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衡茶吉衡茶吉铁铁路路鹅鹅岭隧道岭隧道 CP建网精密建网精密测测量量 技技 术术 方方 案案 编写:张编写:张 鑫鑫 复核:申复核:申 健健 审核:审核: 中中铁铁隧道勘隧道勘测设计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有限公司 2012 年 4 月 2 目 录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3 2 测量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测量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 3 2.1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3 2.2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3 3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执行的标准及规范4 4 CPI 平面测量平面测量4 4.1 隧道内控制网复测隧道内控制网复测4 4.2 CPI 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 5 4.3 CPI 控制网的观测控制网的观测 .8 4.4 CPI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9 5 隧道内隧道内 CP测量测量 10 5.1 隧道内隧道内 CP导线测量导线测量.10 5.2 隧道内高程控制网测量隧道内高程控制网测量 .13 6 隧道内隧道内 CPIII 精密控制网测量精密控制网测量 .14 6.16.1 CPCP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14 6.2 CP控制网点的埋设控制网点的埋设15 6.3 CP平面控制网测量平面控制网测量17 6.4 CP高程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网测量24 6.5 CP控制网的维护控制网的维护26 7 提交资料提交资料.27 附录附录 1 CPI 点之记样板点之记样板.28 附录附录 2 CPI 埋石操作程序埋石操作程序.30 附录附录 3 洞内洞内 CP点测量标志、预埋件及埋设规格点测量标志、预埋件及埋设规格.33 附录附录 4 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点之记.35 3 1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线路自衡阳市京广铁路茶山坳车站引出,往东经安仁、茶陵、经炎 陵、宁冈进入江西境内设宁冈站距宁冈县城约 2km,然后经新城,穿鹅 岭隧道,至井冈山市接入井冈山铁路井冈山市站。本次控制网测量进行 鹅岭隧道内 CPII 及 CPIII 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建网测量。 2 2 测量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测量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 2.12.1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新建线路全长 216.5km(其中湖南境内约 167km,江西境内约 49.5km) ,利用已建成的井冈山铁路(长 80.6km)至吉安南站与京九铁 路接轨,线路全长 297.1km,桥长 35km,隧道长 40km,桥隧共长 75km,桥隧比 36.4%。茶陵至文竹联络线长约 52km,共有大中桥 16 座 长 9.2km,隧道 5 座长 4.4km,桥隧共长 13.6km,桥隧比 26.2%。本项 目测量范围:起讫里程: DK6+625DK17+070, 鹅岭隧道正线全长 10.44km。 2.22.2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 1、既有控制网(CPI)复测; 2、CP控制网加密; 3、二等水准网加密; 4、CP点对布设; 5、CP平面、高程控制网建网测量。 3 3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 号);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 6、时速 200 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测量管理 办法(铁建设200880 号) 7、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建 设200920 号) 8、铁道部其他相关规定 4 4 CPICPI 平面测量平面测量 4.14.1 隧道内控制网复测隧道内控制网复测 1、对隧道范围内既有施工控制网(CPI )进行复测: 把隧道范围内既有施工控制网当做 CPI,通过平差计算后,分析其成 果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以及其点位是否满足 CP联测要求,如复测 结果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重新布设 CPI 点或者加密 CPI 点。 2、新网布控: 如需要重新布控 CPI,则在隧道进出口每侧各布置 4 个 CPI 点。控 制点宜设在距离线路中心 501000m 的范围内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 靠、便于测量的地方,点位布设宜兼顾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构筑物布 设施工控制网的要求。点位之间应相互通视,特别困难时,在远离线路 位置布设方向点,方向点应纳入 CPI 网的整体观测与平差。 5 3、重新设立或者加密的 CPI 点要纳入既有施工控制网进行联测, 通过整体平差计算后,方可作为 CP控制网的建网依据。 