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府体系》PPT课件.ppt
五、政体和政府体制,1、政体的理论与实践 2、现代政府的基本原理与一般形式,基本概念,(一)政体(Polity , regime or political ) 最高统治者的构成及其更替方式,如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二)国体Constitution国家的性质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如奴隶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三)政府形式(Government )只存在于代议制政体之下 政府权力横向和纵向的组合方式,立法、行政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如总统制和议会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联邦制和单一制;也即各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古典的政体分类(亚里士多德),,,僭主制是希腊特有的专制形式。所谓“僭主”是指不依合法程序不经公民授权而僭取国家权力者,也就是僭取了本由公民集体享有的政治权力,所以被视为违背常规和不合法的。僭主制是柏拉图提出的一种城邦政体,是指军事领导人、贵族或任何得到机会的人通过政变或内战夺取了政权,所建立的军事独裁政体就是僭主制政体。 僭主制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个人统治,本质上等同于君主制,寡头政治铁律,最先由意大利政治学家R.米歇尔斯提出。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结合19世纪末欧洲特别是德国社会主义政党组织的发展实践,米歇尔斯发现,即使强烈信奉社会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政党也难逃走向寡头统治的命运。寡头统治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们无法改变的“铁律”。 一些大思想家指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要求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必须由少数人充当领导。领导必然发号施令,不仅历来如此,以后也会如此。 帕累托最先指出,“事实上,普选权没有都是一样的,最后都是寡头政治,因为这些寡头政治知道如何去迎合大众的意志”。罗伯特·米歇尔斯进一步提出了“寡头政治铁律” ,他宣称人类天生的倾向于接受少数人的统治。通过炫耀武力、制造恐怖气氛以及个人的威信和广泛的宣传,统治者有效的实施统治;所谓的“多数统治”、“人民主权”、“向人民负责”只是一种幻觉。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都有似是而非的寡头统治的实例,如大学、教会、企业,权力都是垄断的、专制的。 事实上,“寡头政治铁律”却缺乏普遍的适用性,除了军队和文官系统这两类自上而下的按等级原则特殊组织的社会组织外,几乎所有组织都有民主统治的例子,尽管民主制本身也不完美。 两党制和多党制对“寡头政治铁律”有瓦解作用,即使在专制国家中,只要有反对力量的存在,人民也会反抗寡头统治。因此,坚持“寡头政治铁律”的人忽视了相互竞争的组织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政体分类的标准“谁统治”、“谁从统治中获益”。 亚里士多德更欣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因为这些政府形式是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各自以所有人的利益为依归进行统治的。他认为僭主政体使公民沦落到奴隶的地位,是所有可能政体中最坏的形式。另一方面,君主制和贵族制则行不通,因为它们要求统治者怀有类似于上帝一样的意愿,把共同体的良善置于一己之私利之上。他认为共和政体(多数人根据所有人的利益进行统治)是最可行的统治形式,主张一种结合平民和贵族政体要素的“混合”政体,政府掌握在“中产阶级”手中。,孟德斯鸠的政体分类论,一、君主政体一个人按照既定的法律进行统治。其驱动力(原则)为荣誉。 二、专制政体一个人不受法律的约束而随心所欲、反复无常地统治。其原则是恐惧。 1、有宗教的专制政体专制者受宗教教条约束。 2、没有宗教的专制政体专制者只遵守习惯。,,三、共和政体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其原则为美德。 1、民主共和政体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并通过选举来指派自己的代理人行使具体的管理权。美德体现为爱祖国、爱平等。 2、贵族共和政体最高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由贵族参议会来处理共同事务。美德体现为节制。,中国专制政体的源头,中华文明的雏型期、肇始期或者说轴心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周王朝的诸侯分封制度,将中华大地分成大小不等的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类似于西方古代史时期的城邦与公国,相互间联系广泛,交流频繁、环境宽松,因而工商业和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那种自由宽松的空间,各种思想流派,得到了空前发展。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群星灿烂。儒、道、墨、名、兵、法、阴阳、诸家各成系统。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思想。已各各形成了它们自己的哲学系统,闪耀着世界观、认识论以及人生哲学的光辉,至今仍能感受到其中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但是,在世界东方板块的中心,使历史的蝴蝶扇动翅膀的却不是饱含着人文精神的思想家,而是一些个人品质恶劣、名利权势欲极强的功名利禄之徒。