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应答,第五章,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应答的类型,两种免疫应答的比较,固有免疫应答,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2、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识别物:分子模式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胞浆蛋白、核蛋白、代谢分子 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 Toll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 效应形式: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 补体系统的激活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的格局,体液因子作用阶段 抗菌肽、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 细胞作用阶段 巨噬细胞、T细胞 、NKT细胞、B1细胞 、NK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格局,识别物:抗原 识别受体:抗原受体(PRR) 效应物:T/B细胞、抗体 效应方式:相对迟缓,有记忆,可耐受,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格局,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正向应答:产生效应阶段的免疫应答 负向应答:无效应阶段的免疫应答 原因:无合适反应克隆 克隆活化受阻,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初次应答: 免疫活性细胞首次接触抗原后出现的反应格局一种无免疫记忆细胞参与的应答。 再次应答: 免疫活性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后出现的反应格局一种有免疫记忆细胞参与的应答。,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抗体变化,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应答中抗体特性的比较,一、补体的激活与效应 二、吞噬细胞的激活与效应 三、NK细胞的激活与效应,固有免疫应答,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血浆蛋白酶活性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球蛋白 由多种补体成分组成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称为补体系统,补体概念 complement,补体系统的组成,经典及MBL途径的 前端反应成分 C1、MASP、C4、C2、C3,旁路途径的 前端反应成分 C3、B、D、 P因子,共同末端反应成分 C5、C6、C7、C8、C9,调节成分: C1-INH、C4bp、 CD55、CD46、 H因子、I因子、 C8bp、CD59 补体受体: CR1、CR2、CR3、CR4,补体系统的激活,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定义: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作为 激活物的激活过程 阶段: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膜阶段,识别阶段,C1q,C1r,C1s,C1分子模式图,C1q 与 IgM 的结合,C1q 与 IgG 的结合,活化阶段,C3转化酶的形成,C4,C4a,C4b,C4b,C2,C2b,C2a,C5转化酶的形成,C4b2a,C4b2a3b,C3,C3a,C3b,C5,C5b,C5a,攻膜阶段,C5b67复合体的形成,C5b,C7,C6,C5b67,攻膜复合体的形成,C8,C9,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C4b2a,C3,C3b,C4b2a3b,C5,C5b,C6,C7,C8,C9,C56789MAC,+,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补体活化的MBL途径,定义:由MBL结合病原体甘露 糖残基 引起的补体系统激活过程 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膜阶段,C9,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甘露糖残基,MBL,MASP,C4,C4b,C2,C2a,C4b2a,C3,C3b,C4b2a3b,C5,C5b,C6,C7,C8,C56789MAC,+,丝氨酸蛋白酶,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定义:因为C3b灭活受阻引起的 补体系统激活过程 步骤:C3的活化与灭活 C3灭活受阻 C3正反馈,的活化与灭活,C3,C3自发水解,C3,C3a,C3b,C3b,H因子,I因子,C3bi,C3b的自发形成,C3b的降解,C3b,C3bBb,C3bBb,C3bnBb,H因子,I因子,B因子,D因子,Ba,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Bb,C3a,C3b,C3,C3b,C5,C5b,C6,C7,C8,C56789MAC,+,C3bnBb,C3bBb,B因子,D因子,Bb,C3b,活化阶段,攻膜阶段,C3,正反馈,C3正反馈环路,C4b2b,C3bBb,B因子,D因子,C3,C3b,C3bBb,P因子,稳定C3转化酶,不同途径补体系统激活的比较,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免疫复合物,病原体甘露糖残基,C1、C4、C2,MASP、C4、C2,病原体表面,C3、B、D,C3转化酶,C5转化酶,攻膜复合体,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溶细胞膜作用 二、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1、调理作用 2、炎症介质作用 3、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溶细胞膜作用,1、溶菌 2、溶细胞,溶菌,溶细胞,补体的溶菌、溶细胞作用,细菌,C3b受体,吞噬细胞,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1、过敏毒素作用 2、趋化作用 3、激肽样作用,肥大细胞,过敏介质,C5a,C3a,过敏毒素作用,C567,C5a,C3a,趋化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组织,免疫复合物,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C1q识别免疫复合物、识别病毒膜蛋白 C4a过敏毒素 C4b组成C3、C5转化酶、参与免疫粘附 C2b组成C3、C5转化酶 C3a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C3b组成C3、C5转化酶、参与免疫粘附、调理作用 C5a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C5b、C6、C7趋化因子、组成攻膜复合体 C8、C9组成攻膜复合体 Ba参与免疫调节 Bb组成C3、C5转化酶,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作用,吞噬细胞的激活与效应,1、PRR对分子模式的识别与激活 2、清除与杀灭效应 3、扩展适应性免疫作用,TLR分布与意义,1、氧依赖杀菌机制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 )系统 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系统 2、氧非依赖杀菌机制 (乳酸、溶菌素、防御素),吞噬、杀灭作用, 产生超氧离子 O2 + NADPH O2- + NADP + H+ 产生过氧化氢 2O2 + 2H2 H2O2 + O2 产生单个氧原子 H2O2 + OCl- 1 O2 + H2O + Cl- 产生羟基游离基 H2O2 + O2- O2 + OH- + .OH 产生次氯酸 H2O2 + Cl + H+ HOCl + H2O 产生有机氯胺 HOCl + R-NH RNCl + H2O,活 性 氧 途 径,NADPH 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ROI系统,NO 途 径, 产生NO L-精氨酸 + 1/2O2 瓜氨酸 + NO 产生过氧化氮游离基 NO + O2 - ONOO-,RNI系统,NK细胞的激活与效应,略,一、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二、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抗原识别阶段 2、细胞活化阶段 3、抗原清除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抗原识别的机制,抗原的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APC的非特异结合 