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_第1页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_第2页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_第3页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_第4页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病变,(一)二尖瓣型:常见于右心增大为主的心脏病,二、心脏形态的变化,正位片心影呈梨形 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突出 左或/和右心缘向外膨隆,心尖上翘,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型(梨形)心脏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二)主动脉型:常见于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病变,正位片心影呈靴形 主动脉结突出,肺动脉段凹陷 左心缘向左下扩展,主动脉型(靴型)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三)普遍增大型: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积液、 全心衰竭及严重贫血,心影较对称 向两侧增大 肺动脉段平直,普大型心脏,风心病心衰,心包积液,再障贫血性心脏病,普大型心脏,心肌炎,三、心脏大小的判断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胸廓横径 0.5(正常范围),轻度增大: 0.510.55 中度增大: 0.560.60 重度增大: 0.6,四、心脏各房室增大 心脏增大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征象,包括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张,心肌肥厚:由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阻力增加 以及心肌的损害所致 心腔扩张:由容量增加引起,主要来自分 流或回流;负担过重或最早受损害的心腔 首先扩张,这一特点有利于病变的诊断 心房的扩大一般无单纯的代偿性心肌肥厚,心脏各房室增大的共同影像学表现: 心脏某个房室增大,即在心脏四位片上表现为代表该心房或心室段的延长、突出以及心脏表面标志的移位和周围间隙的缩小。 心脏表面标志:相反搏动点 周围间隙:心前间隙、心后间隙、心后食管前间隙、主动脉窗,(一)、左心室增大,(1)常见原因:,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动脉导管未闭,(2)影像学表现:,正位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 心尖向左下移位 相反搏动点上移 左前斜位 左心室段与脊柱重叠 左侧位 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 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左心室增大,正 位 右前斜位,左心室增大,左前斜位 左侧位,(二)、右心室增大,(1)常见原因:,二尖瓣狭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 法洛氏四联症,(2)影像学表现:,正位 右心缘下段向右膨出 心尖圆隆、上翘 肺动脉段突出 相反搏动点下移 右前斜位 心前缘下段膨隆 心前间隙变窄 肺动脉段突出 左前斜位 右心室膈段增大 左侧位 心前间隙变窄,右心室增大,正 位 右前斜位,右心室增大,左前斜位 左侧位,(三)、左心房增大,(1)常见原因:,二尖瓣病变 左心衰竭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2)影像学表现:,正位 右心缘形成双弧影 左心缘左心耳突出(第三弓) 气管分叉抬高 右前斜位 左侧位 左前斜位 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食管左房段受压、向后移位,心底部,左心耳,右心缘下段为右心房边缘左心房向右扩大时,边缘向右凸出与右房边缘交错重叠,形成双弧影,双心房影前后重叠致心底部密度增高,左心耳,心底部,左房明显扩大时,食管压迹加深并向后移位,左房极度扩大时,食管压迹明显加深并移位,心后上缘左房段膨隆,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心后缘左房段向后方膨隆,食管受压、向后移位,(四)、右心房增大,(1)常见原因:,右心衰竭 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病变 心房粘液瘤,(2)影像学表现:,正位 右心缘下段延长, 向右、向上膨隆 右前斜位 心后下缘后突压迫食道 心后间隙变窄或消失 左前斜位 心前上缘右心房段向 前膨隆、延长,超过 心前缘长度一半以上, 并与右心室段成角,(五)、全心增大,(1)常见原因:,全心衰竭 心肌病变 心包积液 严重贫血,(2)影像学表现:,正位 心脏横径显著增大 向两侧对称性扩大 右前斜位 左侧位 左前斜位 支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心前、后间隙均缩小,心脏前后径增大 心前、后间隙均缩小食管普遍受压、后移,正 位 右前斜位,左前斜位 左侧位,五、肺循环改变,(一)肺充血: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 (1)常见原因:,房/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2)影像学表现:,肺动脉段膨隆 肺门血管扩张、增粗,搏动增强,即所谓“肺门舞蹈” 肺动脉分支向外周成比例地增粗,边缘清楚 肺动脉高压,肺充血,(二)、肺瘀血:肺静脉压升高所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于肺内,(1)常见原因:,二尖瓣病变 左心衰竭,肺门影增大,边界模糊 透视下肺门影搏动减弱 肺野透明度下降,肺纹理 增多、模糊,结构不清, 中、下肺野显著 肺水肿,(2)影像学表现:,肺瘀血,肺瘀血,(三)、肺少血:右心排血受阻所引起的肺血流量减少,(1)常见原因:,肺动脉狭窄 三尖瓣狭窄 肺气肿、肺心病,(2)影像学表现:,肺门血管变细,肺门影缩小 右下肺动脉变细,肺动脉段凹陷 肺纹理普遍细小、稀疏、减少, 肺野透明度增高 严重病例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出 现网状肺纹理,肺少血,肺少血,(四)、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向血管外渗出导致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的液体含量增多,毛细血管压力的改变:心源性肺水肿、肾源性肺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毒气体刺激、淹溺 淋巴系统的引流障碍:低蛋白血症、淋巴管受阻,水肿液主要积聚在肺泡壁、小叶间隔、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及胸膜下结缔组织 多为慢性,见于左心衰竭引起的肺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压,也是肺瘀血的进一步发展,(1)间质性肺水肿:,肺门模糊、增大,肺纹理模糊,肺静脉 增粗,肺野透明度明显下降 肺内可出现各种间隔线,即 Kerley 线: A线:多见于上叶,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 的长56cm,宽0.51mm线状影 B线:最常见,肋膈角区长23cm,宽13mm 的水平线 C线:多见于下肺野,呈网格状 胸腔少量积液,影像学表现:,Kerley A 线,间质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Kerley B 线,间质性肺水肿,Kerley C 线,(2)肺泡性肺水肿:,常与间质性肺水肿并存,渗出液主要积聚在终末气腔内 病变短期内动态变化快 胸腔少量积液,影像学表现:,双肺广泛分布的斑片状渗出影,边界模糊,以内中带为多见 片状渗出影聚集在肺门区,呈“蝶翼状”典型表现 肺内病灶在短期内很快从内、下向外、上发展,肺泡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蝶 翼 征,(五)肺循环高压,肺血流量增加或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的肺循环压力升高 毛细血管前肺循环高压称肺动脉高压 高流量性:由肺充血或肺血流量增加引起 阻塞性:由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痉挛、狭 窄所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引起 毛细血管后肺循环高压称肺静脉高压 后期可继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 正常肺动脉主干收缩压: 24KPa(1530mmHg ) 平均压:4KPa(30mmHg) 平均压2.7KPa(20mmHg)时 称肺动脉高压,影像学表现:,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 1.5cm 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肺门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