4.24.2 CPICPI 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 4.2.1 选点 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 地方。 点位应便于安置 GPS 接收机。点位周围视野开阔,便于 GPS 卫 星信号的接收。 点位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电视台、微波站)的距离不小于 200m,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 50m(10KV 的高压线可放宽到 10 米,不要在高压正下方即可) 。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尽量避开大面 积水域。 所有 CPI 高程控制点均应在现场填写点位说明,必要时应丈量 至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制点位示意图,并作好点之记,点之记成果用 Auto CAD 绘制。 4.2.2 埋石 A. 控制点标志: 采用直径 20mm 长 30mm 的不锈钢材料,下部采用普通倒 T 字型钢筋 焊接而成,见图 1,其顶部刻 0.5mm 深的十字分划丝上部。 B.基岩埋石: 6 在基岩裸露或埋深较浅的地区可埋设基岩桩:选择稳固、未风化的 岩石埋桩。岩石上埋桩时采用钻孔法,用电钻钻进成孔,放入标芯后再 采用强力胶填塞钻孔,并用水泥抹平,保证标心稳固,具体埋设规格如 下图所示(单位:mm) 。 3 0 0 基 岩 面 控制点标志 控制点基岩面埋设图 C. 一般情况下埋桩: 控制点标石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全线所有预埋桩采用同一尺寸,桩 顶面尺寸 250mm*250mm,底部尺寸 300mm*300mm,为高度为 750mm,CPI 平 面和高程控制桩需要做护井和盖板(盖板尺寸为 450mm*450mm*80mm) , 最终埋设的纵断面如下图所示。 7 二等水准点/二等 GPS 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为保证桩橛的长期稳定,桩橛在应埋设在冻土线下 0.3m,根据所在 地区不同,挖坑深度也不同。埋桩时坑底部应浇筑铺垫混凝土到一定高 度后,放置预制混凝土桩后在填入贫混凝土到指定高度后填埋素土,上 部建造保护井,加保护盖。埋设过程中应对挖坑宽度及深度、底部铺垫 混凝土、护桩贫混凝土高度、保护井砌设、盖板后环境照等关键点进行 照相,作为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留存。 选点与埋石质量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必须对选点及埋石的质量 进行严格控制,埋石的点位环境及埋石过程要求采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CAD 格式的点之记和埋桩过程照片作为正式成果上交,埋石过程的照片 作为埋石质量控制的过程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8 4.34.3 CPICPI 控制网的观测控制网的观测 4.3.1 仪器选用 CPI 控制网点观测采用标称精度为 5mm+1ppm 的双频 GPS 接收机。安 置天线采用三脚架和对中精度小于 1mm 的光学对中器。观测作业开始前 应对所有 GPS 接收机和光学对中器进行检验校正,并提供所有使用仪器 的有效鉴定证书。 4.3.2 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前,做好星历预报并精心进行时段设计,避开少于 4 颗卫星的 时间窗口,选择最佳时段,各级 GPS 测量的观测技术要求如下: CPI 点 GPS 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4.3.3 作业要求: 观测前,对参与观测的 GPS 接收机配置参数,所有接收机配置的参 数要相同。作业时天线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 1mm;每个时段观 测前、测中、测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较差值小于 2mm,取均值作为最 级 别 项 目 CPI 卫星高度角()15 有效卫星总数4 时段长度(min)90 观测时段数2 数据采样间隔(S)15 PDOP 或 GDOP6 静 态 测 量 接收机类型双频 9 后成果。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要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 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在测量过程中,作业员要使用专用功能键 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 定位结果、存储器和电池余量等,并作必要记录。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警 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双时段观测时,时段间 GPS 接收机应 重新整置对中。 4.44.4 CPICPI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4.4.1 CPI 基线向量解算及质量检核 A.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资料剔除率应小于 10%,并进行重复基线 和环差的检验工作。 B.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解算值互差小于 2(mm)。 2 C.独立观测边闭合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Wy3;Wz3;W3 nnnn3 对不满足各检验指标的时段应进行数据分析,必要时进行返工测量。 