首先是法家人物商鞅,找到了处于边陲之地的秦国,作为他实验政治学说的试验田。而满脑子“霸道”欲望的秦孝公与一心想推行专制制度以获利的商鞅,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开始了他的变法。商鞅在秦国实行对内严刑峻法,高度聚敛,对外离间分化,穷兵赎武的耕战政策,果然得到了明显的效果,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中华历史上国家恐怖主义的制度化严刑峻法的始作俑者。,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韩非子。而韩非理论体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公开地鼓吹邪恶,鼓吹强权。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要道德约束,在他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点和西方的马基雅维里相似法家人物在推行他们的政治理想时,可以完全不考虑下层老百姓的痛苦和灾难。这与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思想,“过盗泉而不饮”的风范。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形成了巨大的道德反差。,,韩非将政治总结为“法、术、势”三个方面的内容。“法”就是商鞅推行的严刑峻法。“术”即申不害鼓吹的权术。主张君主要独断,要善于用权术驾驭臣下,要将自己的意志、情感、心理深藏于内心。使臣下不可窥测,视之以神秘,才有精神上的威慑力量,也就是所谓“天威不可测”。而“势”则是法家重势派人物慎到鼓吹的权势。他认为“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君主拥有了绝对权势,就能治理好国家。以上法家的重法、重术、重势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的理论。在韩非的思想里得到了综合、总结与发扬。,韩非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是“圣人执要”。“要”即是枢扭、关键,即是国家最高权力。而“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只要君主执掌了国家最高权力,“抱法处势”而治,则天下人不敢不归服效劳。而且他说“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对人民必须禁其事、禁其言、禁其心。严厉地统治到行为、到言论、到心里、到潜意识里,是世界上最早熟、最严密的极权统治术 至于象“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之类的论述,比比皆体现为对臣民可能不利于君主的因素,考虑到了入骨的程度。其结果也就对社会活力的禁锢到了极端的程度 于是“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这种制度设计为皇权的万世一系做好了准备,以后的子孙中,即使出现了不肖的人主,臣下也不敢侵犯他。,韩非的思想方法中“势者,胜众之资也”、“当今争于气力”、“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等莫不将人际关系表述为完全的利益争斗和残酷冷漠,将君主的利益设定为与臣民对立的地位上,并用尊君和加强君主权势的办法来巩固君主的地位。 法家理论的主旨,就是以力服人。以镇压为主要手段。鼓吹强权政治,从制度上设计为君主独览大权的中央集权体制,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这个思想制度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熟、最完整严密极端的专制主义政治理论。中国产生了这样早熟的政治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无奈和悲哀。,法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即加强控制、强化极权。这种政治思想自秦以来的二千余年间,在最高统治者的意识中始终未有什么改变。但这种政治思想恰恰是与现代民主宪政的限权分权理念完全不相容的。 秦王朝的建立,是法家人物帮助嬴政建立了一个“嬴者通吃”的政治制度。这个嬴者按其政治逻辑可以泽及子孙千秋万代,不管子孙们是否有本事继续“嬴”,他们的地位已注定了他们总是嬴。除非有一天一切推倒重来,进行一轮新的权力博弈。,白起一次坑赵降卒四十万于长平,开创了特大规模屠杀的先例。自秦以后,中国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大规模、特大规模的屠杀,是秦国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历史之头山东六国称秦为虎狼之国,是名实相符的。自此以后,从底层打拼出来的新统治者,许多都选取了这个历史经验,通过大规模的屠杀从心理上对被统治的人民给予巨大威慑以树威,这已经成为许多中国统治者的思维定式。自秦以后,中国社会“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元规则正式确立,而且至今未有改变,秦始皇和法家人物共同创建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大一统专制政体,全面地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宽松、自由、多样性的思想文化发展环境。从此,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秦朝因为推行暴虐统治很快垮台了,但是,后来的统治者再也禁不住这种万世一系、高度集权政体设计的诱惑,无不保留了这种皇权体制。而只是在道统、法统方面进行一些有限的修改补充。这种皇权制度被确立后,权力拜物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专制则是一种自私、任性、善变、反复无常或难以解释的权威。,,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论,(一)三种政体的腐化及其挽救 1、民主共和制政体的腐化 不平等精神或极端平等精神的产生(前者使得民主共和制走向君主制或贵族制,后者使得民主共制走向一人独裁或(多数)专制主义。 