与APC的特异结合,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一),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二),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一),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二),APC与 T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 依赖黏附分子 APC与T细胞的特异性结合 免疫突触形成,抗原识别的过程,T 细胞与 APC 的粘附,LFA:淋巴细胞 相关抗原 ICAM: 细胞间粘附分子 CTLA: 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免疫突触的分子构成,MHC I,CD8,TCR,CD28,CD80,CD54,LFA-1 (CD11a/CD18),CD2,CD48,TCR,TCR,MHC分子,MHC分子,CD4,CD8,CD4+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CD8+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活化阶段,细胞活化信号,CD4+T细胞的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28-CD80),TCR,MHC分子,CD4,CD28,CD80(B7),CD4+ T细胞,APC,活化第一信号,活化第二信号,CD4+T细胞的活化,CD8+T细胞的活化信号,1、接触的靶细胞为APC时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 2、接触的靶细胞不是APC时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TCR,MHC分子,CD8,CD28,CD8+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靶细胞(APC),CD80(B7),活化第二信号,CD8+T细胞的活化,TCR,MHC分子,CD8,CD28,CD8+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靶细胞(APC),CD8+T细胞的活化受阻,活化第二信号,活化第一信号,IL-2受体,CD4+T细胞,CD8+T细胞,IL-2,CD4+T细胞对CD8+T细胞的活化的辅助,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抗原清除阶段,抗原清除机制,CD8+T细胞的清除机制 CD4+T细胞的清除机制,未活化ICE,活化ICE,ICE底物,P34cdc2 (凋亡),FasL基因,FasL,Fas,TCR,CD8+T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穿孔素,粒酶,CTL,靶细胞,TNFR,TNF,TDTH,抗原肽,靶组织,细胞因子(IL-2、TNF、IFN-),CD4+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活化巨噬细胞,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抗原识别阶段 2、细胞活化阶段 3、抗原清除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抗原识别类型,TD抗原的识别 T I 抗原的识别,TD 抗原的识别,B2细胞,TI 抗原的识别,TI抗原,细胞活化阶段,细胞活化机制,TD抗原的激活机制 T I 抗原的激活机制,TCR,MHC分子,CD4,CD28,CD80(B7),TD抗原激活B细胞的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活化信号2,活化信号2,活化信号1,CD40,CD40L,抗原,TI抗原激活B 细胞的过程,TI抗原,B细胞,抗原清除阶段,抗原清除机制,中和作用 免疫调理 激活补体 ADCC,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Ig的Fab段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后,通过空间位阻的方式导致 抗原所具有的某些生物学活性消失的生物效应。,补体的激活,抗原,Fc受体,吞噬细胞,抗体的 调理吞噬作用,抗体,是指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 细胞)表面相应Fc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大幅度增加的生物学效应。,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免疫损伤,一、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 二、超敏反应,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同时存在 区分主次 致病作用,免疫保护,免疫损伤,免疫应答,由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对组织、细胞造成的损伤及引起的机体功能、代谢障碍。,免疫损伤(Immune injury),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以免疫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应答。,免疫损伤类型 Coombs & Gell分型 过敏反应(速发型) 型 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细胞溶解型) 型 免疫复合物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型 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型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迟发型) 型,超敏反应的类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1、IgE的产生(致敏) 2、肥大细胞的活化(发敏) 3、过敏介质及其作用(效应),型超敏反应机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IgE,FcR I,肥大细胞,过敏介质,变应原,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介质,血管活性胺类 组织胺、 血清素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 白三烯、 前列腺素 羟基化磷脂衍生物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炎性蛋白与多肽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 激肽原酶 蛋白多糖 硫酸软骨素、肝素,组织胺受体的分布与作用,受体类型 作用组织 作用类型 临床表现 收缩 舒张 H1 呼吸道平滑肌 + 哮喘 消化道平滑肌 + 腹泻、呕吐 血管内皮细胞 + 水肿 H2 血管平滑肌 + 休克,型超敏反应机制,1、抗细胞膜抗体的形成: 由细胞膜抗原致敏产生 由非细胞膜抗原吸附致敏产生 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 2、抗细胞膜抗体的损伤作用: 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 抗体介导的补体激活 ADCC,型超敏反应机制,1、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 2、沉积免疫复合物的致病作用,C3b,C567 C3a C5a,增强吞噬作用 炎症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激活补体,血管内皮间隙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吞噬免疫复合物并释放溶酶体酶,组织消化 纤维素样坏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厂工艺科管理办法
- 专项奖励考核管理办法
- 荒芜地平整管理办法
- 评估科注销管理办法
- 管理费报销管理办法
- 设计部应急管理办法
- 《药品监控管理办法》
- 计划单收发管理办法
- 舞蹈队训练管理办法
- 西藏无菌采样管理办法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历年真题与试题答案
- DB15T 3943-2025紫花苜蓿冬春灌技术规程
- 安委会-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 2025既有建筑消防改造设计指南
- 士林电机SS2变频器操作手册SS2-043-5.5K
- Unit 1 What's he lik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个课时)
- 《酒店案例分析》课件
- 关于防爆区域划分及定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
- 幼儿园厨房食堂人员培训
- 中医基础学题库(附答案)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入罪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