4.4.2 CPI 网平差与坐标成果计算 网平差采用武汉大学研制的 COSA GPS6.0 软件进行。 A. 在 WGS-84 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 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x V y V z V 3;3;3 x V y V z V B采用 CP0 三维成果进行约束平差,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 10 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 2;2;2 vx d vy d vz d CCPI 控制网应达到以下精度要求: 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I1.31/180000 D.平差完毕,按设计的投影分带进行坐标转换。 5 5 隧道内隧道内 CPCP测量测量 5.15.1 隧道内隧道内 CPCP导线测量导线测量 洞内 CP测量采用导线网法,导线测量等级均为隧道二等。 5.1.1 控制点布设及埋桩 5.1.1.1 布点 洞内 CP点沿线路走向布设,前后相邻点间距 300600m。本项目 无砟轨道段 CP导线布设成导线网,在 CP点对侧布设辅助点,辅助 点与 CP点里程差尽量小。 导线点宜充分利用洞内施工平面控制桩,单独布点时应布设在施工 干扰小、安全稳固、方便设站、便于保存的地方,点间视线应距洞内设 施 0.2m 以上。 5.1.1.2 埋石 控制点埋设于水工电缆槽墙顶部,测量标志及埋设规格详见附录 1。控制点稳固后方可进行测量工作。 11 5.1.2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5.1.2.1 测量仪器设备 所用仪器应在观测前检验合格,并保证观测时仪器在有效检定期。 本次洞内 CP导线测量采用 TCA2003。TCA2003 标称精度为方向测量中 误差 0.5,距离测量中误差 1mm+1ppm。 进行导线边长观测时,温度读数精确至 0.2,气压读数精确至 0.5hPa。 5.1.2.2 测量方法 洞内 CP测量采用导线网网测量方法,如下表所示。 洞内 CP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长度(km)导线等级备注 L7隧道二等导线网 注:导线网独立闭合环的边数以 46 条边为宜。 洞内导线测量应起闭合于洞外 CPI 控制点,导线两端均应进行已知 方位边观测。 5.1.2.3 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1) 导线测量总体技术要求。 2)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差 () 测距中 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测回数 12 (mm) 0.5级 仪器 1级 仪器 隧道 二等 1.33 2.6 n1/10000069 注: 1、表中 n 为测站数。 2、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小于 5mm。 3) 水平角方向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方向测回 间 2C 互差 () 同一方向值各测 回互差() 0.5级仪器4884 注:1、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 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 的限值。 2、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该测回。 4) 边长观测技术要求 在方向观测时进行边长观测,边长观测次数与方向观测次数一 致。距离较差限差如下表所示。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13 等级正倒镜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往返测平距较差备注 隧道二等 2mm3mm2mD 注:mD为仪器测距中误差。 5.1.3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外业观测完成后应及时整理观测手簿及电子数据。导线测量平 差计算前应进行各项检验,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网平差计 算。 本项目导线网数据处理应采用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软件,网平 差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如下表所示。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等 级 观测方向值及各 项改正数()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 改正数(M) 边长与坐标 (M) 方位角 () 隧道二等 0.010.00010.00010.01 在观测数据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 并应提供单位权中误差、测角中误差、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 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和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等精度评定数据。 5.25.2 隧道内高程控制网测量隧道内高程控制网测量 5.2.1 控制点布设及埋桩 高程控制点沿线路走向布设,不大于 2km 线路里程范围内应至 少布设一个高程控制点。条件许可时,可以与 CP导线点共用。 14 具体埋设规格及方法与 CP导线点一致,见附录 1。 