2、贵族共和制政体的腐化 节制或宽容原则的丧失而产生专横,直至出现暴君。,3、君主制政体的腐化 君主私欲的膨胀,放弃荣誉原则,他的大臣失去了人民的尊敬 4、专制政体本身就是一种腐化的政体,必然会走向腐化,但是气候、宗教或人民的才智可能会延缓这一趋势,如何防止政体的腐化,1、共和国的保有方法 领土应该狭小,使得人人都可以直接关注公共利益,防止公共利益的私有化。 2、君主国的保有方法 领土应该适中(如果狭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共和国,如果太大的话,则有可能使得国中显要人物不将君主放在眼里)。,3、专制国的保有方法 专制国适于大国,但是君主必须要有快速的决策和执行系统,法律必须出自个人。 4、共和国的出路 共和国太小,则亡于外力;如果太大,则亡于内部邪恶。 如果要创造出既有共和国的内在优点,又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的话,其出路就在于建立起联邦共和国,当代的政体分类 (布热津斯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7~1981),重量级智囊之一。 (一)极权主义政体(Totalitarianism)二战期间的德国、意大利和苏联 1、一套全面渗透、作为最高统治依据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而不是宪法作为最高统治依据,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正当性。 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政权组织的依据,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受一个领袖统帅的群众性政党 受领袖统帅的政党排斥其它政党和社团的存在。 政党对政府和媒体的全面掌控。 人民只能接受政党的动员而被动参与政治,没有主动和自由的结社权利。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统制 3、一套忠于元首个人的秘密警察对社会和军政机构的全面监控。 4、执政党对群众信息和新闻媒体的全面控制。 5、国家控制和指挥整个经济系统。,(二)威权主义政体 1、缺乏一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效性成为政府 的唯一合法化来源。 2、大多数政权存在着一套有名无实的宪法或选举制度。 统治群体通过一个霸权性政党或个人关系操纵选举 而上台执政。 3、个人或小集团对政权的有限垄断。 独裁者、家族成员、军人或官僚垄断政权。 政党、社团或媒体的有限自由。 4、大众的参与受到统治者的压制。 没有极权主义政体下的动员式参与。 也没有自由民主政体下的自由参与。 案例民主转型之前的韩国、拉美军人政体等。 威权政体的政治合法性经济发展绩效。 威权政体的统治有效性威权主义国家合作主义,威权主义不但出现在欧洲,也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般是指社会经济基础还不强大的国家走向发达的一种政治上的过渡形态,即通过强制性的政治整合维持秩序和稳定,以达到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中国著名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所谓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一般是一党执政)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按现代政治学的说法,威权主义是指统治者将他们的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并不顾及后者意愿的一种权威,是超出有效法律规则之上和人们法定权利之上的权威,包括专制主义(个人能够不受限制地进行专制统治)和官僚权威主义(政治领导的自由裁量权。,(三 )自由民主政体或立宪民主政体,1、作为最高统治依据的宪法。 自由民主政体不是人民的直接统治,而是基于人民同意的统治。宪法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政治契约,以保障和促进公民自由为目的,规定和限制着统治者行使权力的方式和边界。 2、最高统治者经由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 人民的同意还体现为由人民所同意的统治者来统治。 自由的选举体现为各竞争性政党通过自己的政治纲领而换取选民的同意。,3、政府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为了防止统治者集体滥用权力,行使各种政府权力的统治者之间必须分开,并且让他们以野心制约野心。 4、有限的政府 为了防止多数的暴政,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思想和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都应该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 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必须要保有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来与政府相互制衡,公民必须要保有结社自由和反抗政府的权力。,政体演变的一般趋势,(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共和政体的普及专制政体的数量减少 从实权君主制到二元君主制和虚君共和制 当代的共和政体大多为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贵族共和政体。 (二)从政教合一政体到政教分离的政体 基督世界的政教分离欧美世俗政体的建立 伊斯兰世界的政教分离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与孟加拉 东亚国家的政教分离日本,(三)从极权主义政体和威权主义政体到自由民主政体 威权主义政体的民主转型拉美模式、东亚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极权主义政体的民主转型德国、意大利、西南欧和苏联东欧 讨论发达国家的民主转型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转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菲律宾、韩国、泰国、新加坡等许多威权主义国家和台湾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多元民主宪政体制开始确立,军人政府向文官政府转变;多党政治迅速发展;立法机构的作用得到加强;总统主动让权或由选民直选;民众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空前活跃,成为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向政治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准,但它的最后定型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巩固、完善过程。从目前东亚转型过程看,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基本上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实现转型,即按正常的选择渠道逐步实现的;二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最先来自民间与社会力量的推动,而后领导人由被动转为主动,采取缓和矛盾的变革措施,因而形成具有“渐变性和自然性”的特征。,六、现代政府的基本含义,(一)广义政府与狭义政府 广义政府有权为国家制定、执行和解释法律,控制国家暴力的所有公共权力机构。包括国家的立法机构、国家元首、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 狭义政府执行国家法律的行政机构 (二)国家与政府 国家是主权的拥有者;政府是政权的行使者。 国家是共同意志的载体;政府是强制力的执行者。 国家拥有共同体层次的合法性;政府仅拥有当局层次和典则层次的合法性。,(三)政府与社团 政府的一切活动均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社团活动以自身章程为依据 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垄断强制力的机构;社团活动不拥有普遍的强制性。 政府为实现普遍福利;社团体现部分的人福利。,代议制政府的基本理论,,1、人民主权原理,解决国家和政府权力的来源问题。政府合法性的依据;政府权力的和平转移(选举制度);防止权力腐败与滥用的制度依据。 2、代议制原理,解决人们怎样运用自己权力的问题。普选制、现代议会以及政党制度。,3、分权制衡原理解决政治制度内的权力结构及其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的问题。人性恶的假设,人性恶主要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认识问题的方式,是制度建构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权力双重性的假设权力是必要的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以恶制恶是防范权力腐败和异化的重要方式。,4、法治原理解决政治制度运作机制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是人类治理的最好方式,法治包含守法和良法两方面的内容。宪政(限制王权)法律和秩序,强调维护资本和劳动的自由,强调维护交换的平等,是西方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人权。基本条件有限政府、民主政府、健全的市民社会等。,现代政府的组织原则,(一)同意原则(人民主权)政府依人民的同意而产生;政府的活动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权拒绝政府统治及和平造反的权利。 (二)法治原则政府的一切活动均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法有明文规定才能行);专门的司法机构捍卫法治的尊严。,(三)限权原则政府只能活动于公共事务领域,私人领域是政府的禁区;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要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分权与制衡原则不同的政府机关应该由不同的人来行使;各政府机构之间的权力应该相互制约;两种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差异(议会主权与三权分立)。,国家元首,1、就字意而言 ,“元”与“首”均可作“头”或“第一”解。古代的国家元首,实际上就是独揽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国家权力的君主。而在现代世界,除极少数传统痕迹明显的国家外,一般国家的元首已不再是全部最高国家权力的垄断者,而是国家(主权)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亦即国家的象征。,,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的设置既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分工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甚至是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3、国家元首的一般职权。 (1)公布法律权许多国家规定,法律经立法机关通过后,得由国家元首公布,否则法律不能生效。其中有的国家元首公布法律纯粹是履行一道手续,而另外一些国家元首有权不批准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即行使否决权。 (2)发布命令权。