈功放中的负反馈 严 行 全 ( 四川省内江市青少年宫, 四川 内江 6 4 1 0 0 0 ) 摘要 : 本文从较适用的角度谈 了负反馈种类, 对功放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如何减少对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负反馈 ; 功放电路; 影响 在所有的功放中,无论是集成功放还是 分离件功放,无论是晶体管功放还是 电子管 功放, 都要用到负反馈电路。可 以说 , 有了负 反馈, 才给功放音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那 什么是负反馈? 它对放大电路有什么影响? 针 对这些问题, 我浅谈一点认识 : 负反馈,就是把放大器的输 出信号取出 一 部分 ,通过一定方式回送到与输出信号相 反的输入端去, 与输人端产生一个差值, 削弱 原输入信号强度, 使放大器增益减小, 这种反 馈, 叫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 负反馈有四种 类型: 电压并联负反馈 、 电压串联负反馈 、 电 流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 在放大电路 中, 使用哪些负反馈 , 要根据电路需要而定。 判断是什么反馈电路, 对初学者来说 , 是 较难的事 , 但也有简单的判断方法: 判断是 电 压反馈还是 电流反馈, 看输出信号端 , 将负载 短路 , 若对反馈无影响, 则为 电流反馈 , 否则 为电压反馈 ; 是并联反馈还是串联反馈, 就看 输入端上是否分了流 , 如果分了流, 就为并联 反馈, 否则, 为串联反馈。 当然, 还有其它判断 方法, 这里不再述。 1负反馈对 放大器的影响有正反两方 面 , 先谈谈正面影响 1 1能改变输人阻抗或输出阻抗 串联负反馈,因在输入信号端串人反馈 支路 , 使输入阻抗得 以他提高 , 所以, 串联负 反馈能提高输入阻抗。 并联负反馈 , 因在输入 信号端并联了反馈支路, 使输入阻抗降低, 所 以,并联负反馈能降低输入阻抗。电压负反 馈, 因在信号输出端并入了反馈支路, 使输出 阻抗降低, 从而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电 流负反馈, 因在信号输出端串入了反馈支路, 使输出阻抗提高 ,从而提高了输出电流的稳 定性。从上面可知, 要提高收入阻抗, 就用串 联负反馈;要降低输入阻抗,就用并联负反 馈; 要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就用电压负反 馈 ; 要提高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就用电流负反 馈。 1 2能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在基本放大器中 ( 未加入负反馈支路时 的放大器) , 由于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如温度 的升高或降低,都将会使放大器增益发生变 化, 使电路工作不稳定。加入负反馈支路后, 其放大器的增益与基本放大器增益无关 , 而 由反馈支路的反馈系数决定。 显然 , 在这种情 况下 , 基本放大器增益的任何变化 , 不会影响 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 , 这样 , 就提高了放大器 的工 作稳定 性 。 1 3能扩展频响 在不加负反馈时 , 如果频率特性不均匀 , 频率变化引起的增益也不稳定 ,在基本放大 器中, 频率越高, 其增益下降越多, 当下降到 一 定程度时( 民用 电器有一 3 d b 或一 6 d b ) , 放大 器放大后的信号因太弱无法满足要求,使频 响变窄。 加人负反馈后 , 就能使放大器在更宽 的频率范围内使增益均匀不变。 这是 因为 : 当 频率升高时, 输出信号就将 向减小方向变化, 相应地负反馈信号也将成正比例地向减小方 向变化 , 相当闭环增益增加。结果, 使基本放 大器净输入信号向增大方向变化 , 从而补偿 了原来随频率升高而下降的趋势,阻止了输 出信号减小, 扩展了频响。 1 4能改善非线性失真 假如输入信号正负半周不均 ( 若负半周 大) , 通过基本放大器放大后的输出信号正负 半周会更加的不均( 负半周会更大) , 产生更 严重的失真 , 当引入负反馈后 , 由于输入信号 和负反馈信号相减 , 输入信号越强 , 相减的信 号也越多, 这样 , 负半周幅度变小 , 降低了输 入信号幅度 ,而正半周因幅度小而相减的信 号很小,与负半周比较,相应正半周幅度变 大,从而阻止了信号负半周幅度变大和正半 周幅度变小的趋势,其结果使波形接近于正 弦波 , 因而 , 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1 5能改善饱和失真 如果加入的信号很强 ,由于基本放大器 放大能力有限,经放大后的信号会产生削顶 ( 饱和) 失真, 当引人负反馈后, 降低了放大器 的增益 , 由于输入信号和负反馈信号相减 , 输 入信号越强, 相减的信号也越多, 降低了输入 信号幅度,使放大后的信号不会因过强而产 生削顶( 饱 和) 失真 , 使基本放大器不仅能不 失真的放大小信号 ,也能不失真放大幅度较 大的信号。 1 6能改善谐波失真 由于放大器中存在非线性器件,信号通 过这些非线性器件后会产 生新 的频率分量 ( 谐波 ) ,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 干 扰,使输入信号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成不 一 致 , 当加入适量的负反馈后 , 就能抑制谐波 的形成。 工 业 技 术 2任何 电路, 都有其一些不足或局限, 负 反馈也是如此 , 尽管它有很多的优点, 但也存 在 一些 问题 : 虽然负反馈能有效的降低失真 ,但又容 易引起瞬态互调失真。 原因是: 晶体管功放中 ( 电子管相对要好些) , 由于晶体管 自身原因, 易受温度因素影响 , 会带来工作特性不稳定 , 往往要采用深度 负反馈来保证工作稳定性 , 但深度负反馈又易引起高频寄生振荡, 于是 , 在晶体管b e 极之间加入小电容,使高频寄 生振荡无法实现 , 但加人小电容后 , 会使高频 段相位稍滞后 ( 因无论 电容多小都需要时间 充电 ) ,当信号为速度很高的瞬间脉冲时, 小 电容来不及充电时,输入信号没有和负反馈 信号相减, 放大器在这一瞬间处于开环状态。 使输出瞬间过载而产生削波 ,这就是瞬态失 真, 而这种失真是 晶体管功放造成“ 金属声” 的原因。 要减少这种失真, 应选择好的器件和 调整晶体管的工作点( 增大静态电流) ; 尽量 提高放大器 的开环增益和开环频响 ; 加强各 放大器自身的负反馈,尽量不用大环路负反 馈; 控制负反馈深度。 负反馈能改善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实际 上,频率的低频 区和高频区在通过基本放大 器时都存在附加相移,在引入负反馈时都把 负反馈考虑得很理想 ,即负反馈能在瞬问将 放大器的增益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