5.2.2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按照二等水准施测,具体施测方法参见国家一、二 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 。 洞内高程控制网施测应全部符合到洞外精密高程控制点上,不 允许支水准路线。 5.2.3 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外业观测完成后应及时整理观测手簿及电子数据。高程控制网 平差计算前应进行各项检验,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网平差 计算。洞内高程控制网应进行严密平差。 6 6 隧道内隧道内 CPIIICPIII 精密控制网测量精密控制网测量 6.16.1 CPCP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 CP控制网布设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CP控制网布网要求 控制网级别测量方法纵向网点间距备 注 CP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5070 米一对 横向点间距 1020m 隧道段 CP点成对布设在电缆槽顶面以上 30cm 的边墙内衬上。 隧道段相邻两对 CP点纵向距离约 60m,如遇避车洞可做适当调整。 隧道段 CP点布设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15 图 5-8 隧道段 CP点的布设 6.26.2 CPCP控制网点的埋设控制网点的埋设 6.2.1 CP控制点的标志类型 CP控制点标志采用中铁四院精加工元器件,用不易生锈及腐 蚀的不锈钢材料制作,全线应统一 CP控制点标志。CP控制点标 志重复安置精度和互换安装度 X、Y、Z 三方向应分别小于 0.3mm。 CP控制网建网测量标志主要包括预埋件、棱镜杆、高程杆和 棱镜,其相应说明如下所述。 (1)预埋件 CP控制网在建网测量前首先需要按照相应规范埋设如下图 (右)所示的预埋件,用于连接棱镜杆或高程杆,进行后续平面或 高程测量工作;图(左)为预埋件保护盖,用于保持预埋件内部清 洁。 保护盖(左)与预埋件(右) (2)棱镜杆 CP平面控制网测量时,与 Leica 精密棱镜、型号为 0.3m 0 . 3 m 16 “GPR121”配套使用的棱镜杆,如下图 6-1 所示;与德国 Sinning 公司棱镜配套使用的棱镜杆,如下图 6-2 所示。 6-1 Leica GPR121 棱镜配套使用的棱镜杆 6-2 Sinning 公司棱镜配套使用的棱镜杆 (3)高程杆 CP高程控制网测量时使用的高程杆,如下图 6-3 所示。 图 6-3 高程杆 (4)棱镜 由于 CP控制网测量要求精度较高,全线尽量统一采用 Leica 精密棱镜,型号为“GPR121” ,如图 6-4 所示; 图 6-4 Leica GPR121 型精密棱镜 6.2.2 CP控制点标志的埋设 CP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 并应防冻、防沉降、防震动和抗移动。 17 CP控制点标志横向埋设时,在选定点位处水平或略为上倾钻 孔;竖向埋设时,在选定点位处竖直钻孔。之后插入标志预埋件, 并用化学凝固剂固定。 CP控制点编号全线统一采用大小为 4cm 的正楷字体标绘于点 位下部,用白色油漆抹底,红色油漆填写编号。 6.2.3 CP控制点编号规则 CP控制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所 有线路里程增加方向轨道左侧编号为奇数,里程增加方向轨道右侧 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CP编号统一为六位数,具体规则为:(里程整公里数) +3(表示 CP)+(该公里段序号) 。例如 256301,其中 “256”代表里程数, “3”代表 CP, “01”代表 1 号点。具体编号 说明如下表所示。 CP编号示例说明表 点编号含义数字代码在里程内点的位置 256301 表示线路里程 DK256 范围内线路前 进方向左侧的第 1 个 CP点,点名 为 1 号, “3”代表“CP” 256301 (轨道左侧)奇数 1、3、5、7、9、11 等 256302 表示线路里程 DK256 范围内线路前 进方向右侧的第 1 个 CP点,点名 为 2 号, “3”代表“CP” 256302 (轨道右侧)偶数 2、4、6、8、10、12 等 6.36.3 CPCP平面控制网测量平面控制网测量 6.3.1 平面定位精度 CP平面控制网测量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18 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 控制点测量方法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 CP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 1.5mm 1mm 注: 1、可重复性测量精度:控制点两次测量,其 X、Y 方向坐 标差的中误差。 2、相对点位精度:相邻两点间相对点位误差椭圆长短轴 平方和的开根号值。 6.3.2 采用的仪器设备和自动观测软件 (1)全站仪标称精度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方向测量精度:1 距离测量精度: 1mm +2ppm (2)全站仪应带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功能, TCA2003,每台仪器应配 1213 个棱镜,全线应该采用 Leica 的精 密棱镜。 (3)CP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应该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在 自动观测软件的控制下进行自动观测。CP平面控制网的自动观测 软件应全线统一,而且自动观测软件应该通过铁道部有关部门的评 审。 6.3.3 作业方法 (1)CP平面控制网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沉降和变形评估通 过后施测。