元首发布命令实际上是补充立法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命令一般不能改变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效力。 (3)召集代议机关权。有些国家规定,由国家元首召集代议机关的会议。 (4)最高外交权如派遣或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接受外国使节;宣战与媾和等。 (5)统帅武装权除少数国家外,一般都规定国家元首有权指挥和调动海陆空三军,当然有些仅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 (6)任免高级官吏权包括任免政府总理(首相)、各部部长(大臣),也有些国家还有权任免法官、任免宪法监督机关的部分成员等。 (7)赦免权包括大赦与特赦。 (8)最高荣典权即授予国家的最高荣誉,如授予特定的单位或个人以勋章、奖章或各种荣誉称号。,现代政府形式,一、政府的横向组织体制政府体制 1、议会制政府(内阁制政府) (1)议会主权原则由国王、上院和下院构成的议会承担最高主权,议会的信任及倒阁权。 (2)相容原则内阁成员与议会议员融为一体。 (3)集体责任原则内阁成员集体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4)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分离以虚位的国王或总统担任国家元首,政府实际权力控制在由首相或总理领导的内阁手中。 典型代表英联邦国家、欧洲大部分国家、亚洲的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2、总统制政府 (1)人民主权及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宪法将权力直接授予三个部门,议会与总统的相互制衡。 (2)不相容原则内阁成员与国会议员不能相融(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除外)。 (3)个人负责原则总统个人直接对宪法和选民负责。 (4)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合二为一民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典型代表美国、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亚洲的菲律宾,议会制模式,议会,选民,内阁,各部,,,,,总统制模式,国会,选民,总统,各部,,,,,,宪法,,,3、混合模式 (1)法国的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模式 选民直接选出议员和总统,并奉行不相容原则。 总理领导的政府受制于总统,但对议会负责。 总统凌驾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之上,只对选民和宪法负责, 典型代表法国、芬兰、俄罗斯、波兰 (2)瑞士的委员会制 与议会制类似的地方政府集体首脑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与总统制类似的地方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合二为一;且议会无倒阁权,委员会也无权解散议会。 独特之处七名委员之间地位平等,轮流担任主席和副主席。,二、政府的纵向组织体制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结构形式授予权力的集权原则 (1)最高权力由中央政府所掌握 (2)中央政府出于管理的需要而将权力逐级授予地方,地方政府只是中央在地方的代表。 (3)中央政府的意志决定着中地权力的配置 (4)两种形式中央集权单一制(法国)和地方分权的单一制(英国) 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分税制、一国两制与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联邦制保留权力的分权原则 (1)联邦政府的权力由成员单位所授予。 (2)宪法明文规定联邦与成员单位所享有的权力。 (3)凡没有列举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均由成员单位所保留。 (4)二者的冲突由司法机关加以裁决。 3、联邦制的优点 (1)为区域或地方的利益提供了获得宪法保障的政治发言权。 (2)分散政府权力,形成了有助于保护个人自由的制衡网络。 (3)为断裂社会提供了维持社会团结和一致的制度性机制。 典型代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 讨论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优劣及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未来理想模式。,主张中央集权的理由 1、全国的一致性 2、统一性 3、平等性 4、繁荣性,支持地方分权的理由 1、参与性 2、回应性 3、合法性 4、自由,三、法院与司法审查制度 1、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1)宪法依据法院的司法解释权(宪法第三条) (2)司法审查制度的开端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宣布司法法13条违宪)与德雷斯·斯科特案(宣布国会的一项立法违宪) (3)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宣布立法无效 (4)司法审查与三权制衡 国会对法院的制约设立法院组织。 总统对法院的制约人事任命。 法官的消极抵抗掌握退休时间。,2、欧洲大陆的司法审查 (1)美国模式挪威、瑞典、丹麦 (2)法国模式宪法委员会的立法审查 (3)德国、意大利模式宪法法院的立法和司法审查 (4)特例没有司法审查制度的英国成文宪法的缺失;法院只能按照议会立法的条文来进行司法解释 思考题中国须不需要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建立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可行路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