施测前应对全线的 CP、CP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加密, 施测时联测测区内所有复测合格的 CP、CP点作为平差起算点。 19 (2)CP平面控制网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的方法测量,每 个自由测站观测 12 个 CP点。自由测站间距一般约为 120m,观测 CP点的最远距离不大于 180m。每个 CP点至少应保证有三个自 由测站上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具体测量方法如图 6-5 所示。 自由测站编号统一为六位,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具体规 则为:Z+(里程整公里数)+(该公里段序号) 。 120m 60m 图 6-5 CP平面控制网观测网形示意图 (3)受施工影响通视条件困难时,CP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 测可采用图 6-7 所示的网形进行。此时自由测站间距约为 60m,每 个测站应该观测 8 个 CP点,每个 CP点至少应保证有四个方向 和四个距离的交会。 60m CP CP CP 60m 图 6-7 测站间距为 60m 的 CP平面网网形示意图 (4)CP平面控制网水平方向采用多测回全圆方向观测法进 行观测。当观测方向较多时,可以采用分组全圆方向观测法。全圆 方向观测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 等级 仪器等级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 差 同一测回各方 向 2C 互差 同一方向归零 后方向值较差 2C 值 CP05269615 20 1369615 (5)CP平面控制网距离测量采用多测回距离观测法,盘左 和盘右分别对同一个 CP点进行测量。距离观测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每个测站的 CP距离测量,应该实时地在全站仪中输入温度和 气压进行气象改正。 距离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盘左盘右较差测回间测距较差 1mm+1ppm21mm1mm CP 1mm+2ppm31mm1mm (6)平面控制网测量可以根据需要分区段测量,区段长度不 宜小于 4km。区段间应重复观测不少于 6 对 CP点,作为重叠观测 区域进行区段衔接。 (7)CP平面控制网测量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的天气 (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下进行,尽量选择无风的阴天或夜晚 无风的时段施测。应完全避开日出、日落、日中天的前后 1 个小时 的时段观测;夜间观测应注意避开强光源对观测的影响。 6.3.4 与 CP、CP控制点的联测 (1)CP控制网应每隔 600m 左右(500700m)联测一个 CP或 CP控制点。与上一级 CP、CP控制点联测时,应至少 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测站进行联测,如图 6-8 所示。联测 CP、CP控制点时观测视距不应大于 300m。 120m 60m CP CP CP 图 6-8 与 CP、CP控制点联测示意图 21 (2)若从自由测站上到 CP或 CP不能直接观测,可通过加 密的自由测站 JM001 和 JM002,使 CP网点和 CP点间接发生关系, 加密的自由测站点 JM001 和 JM002 在地面上可以没有任何测量标志, 此时联测示意图如图 6-9 所示。加密的自由测站应尽可能多的观测 控制网中的 CP网点,至少应联测三个以上的 CP网点,观测视 距不应大于 300m。 120m 60m CP CP CP JM002 JM001 图 6-9 与 CP、CP控制点通过自由测站的间接联测示意图 (3)联测 CP、CP控制点时也可采取如图 6-10 所示的测量 网形,即在 CP或者 CP点上设站,尽可能多地观测控制网中的 CP点,至少应联测三个以上的 CP网点,观测视距不应大于 300m。 120m 60m CP CP CP 图 6-10 CP或者 CP点上设站联测的 CP测量网形示意图 6.3.4 现场记录 每次测量开始应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记录每个测站的温度、 气压以及测量点等。自由测站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22 CP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 线 段 第 页 共 页 测量单位: 天气: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自由测站编号温 度气 压 CP点编号备注CP点编号备注 自由测站、CP点编号示意图 60m 线线路路里里程程方方向向 说明:将自由测站编号、CP点编号在以上示意图上标记出来 司镜: 记录: 测量时间: 时 分 6.3.5 内业数据处理 (1)数据检查 外业观测前,应将上表中各项技术指标输入 CP数据采集程序, 并检查全站仪中气象参数、棱镜常数等设置是否正确,然后方可进 行数据采集,若测站观测数据超限,则应立即现场重测;搬站前, 检查表格中是否已正确填写。 23 (2)数据计算与平差 CP平面控制网数据计算和平差处理,应采用铁道部主 管部门评审合格的软件,而且全线 CP平面网平差计算的软件应统 一,同时数据处理软件应与全站仪数据采集接口兼容。 CP平面控制网采用独立自由网平差,并根据复测结论 采用复测合格的 CP、CP点成果进行固定约束平差; CP平面控制网平差时,按下表的规定对各项技术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检核控制网的平差精度。平差结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的精度指标时,应进行返工测量。 CP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技术指标 分段平差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合点坐标差值应 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 CP网平差,应采用后一区段 的 CP、CP控制点及前一区段重叠的 CP点进行固定约束平差。 坐标换带处 CP控制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 带的 CP、CP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 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提供两套坐标的 CP重合段长度,应不小 于 800m。 CP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取位,应按下表中的规定执 行。 CP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取位 控制网 方向观测值 改正数 距离观测 值改正数 方向观测 中误差 距离观测中 误差 约束平差点 位中误差 相邻点相对点 位中误差 CP平 面网 3.02mm1.81mm2mm1mm 24 等级 水平方向观 测值() 水平距离观 测值(mm) 方向改正数 () 距离改正数 (mm) 点位中误差 (mm) 点位坐标 (mm) CP平面网 0.10.10.010.010.010.1 (3)成果资料整理 测量成果的整理应正确完整,能够满足成果提交、评估验收和 存档的要求。 6.46.4 CPCP高程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网测量 6.4.1 主要技术要求 (1)CP控制网高程精度指标 CP控制点高程限差要求如下表所示。 CP控制点高程限差要求 控制点类型可重复性测量精度 相邻点高差 相对点位精度 水准测量等级 CP控制点2mm 1mm精密水准测量 (2)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mm) 限 差 水准测量 等 级 每千米水准 测量偶然中 误差 M 每千米水准测 量全中误差 MW 检测已测段 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准2.04.0 12L8L8L4L 注:1、表中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 位 km (3)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 25 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如下表所示。 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 等级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 精密水准3DS1因瓦 单程(CP点间) 往返(联测水准基点) (4)精密水准观测测站的主要技术要求 精密水准观测测站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精密水准观测测站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 (m) 测段的前后视 距累积差 (m) 视线高度 (m) DS1 60 精密水准因瓦 DS05 65 2.04.0 下丝读数 0.3 6.4.2 采用的仪器设备 CP控制网高程测量应采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电子水准仪及 因瓦尺进行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经过仪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作业之前应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准。 6.4.3 作业方法 (1)CP高程控制网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沉降和变形评估通 过后施测。施测前应对全线的二等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构网联测测 区内所有复测合格的水准基点; (2)CP高程控制网采用单程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与 测区内二等水准基点的联测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每两公里联测一个水准基点,每一区段应至少与三个水准基点进行 26 联测,形成检核。 CP高程控制网水准路线采用如图 6-11 所示的矩形法水准路 线形式进行,每相邻的两对 CP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 60m 11m 图 6-11 矩形法 CP高程网测量原理示意图 矩形法水准测量闭合环的情况如图 6-12 所示。 60m 11m 图 6-12 CP控制网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示意图 6.4.4 内业数据处理 (1)数据检查 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应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 时,进行顺序整理,计算与检核者签名后存储。检验不合格时,对 不合格测段进行重测。 (2)数据计算与平差 CP控制网高程测量数据计算、平差处理,应采用铁道部主管 部门评审合格的软件,而且全线 CP控制网平差计算的软件应统一。 CP控制网高程测量应以二等水准基点为起算数据进行严密固 定数据约束平差,平差计算取位如下表所示。 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测距 离总和(km) 往(返)测 距离中数 (km) 各测站高差 (mm) 往(返) 测高差总 和(mm) 往(返)测 高差中数 (mm) 高程 (mm) 27 精密水准0.010.10.010.010.10.1 (3)成果资料整理 测量成果的整理应正确完整,能够满足成果提交、评估验收和 存档的要求。 6.56.5 CPCP控制网的维护控制网的维护 CP控制点一般布设于路基段专用控制桩、桥梁防撞墙和隧道 边墙内衬上,比较容易受线下工程稳定性和施工等的影响。为确保 CP控制点成果的准确可靠,施工单位在使用 CP点进行轨道安装 测量时,应定期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检核。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 应对 CP控制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复测和维护,以保证 CP控 制网的准确稳定性。 7 7 提交资料提交资料 项目结束后应及时规整资料文档,提交如下表所示的文档文件。 序号内容存储形式备注 1技术设计书电子/书面 2点之记电子/书面 3观测手簿书面 4导线测量数据电子 5水准测量数据电子 6水准测量外业高差表电子 7导线网平差报告电子/书面 8水准网平差报告电子/书面 9成果书电子/书面含成果表、点位分布意图 10技术总计报告电子/书面 28 附录 1 CPI 点之记样板 29 H B L = 概略位置 交通路线图 备 注 土质 地类 等级 所在地 点位略图 类级 点号网区 精密工程控制网 CPI 点之记 所在图幅 线路里程 通讯情况 冻土情况 联测水准 交通情况 选点人员 埋石人员 30 附录 2 CPI 埋石操作程序 1.技技术术交底交底 按参与埋设点的小组为单位,由负责人讲解技术要求及操作步 骤,确保参与人员尤其是每小组配备的技术负责人员掌握要求,熟 悉操作程序,确保工作顺利无误。技术交底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现场工作负责人还要对所雇佣人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 2.人人员员及材料准及材料准备备 以埋设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人做技术负责人,负责确认埋设 位置及埋设质量控制,确认通视情况,负责组织人力将标石及混凝 土材料运送到点位并完成埋设(一般每组 3-4 人) ,每组准备如下 材料: (1)本“操作程序”一份、标有选点位置的地图一份(也可根 据电子布点图读取坐标表进行现场布点选点) ;望远镜一个、对讲 机一对、手持 GPS 一个、数码相机一台、2-3m 卷尺一个、点之记表 格清单; (2)全站仪一套(备用,用以进行困难条件下选点,检查确认 埋设点对的通视情况) ; (3)运输标石及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车,需现场调制混凝土的水 泥、沙石,用于砌保护井的砖块(CPI 和 BMII 每点需 24-30 块砖, CPII 点每点需 18-22 块砖,砖规格为 24*12*6cm) ,对应编号的标 石及盖板;(各单位根据所承担范围选择制桩地点,便于组织人力 运送到点位现场) 。 31 (4)每小组还应准备抬桩的绳索与抬杠,便于装卸车及埋桩时 抬桩放入坑中。 3.现场现场工作工作 (1)将预先选点编号进行清理排序,造表落实到各个选点埋桩 小组(提供点号表格并在图上标定) ,便于对号领取和运输标石。 (2)挖坑:根据在图上布设的点位现场选点并做好标志后,派人 提前一天开挖土坑,土坑规格为:CPI 和 BMII 点 70cm*70cm 宽; CPII 点 50cm*50cm 宽。 (3)埋桩:现场确认挖坑处是否为所选点位(困难地区必要时用 全站仪测量确认) ;检查土坑开挖深度及宽度,核对运送到现场的 标石编号是否与选点编号一致,确认运送到现场的埋桩材料符合质 量与数量要求:平均每点需要 425 号水泥 2-3 袋,沙石 0.3 立方米 (30为 30-50 毫米砾石,拌和砂浆后铺最底层的 15cm 基础层; 50为 5-8 毫米沙石,20为细沙。 拌和粗砾石砂浆时,1:2:4 的水泥、沙石、砾石明确为体积 比,实际埋桩时严格按此比例操作。埋桩基本程序:第一,先将挖 好的坑底清平捣实,确认无虚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警岗位知识培训课件
- 交通银行2025连云港市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中国银行2025亳州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建设银行2025金昌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增材制造
- 农业银行2025锡林郭勒盟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预防研究
- 2025行业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 建设银行2025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四川地区
- 交通银行2025亳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晨晚间护理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电厂安全检查表清单
-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试题(含答案)
- JT-T 1062-2025 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2025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课件
- 市政道路管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儿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